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342集:账房里的新算盘珠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342集:账房里的新算盘珠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29 10:37: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苏明远走进账房时,正撞见伙计阿福踮着脚,往老算盘上安新珠子。那算盘是苏家银号的老物件,黑檀木的框子被几代人摩挲得发亮,算珠是温润的牛角材质,唯独右上角“天梁”下的一颗珠子,如今只剩个空荡荡的木槽。

“东家,您看。”阿福见他进来,手里还捏着那颗新珠子,是他今早去木匠铺挑的牛角料,颜色却比旧珠浅了一截,像白瓷碗里落了颗碎玉,透着股生分的亮,“昨儿您算账时珠子掉地上,摔裂了道缝,我想着先换颗新的,不耽误用。”

苏明远没说话,走过去拿起那把老算盘。框子上还留着爷爷苏敬之的指痕,当年爷爷教他算账,总让他把手指贴在算盘的“档位线”上,说“这线是规矩,珠子得顺着线走,账才能算得清”。他指尖摩挲过木槽边缘,碎珠还放在旁边的砚台里,裂纹像道细小的闪电,将圆润的珠子劈成了两半。

“拿把细砂纸来,再取点鱼鳔胶。”苏明远把新珠子放在桌角,弯腰从抽屉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些细碎的木屑——都是往年修补算盘时攒下的,大多是从旧珠上磨下来的,黑褐色的粉末里还混着点松烟墨的痕迹,那是爷爷当年算完账,总爱用算盘珠子蹭蹭砚台,日子久了,连木屑都带着墨香。

阿福愣了愣,还是转身去取东西。他来苏家银号三年,总听老伙计说东家念旧,却没见过这么较真的——一颗算盘珠而已,换颗新的不过半文钱,何苦费这劲?

苏明远把碎珠放在掌心,迎着窗棂透进来的光看。珠子上有圈淡淡的包浆,是几十年里无数次被手指拨动、碰撞留下的印记,靠近档杆的地方还磨出了个细微的凹痕,那是爷爷当年算“秋收账”时,总爱把这颗珠子往档杆上靠,说“这颗是‘镇账珠’,靠着档杆,心里才稳”。他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碎珠的断面,木屑簌簌落在纸上,像撒了把细芝麻。

“东家,您这是……”阿福端着砂纸和胶水回来,见他把木屑倒进小碗,又兑了点温水,慢慢搅成糊状,忍不住问,“这碎珠都裂成这样了,补好也未必能用吧?”

“能用。”苏明远的声音很轻,指尖沾了点糊状的木屑,小心翼翼地填进碎珠的裂纹里,“爷爷当年教我补算盘,说珠子就像人,磕着碰着难免,只要心没散,补补还能凑成一串。”

他想起七岁那年,也是在这张账房桌前,他趁爷爷不注意,踮着脚够算盘,没成想把“地梁”上的一颗珠子碰掉,滚到了柜子底下。他吓得不敢作声,爷爷却没骂他,只是蹲下来,和他一起趴在地上找,手指被柜子角磕出了红印也没在意。找到珠子时,爷爷用帕子擦了擦,说“明远你看,这珠子要是丢了,算盘就不完整了,就像咱们家,少了谁都不行”。

那时他不懂,只觉得爷爷的手很暖,握着他的手教他拨算盘,珠子碰撞的“噼啪”声里,还混着爷爷哼的小调。后来他才知道,爷爷说的“家里人”,不只是苏家的血脉,还有这把算盘,还有银号里的老伙计,甚至是那些攥着苏家银票、把家底托付过来的主顾。

苏明远把补好的珠子放在通风处晾着,又拿起那把老算盘,轻轻拨动剩下的珠子。“噼啪”声依旧清脆,只是少了那颗“镇账珠”,总觉得空落落的。阿福在旁边看着,忽然想起上个月,老主顾张掌柜来取存款,说家里儿子要去外地学徒,想多带点现银。当时账房用新到的西洋计算器算利息,算得又快又准,张掌柜却盯着苏明远手里的老算盘,说“还是苏老掌柜当年用的这把算盘实在,珠子一响,就知道这钱放得踏实”。

