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285章 另一条路:生产粮食效率;高产种子

另一条路:生产粮食效率;高产种子

皇宫,御书房。

陈羽在酒馆接见海外商人,并顺带完成了交易货物的事情,不出意外的已由锦衣卫将情报传递到了朱棣手中。

当然,

情报中还详细罗列了陈羽购买货物的种类。

其中重点描述了长相其貌不扬,表面坑坑洼洼、整体上略微有些丑陋的马铃薯。

朱棣坐在龙椅上,看着传递上来的情报,并没有感觉到不妥。

他最开始在酒馆周围安排锦衣卫,是为了保护陈羽的安全,并顺带防止其在没有自己允许的情况下,与朝中官员接触。

一个海外商贾,所有动机都合乎情理,锦衣卫并没有进行拦截。

朱棣看过之后将奏疏放到一旁,并没有过多在意。

又急忙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他这段时间确实忙的厉害。

不仅要筹备第二波前往日本的船队开拔,还要统筹京师最近聚集的许多外海商人。

按照陈羽最开始所提出的营商环境,朱棣对此下足了功夫。

在京师之中只要商贾加入了‘永乐公司’,那么就会受到庇护。

不过对于那些初来乍到、尚未熟悉大明风土人情的异国商人,这一入会要求暂未强制执行,而是默认给予庇护。

如此举措,成效斐然。

如今的京师,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异国商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朱棣此举堪称“放长线钓大鱼”的绝妙之计。

他意图以这一善政为媒介,将大明国内优越的经商环境,传播到海外的各个角落,吸引更多异国商人前来。

朱棣心中有数,这些异国商人初来之时,多是为了倾销货物。

但离京返乡之际,必定会大肆采购大明的陶瓷、丝绸等特产。

这些皆是真金白银!

得益于陈羽的影响,朱棣在经商之道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深刻领悟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一商业真谛。

他有的是耐心,等待聚集在京师的异国商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日,便是向他们征收‘永乐公司’会费之时。

届时,

又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进账。

朱棣对此充满信心。

他坚信,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明京师的贸易必将蒸蒸日上,繁华更胜往昔。

……

朱棣在御书房忙活的不亦乐乎时,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也没有闲着。

夏原吉最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劝农上。

华夏有着悠久的设官劝农传统。

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曾派遣官员到田原县为劝民耕作,使其“勿或失时”“勿休于郡”。

西汉时,国家设专官以督劝农政,并提出了: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

明代继元而立,其劝农官职由户部负责农政及户口事宜,工部下设的督水与屯田两司,分别负责水利灌溉与屯田事宜。

而仅就劝农这一职责讲,明确规定的是户部。

《明史·职官志》记述户部执掌,其中有“以垦荒业贫民”“以树艺课农官”“以召佃尽地利”,且规定“天子耕籍,尚书进耒耜”。

只是,

夏原吉虽然作为户部尚书的任务是劝农,但却依旧保持着私下里在家亲自种田的事情。

他认为只有亲身实地的种田,才能体会百姓的不易,才能更好的肩负起劝农的职责。

只是,

在这一次劝农中,他看着田间百姓使用的曲辕犁,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能否在曲辕犁的基础上,再发明出一件农耕用具?

要知道曲辕犁是唐代发明的耕犁,而在此之前华夏一直使用的都是直辕犁。

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而唐朝的曲辕犁,相较于直辕犁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唐朝时期,对农耕工具进行了改进。

如今数百年之后的大明,能否在此基础上,再次对农耕工具进行改进?

如果能,

那么对于耕种效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农耕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相当于基石更加牢固了;而对于百姓来说,则是赖以生存的保障提升了。

夏原吉有了这个想法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工部负责人商量。

结果得到答复:

无法创新!

