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 第57章 神笔绘意,虚空留痕

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 第57章 神笔绘意,虚空留痕

作者:杨鲁环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6 20:50: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章:符道初窥,绘形摹影

楚根与胡九儿云游至龙虎山时,恰逢天师府举办“符法大会”。山间道场上,数千名修士手持符笔,于黄纸朱砂间挥洒,符箓成时或有金光闪烁,或有雷霆隐现,看得胡九儿眼睛发亮。

“他们画的这些‘鬼画符’,真有那么厉害?”她甩着尾巴,看着一张刚制成的“驱邪符”贴在稻草人上,稻草人瞬间冒出黑烟,忍不住咋舌。

楚根望着道场中央那面镌刻着上古符文的石壁,若有所思:“符道与剑道、丹道同源,皆是引天地之力为己用。只是剑以锋锐显威,丹以蕴养见长,符则以‘图文’为契,沟通天地法则。”

他此前对符道涉猎不深,只在蜀山藏经阁见过几本基础典籍。但此次观天师府修士制符,心中却隐隐生出共鸣——符道讲究“灵、神、形”合一,这与他修炼《日月吞吐诀》时“以形载力、以神御形”的感悟,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会结束后,楚根向天师府长老借阅了《符道初解》。典籍开篇便言:“符者,天地之文也。形者,文之骨;灵者,文之血;神者,文之魂。三者缺一,皆为废纸。”

“原来如此。”楚根抚卷轻叹。

他对照典籍,回忆起观战时的细节:那些制符失败的修士,多是符文笔画歪斜(形亏),或是灵力灌注不均(灵滞),更有甚者,下笔时心浮气躁,神意不凝(神散)。

“我虽不以符道为主修,却可借其锤炼‘形、灵、神’的融合。”楚根心中一动。

他的观微神通能洞察符文笔画的细微差异,心灵感应可感知灵力流动的轨迹,再加上旋照境的神念凝练,或许在符道上能走得更远。

回到蜀山后,楚根便开始钻研符道第一境“绘形”。

他取来标准符纸与朱砂,又以自身精血调和——按《符道初解》所言,灵血可增强符箓与自身的联系。藏锋剑化作一柄小巧的符笔,悬于面前。

“先从最简单的‘引气符’开始。”

楚根凝神静气,神念沉入符笔。引气符的符文仅有三笔,形似“气”字古篆,却暗藏天地灵气的流动轨迹。他以观微神通细察典籍上的拓本,连每一划的角度、粗细、转折处的弧度都记得分毫不差。

“起笔。”

符笔落下,朱砂在符纸上拖出一道红痕。起初,笔画或歪或斜,有时收笔过重,将符纸戳破;有时灵力注入过急,让朱砂晕染开来。一个时辰过去,废掉的符纸堆成了小山,却没有一张成功的引气符。

“看似简单,实则每一划都要与天地灵气的轨迹吻合。”楚根并未气馁。

他想起练剑时“剑随心走”的感悟,将神念与符笔的触感融为一体,不再刻意模仿拓本,而是去“感受”那三笔符文应有的“姿态”。

当符笔再次落下时,他的手腕不再僵硬,朱砂划过符纸,如水流淌。第一笔起于“虚”,似气之始生;第二笔转于“旋”,如气之流转;第三笔归于“凝”,若气之汇聚。

符成的瞬间,符纸微微颤动,周围的稀薄灵气被引动,在符面形成一圈淡淡的光晕。

“成了!”胡九儿从窗外探进脑袋,九条尾巴兴奋地摇晃。

楚根拿起引气符,能清晰地感觉到符文与天地灵气间的微弱联系。这便是“绘形”的真谛——不仅要形似,更要让符文的“形”与天地法则的“势”相合,如同临摹书法,需先得字形,再悟笔意。

接下来的日子,楚根每日绘制基础符箓。从引气符到避水符,从燃火符到轻身符,他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当他能在半个时辰内精准绘制出百张不同种类的基础符箓时,指尖的朱砂已带着淡淡的灵性,符笔划过符纸的声音,竟与灵力流动的频率隐隐相合。

