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251章 阳泉马家坪系列杀人案

一、血色开端:马家坪的恐怖初现

1.1 第一滴血:花季少女的不归路

1992年3月2日零时30分,阳泉矿区马家坪的夜晚笼罩在一片寂静中。16岁的钟某下夜班后,像往常一样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年纪的女孩,本应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然而,命运却在这个夜晚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当钟某途经马家坪西区运输二场时,一个黑影突然从暗处窜出。杨树明,这个日后让整个马家坪陷入恐慌的恶魔,手持利刃,毫不犹豫地从背后猛捅了钟某数刀。少女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完整的尖叫,便倒在了血泊中,当场死亡。

这起案件起初并未引起警方的特别重视,因为现场似乎显示钟某的手提包丢失,警方初步将其定性为一起普通的抢劫杀人案。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开始。

1.2 恐慌蔓延:一个月内三起命案

仅仅5天后,1992年3月7日晚10时30分,24岁的女工张然在途经马家坪咸菜厂附近回家时,遭遇了同样的厄运。一个陌生男子从背后卡住她的脖子,将她拖到暗处,然后用单刃刀朝她的背部连捅四刀。

幸运的是,张然在昏迷一个小时后被人发现并送往医院,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成为这一系列案件中的第一个幸存者。然而,由于当时光线昏暗,再加上极度恐惧,她无法提供凶手的任何有效特征,只记得"他力气很大,很专业"。

一个月后的4月22日晚10时30分,29岁的女工时春在途经马家坪西区石坡处回母亲家时,再次遭到了袭击。这一次,凶手变得更加凶残,手持尖刀直接捅刺被害人腹部,时春被捅两刀,其中一刀刺中要害。

奄奄一息的时春被人发现后送往医院,但最终因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至此,一个月内,马家坪地区连续发生了三起类似的伤害事件,其中两起导致被害人死亡,恐慌开始在这个原本平静的社区蔓延。

1.3 "红衣杀手"的传言

细心的居民发现,前两起案件的被害人钟某和时某在遇害时都穿着红色上衣。这个看似巧合的细节,在人们的恐慌情绪中被无限放大,"凶手专杀红衣女子"的传言开始在马家坪地区不胫而走。

一时间,马家坪地区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人人自危,甚至不敢穿着鲜艳颜色的衣服出门。而那些不得不上夜班的女性,则必须由家人接送,这几乎成了当地男性的日常任务。

然而,警方当时并未完全接受"凶手专杀红衣女子"的说法,而是继续按照常规的侦查思路,对马家坪地区的重点可疑人群进行排查,包括一些累犯、惯犯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常规的侦查手段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暗夜魔踪:十四年连环杀戮

2.1 疯狂升级:四个月内四命案

1992年7月11日零时40分,23岁的女工李昕外出返回住处时,在矿区平坦新区居民楼道内,被尾随而来的歹徒用单刃刀连捅八刀,当场死亡。这是短短四个月内发生的第四起命案,也是杨树明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次作案。

这起案件与前三起相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升级。除了致命伤外,受害者身上还出现了多处死后伤:胸部五刀、腿部一刀、背部两刀。这种残忍的行为让警方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连环杀手。

面对连续发生的四起命案,阳泉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开始对马家坪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排查。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有限,加上杨树明作案时几乎不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案件的侦破工作陷入了困境。

2.2 沉寂与再犯:五年后的血腥回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马家坪地区竟然没有再发生类似的命案。这让当地居民一度以为噩梦已经结束,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这种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1998年5月6日晚8时许,30岁的辽宁籍女青年张秀打着雨伞走进河神庙一拆迁锅炉房废墟内避雨时,再次遭遇了那个熟悉的黑影。这一次,凶手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他不仅朝张秀的胸腹部连捅数刀,还在张秀倒地后,实施了一系列令人作呕的虐尸行为,包括剖胸、划脸、捅刀、隔汝投等。

这起案件的发生,标志着杨树明的心理已经彻底扭曲,他的犯罪行为也从单纯的杀人演变为带有强烈X变态色彩的虐杀。这一转变让警方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连环杀手,而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变态杀人狂。

2.3 愈演愈烈:从虐杀到碎尸

1999年5月31日晚9时许,19岁女青年王花从河神庙华梦歌厅外出,当行至河神庙口"之"字形台阶附近的厕所处时,被凶手劫持并连刺胸腹部、背部七刀。次日早6时,王花的尸体在马家坪南区一菜地里被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仅仅五个多月后的1999年11月15日晚6时20分许,37岁女工毕平回到市委党校居民楼内时,被尾随而来的凶手连刺胸腹部数刀,当场死亡。毕平的丈夫回忆说:"我们家在2楼,她在1楼的楼上躺着,浑身是血,没有救了,没必要救了,太残忍了,可以说是目不忍睹。"

