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汉芳华 > 第312章 董夫子不知道的东西

大汉芳华 第312章 董夫子不知道的东西

作者:玉面仙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9 07:19:26 来源:抖音小说网

黄昏时分,载着董仲舒的马车驶进博望苑。

为了迎接这位当世奇人,博望苑中所有人都动员起来,以田千秋和张安世为首,一众人等早早地在大门外等候。

刘据搀扶着董仲舒下了马车,众人躬身见礼,董仲舒呵呵笑道,“老夫是客,各位不要搞错了宾主。”

刘据道,“先生能来博望苑,已是天大的机缘,何来宾主之说?”

众人纷纷应是,簇拥着董夫子进了正堂。

董夫子恭恭敬敬地在高皇画像前行过大礼,然后回到收拾一新的客房中休息。

刘据命人端过烧开的温水,亲自为董夫子除去脚靴,吓得他不停地说使不得,刘据笑道,“学生还不是一朝天子,先生不必惊慌。”

董夫子摇头感叹不已,任由他把红肿的双足浸入水中。

温水漫过脚踝,热力透过筋骨传遍全身,几天的劳顿登时烟消云散。

刘据说着一些或有或无的话,董夫子强打精神听,可是越听声音越小,昏沉沉竟然睡了过去。

金不焕小心翼翼地走过来,二人合力把董夫子扶到床上倒下,再悄悄退出。

月色如勾。

一天一夜的车马之苦,让他也倍感腰酸腿疼,苦笑道,“子寅,你感觉如何?”

金不焕大多时候都是在下面走路,他的感觉当然更加辛苦,笑道,“累是累了些,但是听闻殿下与老师谈古论今,便什么疲劳也没有了。”

他这话倒不是恭维,董夫子和太子大部分时间在讨论孔圣人的《论语,间或也夹杂着一些时事论证,还有太子的新奇想法,董夫子都一一盘问清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做为旁观者的金不焕,获益良多。

“殿下,您何时回府?”

赵小小见两人都不说话,上前询问。

刘据道,“把董先生旁边的客房收拾一下,本宫不回去了。”

第二天天光大亮,刘据从沉睡中醒来,连忙简单梳洗一番,便到隔壁去给董夫子请安,结果却发现老头儿早就起来了,正在工房里把玩着李茵平制作出来的小玩意儿。

“先生!弟子起晚了!”

刘据躬身施礼,董仲舒呵呵笑道,“殿下不必多礼,老夫也是适才醒来。这些物件都是殿下的想法?”

旁边的李茵平略显紧张,不停地偷瞄刘据。

刘据道,“正是!先生觉得还看得上眼吗?”

董仲舒摇摇头,“若无昨日你我一番深谈,老夫定难理解殿下所为。”

昨天在车上论道时,刘据就有意无意地向他渗透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想法,董夫子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也没深究,如今看来,他并不是不想深究,而是的确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董夫子仔细观察每一件半成品,刘据在旁边耐心解释原理和功用,董夫子的表情由最初的玩味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殿下,你所言蒸汽机在何处?”

在桑迁和李茵平及郑灿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一台小型蒸汽驱动的轨道车已然成形,只不过还没有正式向外展示,被郑灿留在矿上做为运送矿石的实验机。

“先生若想看,待用过早膳后弟子带您过去。”

董仲舒点点头答应了。

郑灿提前得到消息,在董夫子到来之前命人把机车拉出来,加满水和石炭,挂上小山一样的矿石,准备当场演示它的神奇功力。

当董仲舒看到那个形状奇特的机车,吐着白烟拉着两座“石山”快速向山上爬去时,整个人就象石化一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先生,这样数量的矿石,若用人扛,两百人连续作业,至少要二十天才能完成。”刘据的话在耳边回荡,董仲舒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待机车众山上下来,停在面前时,董夫子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象个好奇宝宝一样东摸摸,西看看,不停地问这问那。

刘据一边解释一边小心护着他,以免被烫伤。

现在的蒸汽机车,还只是个雏形,各种防护都没有,就是一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传动装置。

“殿下是如何得知如此繁复之物?”

董仲舒的灵魂之问,让刘据无言以对。

在其他人面前他可以随便编个理由应付过去,可是在董夫子面前……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才能让他信服。

“弟子……经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这些……都是梦中所得!”

这个说法很扯澹,但是也唯有如此,才能堵住董夫子无休无止的问题。

“梦中所得……”董仲夫沉吟良久,点头道,“那便是天意!”

他竟然接受了!

这让刘据大感意外。

至于是不是天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殿下准备如何应用此物?”

刘据道,“有了它,打通全国物流通道指日可待!”

“物流……通道?”

董夫子对这些新名词虽然陌生,但也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又问道,“如此说来,它也只能由官府动作,百姓不可介入?”

那是一定的!

刘据道,“正是!”

董夫子脸色沉了下来,叹道:“官营之事又多一项!”

刘据忙道,“此物绝非与民争利,而是为民所用。”

董夫子心事渐重,摇摇头不再说话。

刘据知道,董夫子并不排斥新鲜事物,他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管理,政令如何运行。

回去的路上,董夫子一直一言不发,刘据也不敢打扰他,陪他进房后正准备离开,董夫子忽然问道,“殿下对朝廷盐铁之策如何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在之前的交流中他也提过,显然没有说服董夫子。

“弟子以为朝廷应改革税制,再开放私营方可有所保证。”

董夫子又无言以对了。

对于财政上的事,他是外行。

“先生可以教我吗?”

他虽然知道董夫子说不出什么高深道理,但还是想听听他的看法。

董夫子沉吟少许说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殿下说过之语,如能真正做到,老夫并无异议。”

刘据当然明白,董夫子关心的重点还在于如何用人和如何施政上面,这件事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需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改进和修正。

但是,这样的想法在董夫子面前,应该过不了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