“可以尝试‘注灵’了。”楚根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第二章:灵贯笔端,玉石生花

符道第二境“注灵”,难在“灵贯其中”。

绘形是搭好骨架,注灵便是为其注入血液。寻常修士需以笔为媒,将灵力一丝丝逼入符文中,稍有不慎便会灵力暴走,毁去符箓;而楚根凭借日月淬炼的肉身与旋照境的灵力掌控,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没有选择符纸,而是取来一块产自十万大山的“青纹玉”。玉石温润,能更好地承载灵力,是中阶符箓常用的载体。

此次要制的是“御风符”。中阶符箓的符文更为复杂,共有七笔,笔画间需灵力贯通,形成闭环,方能引动风势。

楚根深吸一口气,符笔蘸取以灵力调和的朱砂,悬于青纹玉上方。他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以心灵感应“触摸”玉石内部的灵脉——青纹玉的纹路如同天然的灵力通道,若能顺着纹路下笔,灵力灌注会事半功倍。

“第一笔,承玉之灵。”

符笔落下,笔尖轻触玉石,楚根体内的灵力如细线般涌出,顺着笔尖流入玉石。与绘形时不同,这次的灵力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渗入玉石内部,沿着青纹玉的天然纹路蔓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观微神通全开,“看”到灵力在玉石中流淌的轨迹,如同在河道中航行的小船。当灵力行至第一笔的末端时,他手腕轻转,符笔提起,第二笔落下,恰好与第一笔的灵力余韵相接。

一笔接一笔,七笔符文在青纹玉上渐渐成型。楚根的灵力如丝线般穿梭于笔画之间,时而疾,时而缓,时而凝,时而散——快时如疾风骤起,慢时似流水潺潺,凝时若磐石扎根,散时若薄雾弥漫。

这已不是单纯的制符,更像是一场与玉石、与灵力的对话。

第七笔收尾的瞬间,楚根将灵力猛地一收,七道笔画中的灵力骤然汇聚,在符文中心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旋。青纹玉发出一声清脆的嗡鸣,表面浮现出淡青色的光华,符文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轻盈的气息。

“成了!”胡九儿跳上书桌,用爪子轻轻碰了碰青纹玉,一股柔和的风从玉石表面升起,将她的绒毛吹得蓬松。

楚根拿起御风符,能感觉到灵力在符文中循环流转,如同有了生命。与基础符箓不同,这枚御风符引动的风势可大可小,只需注入一丝灵力,便能随心意操控——这便是“灵贯其中”的妙处,灵力不再是死水,而是活水,能应外因而变化。

接下来,他尝试在灵木、兽骨、甚至花瓣上制符。

在灵木上制“生肌符”,需让灵力与草木生机相融,符文成时,灵木会抽出新芽;

在兽骨上制“坚甲符”,要引动骨骼中的土性灵力,符文闪耀时,兽骨会泛起土黄色的光晕;

在花瓣上制“迷踪符”,则需以柔和灵力包裹花瓣的娇嫩,符文隐于花中,触动时会化作漫天香雾。

楚根的注灵之术日益精湛,他发现,不同的载体需要不同的灵力注入方式:对待玉石要“柔”,如春雨润田;对待兽骨要“刚”,似铁锤锻铁;对待花瓣要“轻”,若蝶翼点水。

这种对灵力的精细操控,反过来又滋养了他的肉身与神念。当日月之力与符道灵力相互激荡时,他的经脉变得更加坚韧,神念也愈发凝练。

“你现在制符的样子,比那些龙虎山的老道厉害多了。”胡九儿趴在书堆上,看着楚根在一片柳叶上制出“传讯符”,柳叶化作一道绿光飞出窗外,精准落在百里外的石磊手中,忍不住赞叹。

