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181章 百犁同耕的计划

大理寺将张万贯等人的供词呈上来时,李杰正在改良坊的后院调试新一批贞观犁。晨光穿过榆树叶的缝隙,筛下细碎的光斑,在锃亮的犁铧上流转跳跃,像撒了一把碎金子。他戴着牛皮手套,指尖顺着弧形的犁壁轻轻摩挲,能清晰感受到那经过千次锻造才形成的光滑弧度,连最细微的纹路都被打磨得服服帖帖 —— 这是他带着工匠们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每一寸铁都浸透着汗水。

“李大人,宫里来人了。” 护卫头领周猛匆匆跑进来,他靴子上还沾着露水,手里捧着个烫金帖子,红绸包裹的边缘绣着缠枝莲纹,一看便知是宫里的物件,“陛下请您即刻入宫议事。”

李杰摘下手套,露出被汗水浸得发白的手指,接过帖子时,指尖触到烫金的 “御书房” 三个字,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他心里隐约有了些头绪,张万贯的案子牵扯出二十多个州县官员,陛下必然要问他后续的打算,尤其是贞观犁的推广之事。

赶到御书房时,檀香正从铜炉里袅袅升起,在梁柱间缠绕成淡青色的雾。李世民背对着门口,正对着一幅关中舆图出神,那地图用羊皮绘制,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渭水的河道被朱砂描了三遍,依旧清晰可见。案上摊着尉迟恭呈上来的走私账本,墨迹淋漓的数字旁,有几处被朱笔圈出的地方,正是与突厥交易的记录。

“来了。” 李世民转过身,龙袍的十二章纹在晨光里泛着暗金色的光,他抬手示意李德全看茶,青瓷茶盏在案上轻轻一磕,发出清脆的声响,“张万贯的案子已经查实,涉案官员朕也命人拿下了。只是这贞观犁……” 他顿了顿,指尖在案上敲出轻响,“民间还有些风言风语,说新犁伤地、耗牛,你打算如何平息?”

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在龙椅的扶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世民鬓角的银丝被照得发亮,像落了层霜。李杰躬身答道:“陛下,流言止于智者,更止于亲眼所见。臣恳请陛下亲临关中农田,让新犁与旧犁当场比试,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比试?” 李世民挑眉,浓黑的眉毛在额间蹙起个小山丘,手指在舆图上的渭水流域轻点,指腹擦过 “万年县” 三个字,“如何比试?总不能让朕看你们耕一天地吧?”

“选十亩上等田,各用五具新犁、五具旧犁,同时开耕。” 李杰语气笃定,从袖中取出早已画好的图纸,麻纸边缘被反复折叠,已经起了毛边,“陛下请看,新犁采用曲辕设计,只需一牛牵引,转弯时能省三成力气;旧犁用直辕,必须两牛并行,碰到田埂就得绕路。且新犁犁铧采用三角破土刃,入土深度比旧犁深三寸,碎土效果更是远胜 ——” 他用指甲在图纸上划出两道线,“您看这角度,四十五度的倾斜能让土块自然崩裂,不用再用耙子二次破碎。”

李世民接过图纸,指尖抚过新犁的曲辕,那流畅的弧线让他想起年轻时用过的角弓。图纸上用朱笔标注着两种犁具的尺寸差异:新犁长一丈二,旧犁长一丈五;新犁重三十二斤,旧犁重五十六斤。旁边画着耕作示意图,新犁旁只画了一头黄牛,悠闲地甩着尾巴;旧犁旁却画着两头水牛,绷直的绳索在纸上勒出深深的折痕,对比鲜明。

案上的青铜漏刻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人心上。李世民盯着图纸看了半柱香的功夫,突然拍案,案上的镇纸都跳了跳:“好主意!就依你所言。” 他扬声道,“李德全,传朕旨意,三日后在渭水之畔的万亩良田设比试场,命京兆尹组织百姓围观,六部官员也需到场见证 —— 尤其是户部那帮老顽固,一个都不能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舆图上的山地,又补充道:“选十亩上等田,再备十亩多石的硬地,让两种犁都试试。朕要看看这贞观犁到底有多少斤两,是不是真能啃动石头地!”

李杰心中一喜,多石硬地正是新犁的强项。他刚要谢恩,就见李世民指着图纸边角问道:“这图纸上的犁梢为何要做成可拆卸的?难道是怕用坏了?”

