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86章 大明战神李景隆好圣孙朱瞻基求追读

第86章大明战神李景隆,好圣孙朱瞻基【求追读】

刘宽略感无奈,只能尽量搜刮脑海中关于靖难之役的记忆。

“靖难之役打了近四年,因为朱棣刚开始仅以八百多护卫起兵,虽后来收编了北平守军,又通过向宁王等藩王借兵等方法筹集了不少兵马,可相较于建文帝所掌控的朝廷大军,其兵马数量依旧处于劣势。”

“再加上燕军地处北方,钱粮供给也不如建文帝,所以头两年燕军虽在朱棣带领下多次获胜,但处境却颇为艰难,靖难看着也并无多大成功的希望。”

“然而建文帝一方昏招迭出,再加上朱棣军事才能确实出色,手下能征善战的将领也颇多,遂打赢一场又一场重要战事,扭转局面,直至攻入南京,靖难成功。”

朱元璋听完皱眉,问:“没了?”

刘宽道:“陛下,微臣真的只记得这些——若陛下非要听更多,微臣也只能再讲讲两个靖难之役中的著名人物。”

“哦?”

朱元璋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你且说来。”

反正殿内也没别人,刘宽索性放开了讲。

他道:“这第一位就是被后世称为大明第二战神的李景隆。”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嫡长子,出生于洪武二年,如今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陪着诸皇子同在大本堂读书。

朱元璋经常去大本堂了解诸皇子读书情况,李景隆不仅生得俊朗不凡,看着也聪明,因此颇得他喜爱。

听了刘宽开头这句话,他便忍不住笑道:“原来是景隆那孩子,咱早就看出他和文忠一般,是个能征善战的。”

“不过,他既有战神之称,想必在靖难之役中应是站在了老四那一边吧?”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会突然插嘴,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心道:老朱,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是你上赶着被打脸啊。

随即神色古怪地道:“回陛下,微臣也不知李景隆是否站在朱棣那边——此事勉强算个历史谜题。”

朱元璋听了奇怪,“为何如此说?”

刘宽道:“朱棣起兵靖难后,建文帝曾先后两次任命李景隆为统帅。”

“第一次是在建文元年,命李景隆为大将军,领兵五十万攻打燕军占据的北平、永平等地,结果大败亏输,折损将士无数,遗弃辎重无数。”

“建文二年,建文帝认为李景隆上次失败是因为权柄太轻,于是授以‘专征伐’之大权。”

“于是李景隆与另外几人合兵六十多万,与燕军再战,又是大败亏输,丢城失地,一直退到了济南。”

“待到建文四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

当时朝中有人请诛李景隆,认为局势败坏如此之快,都是李景隆两次大败之故。”

“建文帝不仅不准,反而让李景隆与兵部尚书一起去江北向燕军求和,表示愿划江而治。”

“仗打到这一步,燕军连战连捷,士气如虹,眼见攻破南京就能改天换日,自是不肯和的。”

“李景隆求和不成,建文帝依旧没治他的罪,反而将守卫城门的重任托付于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