楚根放下符笔,指尖还残留着灵力流动的酥麻感。他知道,注灵境的关键不仅是灵力的贯通,更是“知物”——了解载体的特性,理解灵力的脾气,方能让灵与形完美契合。

而这,正是通往“赋神”境的必经之路。

第三章:神意为墨,凌空显形

符道第三境“赋神”,是质的飞跃。

绘形重“形”,注灵重“灵”,赋神则重“神”——需以自身神意为墨,赋予符箓“灵性”,让其脱离载体,短暂存世,甚至按指令行事。

楚根在藏经阁找到一卷《赋神要诀》,开篇便说:“神者,意之凝也。符无高下,贵在有神。神存,则符活;神散,则符灭。”

他合上典籍,望向窗外的云海。神意是什么?是意志,是指令,是藏在符箓背后的“我想让它做什么”。

就像御剑时,剑魂的意志决定剑的方向;炼体时,心灵的感应决定日月之力的流转。赋神,便是将这种意志注入符箓,让其成为自己神念的延伸。

起初,楚根尝试在制成的御风符中融入“避障”的神意。他手持符箓,凝神想着“遇物则绕”,再将一丝神念打入符中。

符箓飞出时,果然能避开树木山石,但飞行轨迹却歪歪扭扭,如同醉酒的蝴蝶——神意不够凝练,指令模糊。

“你的念头太杂了。”胡九儿用尾巴点了点他的眉心,“想让它避障,就只想着‘避障’,别去想‘它会不会撞树’‘飞得够不够快’,那些都是多余的。”

楚根恍然大悟。观微神通让他习惯了关注细节,却也容易让神念分散。赋神需要的是“纯粹”的意志,如同剑出必中,不容杂念干扰。

他调整心神,再次尝试。这次,他将神念高度凝聚,只留下一个清晰的指令:“绕着清玄峰飞三圈。”

符箓飞出,如一道青虹,沿着清玄峰盘旋,不多不少,正好三圈,而后灵力耗尽,化作飞灰。

“成了!”楚根眼中闪过喜色。

接下来,他开始练习“凌空画符”。

无需载体,以神意为笔,以天地灵气为墨,直接在虚空中绘制符文。这比在载体上制符难上百倍——没有载体引导灵力,全凭神念约束灵气,稍有不慎便会灵气溃散。

楚根站在观星台,望着夜空。他伸出手指,代替符笔,指尖凝聚起一缕精纯的灵力。

要画的是“惊雷符”。中阶符箓中的攻击符,符文呈“雷”字古篆,需引动天地间的雷电之力。

他深吸一口气,神念沉入指尖。观微神通让他“看”到周围游离的雷电灵气,心灵感应则“听”到它们暴躁的频率。

“以神意为引,聚雷灵为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指尖划过虚空,一道紫色的光痕随之出现,那是被神念约束的雷电灵气。第一笔竖画落下,如雷之起势;第二笔横折,似雷之蜿蜒;第三笔斜钩,若雷之劈落。

三笔成符,虚空之中,一道紫色的惊雷符悬浮着,符文表面电光闪烁,发出“滋滋”的声响。

“去!”楚根一声轻喝,神念发出指令。

惊雷符化作一道紫电,射向远处的一块巨石。“轰隆”一声,巨石被劈得粉碎,碎石飞溅。

胡九儿看得拍手:“比之前厉害多了!而且不用符纸,随用随画,真方便!”

但楚根却皱起了眉头。刚才那道惊雷符虽成,却只存在了三息便溃散,且威力比在符纸上制出的弱了三成——神念对灵气的约束力还不够强,无法让符箓长时间存世。

他没有停歇,继续在虚空中画符。引气符、避水符、燃火符、坚甲符……一道接一道的符箓在夜空中亮起,又熄灭,如同闪烁的星辰。

他渐渐摸索出诀窍:赋神境的符箓,神意是“魂”,灵气是“体”。魂强则体固,魂弱则体散。要让符箓存世更久,需让神意与灵气深度融合,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不分彼此。

他开始尝试在符中融入更复杂的指令。

一张“追踪符”,注入“寻胡九儿”的神意,符箓化作流光,精准地绕到躲在树后的胡九儿头顶;

