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 第61章 庵风骨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第61章 庵风骨

作者:小海岁岁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1: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方敬堂走了过去,在那人对面坐下,同样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堂倌招了招手,要了一碗最便宜的“高末”。

李管家仿佛直到此刻才注意到他的存在,缓缓地将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了方敬堂的脸上。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像一把最精细的探针,试图钻入方敬堂的内心,探查他每一个最细微的念头。

“方老爷,”他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得像是在谈论天气,“这般风雪,还劳您亲自跑一趟。”

“李管家客气了。”方敬堂端起茶碗,用碗盖撇去浮沫,浅啜一口,那苦涩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炸开,“事关重大,不敢假手于人。”

一场无声的、充满了凶险的对弈,就此展开。

“方老爷是生意人,”李管家慢条斯理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碗沿上摩挲,“生意人,讲究的是奇货可居。只是不知,方老爷这次带来的‘货’,究竟有多‘奇’,值得我家主人,冒着被‘某些人’盯上的风险,亲自验看?”

他口中的“某些人”,指的便是王振。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警告。于谦,以清廉刚直闻名于世,平生最忌与商贾过从甚密。这不仅仅是个人品性的问题,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自我保护。在这个宦官当道、党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一点“官商勾结”的把柄,都足以成为政敌攻讦的利器,将一位封疆大吏拉下马 。李管家的谨慎,并非刁难,而是一种必要的、血的教训。

“李管家说笑了。”方敬堂放下茶碗,声音依旧平稳,“我这次带来的,不是‘货’。是两样足以‘定国安邦’的利器。”

他没有急于拿出那两件足以石破天惊的样品。他知道,在见到于谦本人之前,任何具体的展示都是愚蠢的。他要做的,是先用语言,将对方的胃口吊到极致。

“一样,可令我大明边军的刀剑,削铁如泥,让瓦剌人的铁骑,变成待宰的羔羊。”

“另一样,可令我大明伤兵营里那些因伤口溃烂而垂死挣扎的将士,起死回生,重返沙场。”

李管家的手指,停住了。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第一次,泛起了一丝真正的波澜。他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狂士,听过太多荒诞不经的奇谈。但眼前这个商人,他的语气,是如此的平静,如此的笃定,仿佛他所说的,并非什么奇迹,而是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

“方老爷,”李管家沉默了片刻,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冰冷的审视,“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可知,‘妖言惑众’四个字,怎么写?”

这是最后的试探,也是最后的警告。

方敬堂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悲壮。他向前倾过身,将声音压到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见的程度,一字一顿,如同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尽数押在了这赌桌之上。

“李管家,我方敬堂,一介商贾,贱命一条,死不足惜。但我知道,于谦于大人,是这大明朝最后的脊梁。我今日所献之物,若能入于大人之眼,则大明尚有可为;若连于大人这等国之柱石,都视之为无物,那我方敬堂,连同这偌大的方家,便与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一同葬身于这漫天风雪之中,又有何妨?”

这番话,已不再是谈判。这是一份投名状,一份用整个家族的命运写就的、血淋淋的投名状。它直接绕过了所有的利益算计,狠狠地敲在了于谦那“为国为民”的软肋之上。

李管家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死死地盯着方敬堂,那目光,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看穿。许久,他缓缓地站起身,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方敬堂一眼,然后转身,走出了茶楼,消失在了风雪之中。

方敬堂独自坐在那里,端起那碗早已凉透的苦茶,一饮而尽。

他知道,他赌赢了。

一辆毫不起眼的青布骡车,在京城那如同毛细血管般纵横交错的巷陌间,辗转穿行。车轮碾过积雪,发出沉闷的“咯吱”声,仿佛在咀嚼着这座城市的静谧。方敬堂坐在车内,随着车身的颠簸而微微晃动。他闭着眼,将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弈,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骡车渐渐驶离了喧嚣的西市,进入了一片更为幽静的区域。这里的坊墙更高,巷道更深,连风声都似乎变得低沉了许多。最终,骡车在一处极其僻静的陋巷尽头,缓缓停下。

方敬堂下了车,一股混合着寒意与某种凛然之气的独特氛围,便扑面而来。

眼前,是一座小小的院落。没有高门大户的石狮,没有彰显身份的华表,只有一扇因岁月侵蚀而斑驳陆离的木门,连朱漆都未曾刷过,露出了木料本身苍白而坚韧的纹理。门楣之上,悬着一块同样朴素的木匾,上面是两个笔力瘦硬如铁的篆字——“节庵” 。

节,是气节。庵,是陋室。

这便是当朝二品兵部侍郎、在河南山西两地巡抚近二十年、被百姓誉为“于龙图”的一代名臣于谦的府邸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方敬堂站在门前,竟一时有些失神。他见过太多权贵的府邸,那些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一不在用最张扬的方式,炫耀着主人的权势与财富。而眼前这座宅院,却像一位退隐山林的苦行僧,沉默、清瘦,与这个充满了**与浮华的京城,格格不入。

李管家不知何时已出现在门内,对着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方敬堂定了定神,迈过了那道被踩得光滑的门槛。

院内,景象更是清减到了极致。没有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没有名贵花木的争奇斗艳。只有一方青砖铺就的空地,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棵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的老槐树,此刻早已落尽了叶子,只剩下虬结的、如同铁画银钩般的枝干,沉默地刺向铅灰色的天穹。石阶的缝隙里,甚至还生着几丛尚未被积雪完全覆盖的细草,顽强地透出一丝绿意 。

正堂的门敞开着,一股寒气从内向外弥漫。堂内,更是家徒四壁。地面是磨得发亮的青砖,未铺任何地毯。三张最普通的榆木交椅,按主宾之位静静地摆放着,椅面因为常年使用,已经磨出了一层温润的包浆。北墙之上,没有悬挂价值连城的名家画作,只有一幅气势磅礴的书法,笔锋瘦硬,力透纸背,正是于谦那首足以名垂千古的《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法之下,是一张宽大的书案。案上,没有玉器古玩,没有精巧的笔山砚滴,只有一座小山般的、堆积如山的公文与舆图。许多奏报的蜡封都还是新近拆开的,显然是昨夜刚刚处理过的边关急报。东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九边图》,上面用朱砂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记号,墨迹未干。西侧的书架上,没有诗词歌赋,满满当当的全是兵书战策与农桑辑要 。

整个厅堂,不像是一位朝廷二品大员的会客厅,更像是一座临战状态下的、简陋的军帐。连穿堂而过的风,都带着塞外的霜雪与铁锈的味道。

方敬堂被独自留在了这里。

他没有坐,只是静静地站在这座“军帐”的中央。他环顾四周,那颗因即将到来的豪赌而狂跳不已的心,竟在这片清冷与肃杀之中,奇迹般地,慢慢平复了下来。

他知道,他找对人了。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