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211章 了然

从窑洞到省府 第211章 了然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陈明提着个磨了边的不锈钢保温杯,沿着鹅卵石小径慢慢走着。杯里是刚泡好的莜麦茶,热气从杯口袅袅升起,模糊了他的眉眼。他走得很慢,脚下的鹅卵石硌着鞋底,却丝毫没影响他的思绪——自从李泽岚十天前到任张北县委书记,他的心里就像揣了块没焐热的石头,沉甸甸的,直到昨天下午那通电话,才终于落了地。

电话是市委书记赵振邦打来的。当时他正在老城区跟商户核对改造意愿,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看到屏幕上“赵书记”三个字,他连忙走到僻静处接起。

“陈明,忙着呢?”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沉稳,像浸了多年的老茶,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李泽岚同志到张北了,这几天工作对接得怎么样?”

陈明心里一紧,连忙站直身体:“赵书记,李书记刚到任,我们已经碰过几次头,他对老城区改造、工业园建设这些事都很上心,思路也很清晰。”

“嗯,他在阳山的成绩,你应该也听说过。”赵振邦的声音顿了顿,接着说,“当年阳山的老旧小区改造,他用‘微改造’的思路,花了小钱办了大事,老百姓满意度很高;后来引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的就业。这次派他去张北,是组织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张北底子薄,但有供京蔬菜、草原旅游这些资源,缺的就是能把资源盘活的人,缺的就是能对接上层资源的人。”

陈明握着话筒,指尖微微用力。他跟着赵振邦快十年了,从乡镇秘书到县委常委、县长,每一步都离不开赵振邦的提携。赵振邦向来不轻易夸人,能对李泽岚有这样的评价,足见对他的重视。

“赵书记,您放心,我肯定配合好李书记的工作。”陈明连忙表态。

“不是‘配合好’,是‘全力支持’。”赵振邦的语气加重了几分,“你在张北待了五年,熟悉县里的情况,不管是老城区的商户,还是乡下的农户,都买你的账。李泽岚同志有思路、有资源,但需要有人帮他把思路落到实处,帮他化解基层的矛盾。这个人,就是你。”

陈明心里咯噔一下,赵振邦这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连忙应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跟李书记好好搭班子,把张北的发展搞上去。”

“还有件事,你心里有数就行。”赵振邦的声音放轻了些,“李泽岚同志的岳父,是国家发改委的苏明远主任。苏主任在农业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这两块,说话很有分量,张北要争取的专项基金、要对接的龙头企业,都可能通过他搭上线。这是张北的机会,也是你施展能力的机会,别错过了。”

挂了电话,陈明站在老城区的巷口,风一吹,才发现后背已经汗湿了。他在张北待了五年,不是没想过干出点成绩——老城区的管网老化问题,他跟住建局提了三次;城南那片荒地,他也找招商局聊过想建工业园;草原旅游零散,他甚至跟文旅局拟过整合方案。可每次都卡在“缺资金”“缺政策”“缺资源”上,市里的专项基金申请了两次都没批下来,对接的几家外地企业也因为“配套不足”不了了之。

而赵振邦的话,像一道光,照亮了他心里的迷茫——李泽岚不仅有能力,更有他没有的“资源”,有能对接国家级项目的“背景”。这样的搭档,不是来“抢功”的,是来帮他把想干的事干成的。

“陈县长,这么早就来花园散步?”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打断了陈明的思绪。他回头,见李泽岚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夹克,手里拿着一份卷起来的文件,正朝他走来。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李泽岚身上,给他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淡金,看着比在会议室里多了几分温和。

“李书记,您也早。”陈明连忙收起思绪,笑着迎上去,顺手把保温杯往身后藏了藏——这杯子是他刚当乡镇秘书时买的,用了快十年,杯身都磨出了划痕,在讲究形象的县委大院里,显得有些寒酸。

“刚看完老城区改造的勘测报告,出来透透气。”李泽岚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他身后的保温杯上,却没多问,只是指了指花园里的石凳,“正好有份工业园的招商资料,想跟你聊聊,不介意坐会儿吧?”

