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112章 新团队的组建

夕阳像个巨大的金盘,挂在司农寺的檐角上,把整个庭院的影子拉得老长,青石板路上仿佛铺了一层碎金。李杰站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麻纸名单,纸边都有些磨损了。上面用朱砂笔列着司农寺二十三名官员的姓名,名字旁边打了勾的,全是与李承乾有牵连的 —— 除了王主事、赵参军,还有掌管车马的孙吏目,他每次给东宫送东西,都要多报两匹马来回的脚力钱;负责文书的刘笔吏,更是常年替太子府抄写私信,把司农寺的公文都扔在一边…… 算下来竟有九人之多,几乎占了官员总数的半数。

“大人,这是各地刚报来的农事急报。” 老张捧着一摞竹简走进来,粗布衣裳的袖口上还沾着点点胡椒末 —— 他刚从胡椒工坊回来,新一批的胡椒种子正在竹匾里晾晒,每一粒都要过秤,半点不敢马虎。他脸上带着疲惫,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些灰尘,却难掩兴奋,“工坊的种子成色极好,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

李杰接过竹简,最上面一卷的麻绳还没干透,墨迹新鲜得像是刚写上去的。他展开一看,是来自陇右的急报,字迹潦草,显然是十万火急:“甘州遭雪灾,青稞冻死三成,百姓无种可播,求朝廷速发补种种子。” 他眉头紧紧蹙起,甘州距离长安足有千里之遥,按寻常的公文流程,往返批复至少要半个月,等种子送到,春耕早就错过了,百姓们今年就要饿肚子了。

“张叔,你觉得该怎么办?” 他抬头看向老张,这位老农虽然识字不多,却在地里刨了一辈子食,有着几十年的农耕经验,对各种作物的习性了如指掌。

老张接过竹简,粗糙的手指在 “青稞” 二字上轻轻摩挲,仿佛在抚摸自家的庄稼。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回大人,青稞这东西耐寒,可雪灾过后土地板结得厉害,得先派懂犁地的去教他们深翻,把土块打碎了才行。然后得补种早熟品种,晚了就来不及了。” 他顿了顿,眼睛一亮,“对了,禁苑库房里不是有去年从吐蕃换来的‘三月黄’青稞种吗?那种子性子急,四十天就能发芽,正好赶得上春耕。”

李杰眼中也闪过一丝光亮。他正想试试新团队的效率,当即走到案前,拿起毛笔蘸了浓墨,飞快地写下批复。笔尖在竹简上划过,发出 “沙沙” 的声响,他在末尾重重注明:“着司农寺急递送往甘州,三日内务必送达田间地头,延误者,斩!” 最后那个 “斩” 字,墨色浓重,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张看着那鲜红的 “斩” 字,吓了一跳,手里的竹简都差点掉了,连忙道:“大人,这…… 这会不会太严厉了些?”

“农事耽误不起。” 李杰将竹简递给老张,语气斩钉截铁,“一粒种子误了农时,就是一家人的口粮没了着落。”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你去叫老李来,让他算算调拨种子的车马钱粮,一分一毫都要算清楚。再让小马和小周备上五具贞观犁,跟着急递队去甘州,到了地方,不光要把种子送到,还得现场教农户们怎么用新犁耕地,怎么种‘三月黄’。”

老李就是昨天刚任命的钱粮官,原是天牢的狱卒,小时候在账房先生家里帮过工,一手算盘打得比司农寺的老账房还精,加减乘除,噼啪几下就能算得清清楚楚。以前在天牢,他总是低着头,说话都不敢大声,如今换上了青色公服,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小马和小周则是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狱卒,在天牢时就跟着李杰干活,手脚勤快,脑子也灵活。在禁苑摆弄农具的这几个月,早就把贞观犁的使用诀窍摸得透透的,连怎么保养、怎么修理都一清二楚。