一张“防御符”,赋予“护己三尺”的指令,符箓炸开,化作一道光盾,将胡九儿扔来的石子尽数挡住;

甚至一张“清洁符”,被他注入“扫净观星台”的意志,符箓在空中盘旋,卷起阵阵清风,将台面上的灰尘扫得一干二净。

随着练习深入,楚根的神意越来越凝练,虚空画符的速度越来越快,符箓存世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最初的三息,到一炷香,再到半个时辰。当他能在十息内画出十道不同的凌空符箓,且每道都能按指令行事时,指尖的神意已带着淡淡的金色,那是神念高度凝聚的象征。

这日,黑风谷的残余妖修卷土重来,此次他们带来了一头“噬灵蛊王”,能吞噬修士的灵力,普通符箓触之即废。

“楚小子,你的符对它没用!”蛊王操控者狂笑道。

楚根立于山门外,神色平静。他没有取出任何符箓,只是伸出手指,在虚空中快速划过。

神意为笔,灵气为墨。

第一道符,是“定身符”,符文呈“锁”形,注入“困其四肢”的神意;

第二道符,是“破邪符”,符文似“净”字,赋予“净化蛊气”的指令;

第三道符,是他结合雷电与烈火符文自创的“炎雷符”,神念一动,指令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湮灭”。

三道符箓在虚空中成型,金光闪耀,直奔噬灵蛊王。定身符先至,化作锁链缠住蛊王;破邪符紧随其后,金光洒落,蛊王身上的黑气瞬间消散;最后炎雷符炸开,紫火金雷交织,将失去蛊气保护的蛊王彻底吞噬。

妖修们惊骇欲绝,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符法——无需符纸,凭空而生,且精准狠辣,仿佛有灵性般追着目标打。

“这……这是什么符法?”

楚根没有回答,只是指尖微动,更多的凌空符箓在他身前浮现,如同一道符墙,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妖修们胆寒,纷纷逃窜。

胡九儿走到楚根身边,看着那些渐渐消散的符箓光影,小声道:“你这符道,好像比御剑还厉害。”

楚根望着虚空,指尖还残留着神意流动的温热。他知道,赋神境只是开始。符道的本质,是与天地法则对话,而他的神意,便是对话的语言。当语言足够凝练,足够精准,或许有一天,真能做到“言出法随”。

但此刻,他更享受这种“以神为笔,以意为墨”的玄妙。虚空中的符文光影,如同他神念的延伸,在天地间写下属于自己的道——那是灵、神、形的共鸣,是人与天地的和鸣。

第四章:符道融道,万法归宗

楚根的符道修为踏入赋神境后,与他其他神通的融合愈发紧密。

御剑飞行时,他可在剑身上画“疾风符”,让藏锋剑速度再增三成;

炼体修行时,他能以“聚灵符”辅助,引动更多日月之力汇入肉身;

与人切磋时,他甚至能将符箓融入剑法,一剑斩出,既有剑气锋芒,又有符法神威。

这日,他在藏经阁翻阅《万法同源论》,看到书中记载:“符者,道之文;剑者,道之器;丹者,道之质。文、器、质三位一体,皆是道之显化。”

“原来如此。”楚根合上书卷,心中豁然开朗。

他此前总将符道、剑道、炼体视作不同的修行体系,如今才明白,它们本是同源,皆可相互印证,相互成就。

他尝试以剑为笔,以剑气为墨,在虚空中画符。藏锋剑划破长空,剑气凝聚成符文,竟比指尖画符更加凝练,威力也更强。一道“惊雷符”由剑气构成,斩落时,雷声与剑鸣共鸣,威力倍增。

他又以肉身为载体,将“坚甲符”的符文以日月之力刻入肌肤。符文隐于皮肉之下,运转时,皮肤表面浮现出淡淡的金光,防御力比寻常坚甲符强了数倍,且能随肉身自愈而修复。

胡九儿戏称他成了“移动符箓库”,身上藏着数不清的符法。楚根却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万法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