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12章 陈羽的笃定,朝廷要提前举行恩科?

陈羽的笃定,朝廷要提前举行恩科?

朱棣指了指桌案上的书籍,疑惑的问道:

“陈兄弟,这些书籍要是我猜的不错,都是与恩科考试有关,不知……陈兄弟买这些书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

陈羽点了点头,话语中有些无奈道:“老朱你说的不错,我买这些书籍,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

朱棣看了看桌面上四书五经等书,问道:“真不曾想到,陈兄弟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

话落,

陈羽叹息一声,一脸不爽的说道:

“老朱,我得是多么喜欢自虐,才会对这些书籍感兴趣。”

“不对,应该是我到底多么有病,才会对学习感兴趣!”

不感兴趣?

这下子朱棣彻底疑惑了,他本来以为今日可以看见陈兄弟的大发明,结果来了之后只看见了满屋子的书。

通过这些书,显然不可能生成什么发明出来。

他理所应当的就联想到应该是陈兄弟感兴趣,否则为什么会吃饱了撑的的买这么多的书?

要知道书可不便宜!

可陈羽竟然一脸不爽的否认了。

朱棣实在想不到,还能因为什么事,才能导致今日陈兄弟的反常。

陈羽看着老朱一脸的好奇,他将门窗关好之后,走到朱棣跟前,压低了声音说道:

“老朱,我买这些书的原因告诉你之后,你可千万要替我保密,不能嘴巴漏风的给我泄露出去。”

朱棣听后点了点头,当即拍着胸脯说自己的嘴巴可严了,平日里陈兄弟你与我的闲谈,我可从来都没有外传过。

看着朱棣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陈羽这才放心的说道:

“朝廷将会在两个月后,于京师举行永乐一朝的首届恩科!”

“如果不是为了恩科,我吃饱了撑的去一下子买这么多书!”

朱棣闻言豁然抬头,双眸中满是震惊,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目前朝廷并没有针对是否举行恩科,给出明确的告示答复。

不是因为朝廷不打算举行恩科,而是因为这件事还在商议之中。

六部中的户部、礼部包括太子府,都接连上奏了许多关于开启恩科的奏疏。

但那些官员上奏的内容,大多是说朝中官员缺口过大,忙不过来,所以想要让皇帝开恩科,选拔人才。

这些官员的说法很委婉。

毕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他朱棣发起的靖难。

这才会造成朝堂之上官员不够的现象。

可朱棣对于这个拿不定主意,毕竟恩科按照正常的举办来说,乃是三年一次。

眼前明显还没到时间。

如果自己提前开启恩科,岂不是承认了靖难对国家造成的损失?

也就是自己承认自己有罪?!

他乃是奉天靖难,怎么可能有罪呢?有罪那也是建文那个小王八蛋的罪。

但没办法,朱棣不能去抹黑建文,毕竟建文帝皇位乃是明太祖亲封,太正了根本动摇不了。

所以,对于开启恩科一事,朱棣不是拿不定主意,而是不想开。

可没想到陈兄弟已经为恩科准备了……

而且还是一副很笃定的样子。

莫不是提前有人在民间散播有关恩科开启的谣言?

当真找死!

科举乃朝廷根基,重中之重。

这种动摇国家根基的谣言都敢造,真不知死字怎么写!

难不成这是最近江浙一带涌入进来的士绅子弟所为?

转念一想,朱棣感觉不对。

陈羽地处京师,天子脚下,锦衣卫聚集之地。

如果有这方面的谣言传出,锦衣卫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可纪纲并没有向自己禀告这方面的折子。

不是民间谣言……

那陈兄弟提前开启恩科的消息,又是从哪得到呢?

不管是谁,绝对不能轻饶了他!

朱棣心中打定了主意。

他当即继续摆出一副听到消息后感到震惊的模样,疑惑的问道:

“陈兄弟,朝廷不日举办恩科……为何我一点这方面的消息都没有收到?”

“莫不成陈兄弟这方面的消息不是从正规渠道获得,可否告知我,让我也听听?”

陈羽摆了摆手,说道:

“老朱,你是知道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酒馆附近,朋友也就你老朱那一伙人,能从个蛋的渠道得到什么消息。”

“再者,咱们什么身份,商人!能有这种消息的人,那可不是咱们现在可以接触到的。”

陈羽当然不可能告诉老朱,这些是自己在史书上翻到的吧?

永乐时期的其余几次恩科什么时间,陈羽还真不知道。

但因永乐时期的首届恩科太多与特殊,所以着重看了几眼,这才有了记忆。

他顿了顿说的看:“这一切都是我根据眼前的局势推断而出。”

“朝廷方面目前虽然还没有公布有关恩科的消息,应该处于讨论当中,但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提前开启!”

朱棣听后嘴巴微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想到可能存在居心叵测之人,想借此搞阴谋。

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报复摊丁入亩一事。

但却没想到这一切竟是陈兄弟……推测而出!

朱棣感觉一阵头皮发麻。

这种能力实在过于恐怖!

但一想到之前陈羽在他的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假设推测能力,他又感觉很有可能。

朱棣当即在书房内找到了两把椅子,搬过来自己与陈羽一人一个。

恩科是否举行?

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是最近一个比较困扰朱棣的难题。

既然自己犹豫不决,倒是可以听一下陈兄弟方面的分析。

说不定听了之后,自己就可以不用纠结了。

“陈兄弟,朝廷都没有颁布的告示你能推测出来,还如此笃定的样子,能不能给我说说看?”