不到半个时辰,老李就拿着算好的账册匆匆回来。他手里的羊皮纸上面,用墨笔列得清清楚楚:“青稞种五十石,每石折合市价三百文,共计一万五千文;贞观犁五具,每具工料钱一贯,共计五贯;车夫十人,往返盘缠每人三百文,共计三千文;口粮三百斤,每斤十文,共计三千文…… 总计需钱十二贯七百文,从农技推广专款里支出,账目可查。” 他说话时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洪亮,比起在天牢时那副畏畏缩缩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小马和小周则已换上了崭新的青色公服,背着鼓鼓囊囊的行囊候在门口。行囊里装着换洗的衣物、干粮,还有李杰特意让他们带上的几本农技小册子。两人腰间还别着一把青铜匕首,是李杰让人特意打造的 —— 不仅能防身,刀身上刻着的刻度还能用来查验土地的硬度,一举两得。“大人放心!” 小周的声音洪亮得像打雷,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我们保证把犁用好,把技术教好,绝不让百姓们失望!” 小马也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

看着他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李杰走到廊下,对着正在打扫地上羊肉羹污渍的小吏喊道:“去把各房的主事都叫来,就说本官有新令要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吏连忙放下手里的抹布,一路小跑着去传话。一盏茶的功夫,正堂里就站满了官员。王主事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在一起,眼角却偷偷瞟着案上的令箭;刚被免去农技推广职的赵参军,站在最后排,脸色灰败如土,像丢了魂似的;还有几个没被波及的官员,神色也颇为紧张,不知道这位新大人又要出什么新章程。

李杰拿起一支黄铜令箭,重重拍在案上,“啪” 的一声,震得案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从今日起,凡各地上报的农事难题,无论大小,三日内必须回复解决方案!” 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似的扫过众人,“回复需注明三条:用何农具、施何肥料、预计增产多少,缺一不可。逾期未办或敷衍了事者,直接免职,绝不姑息!”

掌管文书的陈主事忍不住往前挪了一步,小心翼翼地出列:“大人,有些偏远州县的公文,光在路上就要走五天,三日内回复,怕是…… 怕是难以做到啊……”

“那就用急递!” 李杰打断他,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气势,“驿站的快马不够,就从司农寺的车马里调!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骑马、乘船,哪怕是跑步,也必须让百姓在春耕前看到实效!” 他从案下抽出一叠黄色纸券,往桌上一放,“这是‘农技急递券’,凭此券可征用沿途任何车马,各地驿站不得阻拦,违令者,以抗旨论处!”

纸券是用特制的黄麻纸做的,上面不仅印着司农寺的铜印和他的私章,边缘还画着小小的胡椒藤图案,藤上结着几颗圆润的胡椒果 —— 这是他昨晚连夜设计的,既方便识别真伪,也暗暗宣示着胡椒产业在他心中的分量。

官员们看着那些纸券,脸上的神色从最初的震惊慢慢变成了凝重。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新大人不是来走形式、混资历的 —— 他是真的要把农桑之事当成一场硬仗来打,要在司农寺掀起一场风暴。

散会后,王主事却主动留下来,手里捧着一本新抄的账册,账页边缘还沾着未干的墨迹,显然是刚抄写完的。“大人,这是属下按您的吩咐重新抄录的库房账目,每一笔进出都核对了三遍,绝无差错。” 他将账册递上前,双手依旧有些发颤,但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属下知道以前犯了糊涂,往后定当痛改前非,好好为大人效力。”

李杰接过账册,随手翻开几页。上面的字迹工整娟秀,比之前那本潦草的账册强了太多,每一笔种子的入库、出库、损耗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还特意用红笔标出了之前的错误之处和更正说明。他微微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库房的事你暂时还接着管,但记住,若是再出任何纰漏,可就不是罚俸那么简单了。”

王主事连忙磕头谢恩,额头在青砖上磕出沉闷的响声:“属下谨记大人教诲,绝不敢再犯!” 他站起身时,腰杆比来时挺直了不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看着王主事离去的背影,李杰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夕阳的余晖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他知道,王主事的转变只是个开始,要彻底改变司农寺的风气,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这时,老张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进来,粥里还卧着两个荷包蛋,香气扑鼻。“大人,忙了一天,快趁热吃点东西吧。” 他把碗放在案上,看着李杰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这些日子您没日没夜地忙,可要保重身子啊。”

