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255章 安徽凤台灭门案

大案要案详情录 第255章 安徽凤台灭门案

作者:毕芙洛的云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9 21:21:34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13年3月12日上午10时52分,安徽省凤台县公安局接到一起令人震惊的报案:朱马店镇马店村村民朱根一家四口被发现死在家中,死状惨烈。报案人是朱根的岳母栾素日,她因连续两天联系不上女儿和女婿,心生不安,于是来到女婿家查看情况。谁也没想到,这一看竟让她目睹了人间惨剧。

当栾素日推开女婿家的大门时,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她战战兢兢地走进卧室,眼前的景象让她几乎当场晕厥:女儿陈静和女婿朱根倒在血泊中,两个年幼的外孙,一个3岁,一个1岁,也毫无生气地躺在床上。整个房间血迹斑斑,一片狼藉。栾素日颤抖着报了警,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悲痛。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在勘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杀人者不一定是坏人",落款是"朱敬四"。当警方询问栾素日是否认识朱敬四时,这位母亲脸色惨白,颤抖着说:"他是我亲家,是死者的亲生父亲。"这个答案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凶手竟然是受害者的亲生父亲,两个孩子的亲爷爷。

这起案件迅速在当地引起轰动,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一位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年幼的孙子下此毒手?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段充满矛盾与悲剧的家庭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一、早年分离:亲情的裂痕

1.1 特殊年代的生育选择

朱敬四,1962年出生于安徽凤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拥有初中学历。他与妻子婚后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朱忠和小儿子朱根。朱根出生于1987年,当时正值计划生育政策严厉执行的时期。为了避免违反政策受到处罚,朱敬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刚出生的朱根送到妻子娘家抚养,对外声称是亲戚家的孩子。

这一送,就是整整六年。在这六年里,朱根一直生活在外祖父母家,虽然得到了外祖父母的疼爱,但却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年幼的朱根常常被同龄人嘲笑是"没爹没娘的孤儿",这让他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和对父母的怨恨。

1.2 迟到的亲情与疏离

直到1993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松动,朱敬四才将6岁的朱根接回自己家中。此时的朱根已经开始懂事,对父母的陌生感和隔阂已经形成。当朱敬四夫妇满心欢喜地迎接儿子回家时,小男孩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眼神中没有一丝见到父母的喜悦。

"小根,你认得爸爸妈妈吗?"朱敬四试探性地问道。然而,朱根只是默默摇头,转身躲到了母亲的身后。这个场景让朱敬四夫妇感到一阵心酸,但他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子关系会逐渐改善。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由于长期分离,朱根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始终无法真正建立起来。朱敬四夫妇为了弥补对小儿子的亏欠,对他格外宠爱,甚至有些溺爱。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填补孩子心中的空缺,却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二、房产分配:矛盾的导火索

2.1 含辛茹苦的建房之路

朱敬四是一个勤劳肯干的农民,为了给两个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常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只为了能给儿子们各自置办一套房产。经过多年的努力,2005年,两套自建房终于竣工。一栋位于北街,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另一栋在老街,虽然位置相对偏僻,但宽敞明亮。这两栋房子凝聚了朱敬四大半辈子的心血。

2008年,小儿子朱根与邻村姑娘陈静喜结连理。新婚之初,小两口与朱敬四夫妇同住在老街的房子里。然而,好景不长,陈静从小娇生惯养,对婆家的生活诸多不满。"妈做的饭我不爱吃,太咸了。"陈静常常嘟囔着,拉着朱根去镇上吃饭。对此,朱敬四心里虽有不满,但看到儿子对妻子的疼爱,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

2.2 不公平的分配争议

2010年初,考虑到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朱敬四决定分家。他将北街的房子分给了大儿子朱忠,老街的房子则留给了小儿子朱根。在朱敬四看来,这样的分配是公平的,甚至还偏向了小儿子,因为北街的房子虽然位置好,但面积较小,而老街的房子面积更大。

然而,朱根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父亲偏心,将地段更好的房子分给了哥哥。随着时间的推移,北街的房子因为城市发展而增值,而老街的房子则相对贬值。这让朱根更加坚信父亲是在偏袒哥哥。

