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42章 随机

从窑洞到省府 第142章 随机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二天清晨六点半,江滨小区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泽岚已经换上运动装,沿着连江跑完了五公里。回到住处简单洗漱、吃过早餐,他换上一身浅灰色衬衫,提前十分钟走到小区门口——银色商务车早已等候在路边,周明抱着一叠资料,正站在车旁核对。

“李县长,这是12个乡镇的信访台账和基础资料,按您要求分好类了。”周明将资料递上车,顺手拿出那份标注着“片区调研框架”的文件,“今天按计划,先去县城周边的小江镇,我跟镇里没提前打招呼,只让司机确认了镇政府的具体位置。”

李泽岚接过资料,却没有翻看,目光望向车窗外连绵的群山,忽然开口:“小江镇先放一放,今天去七拱镇。”

周明愣了一下,连忙拿出地图:“七拱镇属于西部沿江片区,按框架安排,要等到7月30日才去……而且那边离县城有40多公里,山路多,单程要一个半小时。”他有些不解,会上您安排的行程顺序推进,怎么突然改道了。

“就是要打乱顺序。”李泽岚靠在椅背上,翻出七拱镇的信访台账,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近三个月,七拱镇关于阳山鸡销路的信访有12起,昨天咱们聊到的那个养殖户,叫陈明,家住七拱镇岩口村,他在信访里说‘家里养了500多只阳山鸡,出栏一个月了没卖掉,饲料钱都快付不起了’,还说‘镇里协调的收购商压价太狠,一只鸡比市场价低15块’。”

他合上台账,语气坚定:“阳山鸡是咱们县的特色产业,七拱镇又是主产区,养殖户的鸡卖不出去,这是天大的事。与其按部就班去小江镇看整改,不如先去七拱镇,看看养殖户到底难在哪。”

周明瞬间明白过来,李泽岚的“随机”,从来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而是盯着“民生痛点”的精准发力。他立刻点头:“好,我马上通知司机改路线。不过七拱镇没提前准备,要不要现在给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打个电话,让他们……”

“不用准备,但得通知他们在镇政府等着。”李泽岚打断他,“就说我临时到七拱镇调研,重点看阳山鸡养殖和销路问题,让他们别搞迎来送往,也不用叫其他干部陪同,就他们俩在镇政府等,再找个熟悉岩口村情况的村干部带路就行。”

周明拿出手机,拨通了七拱镇党委书记王志刚的电话。电话那头,王志刚刚到办公室,正在整理文件,听到“李县长半小时后到七拱镇调研”的消息,瞬间有些慌乱:“周主任,李县长突然过来,我们都没准备,要不要安排几个养殖合作社的示范点?或者让养殖户提前……”

“王书记,不用准备任何示范点,李县长就是想看看真实情况。”周明按照李泽岚的要求,语气直接,“您和镇长在镇政府等着就行,再找个熟悉岩口村的村干部,李县长要去岩口村看养殖户。”

挂了电话,王志刚立刻给镇长赵亮和岩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打了电话,语气急促:“李县长临时来调研,重点看阳山鸡销路,没让准备示范点,你们赶紧到镇政府来,尤其是建国,把岩口村养殖户的情况捋清楚,别到时候答不上话。”

另一边,商务车已经驶离县城,朝着七拱镇的方向开去。窗外的景色从城区的楼房变成了乡间的田野,成片的稻田旁,偶尔能看到散落的鸡舍——这是七拱镇养殖户的“标配”。周明趁着赶路的时间,给李泽岚介绍起七拱镇的情况。

“李县长,七拱镇是咱们县阳山鸡养殖的核心区,全镇有32个行政村,其中28个村都有养殖户,像岩口村、潭村、和平村,都是养殖大村。全镇年出栏阳山鸡大概120万只,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光养殖合作社就有18家。”周明翻着手里的资料,语气熟练,“不过最近半年,确实出现了销路问题。一方面,珠三角的收购商压价,以前一只成品阳山鸡能卖到80-90块,现在只能卖到65-70块;另一方面,咱们县自己的销售渠道没打开,没有深加工企业,也没搞电商直播这些新模式,养殖户大多靠收购商上门收,很被动。”

李泽岚看着窗外的鸡舍,眉头微蹙:“为什么不搞电商?是养殖户不会,还是镇里没引导?”

“都有。”周明叹了口气,“养殖户大多是中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直播、开店;镇里去年想搞电商培训,但找的老师是外地的,讲的内容太理论,养殖户听不懂,最后不了了之。还有,阳山鸡是活禽,冷链物流跟不上,就算网上卖出去,运输过程中容易出问题,损耗率高,养殖户也不敢轻易尝试。”

“冷链物流、电商培训、收购商压价……问题不少啊。”李泽岚拿出笔记本,把这几个问题记下来,“有没有养殖户自己想办法拓展销路的?比如搞线下门店,或者跟餐馆合作?”