2000年11月23日晚9时15分,21岁女工张雪下班行至王岩沟口石板路段时,被尾随的凶手采用卡脖子、拖拉等手段拦截,背部被连捅四刀。幸运的是,张雪经抢救脱离了危险,成为本案的第二个幸存者。

这一阶段的案件显示,杨树明的犯罪行为正在不断升级,他的作案频率也在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警方依然未能找到任何有效的线索,案件的侦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2.4 巅峰暴行:剥皮碎尸案引发全城恐慌

200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许,43岁的洗衣工郭某中午下班回家进入马家坪,从此杳无音信。三天后的10月13日上午10时许,郭某的尸体被发现。

据介绍,当时郭某的面部被剥掉,身体其他部位也受到残害。在抛尸地方不远处,凶手抛下了郭某的内脏。后来警方又在距离不远处,发现了郭某的另一被抛部位。这起案件的残忍程度前所未有,它标志着杨树明的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顶峰。

此案发生后,马家坪的恐怖气氛几乎到了顶点。当地警方加大了巡逻力度,甚至采取了每3人负责10米地段的密集防控措施。住在该地段的所有女性都成了保护重点,警方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然而,即使在这样严密的防控下,杨树明仍然没有停止他的杀戮。2004年11月24日晚,下班回家的青年女子唐蕊与同事们在矿区俱乐部分手后,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凶手连续数刀刺中胸腹部、颈部,当场死亡。

2.5 最后的疯狂:从杀女到伤男

2005年1月18日晚9时左右,37岁的男子刘某回家途中在马家坪变电站后方的空地旁遭到袭击。凶手从背后持刀对其背部连捅数刀后离去。事发突然,刘某几乎未经反抗就被捅倒在地。幸运的是,一个路过的司机看到了这一幕,他赶紧报警并将刘某送往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刘某成为了最后一个幸存者,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受害者是一名男性,这与杨树明之前专挑女性下手的作案模式明显不同。这一变化表明,杨树明的犯罪行为已经从有针对性的报复性杀人演变为无差别杀人,他的心理已经彻底崩溃,完全沦为了一个杀人狂魔。

三、迷雾重重:十四年追凶历程

3.1 艰难侦查:没有证据的连环杀人案

从第一起案件发生开始,阳泉警方就从1992年建立了一个30多人的专案组,这个专案组在14年中从未撤消过。然而,凶手每次作案后就如同人间蒸发,现场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综合历年受害人的特征,警方发现受害人之间几乎无关联性,也就是说找不到杀人者的动机。唯一能算上有关联的,就是除郭某外所有死者年龄在30岁以下,年轻、衣着光鲜;而根据对郭某的调查,郭某平时总被人夸"穿什么都漂亮"。

此外,凶手作案后既不抢东西,也没对死者进行X侵犯(除了后期的虐尸行为)。这种没有明显动机的杀人行为让警方感到十分困惑,也大大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

从1992年第一起杀人案开始,作案者手段越来越残暴,到后期连续作了3起碎尸案,每起案件中都有虐尸痕迹,特别是针对女性性器官。据此,警方判断对方是一个典型的变态杀手,而且杀手的心态越来越不正常。

这起案件很快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的重点大案,但苦于没有直接证据,该案侦破工作一直没有多少进展。专案组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案件的侦破依然遥遥无期。

3.2 关键突破:碎尸案提供的重要线索

2001年10月10日的郭某碎尸案成为了案件侦破的关键转折点。警方在现场勘察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被抛弃的内脏中有很多蛆虫,而几个小时后抛出的面皮却只有一只蛆。

这个看似微小的发现,却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的破案线索。根据蛆虫的生长情况,警方推断凶手有冰箱、冰柜一类工具,同时凶手极可能不与家人居住,或者放置尸体的冷藏设备在另一个处所。

此外,从抛尸的时间来看,凶手有可能就在现场附近,看着警察清理完现场后再将另一部分尸体抛出。这些推断为警方提供了重要的侦查方向,"有冰箱、独居"成为了筛查凶手的重要标准。

在此后的几年里,专案组列出了25名嫌疑人,最后又缩小到19个人。然而,由于缺乏有力证据,警方无法确定到底谁是真正的凶手,同时对这19人展开侦查的难度也极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3 心理测试:科学手段锁定真凶

面对僵局,2006年3月,阳泉警方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求助。3月20日,心理测试专家丁同春带领两名研究生来到阳泉市。

当天深夜,丁同春到马家坪实地勘察现场:山坡上密布着几百间平房,平房间则是曲里拐弯的胡同,不大的地方竟然有53个死角。这种复杂的地形为凶手提供了绝佳的作案条件和逃跑路线。

