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章 贤人种稻科学科技求追读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章 贤人种稻科学科技求追读

作者:灵灵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6 20:12:22 来源:武林小说网

第16章贤人种稻,科学科技【求追读】

刘宽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标的问题。

他道,“据我所知,大明如今水稻产量一亩约莫有三四百斤吧?”

听这话,朱标不禁露出奇怪神色。

并非他不知道大明水稻亩产多少——朱元璋为培养朱标成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并未溺爱,反而经常让朱标深入民间,体会百姓疾苦。

也曾让朱标随他一起种田。

所以朱标是知道水稻亩产多少的。

正因为知道,朱标才对刘宽的话感到奇怪。

随即道:“刘公子怕是记错了,我大明水稻如今亩产不过一石多,两百来斤而已,即便是最上等良田,亩产也难达到三四百斤。”

刘宽愣了下,然后恍然道:“那三四百斤应该是大明中晚期江南水稻的亩产了。”

听了这话,朱元璋颇为高兴地道:“如此说来,这水稻亩产在我大明治下提升了近两倍?”

刘宽点头道,“应该是这样——一则在此期间,百姓耕种技术有所提高;二则是稳定的农耕环境下,粮种一代代精选,亩产自然有所提高。”

“不过跟杂交水稻相比,三四百斤的亩产就不值一提了。”

三四百斤亩产还不值一提?

听此,朱元璋脸上微笑变成了惊讶、怀疑。

刘宽接着道:“在我穿越前,曾看过一则新闻,嗯,类似朝廷的公告、邸报。

说在四川凉山州随即抽取的三块稻田,单季亩产已达到了两千五百斤。”

“而杂交水稻亩产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其单季亩产平均值也接近千斤。”

亩产两千五百斤?!

全国平均亩产也近千斤?!

大善殿内,朱元璋、朱标、马皇后乃至周围侍奉的宫女、宦官,一时都听呆了。

若非之前刘宽曾明言他来自后世,朱标等人怕是坏真的以为他来之天上。

因为在他们想来,水稻亩产上千斤,乃至两千多斤,根本不是凡间能有之事,只有天上仙稻才有这般产量。

朱元璋最先回过神来,不由质疑道:“刘公子确定没有记错?水稻亩产如何能达到一两千斤?!”

刘宽一笑道,“以大明如今那些不识文字、不懂科学、全凭经验耕种的农夫,自然是种不出亩产上千斤的水稻。”

“但在后世,科学发展、科技发达,有类似如今大儒身份的贤人,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样的贤人在后世不止一个,其中一位在我穿越时的几十年前,埋首农田十数年,终于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随后他又深入研究,不断改良粮种,才有亩产上千斤的成就。

甚至于,他还研究出了能在盐碱地、在海水中生长的稻种。”

“我们后世中国人口超十万万,即便那时有红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依旧有不少百姓吃不饱饭,饥荒也时有发生。”

“但在杂交水稻诞生后,以及其他农作物也接着因科学研究而提高产量,中国的粮食问题遂得到解决,百姓再无饥荒之忧。”

“甚至还能将多出的粮食返销往海外,解决一些落后国家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朱标等又双叒一次震惊了。

大儒去研究如何种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若非刘宽说,他们都不敢想这种事——在此时,大儒都是饱学之士,每日不是辩经讲学,便是畅谈国家大政。

即便有种田者,那也是用来陶冶情操的,体现耕读传家的格调。

至于说埋首田间十数年,只为钻研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似乎从未有过。

“好!”

回过神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鼓了下手掌,“此等贤人才是称得上真正的大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