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78章 病了

从窑洞到省府 第78章 病了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青石乡,暑气蒸腾,却挡不住薯条厂建设的火热节奏。从年初赴美考察时埋下的合作种子,到如今厂房封顶、设备进场,短短半年时间,青石乡的土地上终于立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厂。白色的厂房墙面在阳光下泛着干净的光泽,蓝色的屋顶沿山势起伏,车间外的宣传栏上,“种薯到薯条,全链助增收”的标语格外醒目。可这份即将迎来收获的热闹里,却少了一个最该在场的身影——赵书记。这位从部队转业、把“战场”当“故乡”的老书记,在厂房建成、设备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被连日劳累和旧疾彻底拖垮,卧病在床的他,连车间里机器的第一声轰鸣,都只能在病榻上听人转述。

一、厂房建设:老兵书记的“军营式攻坚”,把“不可能”变成“如期成”

薯条厂的厂房建设,从一开始就带着“赶工期、保质量”的紧迫。2010年6月初,贷款刚到账,赵书记就带着施工队在选址地立下了“倒计时牌”——8月15日前必须完成厂房主体建设,给设备进场留足时间。彼时的选址地还是一片荒地,杂草齐腰深,地下还埋着早年生产队留下的石碾子,施工队负责人看完现场,皱着眉跟赵书记说:“赵书记,这活儿不好干啊,光清理场地就得半个月,三个月建完主体,太紧了。”

“紧也得干!”赵书记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土里画着厂房的轮廓,“当年在边防连,零下四十度挖战壕,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说过‘紧’字。这薯条厂是老乡们的‘钱袋子’,晚一天投产,老乡们就少一天收入,咱们没资格松劲。”当天下午,他就带着乡干部和施工队一起清杂草、搬石头,迷彩服的袖口磨破了,手掌磨出了血泡,他裹块纱布接着干。

接下来的三个月,赵书记把家安在了工地的临时板房里。每天清晨五点,天还没亮,他就拿着手电筒去查施工进度,看看钢筋捆扎得牢不牢,混凝土浇筑得平不平;中午工人休息,他蹲在工地角落,对着图纸核对当天的施工量,偶尔啃口冷馒头,就是一顿午饭;晚上施工队收工,他还要带着安全员检查电路、消防设施,确保工地安全,往往忙到深夜才能躺下。

7月中旬,厂房钢架搭建进入关键期,偏偏遇上连阴雨。雨水泡软了地基,钢架吊装时容易打滑,施工队想停工等雨停,赵书记却摇了摇头:“雨小的时候继续干,雨大了就搞室内绑钢筋,不能停。”他让人在工地搭了临时雨棚,自己穿着雨衣站在雨里指挥吊装,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淌,模糊了视线,他就眯着眼盯着吊臂,嘴里喊着“慢点儿、再往左挪两公分”。等当天的钢架全部到位,他的雨衣已经能拧出水来,后腰的旧伤隐隐作痛——那是他20多岁在边防连扛物资时落下的腰肌劳损,阴雨天一受凉就会发作,可他没跟任何人说,只是晚上回到板房,用热水袋敷着腰,第二天接着去工地。

最让人揪心的是7月底的“屋顶攻坚战”。按照工期,7月30日前必须完成屋顶封顶,可当时负责安装彩钢瓦的工人突然少了一半——原来邻县有个大项目开价更高,工人都被挖走了。施工队负责人急得团团转,跟赵书记说:“赵书记,实在不行,咱们跟辛普劳申请延期吧,不然真完不成。”

“不能延期!”赵书记当即拍板,“咱们自己上!”他把乡干部、派出所民警、甚至学校的老师都召集过来,组成了一支“临时施工队”,请剩下的工人当师傅,手把手教大家安装彩钢瓦。赵书记带头爬上屋顶,踩着钢架铺瓦,脚下的钢架晃得厉害,他却稳稳地钉着螺丝,嘴里还跟身边的年轻干部说:“当年在部队练攀爬,三层楼高的障碍墙,我10秒就能翻过去,这点高度不算啥。”可没人知道,他的膝盖因为早年训练受伤,早就不能长时间弯曲,每次爬下屋顶,都要扶着梯子缓好一会儿才能站直。