“现在外面一点有关恩科的苗头都没有,而我家老大……他平日里虽是经商,可也有一颗想要科举的心。”

“如果此事靠谱,我就回家让其读书,早做准备。”

古代的恩科,相当于后世的高考。

当然困难与残酷程度,却甩高考一大截。

但本质上,却依旧是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陈羽脑海中浮现出朱哥那一副胖胖的、憨憨的模样,但给他的感觉却是一个比较斯文经常读书的君子风。

要是他记得不错,错过这次恩科,再想参加可不是像高考一样等一年,而是需等三年。

三年!

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

陈羽叹息一声,他对朱哥的印象还挺不错,多说两句吧。

他坐了下来,淡淡的说道:

“其实很简单,首先明确一点,恩科的目的是什么?”

“为朝廷选举人才!”朱棣说的很是肯定,他对科举还是有些研究的。

陈羽顿了顿,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对,但不全对。”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对于皇权与国家的影响,它是华夏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国策,也是皇帝选拔人才最为有力的途径!”

“它取缔了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不再以士族门第为选才依据,打破了桎梏中国数百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

布衣学子十年寒窗,也可高居庙堂,科举呈现出的生气勃勃,使得天下英才尽被收与朝廷的局面!”

朱棣皱眉,没有理解陈羽口中的对但是不全对是何意思。

九品中正制选拔的人才注定有限,而科举则是通过天下间选拔英才,这样一来,哪一个更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那些有关想要他提前开启恩科的奏疏,多半也是打着朝廷人手不足的口号。

只不过建文二年开启过一场科举,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进行,下一场科举是在下一年。

当然,若皇帝开启恩科,那是可以提前进行。

但恩科是建立在朝廷发生了特殊情况的前提下,才会颁布。

朱棣犹豫的点就在不想承认朝廷在自己的治理下,出现了特殊情况。

陈羽继续说道:“大明不久前经历过一场靖难。按理说这么大的动乱,天下局势怎么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安定下来。”

“可是在永乐帝强有力的手腕下,国内目前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哪怕边疆都非常安稳。”

朱棣听了这话,嘴角微扬,有种被肯定的感觉。

而且对象还是陈兄弟,分量可不轻。

想想也是,当初国内刚经历大乱,到处都是烂摊子。

可自己登基后,不过短短几个月,就把局面稳住了。

现在城里城外又热闹起来,商铺照常开门,百姓们也能安心过日子了。

哪怕是边疆的那些鞑靼蛮子,在万国宴的时候也只能沦为乞求的份。

可若是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是建文,那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自己的这种地步。

陈羽微微颔首继续说道:

“大乱之后确实可以通过手腕强行使权力交接平稳度过,但权力交接完成之后,也就是从打天下变成了治天下,那么文官也就是读书人就变得尤为重要。”

“虽说目前国内风平浪静,但暗中却藏匿着庞大的危机,也就是极度缺乏人才!”

“这庞大的人才缺口,无论针对将来国家各个地方的运转,还是针对暗中的危机,都显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大明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恩科的地步!

“庞大的人才缺口?不得不恩科?”朱棣挑了挑眉,嘴中喃喃的重复着。

朝廷如今各方面的运行没什么问题啊,六部各司运转平顺,各地税赋奏报条理清晰,为何会出现庞大的缺口?

可是他感觉陈兄弟口中说出的语气,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陈羽见老朱这个反应,也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也不是谁都可以像他一样,透过现象看到更加内在的问题,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就是庞大的人才缺口!”

“老朱,不要看现在朝廷各方面的运转都没有什么问题,似乎开办恩科吸纳人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但若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大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建文四年那个夏天,随着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在大军的护卫下,骑着高头骏马意气风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南京。”

“但面对靖难成功登基的燕王,原先的官员将何去何从?也就是建文时期的满朝文武,他们何去何从你可知晓?”

朱棣听到这里,脸色有些不自然。

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装作不太清楚的模样,摇了摇头说道:

“这方面……我不太清楚……”

陈羽摆了摆手,“老朱,你不清楚我清楚,这些官员的下场,我将其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逃亡。燕兵入城之际,当天就有四十多名高官乔装逃出南京城。前前后后共逃去四百六十多名官员,如翰林学士高逊志,监察御史韩郁、李贞,吏部主事顾硕,等等。

这部分臣僚逃亡后,大多选择隐居。如开国功臣刘基次子刘璟在南京城破时逃回浙江老家!”

“第二种:自杀殉难。这部分人也不在少数。如监察御史魏冕、前面说到的王艮、大理丞邹瑾是绝食而死。太常寺少卿廖昇,痛哭与家人诀,自缢而死。”

“第三种:抗节不屈。这类官员恪守儒家大义,对通过靖难登基的燕王有违“礼制”很不满,不但不归顺不自杀不合作,反而当面斥责或尽自己所能反抗燕王,甚至行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批人遭到永乐帝惨无人道的屠戮,被族诛,直至“瓜蔓抄”而让世人触目惊心,除最惨的方孝孺外,还有被诛五族或株连乡邻的景清、铁弦、卓敬等等。”

朱棣叹息一声,情绪明显有些低落。

他还怕什么将来史书上会记得自己的好,可是当陈羽当着他的面数落了一番曾经的‘战绩’,他心中就感觉有些堵得慌。

最终沉吟了半晌,从口中说出:“这永乐帝着实……有些残暴!”

陈羽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

“老朱,这账可不能全算在永乐帝头上!”

“靖难之后天大大局已定,可那些逃亡、自杀殉难、抗节不屈的看着是三拨人,但其中都是骨子里念着建文的一拨人!”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