“当然不介意,您请坐。”陈明连忙拉开石凳,等李泽岚坐下,才在他对面坐下,把保温杯放在两人中间的石桌上。

李泽岚打开手里的文件,是一份《北京农产品加工企业名录》,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家企业的名字,旁边还标注着简单的备注:“绿源公司:蔬菜深加工龙头,有外迁需求”“恒通包装:配套蔬菜运输包装,与绿源有合作”。

“这几天跟你对接工作,发现你对张北的情况摸得很透。”李泽岚指着名录上的“绿源公司”,“昨天聊到老城区的商户,你能说出每家的经营状况、老板的脾气性格;聊到城南村的土地流转,你能报出每户的耕地面积、农户的顾虑。这份细致,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明端起保温杯喝了口茶,莜麦的清香在嘴里散开,也让他彻底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他放下杯子,看着李泽岚的眼睛,语气诚恳得像在跟老朋友谈心:“李书记,不瞒您说,您刚来的时候,我心里确实有过观望。您是市里派来的,年轻有为,又有在阳山的成绩,我怕咱们思路不合,怕您来了之后,把我之前想干的事都推翻了。”

李泽岚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名录,轻轻放在石桌上:“我明白你的顾虑。很多人都觉得,新来的领导会‘新官上任三把火’,推翻前任的工作。但我不是来‘放火’的,是来‘添柴’的。你在张北五年,肯定比我更清楚老百姓需要什么,更清楚哪些事该干、哪些事能办。我来,就是帮你解决那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缺资金,我去对接市里、甚至省里的专项基金;缺政策,我去争取上级的支持;缺企业,我去对接外地的龙头企业。咱们俩,一个定方向出主意,一个抓落实见成效,这才是最默契的搭档。”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名录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分工图,一边写着“李泽岚:定思路、找资源、破瓶颈”,另一边写着“陈明:抓执行、解矛盾、保落地”,“遇到迈不过的坎,我来顶上。”

这番话,说得陈明心里暖暖的。他想起昨天赵振邦的电话,想起自己这五年的憋屈,忍不住叹了口气:“李书记,您不知道,我在张北这五年,真是想干些实事。老城区的管网,去年雨季淹了十几户人家,我看着心里难受,跟住建局说要改,可一算账,要几百万,县里财政拿不出来;城南那片荒地,我想建工业园,对接了几家企业,人家一来考察,说‘没标准厂房、没员工宿舍’,扭头就走了;草原旅游,每年夏天游客不少,可都是‘一日游’,留不下消费,我想搞点特色项目,又缺策划团队、缺资金。”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磨得发黑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还有不少手绘的草图——有老城区的管网分布图,有城南荒地的规划草图,还有草原旅游的项目设想。“您看,这是我这几年记的,哪些地方该修管网,哪些地方能建厂房,哪些地方适合搞民宿,我都标出来了。可就是没条件落实,有时候真觉得憋屈。”

李泽岚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着。每一页都写得很认真,字迹工整,哪怕是草图,也标注得清清楚楚——“老城区主街管网:1985年铺设,老化严重”“城南荒地:适合建3栋标准厂房,离高速口5公里”“中都草原:可建露营基地,配套马术表演”。能看出,陈明不是在“混日子”,是真的把张北的事放在了心上。

他把笔记本还给陈明,语气郑重:“陈县长,你这些想法都很好,很接地气。现在有机会了,咱们一起把这些想法落实了。老城区改造,我已经跟市里住建局的周局长联系了,他们今年有‘老旧城区改造专项基金’,咱们把方案做细,争取拿300万下来;工业园建设,我对接了北京的绿源公司,下周三去跟他们面谈,只要能把他们引进来,其他企业肯定会跟着来;草原旅游,我联系了北京的音乐节策划团队,打算搞个‘张北草原音乐节’,把游客留下来。”

“这些事,我定方向、找资源,具体的执行和协调,还得靠你。”李泽岚的手指在文件上轻轻点了点,“老城区改造,商户担心封路影响生意,你去开座谈会讲清楚施工方案;城南村土地流转,农户怕丢了生计,你去动员会上算明白经济账;工业园建设,施工队跟村民起矛盾,你去现场调解。你在张北的根基深,说话比我管用。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资金申请卡住了,或者企业有更高层级的诉求,你直接跟我说,我来出面解决。”

陈明握着笔记本,心里的那股憋屈忽然就散了。他抬头看着李泽岚,眼睛里闪着光:“李书记,您能这么信任我,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老城区的座谈会我来安排,保证把施工时序、临时通道这些细节跟商户讲透;城南村的动员会我亲自去,把邻县的务工农户请来现身说法,让大家看得见实惠;工业园的进度我每天盯,有问题第一时间协调,绝不耽误工期。”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李泽岚笑了,拿起石桌上的《北京农产品加工企业名录》,“对了,下周三我要去北京对接绿源公司,老城区居民座谈会和城南村的土地流转动员会,就辛苦你多盯着点。”

“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陈明站起身,语气里充满了干劲,“我这就去跟街道办对接座谈会的场地,再跟城南村的村支书通个气,让他把工业园的规划图贴在村委会墙上,让农户们先有个底。”