丁同春与当地警方研究案情,分析认为系列案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由两伙人或两个人制造,其中一伙或一个制造了多起背后捅刀案件,另外一伙或一个则是碎尸凶手;其二,这些案件是由一个人制造,而且这个人的心理越来越扭曲,从最初的寻找刺激,慢慢有了条件而发展为碎尸。

虽然大多数人倾向于第二个判断,但为了确保准确,丁同春还是决定分别根据系列捅人案和3起碎尸案分别出两套测试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警方可以确定这些案件是否为同一人所为。

3月21日、22日,丁同春带着两个研究生翻阅全部案卷后,找出了一个极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在郭某碎尸案中,郭某尸体被发现几天后,一个老太太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双女鞋、一串钥匙和一个衬衫上的假领子。经郭某家人辨认,正是郭某的物品。

这个情节除发现者及郭某家属外,只有警方和凶手知道。丁同春决定围绕这个细节设计测试题目,以此来验证嫌疑人是否知情。

3.4 测谎锁定:杨树明的心理防线崩溃

2006年3月23日,第一轮测试开始。第一个走进测试间的嫌疑人就是杨树明。"穿了一件绿色衣服,像是个普通工人,但又不显得很粗鲁,一点都不张扬",专家丁同春后来描述道。

杨树明被列入重点怀疑对象有几个原因:他的家离郭某被杀现场最近;他下岗后自己盖了一间房,在里边搞电焊,房间里面又有冰箱,符合连环凶手被怀疑的条件。

刚一坐下,杨树明就对测试人员说,他的眼睛在进行电焊作业时被刺伤了。在杨树明表示愿意接受测试后,测试开始。

第一遍测试中,杨树明频繁吸鼻子,显示器上他的呼吸图谱很不稳定。第二遍测试时,他又连连干咳。测试刚结束,杨树明就吵着要回家,并答应下午再来接受测试。

丁同春分析,杨树明并不紧张,而刺伤眼睛也不会导致干咳和鼻子难受,杨树明是在故意装紧张。通过对图谱的分析,丁同春发现,虽然杨树明的部分反应不很明显,但在藏尸、碎尸、塑料袋内的物品等几个重要测试点上,他都有对应反应,极有可能是系列杀人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随后,其他18人先后接受了心理测试,在关键问题上都没有明显反应。当天下午,杨树明再次接受测试,这一次他显得很平静。测试重新开始后,可以明显看出,杨树明在关于塑料袋内物品等重要测试点上有更明显的反应。此外,他还对虐尸的细节有对应反应。

经过对所有测试者图谱的分析,丁同春和专案组初步排除了其他18人的作案嫌疑。3月24日,为确保不遗漏犯罪嫌疑人,丁同春又对其他被测试者进行了另一套题目的测试,结果仍是排除了其他人的作案嫌疑。

此时,警方已对杨树明实施了严密监视。3月25日,专案组与丁同春商量再出一套题,测试杨树明把凶器藏在什么地方。然而,3月26日,无论警方怎么做工作,杨树明坚决不再接受测试。

3月27日,阳泉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杨树明拘审。面对铁证,杨树明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开始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

四、真相大白:恶魔的真实面目

4.1 十四年杀戮:十二起案件的真相

4月3日,阳泉警方正式宣布马家坪系列杀人案告破,犯罪嫌疑人杨树明被抓获。从他的家中,警方发现了20余把各种尖刀。

据杨树明交代,自1992年之后的14年内,他已累计残害妇女12人,致9人死亡、3人重伤。这些案件的具体情况如下:

1. 1992年3月2日零时许,家住马家坪西居民区的钟蕊(化名)下班途中遇害。

2. 1992年3月7日晚10时30分,24岁的女工张然(化名)在途经马家坪咸菜厂附近回家时,被人卡住脖子,左侧背部被凶徒用单刃刀连捅四刀,后经抢救脱险。

3. 1992年4月22日晚10时30分,29岁女工时春(化名)途经马家坪西区石坡处回母亲家时,遭到歹徒迎面拦截,腹部被歹徒持单刃刀连捅两刀,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4. 1992年7月11日零时40分,23岁女工李昕(化名)外出返回住处时,在矿区平坦新区居民楼道内,被尾随而来的歹徒用单刃刀连捅八刀,当场死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5. 1993年12月27日晚9时40分,30岁女工郝花(化名)下班回家行至马家坪西区运输二场北侧土坡处时,被尾随歹徒用单刃匕首连捅七刀,后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死亡。