“有是有,但很难。”周明摇摇头,“去年岩口村有个养殖户,叫陈明,就是您在信访台账里看到的那个,他自己在县城开了家门店卖阳山鸡,结果租金高,客流量又少,开了三个月就关门了,亏了近十万。跟餐馆合作也难,餐馆压账时间长,有的甚至拖半年才结账,养殖户垫不起本钱,最后也不敢合作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笔记本,心里盘算着:销路问题,表面是“卖不出去”,根源其实是“产业链不健全”——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没有配套的冷链物流,没有有效的品牌推广,养殖户只能被收购商“牵着鼻子走”。

车子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进入七拱镇地界。远远地,就能看到镇政府门口站着三个人,正是党委书记王志刚、镇长赵亮和岩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三人没有穿正装,只是穿着普通的衬衫,看到商务车过来,也没有上前迎接,只是站在门口等着,显然是按李泽岚的要求,没搞任何排场。

李泽岚下车后,和三人握了握手,开门见山:“王书记、赵镇长,今天临时过来,没提前打招呼,就是想看看阳山鸡养殖户的真实情况。不用带我去合作社,就去岩口村,找几户养殖户,尤其是信访里提到的陈明,我要去他家里看看。”

王志刚心里松了口气,幸好没搞“示范点”,不然肯定会被李泽岚看出“作秀”。他连忙点头:“好,李县长,建国就是岩口村的,对养殖户的情况很熟悉,他带您去。”

李建国上前一步,语气有些紧张:“李县长,陈明家在岩口村后山,路不太好走,我开车在前面带路吧。”

“不用开车,走路过去。”李泽岚摆摆手,“正好看看村里的情况。”

几人跟着李建国,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往后山走。路边的稻田里,几个农户正在插秧;散落的鸡舍旁,几只阳山鸡正在踱步——这是一种羽毛呈淡黄色、体型健硕的土鸡,是阳山的地理标志产品,以肉质鲜美闻名。但此刻,鸡舍旁的养殖户脸上,却没多少笑容。

“李县长,前面就是陈明家了。”李建国指着不远处一栋两层小楼,楼旁的空地上,搭着一个简陋的鸡舍,里面密密麻麻挤满了土鸡,不少鸡正伸着脖子,对着外面“咯咯”叫着,像是在“抱怨”狭小的空间。

李泽岚加快脚步走过去,只见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中年男人正蹲在鸡舍旁,给鸡喂食,脸上满是愁容。他看到一群人过来,尤其是看到王志刚和赵亮,愣了一下,连忙站起身:“王书记、赵镇长,你们怎么来了?”

“陈明,这位是县里的李县长,来看你家的阳山鸡养殖情况。”王志刚介绍道。

陈明有些局促,搓了搓手上的饲料,不好意思地说:“李县长,您来怎么不提前说,我这鸡舍乱七八糟的,也没收拾……”

“不用收拾,我就是来看真实情况的。”李泽岚笑着走进鸡舍,蹲下身,摸了摸一只土鸡的羽毛,“这鸡养了多久了?看着都挺壮实的,怎么没卖掉?”

提到这个,陈明的愁容更重了:“养了五个多月了,早就到出栏时间了,一共520只,现在还剩480多只。之前有个收购商来,说一只只给65块,我算了算,除去饲料钱、疫苗钱,根本不赚钱,就没卖。想着再等等,结果等了一个月,还是没人来收,饲料钱都花了快三万了,再卖不出去,真要赔本了。”

李泽岚心里一算,520只鸡,按市场价80块一只,能卖4.16万;按收购商给的65块,只能卖3.38万,中间差了近8000块——这对一个普通养殖户来说,是大半年的收入。他站起身,看着鸡舍里拥挤的土鸡:“为什么不试试网上卖?比如直播带货,或者在电商平台开店?”

“试过,不行啊。”陈明叹了口气,“去年镇里搞过电商培训,我也去听了,老师讲的都是怎么开网店、怎么直播,可我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明白,更别说直播了。后来让儿子帮忙在网上挂了链接,一个月才卖出去3只,还因为运输过程中鸡受了惊吓,死了1只,赔了客户钱,之后就不敢再卖了。”

李泽岚又问:“那跟餐馆、酒店合作呢?他们要不要阳山鸡?”