就这样,在赵书记的“军营式”带领下,8月12日,比原定计划提前3天,薯条厂的厂房主体建设全部完成。当最后一块彩钢瓦钉好,赵书记站在厂房门口,看着这座从荒地拔地而起的建筑,笑着跟李泽岚说:“你看,只要肯干,就没有完不成的事。等设备调试好,咱们第一时间炸薯条,请老乡们来尝鲜,让大家也高兴高兴。”那天晚上,他难得回了趟家,想跟老伴说说厂房建成的事,可刚进门就累得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施工图纸。

二、设备进场:辛普劳携技来援,老兵书记硬撑到最后一刻

厂房刚封顶,设备进场的运输车就排到了乡路口。8月15日清晨,第一辆载着蒸汽去皮机的卡车缓缓驶入工地,紧随其后的,还有辛普劳技术总监汤姆带领的3人技术团队。汤姆刚下车,就握住赵书记的手,笑着说:“赵书记,你们的建设速度太惊人了!我还以为会赶不上约定的调试时间,没想到提前完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书记笑着拍了拍汤姆的肩膀:“都是为了早点投产,让老乡们早点受益。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接下来的设备调试,还得靠你们多指导。”其实当时赵书记的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连日的劳累让他发起了低烧,膝盖和后腰的旧伤也频繁发作,可他不想让汤姆担心,更不想影响设备调试,只能强撑着精神,每天都泡在车间里。

设备调试的第一个重点,是那台从山东采购的国产蒸汽去皮机。汤姆带来的技术员打开机器侧盖,仔细检查内部的蒸汽腔和输送带,赵书记就蹲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一笔一划记录着技术员说的参数:“蒸汽压力要稳定在0.8MPa,输送带速度每分钟1.2米,去皮时间控制在5分钟……”记到一半,他突然觉得头晕,眼前的机器开始模糊,他连忙扶着旁边的工具箱,深吸了一口气,把涌到嘴边的咳嗽咽了回去。

李泽岚注意到他的不对劲,凑过来小声说:“赵书记,您去旁边歇会儿,这里有我和汤姆盯着就行。”赵书记却摇了摇头:“没事,我再学会儿,这些参数记下来,以后咱们自己维护也方便。”他揉了揉太阳穴,又接着记录,只是笔锋比之前慢了些,字迹也有些歪斜。

8月18日,美国“有所切刀”运到车间,这是薯条品质的关键设备,汤姆亲自负责安装调试。赵书记特意早早来到车间,帮着技术员拆木箱、搬工具,看着那几片泛着冷光的高碳钢刀片,他忍不住问汤姆:“汤姆先生,这刀片这么锋利,平时保养是不是很麻烦?”

汤姆笑着演示如何给刀片上油:“保养不难,但要细心,每次用完后要及时清洗,上油后放在防潮箱里,磨刀要用专用的磨刀石,角度要控制在25度……”赵书记听得格外认真,还让技术员教他磨刀的手法,一遍又一遍练习,直到手指被磨刀石磨得发红,才勉强掌握了要领。当天中午,切刀第一次试切,看着一根根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薯条从机器里滚出来,赵书记高兴得像个孩子,忘了膝盖的疼痛,跟着工人一起把薯条装进筐里,送到油炸锅旁准备试炸。

可这份高兴没能持续太久。8月20日下午,油炸锅调试进入最后阶段,汤姆正在调整控温系统,赵书记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突然觉得后腰传来一阵剧痛,像有根针扎进去一样,紧接着,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往下倒。旁边的工人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只见他脸色惨白,嘴唇毫无血色,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快!送卫生院!”李泽岚冲过来,抱着赵书记往外面跑,汤姆和技术员也跟着跑出来,脸上满是焦急。路上,赵书记靠在李泽岚怀里,用尽力气说:“泽岚……别告诉老乡们……别影响调试……一定要把薯条做好……”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三、病榻牵挂:卧病仍念工厂事,听着汇报盼康复