"爸,凭什么大哥的房子在北街?给我们老街的?"朱根质问父亲。朱敬四耐心解释道:"两套房子面积差不多,都是我辛辛苦苦盖的,你们兄弟俩谁也没吃亏。"然而,朱根并不接受这个解释:"差不多?大哥那套少说也值三十万,我这套顶多二十万,差了十万呢!你一直都偏心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父子俩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动起了手。朱敬四毕竟年事已高,不是年轻力壮的朱根的对手,被儿子打倒在地。这场争吵让父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2.3 补偿协议与矛盾升级

为了平息这场家庭纠纷,村干部出面调解。在多方协调下,达成了一个解决方案:由大儿子朱忠拿出6万元作为补偿,以弥补两套房子的差价。朱忠为了家庭和睦,同意了这个方案。

然而,这个解决方案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敬四无意中对朱根说:"你大哥给你的6万块钱差价还是我掏的。"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彻底引爆了朱根的怒火。他认为父亲不仅偏心,还在背后操纵一切,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朱根再次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并一气之下将父母的衣物全部扔出家门,将他们赶出了自己的房子。面对儿子的绝情,朱敬四夫妇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家乡,前往江苏张家港打工,过起了漂泊在外的生活。

三、矛盾激化:仇恨的积累

3.1 有家难回的痛苦

离开家乡后,朱敬四夫妇在张家港的一家工厂找到了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体疲惫不堪,但心里的痛苦却更加难以忍受。想到自己辛苦一辈子为儿子盖房娶妻,如今却落得个有家不能回的下场,朱敬四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

2012年2月,朱敬四的叔叔去世,夫妇俩不得不回到家乡奔丧。他们本想借此机会与朱根和解,却没想到刚到村口,就被手持木棍的朱根挡住了去路。"我警告过你们,不要再回来!"朱根恶狠狠地说。

朱敬四试图解释,希望能化解矛盾,但朱根根本不听。在村民的围观下,朱敬四感到无比屈辱。一个被自己儿子赶出家门的父亲,在乡亲们面前颜面尽失。他强忍着怒火,没有与儿子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去了大儿子家借住。

3.2 多次冲突与生命威胁

同年9月,朱敬四的大哥去世,他再次回到家乡奔丧。这一次,朱根的反应更加激烈。他听说父亲回来了,竟然拿着菜刀追着朱敬四跑了一条街。要不是村民们及时阻拦,后果不堪设想。

"你再敢回来,我就杀了你!"朱根挥舞着菜刀,大声威胁。朱敬四吓得魂飞魄散,在村民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这一次的经历让朱敬四意识到,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一个月后,朱敬四因为身体不适回到家乡就医。然而,他的行踪很快被朱根发现。朱根再次手持凶器追赶父亲,朱敬四不得不再次狼狈逃窜。这一系列的遭遇让朱敬四对儿子的怨恨达到了顶点,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3.3 最后的决裂

2013年2月,朱敬四告诉妻子,他要和小儿子朱根有个"了断"。妻子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朱敬四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彻底解决这个让他痛苦不堪的家庭问题。

2月25日,朱敬四夫妇回到凤台县,但他们没有回朱根家,而是在县城租了一间小屋住下。3月8日,朱敬四开始秘密准备作案工具。他先后购买了尖刀、斧头、钢管、梯子等物品,为即将实施的计划做准备。

此时的朱敬四已经完全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他不仅要杀死朱根,还要将其全家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让自己不再担惊受怕。

四、精心策划:致命的复仇

4.1 周密的准备工作

朱敬四的复仇计划经过了精心策划。他深知自己年过半百,体力上无法与26岁、身高一米八的儿子朱根抗衡,因此必须借助工具才能确保成功。

2013年3月10日,朱敬四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首先购买了不记名的手机卡,以便在作案时不留下痕迹。随后,他又购买了尖刀、斧头、钢管、梯子等作案工具。这些工具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着行动时刻的到来。

当天晚上,朱敬四带着这些工具,悄悄来到朱根家附近,观察周围环境和动静。他发现朱根家的院墙较高,难以直接翻越,于是又去购买了一把梯子,为进入院内做准备。

4.2 深夜潜入:血腥的开始

3月11日凌晨2时30分,朱敬四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带着准备好的工具,来到朱根家的院墙外。他先将梯子靠在墙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翻进了院内。

