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 第15章 发明水车,改善农具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第15章 发明水车,改善农具

作者:杨鲁环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6 20:50: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水车转,炊烟起:楚根的白河镇扎根记

一、泥水里的顿悟

入夏的白河镇浸在黏糊糊的暑气里,楚根跟着张老汉去田里帮忙。张老汉家的三亩水田正赶上插秧,牛在前面拉着笨拙的木犁,蹄子陷在泥里,每一步都要喘半天粗气。张老汉扶着犁,汗珠子砸在地上,瞬间就没了影,嘴里还念叨着:“这牛啊,遭罪;人啊,更遭罪……”

楚根站在田埂上,看着牛蹄翻起的泥浆,忽然想起前世课本里的图片——流水驱动的水车,吱呀转动间就能把水引到田里,还有省力的曲辕犁,一个人就能操作。他蹲下身,手指戳了戳田里的泥,黏糊糊的触感让他眉头微皱:这世道,种地全凭牛力和人力,遇上旱季涝季,收成就得看天。

“张叔,”楚根开口,“您说要是不用牛,也能引水灌田,会不会轻松点?”

张老汉直起腰,抹了把脸:“傻娃子,不用牛用啥?难不成用风?风这东西,时有时无的。”

楚根没解释,只是盯着不远处潺潺流过的白河。河水不急不缓,常年不断,这不就是现成的动力吗?他想起打铁时转动的风箱,想起水车的基本原理——利用水流冲击力带动轮轴,再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提水、碾米。

那天晚上,楚根在油灯下画了一夜图纸。他把铁铺里的边角料摆出来,用小木棍和铁丝搭了个迷你水车模型:一个圆形的轮盘,边缘装着十几个小竹筒,轮盘一侧浸在水里,水流推动轮盘转动,竹筒随轮盘转到高处,就把水倒进旁边的木槽里。

王铁匠起夜时看到,凑过来瞅了半天:“这是啥?看着像个大轮子。”

“水车。”楚根眼睛发亮,“河里的水能让它转起来,转起来就能把水送到田里,比人挑、牛拉省老劲了。”

王铁匠摸了摸下巴:“有点意思。不过这玩意儿,能用铁做不?木头的怕是经不住水泡。”

“当然用铁!”楚根拍了下桌子,“铁轴、铁架,再用杉木做轮辐,又结实又轻便。”

二、铁与木的交响

说干就干。楚根把打铁的活儿分了些给狗子,自己则一头扎进水车的制作里。

首先是轮轴。他选了块质地坚硬的枣木做轴芯,外面裹上一层铁皮,既防腐蚀又增加硬度。锻打铁皮时,他特意控制火候,让铁皮既有韧性又不易变形——这是他从“回火”工艺里琢磨出的门道,就像给铁轴加了层“防护衣”。

轮盘的骨架是个大难题。太大了转不动,太小了提水量不够。楚根跑到白河岸边,蹲了三天,测量水流速度、观察水位变化,最后算出轮盘直径三丈最合适。他用粗铁条弯成圆形的外框,再用十二根铁条从中心辐射到外框,形成十二个“辐条”,每个辐条末端装一个铁环,用来固定装水的竹筒。

“根哥,这铁条弯得也太匀了!”狗子看着楚根手里的弯铁工具,那是个他自制的“弧度模子”,把铁条烧红了往模子里一按,就能弯出标准的弧形。

楚根笑了笑:“做事就怕‘差不多’,差一点,转起来就可能卡壳。”他想起前世做实验时,数据差0.1毫米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现在打铁、做水车,道理是一样的。

装竹筒那天,镇上的人都来看热闹。有人蹲在河边嘀咕:“这大铁轮子扔水里,能转起来?别是白费劲。”

楚根没理会,指挥着几个壮汉把水车立在河边,轮盘一侧没入水中。他检查了一遍轴承的润滑——特意用猪油混了些石墨,减少摩擦——然后对张老汉说:“张叔,您看着。”

他让人在轮盘上推了一把,轮盘缓缓转动,浸入水中的竹筒装满了水,随着转动升到高处,到了顶点,竹筒口朝下,水“哗啦”一声流进旁边的木槽里,顺着事先挖好的沟渠,真的流进了张老汉的田里!

“动了!真动了!”张老汉激动得直拍手,“水真的过来了!”

围观的人爆发出喝彩声。那水车转得越来越稳,水流不断从竹筒里倾泻而出,像一条连接河与田的银带。楚根站在岸边,看着自己的发明派上用场,心里涌起一股比打好一把好剑更踏实的成就感。

三、农具革新的连锁反应

水车的成功让楚根名声大噪,镇上甚至邻县的人都来求他做水车。楚根干脆在铁铺旁加了个“木器坊”,雇了两个木匠专门做水车的木槽和轮辐,自己则带着狗子负责打铁部件。

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开始琢磨更省力的农具。

他改进的第一样是犁。传统的犁又沉又笨,得牛和人一起使劲。楚根把犁架改得更轻便,犁头换成“V”形铁刃,减少入土的阻力,还在犁杆上装了个小扶手,人扶着既稳又省力。

“楚小哥,你这犁神了!”用新犁耕地的李大叔跑来道谢,“我家那老黄牛,以前拉半亩地就喘,现在拉一亩地还精神着呢!”