看着陈明快步离开的背影,李泽岚心里也踏实了不少。他知道,陈明是个实在人,也是个想干事的人。在基层工作,最缺的不是思路,是能把思路落到实处的人;最缺的不是资源,是能把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的人。而陈明,就是这样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两天,陈明果然雷厉风行地推进各项工作。他带着住建局的人反复修改老城区改造方案,把“分段施工、错峰作业”的细节标注得清清楚楚;又拉着城南村的村支书逐户走访,把土地流转的租金标准、就业保障一条条讲给农户听。可就在座谈会召开的前一天,意外还是来了。

“陈县长,不好了!”街道办主任刘芳气喘吁吁地跑进陈明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联名信,“老城区那几家老字号商户,说担心招牌整改把老味道改没了,联合起来不肯参加座谈会,还说要是强行施工,他们就集体歇业!”

陈明心里一沉,接过联名信一看,“老王面馆”“张记杂货铺”这些老字号都在上面签了名。他昨天明明跟王老板聊过,对方当时还挺认可方案,怎么突然变卦了?他立刻带着刘芳赶到老城区,可商户们要么关着门不见人,要么就围着他要“保证”,说除非能明确承诺保留招牌原样,否则绝不配合。

陈明耐着性子解释了半天,可商户们就是不松口。眼看天色渐暗,座谈会的通知都发下去了,核心商户却要集体缺席,他急得额头直冒汗。这时他忽然想起李泽岚的话“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直接跟我说”,咬了咬牙,拿出手机拨通了李泽岚的电话。

“陈县长,座谈会的准备怎么样了?”电话那头传来李泽岚温和的声音,他刚跟绿源公司的张总通完电话,正准备梳理谈判要点。

陈明把商户的顾虑和僵持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语气里带着几分沮丧:“李书记,是我工作没做到位,没能把政策讲透,现在这情况……”

“别急,我来想办法。”李泽岚打断他的话,沉思片刻说,“商户们怕丢的不是招牌,是老字号的‘魂’。你这样,立刻让住建局联系广告公司,连夜做几个招牌效果图——就按‘原样式保留、材质升级’的思路,比如老王面馆的木头招牌,保留原字体和雕花,只是做防腐处理,再配个小小的LED灯箱补光,既保留老味道,又方便夜间经营。明天座谈会前,把效果图贴在公告栏上,我陪你一起去跟商户谈。”

挂了电话,陈明立刻安排人落实。广告公司连夜赶工,凌晨五点就把效果图送了过来。第二天一早,李泽岚特意没去办公室,直接跟陈明赶到了老城区。公告栏前,商户们正围着看效果图,王老板摸着“老王面馆”的效果图,眉头渐渐舒展开。

“王老板,您看这效果图怎么样?”李泽岚走上前,笑着说,“木头招牌还是您爹传下来的样式,书法家写的字一点不变,就是做了防腐处理,能多用十年。加的小灯箱是暖黄色的,晚上亮起来不刺眼,还能让老街更有味道。”

王老板抬头看着李泽岚,又看看效果图,语气松动了:“李书记,这真能保留原样子?我就怕工人手艺不行,把招牌改得不伦不类。”

“您放心,施工时让广告公司的老师傅亲自盯着,完工后您验收,不满意咱们再改。”李泽岚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字号是张北的宝贝,咱们改造是为了让老街更热闹,哪能把宝贝改没了?”

有了效果图和李泽岚的承诺,商户们的顾虑彻底打消了。座谈会上,大家踊跃提问,陈明一一回应,李泽岚在一旁适时补充,气氛格外热烈。散会后,王老板拉着陈明的手说:“陈县长,昨天是我们太冲动了,李书记这主意想得周到,我们肯定配合!”

陈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他转头看向李泽岚,对方正朝他点头微笑。那一刻他彻底明白,赵振邦让他全力支持李泽岚,不仅因为李泽岚有背景有资源,更因为他有解决问题的真本事——能在关键时刻拿出破局的主意,能为执行兜底撑腰。

回到县委办公楼,陈明拿着座谈会的意见汇总表走进李泽岚的办公室:“李书记,这是今天收集的意见,都梳理好了。您昨天那招太管用了,现在商户们都主动帮咱们宣传改造方案呢。”

“这是你基础打得好,要是没你提前逐户走访,我这主意也落不了地。”李泽岚接过汇总表,笑着说,“咱们就按这路子来,你在前面冲锋陷阵抓执行,我在后面出谋划策补短板,遇到坎儿一起扛,张北的事没有干不成的。”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