朱敬四对儿子的家非常熟悉,因为这栋房子是他亲手为儿子建造的。他轻手轻脚地来到卧室窗前,确认屋内的人都已熟睡后,用工具打开窗户,悄悄潜入室内。

朱敬四走到朱根床前,毫不犹豫地抡起钢管,狠狠砸向熟睡中的儿子。只听"咚"的一声,朱根发出一声闷哼,便一动不动了。但朱敬四仍不放心,又用尖刀在朱根身上刺了几刀,确保他已经死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4.3 灭门惨案:残忍的结局

睡在旁边的陈静被惊醒,看到眼前的一幕,惊恐地尖叫起来。她扑向朱敬四,试图阻止他继续行凶,却被朱敬四一把推倒在地。陈静拼命挣扎,掐住了朱敬四的脖子,但朱敬四很快就挣脱了她的控制,用尖刀朝她的颈部狠狠刺去。鲜血喷涌而出,陈静很快就停止了挣扎。

此时,隔壁房间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朱敬四知道,那是他的两个孙子,一个3岁,一个1岁。他没有丝毫犹豫,走进房间,将两个孩子残忍地杀害。在他看来,留下这两个孩子,将来可能会找他报仇,因此必须斩草除根。

作案后,朱敬四将朱根家的院门锁上,然后逃离了现场。他将作案工具丢弃在附近的河中,试图销毁证据。随后,他来到一家旅馆住下,等待天亮后逃离这个伤心地。

五、真相大白:案件的调查与审判

5.1 迅速破案:41小时的追捕

朱根一家四口被杀的消息迅速传开,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凤台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根据现场留下的遗书和村民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朱敬四,并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捕行动。

3月14日凌晨4时许,在案发41个小时后,警方在安徽省利辛县将朱敬四抓获。面对警方的审讯,朱敬四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没有表现出丝毫悔意,只是平静地说:"我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5.2 庭审现场:冷漠的凶手

2013年6月7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庭审当天,朱敬四被警察押解进法庭。他的家属坐在旁听席上,情绪激动,泪流满面。然而,面对家人的哭泣,朱敬四却显得异常冷静,只是淡淡地说:"别哭了。"

在法庭上,法官问:"你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年幼的孙子?"朱敬四回答:"我们父子俩关系不好,都跟他妻子有关系。至于两个孙子,没人教育他们,长大了会祸害社会。"当被问及为何要杀害儿媳时,他说:"我气她也气得太狠了。"

对于自己的行为,朱敬四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反而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理由的。他甚至在遗书中写下"杀人者不一定是坏人",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5.3 判决结果:正义的审判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朱敬四不能正确处理父子矛盾,为泄愤报复,造成朱某一家四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惩处。法院确认了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采纳了辩护人关于案件起因是因家庭矛盾激化、朱某存在明显过错的辩护意见,但同时认为,被告人朱敬四报复杀死儿子、儿媳后,竟凶狠地杀害幼年无辜的两个孙子,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实属法不容留。

2013年7月11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朱敬四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共5万元,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朱敬四表示服从判决,没有提出上诉。2014年3月4日,朱敬四被依法执行死刑,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六、案件反思:悲剧的启示

6.1 家庭矛盾的极端处理

这起灭门惨案的发生,让人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家庭矛盾,能让一位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年幼的孙子下此毒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因房产分配不均引发的悲剧,但深层次的原因却远不止于此。

朱敬四与朱根之间的矛盾,早在朱根年幼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由于特殊年代的生育政策,朱根从小被寄养在外祖父母家,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这导致了他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隔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隔阂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因为各种生活琐事而不断加深,最终演变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当矛盾出现时,双方都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解决。朱根采取了暴力和威胁的方式对待父母,而朱敬四则选择了极端的报复手段。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最终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6.2 法律意识的淡薄

这起案件也反映出了农村地区部分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朱敬四与朱根的矛盾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双方都没有想到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朱根不知道尊重和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朱敬四则不知道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朱敬四在遭受儿子的暴力对待时,能够及时向警方报案,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儿子,也许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同样,如果朱根能够了解法律,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可能也会有所收敛。

6.3 亲情与仇恨的抉择

这起案件最令人痛心的是,朱敬四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还残忍地杀害了两个年幼无辜的孙子。当被问及为何要杀害这两个孩子时,朱敬四回答说:"他们总会长大,到时候会报仇的。"这种极端的想法,反映出他已经被仇恨完全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基本的人性和亲情。

在亲情与仇恨之间,朱敬四选择了后者,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的行为不仅毁掉了儿子一家四口的生命,也毁掉了自己的余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