李杰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粥,温热的粥滑入喉咙,暖意瞬间传遍全身。“张叔,辛苦你了。” 他笑了笑,“等忙过这阵子,咱们就轻松些了。”

“不辛苦,不辛苦。” 老张憨厚地笑着,“能跟着大人做事,是老奴的福气。以前在禁苑,哪想过能有今天啊。” 他顿了顿,又道,“刚才我去工坊看了看,小马和小周已经带着贞观犁和种子出发了,老李还在核对其他地方的账目,说今晚要通宵赶出来。”

李杰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曾经的狱卒,如今在新的岗位上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夜幕降临,司农寺的各个房舍里都亮起了灯火,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掌管水利的官员们围着地图,争论着如何改进灌溉系统;负责种子的小吏们则在清点各地的需求,不时拿出算盘噼里啪啦地计算着;连最懒散的孙吏目,也在灯下擦拭着马车,准备随时待命。

李杰回到自己的住处,案上的系统面板突然闪烁起来:

【新团队运作良好,司农寺风气初步改善】

【解锁功能:农田监测点(可实时查看各地农田状况)】

【当前任务进度:贞观犁推广(15%)】

他伸手触碰光幕,农田监测点的页面缓缓展开,上面标注着关中、江南、陇右等地的农田位置,每个监测点旁都有简单的备注:“三原县,麦田墒情良好”“甘州,待补种青稞”…… 看着这些信息,李杰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洒在案上的贞观犁图纸上。李杰拿起笔,在图纸的空白处写下:“明日前往三原县,实地考察垄作冬麦的种植情况。” 写完,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疲惫却满足。

他知道,改变司农寺的积弊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有这些肯干实事的人在,有朝廷的支持,有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就一定能让大唐的农桑事业蒸蒸日上。

第二天一早,李杰就带着几个随从前往三原县。马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田野里,农民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看到李杰一行人,不少农民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那不是司农寺的李大人吗?” 有人认出了李杰,兴奋地喊道。

“听说李大人推广了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能让庄稼增产呢。”

“要是真能增产,咱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听着农民们的议论,李杰心里充满了动力。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朴实的农民,为了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到了三原县,李杰立刻召集当地的官员和老农,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土壤状况和种植习惯。他指着地里的麦苗,对众人说:“三原县的土壤适合种植冬麦,我们可以采用垄作技术,这样既能保墒,又能提高产量。我已经让人带来了新的种子和农具,大家跟着学,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

老农们半信半疑,但看到李杰带来的种子饱满圆润,农具也比传统的犁先进许多,便纷纷表示愿意尝试。李杰亲自示范如何使用贞观犁耕地,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动作熟练而标准。

旁边的官员们看着李杰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新大人不是只会说空话,而是真的懂农桑,真的想为百姓做事。

傍晚时分,李杰回到司农寺,刚走进大门,就看到老李拿着一本账册迎了上来。“大人,这是各地的钱粮报表,都核对清楚了。” 老李的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按照您的吩咐,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没有任何差错。”

李杰接过账册,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 他看着老李布满血丝的眼睛,道,“辛苦了,今晚早点休息吧。”

“不辛苦,为大人效力,是属下的本分。” 老李憨厚地笑着,转身离开了。

李杰走进正堂,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却没有丝毫的烦躁。他知道,每一份公文背后,都承载着百姓的期盼。他拿起一份来自江南的公文,上面说当地的水稻出现了病虫害,请求朝廷派人指导。李杰立刻写下批复,让负责农技推广的官员带上新研制的农药和防治技术,三日内务必赶到江南。

夜色越来越深,司农寺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李杰坐在案前,仔细批阅着每一份公文,时不时拿起地图和农技手册参考。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有能力,带着司农寺的新团队,为大唐的农桑事业开创一个新的辉煌。

随着新令的推行,司农寺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再也不敢敷衍了事,对待每一份公文都认真负责,遇到难题主动请教老农和技术人员。各地的农事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农民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纷纷采用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

看着这一切,李杰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不仅改变了司农寺,更在悄然改变着大唐的命运。而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

当第一缕阳光再次照进司农寺时,李杰站在庭院里,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眼神坚定而充满希望。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属于他和大唐的新征程,也将继续前行。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