6. 1998年5月6日晚8时许,30岁的辽宁籍女青年张秀(化名)打着雨伞走进河神庙一拆迁锅炉房废墟内时,被凶犯朝胸腹部连捅数刀致其死亡。

7. 1999年5月31日晚9时许,19岁女青年王花(化名)从河神庙华梦歌厅外出,当行至河神庙口"之"字形台阶附近的厕所处时,被凶犯劫持连刺胸腹部、背部七刀。次日早6时被人发现死于马家坪南区一菜地里。

8. 1999年11月15日晚6时20分许,37岁女工毕平(化名)回到市委党校居民楼内时,被尾随而来的凶犯连刺胸腹部数刀,当场死亡。

9. 2000年11月23日晚9时15分,21岁女工张雪(化名)下班行至王岩沟口石板路段时,被尾随凶犯采用卡脖子、拖拉等手段拦截,背部被连捅四刀,经抢救脱离危险。

10. 200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许,43岁女工郭沁(化名)在回家途经王岩沟居民区时失踪,遭到凶犯捆绑、殴打、侮辱、绳勒等,又被剖腹、割脸皮、碎尸等,手段凶残,令人发指,3天后尸体被抛出。

11. 2004年11月24日晚,下班回家的青年女子唐蕊(化名)与同事们在矿区俱乐部分手后,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凶犯连续数刀刺中胸腹部、颈部,当场死亡。

12. 2005年1月18日晚9时左右,37岁的男子刘某回家途中在马家坪变电站后方的空地旁遭到袭击,被凶犯从背后持刀对其背部连捅数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

4.2 扭曲心理:报复社会的变态动机

杨树明落网后,认识他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就是肆虐了14年的连环杀手。在邻居们眼中,杨树明成天笑眯眯的,孝敬父母,对妻子、孩子特别好,没什么异常。

更令人震惊的是,据说郭某的尸体被发现后,杨树明也去看热闹,回来还跟邻居说:"谁干的,太狠了。"这种表里不一的表现,充分展现了杨树明的双重人格。

据杨树明交代,他的杀人动机是为了报复社会,他认为周围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社会对他不公平。这种扭曲的心理源于他在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杨树明出生于1966年,是山西省寿阳县落摩寺乡五台垴村人,初中文化程度,原系山西阳煤集团京宇磁材公司二厂工人。他曾有过多次恋爱经历,均因其"性格孤怪"而失败。这些经历让他心灰意冷,后来发展到仇视几乎所有的女性。

婚前的挫折经历加上婚后生活的不如意,让杨树明逐渐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世界观。他在公安人员面前为自己的"变态行为"找出一个理由:"我不比别人差,可这些年来我没有遇到过一件顺心的事。看看我周围的人,谁都比我过得好,我觉得这对我不公平,所以我要报复!"

杨树明甚至给办案人员举例说:"比如一个花瓶,我得不到,就要把它砸碎,别人也不能拥有!"这种极端的占有欲和报复心理,成为了他连续14年疯狂杀人的心理动力。

4.3 恶魔现形:令人发指的犯罪细节

随着调查的深入,杨树明的真实面目逐渐浮出水面。他的犯罪行为不仅残忍,而且充满了变态的细节:

据公安人员介绍,在郭某遇害案以前,杨树明还注意到马家坪一位漂亮的少妇,由于心理极度不平衡,决定下手,踩点时偷走了那个少妇家的DVD。后来,那个少妇搬走了,给杨树明留下了"遗憾"。

在凶残制造一起起血案的过程中,杨树明越来越丧心病狂。就在案发现场,面对被害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面对围观群众咬牙切齿的痛骂,杨树明竟站在人群中,一边"欣赏"自己的"杰作",一边装模作样地附和。转身离开后,他仍觉意犹未尽,再次返回现场,继续评论、观赏。

在杀害郭某的第三天,杨树明将部分尸体放进箩筐,背着到处游逛,还在他前一天抛尸的地方混进围观的人群里"看热闹",然后大模大样又到另一个地方去抛尸。

第一次传唤杨树明时,公安人员问一句他能说三句,说自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刑事拘留后,杨树明考虑到自己死罪难逃,就向公安人员公开挑衅:"是文斗还是武斗!"当公安人员提出"文斗时",他提出要考考公安人员。他不时出一些打油诗,如果公安人员答得不错,他交待案情的进度就明显加快。

封闭了14年的话匣子一旦打开,杨树明的谈兴就无法遏制,声调越说越高,手势越来越多。说至兴奋处,杨树明甚至"激动得有些口吃"。交代最后几起血案时,杨树明又开始"消极怠工"。专案组副组长见状,假意恭维他:"还是你能干,我做了这么多年公安,也没斗过你。"杨树明听了非常受用,马上纠正态度,还顺便表扬了一番自己:"我早就知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