“回陛下,关中各地土壤松紧不同,可拆卸的犁梢能调整入土角度。” 李杰拿起案上的狼毫,在图纸边缘画了个简图,笔尖蘸的朱砂在纸上晕开小小的红点,“比如沙土地可调浅些,三寸即可;黏土地调深些,五寸正好;旧犁是固定的,碰到硬土就卡壳,碰到软土又陷得太深。”

李世民盯着简图看了半晌,突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花:“你这脑子,倒真能琢磨。李德全,给李大人备些上好的狼毫和澄心堂纸,让他把这些改良之处都画出来,朕要编入农书,下发到各州各县去!”

消息传到长安街市时,西市的早市正热闹得像开了锅。卖胡饼的王老汉拿着铁铲的手猛地一顿,饼铛里的芝麻溅得满地都是,有几粒还蹦到了旁边卖菜的摊子上:“真要比试?那新犁能比过老犁?我可是用了一辈子旧犁,就没见过能让牛少使劲的物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旁边卖菜的张大娘用蓝布围裙擦着手,围裙上还沾着菠菜汁,她接过话茬:“前几日我那三侄子还说呢,用新犁耕他家那二亩坡地,一天就干完了,换作旧犁得磨蹭两天 —— 就是贵了些,五贯钱能买半车粟米了。”

“贵有贵的道理,要是真能多打粮食,贵点怕啥?” 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扛着锄头路过,锄头上还挂着没抖净的泥土,他瓮声瓮气地插了句,“我家那二亩地在塬上,石头比土多,用旧犁得先雇人捡石头,光工钱就两贯。要是新犁能直接把石头挑出来,五贯钱我也认!”

议论声像潮水般蔓延开来,从西市的胡饼摊到东市的绸缎铺,从坊门的守卫到巷尾的算命先生,三句话不离犁具比试。有铁匠铺的伙计趁掌柜不注意,溜到改良坊外扒着墙缝看新犁,被周猛逮住了还不肯走,一个劲地问:“李大人的犁真能一牛拉动?是不是用了什么法术?”

户部尚书听说要组织官员去围观,气得把算盘摔在地上,算珠滚得满地都是,有颗正好弹到他的朝靴上:“胡闹!春耕在即,哪有功夫去看这些奇技淫巧?有这功夫不如多算算今年的税粮!” 可当他看到吏部传来的名单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名字都赫然在列时,又悻悻地命人备车,嘴里嘟囔着 “去看看也好,省得那李杰总说老夫顽固不化”。

三日内,渭水之畔的田地热闹得像过年。京兆尹派来的差役在田埂上插满了彩旗,红的、黄的、蓝的,被风扯得猎猎作响,有面黄旗的边角被树枝刮破了,还特意让人缝补了三道才重新挂上。周边村落的百姓扛着板凳、揣着干粮,天不亮就来占位置,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攥着刚买的糖人,甜腻的香气飘出老远。

商户们也推着车赶来凑热闹,卖茶水的张婆支起了蓝布棚,粗瓷碗在木箱上摆得整整齐齐;卖胡饼的王老汉把饼铛都搬来了,芝麻香混着麦香在田里弥漫;还有说书先生支起了白布幡,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李大人夜梦神犁” 的故事,听得孩童们眼睛瞪得溜圆。

李杰带着农技队的工匠们仔细检查着五具新犁,周铁蛋蹲在地上,用棉布蘸着菜籽油,把犁轴擦得锃亮,连轴承里的缝隙都没放过:“大人您看,这轴我加了牛油,保准比旧犁滑溜十倍!”

“不光要滑溜,还得稳。” 李杰亲手拧了拧犁梢的螺丝,那螺丝是他特意设计的方形螺帽,比圆形的更不容易打滑,“记住,比试时不要急着求快,要让大家看清楚新犁是如何碎土、如何转弯的。尤其是碰到石头时,千万别硬闯,按咱们教的法子,让犁尖顺着石头侧面滑过去。”

掌犁的农户们都是从关中各县选来的好手,其中赵老栓老汉已经用新犁半个月了,他摩挲着光滑的犁柄,那木头被手心的汗浸得发亮,像裹了层蜡:“李大人放心,俺们保证把新犁的好处都露出来。上次俺用新犁耕完地,邻居家的二小子蹲在地头看了一下午,说这犁比他爹都懂土性。”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烟尘滚滚中,明黄色的仪仗像条游龙般缓缓驶来,龙旗在风里舒展,流苏垂落的金珠闪着光。李杰整理了一下衣襟,棉布的褶皱里还沾着铁屑,他知道这场关乎贞观犁命运的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 这不仅是两种犁具的较量,更是新旧农耕时代的碰撞。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