“要,但压账太狠。”陈明摇摇头,“之前跟县城一家餐馆合作,送了50只鸡,说好一个月结账,结果拖了三个多月,催了好几次才给,之后就没敢再合作了。我们养殖户本来本钱就少,垫不起那么久的账。”

从陈明家出来,李泽岚又跟着李建国,随机走访了岩口村另外两户养殖户——潭村的刘桂兰,养了300只阳山鸡,因为收购商压价,已经停养了200只;和平村的张大山,养了600只,为了卖鸡,自己骑着三轮车跑遍了周边乡镇的菜市场,一个月才卖出去80只。

每到一户,李泽岚都详细询问养殖成本、销路渠道、遇到的困难,记了满满两页笔记。中午时分,几人回到镇政府,李泽岚没去镇里安排的饭店,而是直接去了镇政府食堂,和王志刚、赵亮一起吃工作餐——两荤一素,一碗米饭,和普通干部吃的一模一样。

吃饭时,李泽岚开门见山,对着王志刚和赵亮说:“王书记、赵镇长,今天看了几户养殖户,问题很清楚:一是收购商垄断渠道,压价太狠;二是本地销售渠道没打开,电商、餐馆合作都不顺畅;三是配套服务跟不上,冷链物流、电商培训都不到位。你们镇里有没有想过解决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志刚放下筷子,语气诚恳:“李县长,我们想过,比如去年想引进一家冷链物流企业,但对方觉得咱们县销量小,不愿意来;电商培训也搞过,但效果不好。我们也跟县农业农村局反映过,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县里会牵头解决,但镇里也要主动作为。”李泽岚放下碗,语气坚定,“这样,你们先做三件事:第一,统计全镇养殖户的数量、存栏量、出栏时间,建立台账,明天下午下班前报给我;第二,找5-10户养殖大户,组建一个‘阳山鸡养殖协会’,让养殖户抱团取暖,统一跟收购商谈价格,避免互相压价;第三,联系县职业技术学校,请他们派老师过来,搞‘一对一’的电商培训,针对中老年人养殖户,教他们最基础的直播、开店技巧,别搞那些理论化的东西。”

他顿了顿,补充道:“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的事,县里会负责。我回去后,立刻跟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对接,一是引进一家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先覆盖七拱镇、小江镇等养殖大镇;二是在县里的电商服务中心,专门开辟‘阳山鸡销售专区’,帮养殖户免费开店、运营。你们镇里要做的,就是把养殖户组织起来,配合县里的工作。”

王志刚和赵亮对视一眼,心里都松了口气——原本以为李泽岚会因为“销路问题没解决”批评他们,没想到不仅没批评,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两人连忙点头:“李县长,您放心,我们今天下午就开始统计台账,一周内把养殖协会建起来,电商培训的事,我下午就联系县职业技术学校。”

下午三点多,李泽岚结束了在七拱镇的调研,准备返回县城。临走前,他又叮嘱王志刚:“后续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别等问题积累多了再反映。养殖户的事,耽误不起。”

商务车驶离七拱镇,周明看着李泽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感慨道:“李县长,您这次临时改道,一下子就抓住了阳山鸡养殖的核心问题。要是按原计划去小江镇,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真实情况。”

“调研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必要被行程框死。”李泽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接下来,咱们还是按‘随机’的思路来,哪个乡镇的民生问题最紧急,就先去哪个乡镇。下周,咱们去青莲镇看看渔业,听说那里的渔民最近也在愁销路。”

周明点点头,心里对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代县长,多了几分敬佩。他知道,李泽岚的调研,从来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把老百姓的“愁心事”,当成了自己的“要紧事”。

车子驶回县城,李泽岚没回办公室休息,而是直接去了县农业农村局。他要趁着刚从七拱镇回来,对养殖户的困难记得最清楚的时候,和农业农村局局长一起,敲定冷链物流企业引进和电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

夕阳西下时,李泽岚从农业农村局出来,手里拿着一份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县农业农村局已经联系了一家本地的物流企业,对方同意先在七拱镇建一个小型冷链仓库,预计半个月内就能投入使用;电商服务中心的“阳山鸡销售专区”,也会在一周内上线。

看着手里的意向书,李泽岚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解决七拱镇阳山鸡的销路问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青莲镇的渔业、岭背镇的生态旅游、秤架瑶族乡的公路建设……还有很多民生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他不慌,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盯着问题去、跟着民心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第二天一早,七拱镇的“阳山鸡养殖台账”就送到了李泽岚的办公室。看着台账上密密麻麻的养殖户名字和存栏量,李泽岚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7月25日,去青莲镇调研渔业销路;7月27日,回访七拱镇,看养殖协会组建情况。”

没有固定的行程,只有为民办事的坚定——这就是李泽岚的“调研路线”。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