“阿福,你知道这算盘有多少年了吗?”苏明远忽然开口,手指划过算盘上的“定盘星”,那是用红漆点的小点点,几十年过去,颜色淡了些,却依旧醒目,“从太爷爷开银号那年算起,快六十年了。当年太爷爷用它算第一笔账,是给城南的粮铺兑银子,后来粮铺遭了水灾,太爷爷没催着要账,还借了笔钱让他们重建,粮铺掌柜说,这辈子都认苏家的银票。”

阿福摇摇头,他只知道这算盘是老物件,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故事。

“这颗‘镇账珠’,当年爷爷用它算过赈灾的账。”苏明远指着空荡荡的木槽,眼神里多了些柔和,“光绪二十六年,城里闹饥荒,官府让商户捐粮,爷爷坐在这账房里,拨着这颗珠子,算各家捐的粮数,算要分给多少户人家。那时候珠子掉过一次,爷爷连夜找木匠补,说‘这珠子不能少,少了一颗,就像少算了一户人家的口粮’。”

说话间,补好的珠子已经晾干了。苏明远拿起来看了看,裂纹被木屑和胶水填得严严实实,虽然颜色还是有点不均,但远看过去,和原来的珠子没什么两样。他小心地把珠子安回木槽里,轻轻拨动——“噼啪”一声,清脆的响声混着淡淡的木香味,飘在账房里,像是老伙计久违的应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您这么一补,倒看不出来是坏过的了。”阿福凑过来看,忍不住赞叹。

“是看不出来了,但我知道它补过。”苏明远笑了笑,把算盘放在桌案中央,又拿起账本,“就像家里人,谁没犯过错,谁没受过伤?只要心里还记着彼此,还想着要凑在一起,就还是完整的一家人。”

那天下午,账房里的“噼啪”声没停过。苏明远用补好的老算盘,算完了这个月的收支账,又核了老主顾的存款利息。阿福在旁边帮忙记账,看着东家手指灵活地拨动珠子,那颗补过的“镇账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和其他珠子紧紧挨在一起,再也看不出曾经的裂痕。

傍晚时分,苏明远的儿子苏晓阳放学来银号,蹦蹦跳跳地跑进账房,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老算盘。“爹,这颗珠子怎么有点不一样呀?”他凑过去,指着那颗补过的珠子问。

苏明远把儿子抱到膝上,拿起算盘,轻轻拨动那颗珠子:“这颗珠子坏过,爹把它补好了。你爷爷当年说,算盘得是一串珠子,缺了就不是原来的它了,就像家里人,少一个都不行。”

苏晓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伸过去,学着父亲的样子拨动珠子。“噼啪、噼啪”的响声里,夕阳透过窗棂,把祖孙三代的影子映在账本上,和那把老算盘一起,成了银号里最温暖的风景。

后来阿福也学会了补算盘。有次老算盘的框子被虫蛀了个小洞,他照着苏明远的法子,用旧木料的木屑混着胶水补上,还在旁边刻了个小小的“苏”字。苏明远看到了,没说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阿福知道,东家是把他当成了“家里人”。

再后来,银号里添了不少新物件,西洋计算器、印刷账本、带刻度的钢尺,可那把老算盘依旧摆在账房的正中央。每天早上,苏明远都会先拨动几下珠子,听着那熟悉的“噼啪”声,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总说,这声音里有爷爷的叮嘱,有太爷爷的规矩,还有苏家几代人的念想——不管时代怎么变,这串珠子不能散,这颗心不能冷,就像家里人,永远要凑在一起,才算完整。

有一年除夕,苏家全家人围在账房里守岁。苏明远拿出老算盘,让苏晓阳学着算“年账”。晓阳的小手还握不稳算盘,珠子拨得磕磕绊绊,却格外认真。苏明远坐在旁边,看着儿子的侧脸,又看了看桌上的老算盘,忽然想起爷爷当年说的话——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老物件锁在柜子里,而是把它的故事、它的温度,一代代传下去,就像这颗补过的算盘珠,虽然历经磕碰,却依旧能和其他珠子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照亮往后的日子。

窗外的鞭炮声响起时,晓阳终于算完了账,虽然有几处错漏,却笑得格外开心。苏明远拿起算盘,轻轻拨动那颗补过的“镇账珠”,“噼啪”一声,像是在回应远方的祖辈,也像是在告诉身边的家人——只要这串珠子还在,只要这颗心还在,苏家就永远是完整的一家人,永远有底气,迎着新的日子,一步步走下去。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