楚根又盯上了脱粒的石碾。以前打谷要先把稻穗铺在地上,用石碾反复碾压,费时又费力。他做了个“脚踏脱粒机”——一个带齿的铁滚筒,人踩着踏板带动滚筒转动,稻穗塞进去,谷粒就从下面漏出来,秸秆从另一边出来,效率比石碾快了三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铁匠看着铁铺里堆成小山的订单,捋着胡须笑:“你这哪是打铁的,是给咱庄稼人谋福利的。”

楚根确实赚了不少钱,但他没想着把钱存起来。他知道,要在白河镇扎根,不能只靠手艺,还得让大家念着好。

他给镇上的小学做了十张铁架木桌,结实又平稳;给养老院打了几个取暖的铁炉,还特意在炉边加了个小台面,方便放茶杯;白河上的木桥年久失修,他带着人把桥板换成了铁架加固的,还在两边加了护栏。

“楚根这娃,心善。”镇上的老人都这么说。

他还收了两个学徒,一个脑子灵活,教他画图纸、算尺寸;一个力气大,教他打铁、组装。楚根教他们时,总说:“做农具不是做生意,是做良心。差一两铁,农具就可能用不住,那是耽误人家一年收成的。”

四、铁铺大院的烟火气

秋收后,楚根买下了铁铺旁边的一个院子。院子不小,有正房三间,厢房两间,还有个宽敞的后院,刚好用来堆放木料和铁料。他找人把院子翻修了一遍,正房铺了地砖,厢房改成了工具房和学徒的住处,后院搭了个棚子,用来放做好的水车部件。

搬家那天,王铁匠拄着拐杖来帮忙,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铁件,感慨道:“想当年我接手这铁铺时,就一间破屋。现在好了,你这院子,够气派。”

楚根给师傅搬了把太师椅,又端上刚泡的茶:“没有师傅教我打铁,哪有现在的我。这院子,也有您一半。”

王铁匠笑了,眼睛有点湿:“傻孩子,师傅看着你好,比啥都强。”

院子里渐渐有了烟火气。楚根在墙角种了些蔬菜,绿油油的生菜、辣椒,生机勃勃。清晨练拳的地方从铁铺后院搬到了院子里,他打拳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像镀了层金。

中午吃饭,学徒们围着石桌,楚根会让厨房多做些菜,大家边吃边聊。有次聊到水车转得慢,楚根灵机一动:“要是在轮盘上装几个叶片,水流冲击叶片,是不是转得更快?”

下午他就画了图纸,让人做了个带叶片的轮盘试试,果然转速快了不少,提水量也增加了。学徒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根哥,你咋啥都想得到?”

楚根笑着说:“多看看,多想想,没坏处。”他想起前世学过的“观察法”,很多发明创造,都藏在日常的细节里。

晚上,院子里的灯亮到很晚。楚根要么在灯下画新的农具图纸,要么给学徒们讲打铁的门道,偶尔也会说起前世的心理学知识:“做农具和与人打交道一样,得知道对方需要啥。庄稼人需要省力、耐用的,咱就往这上面使劲。”

五、富足里的安稳

开春时,楚根的铁铺已经成了白河镇的“地标”。不仅卖农具、做水车,还能修各种铁器,甚至有人慕名来求他打兵器。楚根定了规矩:兵器只卖给官府登记在册的猎户和镖师,且必须注明用途。

他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安稳。每天清晨练拳、看书,上午在铁铺指导学徒,下午要么去田里看农具使用情况,要么琢磨新的改进。赚的钱除了扩大作坊,大多用来改善镇上的设施:修了条从镇口到河边的石板路,给小学请了位教书先生,还在镇中心建了个“议事亭”,供大家商量事情。

有人说楚根傻,把钱花在这些“没用”的地方。楚根却不这么想。他记得前世看过的社会学理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更在于能带动多少人变好。

这天,张老汉提着一篮子新摘的黄瓜来谢他:“楚小哥,托你的福,今年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这黄瓜,您尝尝。”

楚根接过黄瓜,笑着请张老汉进屋喝茶。院子里的水车模型转得正欢——那是他做的小玩意儿,用院里的井水驱动,用来浇花刚好。

“张叔,您看这小水车,”楚根指着模型,“我在想,能不能做个大的,不光能浇水,还能带动石磨碾米、榨油。”

张老汉眼睛一亮:“那可就更省事了!咱镇的油坊老板前两天还说榨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呢!”

楚根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草图。阳光照进屋里,落在图纸上,也落在他认真的脸上。

他知道,真正的富足不是金银满仓,而是手里有手艺,心里有底气,身边有认可自己的人。白河镇的炊烟每天升起时,他听着铁铺的锤声、水车的转动声、人们的谈笑声,就觉得这扎根的日子,比任何辉煌都来得踏实。

铁铺的锤声还在继续,水车的吱呀声传遍河岸,楚根的院子里,新的生机正在悄然生长——就像他亲手种下的蔬菜,平凡,却充满力量。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