乡卫生院的急诊室里,医生拿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地跟李泽岚说:“情况不太好,长期劳累引发了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加上腰肌劳损和膝关节炎复发,炎症已经扩散了,必须立刻住院治疗,最少卧床休养两个月,绝对不能再劳累,更不能再去工地,不然病情会更严重。”

当赵书记醒来时,已经躺在了病房里,手上插着输液管,床边放着各种药瓶。老伴坐在旁边,眼睛红红的,见他醒了,连忙说:“你这老头子,跟你说了多少回,别这么拼,你就是不听,现在病倒了,看你还怎么去工地。”

赵书记笑了笑,声音沙哑:“工地怎么样了?油炸锅调试好了吗?”

“你都这样了,还惦记着工地!”老伴又气又心疼,“泽岚说了,汤姆他们还在调试,一切都好,让你安心治病。”

可赵书记哪里能安心。当天晚上,他就让老伴把手机拿来,给李泽岚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反复叮嘱:“汤姆他们要是需要帮忙,你尽管安排,别客气;油炸锅的温度一定要盯紧,不能高也不能低,不然薯条口感会差;还有薯渣回收的事,跟养殖场的王老板联系好了吗?可别浪费了……”

李泽岚握着电话,鼻子发酸:“赵书记,您放心,这些事我都安排好了,您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治病,等您康复了,咱们一起去车间看生产线,一起尝第一锅合格的薯条。”

从那以后,李泽岚每天都会去卫生院汇报工厂的情况。8月25日,设备调试全部完成,第一次试生产出了合格的薯条,李泽岚特意装了一盒,小心翼翼地送到病房。他打开盒子,金黄的薯条冒着热气,香味瞬间弥漫在病房里。

赵书记慢慢坐起来,在老伴的搀扶下,拿起一根薯条,放进嘴里。熟悉的马铃薯香味在嘴里散开,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和他在美国考察时尝过的辛普劳薯条口感一模一样。他眼眶一下子红了,哽咽着说:“好吃……真好……没白费咱们这么久的努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汤姆说,咱们的薯条品质已经达到了他们给麦当劳供货的标准,等正式投产后,只要稳定住品质,辛普劳就会帮咱们对接一级市场。”李泽岚把汤姆的话转述给赵书记,“工人也都培训好了,安全规程都贴在车间墙上,每天开工前都会组织学习,您就放心吧。”

赵书记点点头,慢慢躺下,目光望向窗外。透过窗户,他仿佛能看到薯条厂的车间里,蒸汽去皮机匀速运转,美国切刀快速切片,速冻隧道里的薯条冒着寒气,工人师傅们穿着整齐的工装,脸上带着笑容忙碌着;他仿佛能看到老乡们提着篮子,来工厂参观,尝着刚炸好的薯条,说着“以后咱们的土豆也能卖上大价钱了”;他仿佛能看到辛普劳的马克先生来考察,握着他的手说“赵书记,你们做得太好了,咱们的合资建厂可以启动了”。

只是此刻,这些画面都只能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他摸了摸身边的枕头,那里放着他在工地记录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设备参数、施工进度、工人名单,每一页都浸着他的汗水。他轻轻翻开笔记本,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心里默默想着:“等我好了,一定要尽快回到工地,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梦要圆……”

而车间里,机器的嗡鸣声已经成了青石乡最动听的旋律。汤姆和技术员们还在做最后的优化,工人们干劲十足地熟悉着每一个操作环节,李泽岚拿着生产计划表,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他们都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是一座工厂的未来,还有赵书记的期盼——他们要替这位老兵书记,把这份“产业兴乡”的责任扛好,用最好的投产成果,迎接老书记的归来,让青石乡的马铃薯,真正变成老乡们手里的“金豆豆”。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