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案要案详情录 > 第211章 韩裔学生赵承熙大学杀人案:一个边缘者的血腥控诉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校园枪击案。这起案件不仅成为美国历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校园枪击事件,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心理健康、校园安全和移民融入问题的深刻反思。案件的主角赵承熙,一个看似普通的23岁韩裔大学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夺走了32条生命,随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血腥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阴霾笼罩的春日,还原这起惨案的始末。

一、双重悲剧:从宿舍到教学楼的死亡之旅

1.1 宿舍楼里的枪声

2007年4月16日早上7点15分左右,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West Ambler Johnston宿舍楼里传出了刺耳的枪声。23岁的赵承熙在这里枪杀了两名学生:18岁的艾米丽·希尔舍和22岁的宿舍管理员瑞安·克拉克。

艾米丽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弗吉尼亚州拉帕汉诺克县的一个典型美国乡村。她生命中唯一的热情就是对马匹的喜爱,因此上大学后选择了马类研究和动物管理专业。而瑞安则是一名学生兼宿舍管理员,刚刚结婚不久,正在攻读建筑学学位。

据调查,赵承熙在宿舍里杀死两人后,返回了自己的宿舍。当时宿舍楼里人不多,加上赵承熙的宿舍只有他一个人在,所以暂时没有人发现他杀人。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没有立即逃离,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间,删除了邮件、文件,注销了账户,然后拿着一个袋子离开现场,前往邮局。

1.2 致命包裹:凶手的"宣言"

9点01分,赵承熙来到位于黑堡市内的布莱克斯堡邮局,将一个装有1800字的书面声明、30分钟的录像和43张照片的包裹,邮寄给NBC电视台的纽约总部。

这个包裹成为了解赵承熙作案动机的关键证据。在包裹中,赵承熙用冷酷而有点模糊不清的语调说:"你们有无数机会和方法来避免今天发生的一切,但是你们决定让我流出鲜血,你们把我逼到了墙角,只给我留下一个选择。这是你们的决定。现在,你们已沾满鲜血的双手将永远无法洗净。"

他在视频中还大谈其对富人的憎恨,抨击他们的"享乐主义":"你们已拥有你们想要的一切,你们的奔驰车还不够,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你们金项链也不够,你们这些势利眼。你们有信托基金还不够。你们有伏特加和白兰地还不够吗。你们所有人都沉醉于酒色还不足够。所有这些都无法满足你们所需要的享乐。你们拥有着一切。"

1.3 教学楼里的屠杀

9点26分,校方发出电子邮件,通知学生宿舍枪击事件,呼吁提高警觉,察觉可疑人物立即通知警方。然而,这封邮件是在第一次枪击发生后两小时才发出的,而且校方没有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如封锁校园或停课。

9点45分左右,赵承熙回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诺里斯教学楼传出枪声。他用铁链将整栋教学楼出入口全部锁住,其身穿黑色上衣、头戴帽子走进正在上基础德语课的207教室,先瞄准教授的脑袋开了枪,然后开始对学生们扫射。

在乱射了1至2分钟后,赵承熙走出教室,旁边的211教室立即响起枪声。几分钟之后,他再次回到德语教室,但207教室的同学使用桌子将门顶住,赵承熙朝门把手连打5枪仍无法打开大门后,来到211教室,进行了又一轮扫射。

当赵承熙来到201教室时,因为枪响了有几分钟,里面的学生和老师都用桌子抵住了门。此时,76岁的老教授利布雷斯库勇敢地冲过去死死地抵住门,让其他十几名学生从二楼窗户跳下去逃生。虽然学生们都有受伤,但都保住了生命。而这位老教授跟另外一名没来得及逃跑的同学,被撞进来的赵承熙当场打死。

诺里斯工程楼的枪击大约持续了11分钟,赵承熙一共发射了174发子弹,在这里杀死了30人,加上宿舍的两名,总共32人遇难。

二、边缘者的内心世界:赵承熙的成长轨迹

2.1 移民家庭的艰难岁月

赵承熙1984年出生于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有一个姐姐。赵家最初在首尔一个黑暗潮湿的地下室里生活,父亲赵成泰开了一家书店,但生意一般,只够勉强维持温饱。

赵承熙从小就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他的祖父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他小时候从来没有跟自己眼神交流过,也没有主动拥抱过,甚至从来没有叫过他爷爷。家人曾怀疑他有自闭症,但后来检查发现并不是,纯粹是性格问题。