夏原吉也不气馁,只因他脑海中浮现出了陈羽的身影。

他可是见识过陈羽那脑洞大开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想。

最重要的一点,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什么难题是陈羽解决不了的。

打定主意,夏原吉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陈羽,而是立马将改造曲辕犁提高农耕效率的事情,提交给了朱棣。

当然,

提交上去的奏数,相较于脑海中的想法更加规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详细讲述了大明需要提高农工效率的重要性。

如今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推行,再加上‘永乐公司’创造的营商环境,到时恐怕会涌现出一大批百姓弃农从商,严重冲击大明的农耕。

这种假设并不是夏原吉最早提出。

而是在朱棣打算下西洋的时候,坚持海禁的保守派,就曾以这个理由反对郑和。

眼下随着下西洋的进行,从最开始支持朱棣下西洋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寻找财富的夏原吉,也提出了担忧。

想要缩小将来大量百姓的弃农从商影响,提高农耕效率可以很好的弥补。

坐在御书房中的朱棣看着夏原吉提交上来的奏疏,皱着眉头。

始皇帝嬴政开创古今先河实施大一统,因缺少参照先例,导致直接将大秦玩崩了。

朱棣所推动的下西洋,虽承继了宋元以来的航海技术积累,与民间航海探索经验。

但船队动用巨舰近百艘、随行人员逾数万之众,规模之宏大、组织之严密、目的之多元、航程之遥远等方面,堪称前无古人。

所带来的影响,甚至能够动摇大明内部的政治格局。

这样的下西洋举措,其实也可以说是开创古今先河第一例。

所以,朱棣对此心中没谱。

但不管怎么说,夏原吉口中向陈兄弟寻求改善农耕工具,总归没错。

朱棣已经决定跟着夏原吉一同,找陈羽支支招。

顺便再问一下针对眼下情况,朝廷如果继续坚定不移推行下西洋政策,大明的政治格局,将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酒馆。

陈羽这几天的时间,并没有因购置土豆的事情,而使原本的生活节奏有所改变。

反倒依旧每天过着规律的生活。

只不过多了一步。

那就是每天离开府邸之前,前往后花园查看一下培育的土豆进度。

随后就是前往酒馆,继续研究发明。

包括对家具的改进,搞些美味小吃,设计好玩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

朱棣此时已经与夏原吉换上一身便装,坐上马车,一同来到了酒馆。

农耕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个王朝的立国之本。

当朱棣与夏原吉两人向陈羽述说完来意之后,陈羽略微无语的瞥了朱棣一眼,他没想到老朱这家伙在嫂夫人的病好了之后,就又开始了操心国家大事。

陈羽淡淡的说道:

“行了老朱,你说的我大致听明白了,你口中的下海冲击农耕我们先放到一旁,先来聊一下我能否在曲辕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耕种效率提高一事。”

朱棣眼中满是期待的点了点头:

“啊,对对对。解决事情总归要一件一件的来,我相信以陈兄弟的能力,改进曲辕犁那绝对是手到擒来。”

夏原吉也是顺势夸赞道:“陈兄弟大才,不知道改进曲辕犁多久可以问世?”

陈羽咂了咂嘴,摊了摊手道:“曲辕犁我改进不了。”

朱棣:“???”

夏原吉:“???”

君臣二人对视一眼,双眸中满是诧异。

他们一度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

事情解决不了。

这还是第一次从陈羽口中听到这几个字。

朱棣最先反应过来,笑着说道:“陈兄弟莫要说笑了。”

“老朱,老夏,你们俩这是将我当神仙了不成?”陈羽轻笑一声,摇了摇头道再次拒绝道。

他当然清楚农耕工具的演变轨迹:

直辕犁——曲辕犁——拖拉机!

穿越大明,手挫拖拉机???