在叔叔的建议下,赵承熙的父母决定移民美国,希望新环境能改变儿子的性格。1992年,8岁的赵承熙随全家移民到美国底特律,后又搬到华盛顿西边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的森特维尔社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承熙的父母在美国开了一家干洗店,生活依然拮据。赵父为了养家糊口,工作非常辛苦,一位雇主这样形容他:"从周一到周六他的生活中只有工作。"

2.2 校园生活的孤独与排斥

刚到美国时,赵承熙很不适应。据邻居回忆,每次赵承熙放学回家就会又哭又闹,称再也不想回学校了。在学校里,他因为语言障碍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很难融入同学中。

赵承熙的小学同学说,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年的课程,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被孤立的处境。

到了初中,赵承熙的情况变得更糟。1999年,美国发生了着名的哥伦拜恩校园枪击案,当时15岁的赵承熙对两名凶手哈里斯和克莱伯产生了崇拜之情。在一次西班牙语课上,老师发现他在纸上写着"草你们所有人,我希望你们全在地狱中被焚烧!"又一次,赵承熙在作业本上写着"重复一次哥伦拜恩"。

学校因此找到赵承熙家长谈话,随后他被介入精神治疗。医生诊断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选择性缄默症,这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2.3 大学时期的异常表现

2003年,赵承熙高中毕业,GPA平均分3.5,B 这个等级,算是中上水平。他进入了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最初主修商业信息技术,但在大三改修英语。

大学期间的赵承熙更加孤僻。他住在六人一间的宿舍里,但很少与室友交流。室友描述他"从不直视任何人的眼睛。即便是你跟他说'嗨',他也是不理不睬直接从你身边走过。"

赵承熙在自我介绍时不说话,在签名册上写了个问号,因此同学们都叫他"问号小子"。他的一位大学老师尼基·乔瓦尼后来说,当他听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立马就猜到凶手是谁了,因为赵承熙在文学院课上写的剧本太吓人了,充满暴力与淫秽。

赵承熙写的剧本《理查德·麦克比夫》和《布朗斯通先生》充满了暴力和复仇情节。在《理查德·麦克比夫》中,一个13岁的男孩怒骂继父,威胁他并企图把自己没吃完的麦片棒塞进继父的喉咙。在《布朗斯通先生》中,角色说:"我想杀了他。我想看他流血,就像他让我们孩子们流血那样。"

2005年秋天,赵承熙的行为变得更加异常。他整天戴个墨镜,上课的时候经常生气,一惊一乍的,还总是在课桌下面偷拍女同学的腿。如果有女同学对他表示不满,他还会写一些充满暴力与淫秽的诗歌来对其进行恐吓。

三、悲剧的导火索:爱情与梦想的破灭

3.1 单恋的苦涩

据调查,赵承熙在大学期间迷恋上了18岁的大一学生艾米丽·希尔舍,这可能是他在宿舍首先杀害她的原因。

艾米丽是一个热爱马匹的乡村女孩,来自弗吉尼亚州拉帕汉诺克县的一个典型美国乡村。她经常在家乡和母亲一起骑马和打猎,因此上大学后选择了马类研究和动物管理专业。

然而,艾米丽有自己的男朋友卡尔·索恩希尔,两人的关系一直时好时坏。最近,艾米丽又和卡尔恢复了联系。两人"旧情复燃"令赵承熙妒嫉如狂。

警方调查发现,上周末艾米丽曾和卡尔一起出去约会,可能恰好被赵承熙看到了;也可能卡尔16日早晨将女友送回学校时,正好被赵承熙发现了。这成为了触发赵承熙实施血腥报复的导火索之一。

3.2 作家梦的破碎

虽然赵承熙在英语表达上有困难,经常因用错词语被同学嘲笑,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成为作家。大二时,他从商业信息技术转入英语系,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着名作家。

然而,赵承熙的作家之路屡屡受挫。姐姐赵善卿曾发现一封来自纽约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信,自从接到这封信,赵承熙变得更加消沉自闭,他的英语成绩从"B"下滑到"D"。

赵承熙在写作中构建了一个幻想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名叫杰利的超模女友,而把自己称为史班奇;他睡觉时要开着灯,经常在睡梦里呻吟、哀叹;而且,他还在宿舍墙上胡乱涂写着歌曲《闪耀》的歌词:"给我一个指示/为我指明方向/告诉我向哪里看/告诉我会发现什么/哦,天堂,让你的光芒闪耀……"

3.3 心理问题的忽视

赵承熙的异常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英语系前主任卢辛达·罗伊开始一对一辅导赵承熙,她还劝赵承熙去看心理医生,但赵承熙敷衍说已去看过。

罗伊甚至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用一个已经去世教授的名字给自己的助手定了个暗号,假如听到他打电话说起这个名字就立马通知保安去救他。罗伊后来表示他也报过警,但警方说赵承熙没有任何明确的威胁行为,所以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2005年11月27日,赵承熙突然闯入一个女同学的宿舍,一言不发盯着对方的眼睛看,女同学吓坏了,立马逃出房间找到校园警察。当晚两名校园警察找到赵承熙的宿舍,警告他不许再去骚扰这名女同学。

2005年12月13日,赵承熙向一位室友发电子邮件称,他可能要自杀。那位室友给警方打了电话。警方将他带至新河谷社区服务委员会,他随后被短暂关押在一个行为健康诊所内,直至一名特别法官能就此举行听证会。特别法官布尔尼特12月14日裁决称,赵承熙"对他人和自己都构成了即时威胁",需要接受门诊治疗。

然而,法庭或社区精神健康官员都没有落实法官的命令,赵承熙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精神健康法律改革委员会执行主任迪格斯称:"这一制度运作的并不好。"

四、精心策划的屠杀:赵承熙的准备工作

4.1 武器的获取

2007年2月9日,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附近布莱克伯格的一家当铺购买了一支5.5毫米口径的瓦尔特P22手枪,并去商店购买了弹药。

3月13日,他用信用卡花费571美元购买了一把半自动轻便手枪Glock 19和一盒50发的子弹。同月,他还通过网上拍卖网站从一名枪炮商手中购买了两个弹匣。

赵承熙使用的格洛克19手枪是美国很多执法机构的标准装备,而瓦尔特P22手枪则因为赵承熙的使用而广为人知。

赵承熙还丧心病狂地购买了许多中空弹,这是一种扩张型弹头,9毫米的中空弹在撞击目标或人体之后就能形成一个直径为十八毫米到二十一毫米的扁平物体,威力虽然跟达姆弹差不多,但其进入人体后变形的速度要快很多。

4.2 射击训练与计划

拿到枪支后,赵承熙购买了十多本介绍枪支使用的杂志,还去射击场练习。他租了一辆车,去附近的旅馆住过一夜。在射击场的停车场里,有人看到他在车中给自己录像。

赵承熙还开始去健身房锻炼,并修剪短发,每天睡得很少,一大早起床骑车出门,到校外射击场进行训练。

在准备期间,赵承熙还写了一份长达8页的绝笔信,在信中用"怨恨"和"捣毁"等1800多个单词发泄了对社会和富家子弟的愤怒,以及一个亚裔移民学生美国梦破碎后的悲哀。

他在信中写道:"知道被人往脸上吐唾沫的滋味吗?知道把垃圾从嗓子里咽下去的滋味吗?知道自掘坟墓的滋味吗?你们让我痛苦自己却很快乐。为了你们的快乐,我就像脑子里长了肿瘤一样痛苦,心脏四分五裂,到现在还在撕咬我的灵魂。"

五、事后调查与社会反思

5.1 官方调查与报告

2007年8月30日,由时任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卡因委派的,由前警官杰拉尔德·马森吉尔、前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以及其他心理健康、安全和教育专家组成的8人调查小组,公布了对赵承熙一案的调查报告。

《纽约时报》2007年4月29日提前得到这份长达14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官员如果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能及时通知学生和学校职员,受害者人数将会大大减少。而学校负责人知晓枪击案的严重性后,也"例行警务公事般处理",使同学对枪击案的了解"大打折扣"。

报告还指出,枪击案发生前,大学官员误解了美国联邦**法有关禁止交流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条文,从而忽略了赵承熙心理健康问题的诸多征兆。案发前,赵承熙因谈及有关自杀言论,法官曾要求他接受院外心理治疗。赵承熙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提前预约过一次,但咨询中心人员仅仅与他进行过一次预约前的会面,事后便没有再会面。那次会面记录已经丢失,学校及当地官员也没有把赵承熙的自杀言论及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告诉他父母。