陈羽不清楚爱因斯坦来到永乐时期,能不能做到这点,但他明白自己肯定没这个本事。

毕竟老朱与老夏两个人提出的问题,不仅是知识上的划时代,还有技术上的划时代。

划时代的知识,这一点有后世学识,可以解决;但划时代的技术,没有后世的生产工具,根本无从下手。

陈羽看着朱棣与夏原吉眼中,依旧是一副不信的样子,他沉吟片刻之后认真的解释道:

“我真没说笑,曲辕犁能问世的本质,是生产工具技术厚积薄发的成果。”

“自上古时期至唐朝,华夏先民便在耕作中不断探索,从粗陋的木石农具,到青铜器具,再到铁制农具普及,每一次更迭都凝聚着智慧。尤其在金属锻造工艺上,前人对火候与形制的把握日益精湛,这才打造出契合农耕需求的犁铧与犁壁,为直辕犁改良筑牢根基。”

“但曲辕犁的革新,除了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时代的推波助澜。盛唐年间,四海升平、物阜民丰,朝廷重农兴垦,颁布诸多利好政策;加之文化昌盛,工坊匠人、田间老农的经验得以广泛流传,不同地域的农耕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火花,这才有了曲辕犁横空出世。”

“所以想要在的基础上改进曲辕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需出现颠覆传统的技术革命,二要有比盛唐更繁荣开放的世道。”

“唯有二者兼备,新的农耕器具才可能应运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闻言,朱棣心中怅然。

出现颠覆传统的技术革命这一点还是未知数,但要有比盛唐更繁荣开放的世道……

这不正是他现在所追求的吗?

唐朝贞观时期的强大与繁荣,是后世历代有野心的君王都想要超越的目标。

对于朱棣想要通过政绩来证明自身的帝王来说,更是如此。

眼下陈羽这样一说,朱棣经过短暂的惆怅之后,释然了。

也对,

陈羽又不是真神仙,怎么可能直接变一个农耕工具出来。

夏原吉也是叹息一声,这一声叹息不是针对陈羽,而是想到百姓无法享受到效率更高的农耕工具。

陈羽看着情绪有些低落的二人,不由好笑。

莫不成是自己那种惊为天人的才识,在他们心中已经养成了信仰。

所以,一次失败,让老朱与老夏二人有了一种信仰崩塌的感觉。

这可不行。

陈羽顿了顿继续说道: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条路是死胡同走不通,换一条走的通道路,继续走不就可以了。”

朱棣闻言心中一喜,根据他对陈羽的了解,陈兄弟这么说,八成是有办法了。

他赶紧凑过来说道:

“陈兄弟,怎么说?”

夏原吉也是一脸期待的望向陈羽。

陈羽笑着说道:“接下来,让我们倒推一下先前说的两个条件:颠覆传统的技术革命,比盛唐更繁荣开放的世道;”

“这两条不是通过人力可以轻易实现,但这两条的目的是创新农耕工具。”

“那我问你,而农耕工具的目的是是什么?”

夏原吉想了想,说道:“曲辕犁犁身轻巧灵活,操作省力,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农耕效率。”

陈羽摇了摇头,“依旧在死胡同里面。”

夏原吉一愣,沉吟半晌后开口道:“增加粮食产量!”

“对喽!”陈羽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笑着说道:

“无论是直辕犁还是曲辕犁,都是在百姓耕种过程中提高了极大的便利,缩短了百姓翻土与耕种的时间,从而提高耕种效率,最终展示在增加了粮食产量上。”

陈羽突然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可真的只有提高耕种效率,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吗?”

朱棣一怔,不然呢?

“种子。”夏原吉回答道,他洪武时期上任以来,并不是一直待在京师之地,而是亲自游历了许多地方:

“大多数饿死的百姓,死之前可以选择两样物品饱腹:一个是易子而食,另外一个就是食用……种子粮!”

陈羽叹息一声道:“不错,自古以来所谓的民间疾苦,总结下来一句话:无非就是百姓吃饱吃不饱而已!”

“所以接下来只要将问题聚焦在两个方面:生产粮食的效率、高产的粮食种子。解决这两点,是不是就可以变相提高粮食产量?”

陈羽见朱棣与夏原吉二人点了点头,他笑着说道:

“改进曲原犁我做不到,但我却可以改进生产粮食的效率、与提供高产的粮食种子!”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