5.2 法律诉讼与赔偿

枪击案发生后,遇难者家属起诉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012年3月,一个陪审团裁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枪击案中存在法律过失,因为学校在发现宿舍的两具尸体后,不恰当地延迟发出警告。

陪审团认为,校方的延迟以及调查方向的错误,导致了可预见的学生伤害。陪审团作出了过失裁决,判给每个家庭400万美元的赔偿。然而,根据弗吉尼亚州法律,学校立即提出动议,将赔偿金额减少到10万美元,因为该州法律规定此类案件的最高赔款额为10万美元。

2008年6月17日,法官批准了州政府向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大多数受害者家庭赔偿1100万美元的计划,这将避免追究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责任的法律诉讼。

根据赔偿方案,州政府将为那些受重伤的受害者支付终身医疗救助开支,每户遇难者家庭将获得10万美元的赔偿。遇难者家庭还可以从190万美元的困难救助资金获得帮助。州政府还为伤员提供了资金,符合条件的人员最高可以领到10万美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5.3 校园安全的改进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进校园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1. 安装紧急通知系统:学校采用了名为"VT Alerts"的紧急通知系统,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发送警报。

2. 改进门锁系统:学校更换了诺里斯楼的门把手,使其不能被从外面锁住,防止类似赵承熙用铁链锁住教学楼的情况再次发生。

3. 增加安全摄像头:学校在校园内安装了更多的安全摄像头,提高监控能力。

4.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服务的资金投入,改进了心理咨询流程,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关注。

5.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学校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保护师生安全。

5.4 社会的反思与争议

这起悲剧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枪支管制、心理健康服务、校园安全以及移民融入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应该加强枪支管制,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2007年6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决定加强对枪支持有者的背景审查,鼓励州政府及时更新犯罪记录者和精神病患者的名单,并提交给联邦调查局的持枪者背景数据库。

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加强枪支管制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美国支持私人持有枪支的最大游说团体——全国步枪协会也表示支持加强背景审查的法案,这预示着法案在国会通过将不会有太大阻力。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关注。弗吉尼亚州在枪击案后改进了紧急评估过程,修改了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标准,收紧了强制门诊治疗的程序,并增加了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州资金投入。

然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的政治动力来维持对社区服务的长期投资和必要的法律变革,以将一个专注于管理稀缺医院病床的系统转变为一个基于社区的无障碍自愿服务系统。

六、超越仇恨:纪念与和解

6.1 悼念仪式与纪念活动

2007年4月17日,美国有关方面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仪式,悼念16日枪击事件中的遇难者。美国总统布什、弗吉尼亚州州长卡因以及美国有关政府官员和该校师生数千人参加了悼念活动。

布什在悼念仪式上发表讲话说,这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悲哀的一天,也是整个美国为之悲痛的一天。布什表示,联邦政府愿为处理善后事宜提供一切帮助。

2007年5月11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为应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并向在赵承熙枪杀案中遇难的27名学生追授学位。死于赵承熙枪下的27名学生和5名教师的照片出现在毕业典礼礼堂的大屏幕上,校方宣布,经过同遇难者家属磋商,学校决定为遇难学生授予各级学位和毕业证书。遇难者家属还获得校方赠与的纪念戒指。

2008年4月16日,枪击案发生一周年纪念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悼念仪式。黄昏时分,人们点燃蜡烛,一一宣读32名遇难者的姓名。

6.2 第33座墓碑的争议

在最后的死难者葬礼上,细心的人们发现,明明是32名无辜者被杀,墓碑却有33座,而多出来的一座墓碑,正是凶手赵承熙的。

人们无法理解,一个穷凶极恶的家伙,凭什么要受到别人的哀悼?葬礼委员会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因为缺乏爱,一个曾经能够完全读懂《圣经》的聪明孩子变成了凶手,这个孩子同样是一个受害者。

原来,这第33座墓碑,表达的不是对恶行的容忍,而是对爱的呼唤。

6.3 悲剧的启示

赵承熙的悲剧提醒我们,社会边缘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个性格孤僻、长期被忽视的年轻人,在经历了爱情和梦想的双重破灭后,最终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这起事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枪支泛滥、心理健康服务不足、移民融入困难等。尽管美国在枪击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改进,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同时,这起悲剧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在生死关头,76岁的利布雷斯库教授用自己的身体堵住门,让学生们逃生,展现了无私的牺牲精神。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大案要案详情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