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41章 上策,换家战略

朱棣将陈羽讲解的这番话,在脑海中消化了之后,站起身来,主动提起茶壶给陈羽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陈兄弟,不知这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面对气温与降水时,国运发展将会如何?”

陈羽不疾不徐的喝了一口,淡淡的开口道:

“你们可知为何华夏自古以来,无论是大秦时期北方的匈奴与南方的百越,还是如今大明北方的鞑靼与南方的诸部,都是北方比南方更加具有侵略性,始终呈现北患重于南患?”

陈羽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一下子问住了在场的三个。

不得不说,自大秦时期到如今,都是抵御北方邻居,而对于南方的邻居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态度。

是因土地贫瘠?

南方的土地相较于大明来说,确实足够贫瘠。

可南方无论如何贫瘠,也不知道比北方好多少倍。

按道理来说,南方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国力,应该大于北方,也就是说南方的祸患也应该大于北方才对。

可事实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截然相反。

朱棣不确定的说道:“气温与降水?”

陈羽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不错,原因就蕴藏在气温与降水当中。在四百米降水线的影响下,华夏这片土地诞生的农耕文明,相较于北方那不足四百米降水线诞生的游牧民族,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

“比如农耕文明可以通过种植收成,虽受天气影响,但可以通过建立粮仓来储存粮食,用以应对灾年;游牧文明依赖草场和牲畜,难以长期储存,再者草场因天气或灾害很容易退化,食物供应更不稳定。”

“所以当小冰河时期来临之际,受气温降低的影响,降水线下降,游牧民族抗风险能力极差,就会导致生存空间压缩,必将引发南迁,与农耕民族冲突。”

话落,朱棣心中惊诧,陷入了沉思。

气温与降水,两个平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竟然决定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就连矛盾轨迹都能决定。

张宇初听到陈羽的一番言论,眉头紧蹙,心情相当复杂。

如果刚进入酒馆落座的时候,他无论是对于陈羽这个人来说,还是陈羽提出的小冰河时期会使得大明灭亡的理论来说,都非常轻视。

但随着陈羽的不断讲解,他的心态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通过史料的记载,他不得不承认小冰河时期真的存在。

可是此时心中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只是认为对方知识渊博罢了。

等到陈羽通过气温与降水,将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下产生的文明,剖析得如此清晰时,他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三个字——风水术!

道家风水术,传承千年,深奥无比。

大致作用就是通过望‘气’,寻龙定脉,通常用来帮助权贵选择风水宝地,进行修建宅院、墓地等。

而风水术一门学到高深莫测,则可以帮助皇室寻找龙脉。

他身为龙虎山天师,知道这并不是风水术的极限。

当一个人的风水术达到出神入化之时,甚至可以看清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气运,即通过望‘气’,去观测一国之气运!

拥有观测国运级别的风水术,张宇初认为不可能存在于世。

毕竟若是一个人真的可以通过望‘气’,观测一个国家的走势,那与仙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若真有这样的人,那么一定是高高在上,俯瞰世界的仙人!

这样仙人之术,凡人能掌握吗?

张宇初活了十多年的时间,他对此的态度一贯都是坚定的:

不能。

凡人只能学到风水术的皮毛,即找块风水宝地。

可就在陈羽三言两语就讲出地域辽阔的大明与漠北,甚至南方诸部的观测走向时,张宇初心中涌现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感觉到可怕的想法。

莫非……

陈羽正在讲述的风水术不属于地上,而是只应天上有的仙术?

其实以古人的认知来看,张宇初生出这般看似荒诞的念头,情有可原。

在尚无卫星遥感技术,无法精准获取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的年代,任何能解释天地变化的学说都显得神秘莫测。

后世之人眼中的气象学,在古时多被包裹于风水术的神秘外衣之下。

古人将气候变迁、地理环境与阴阳五行相融合,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套被称为“风水术”的学问。

虽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却也并非全无价值。

正是依托风水古籍中对山川地势、气场流转的记载,后世考古学家得以揭开一座座古墓,让尘封的历史与瑰宝重现于世。

就在三人沉思之际,陈羽喝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

“这便是自洪武年间始,大明始终未将南方诸部视作威胁,反而在南部划定诸多不争之国,还持续向北方土地更为贫瘠之处开疆拓土的缘由。”

“也由气温与降水来看,当天灾来临的时候,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毕竟天灾来临之际,游牧民族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差,若不劫掠甚至攻入农耕民族,等待他们的下场很只有死路一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国家当属楼兰。”

陈羽说道这,清了清嗓子,吟起了诗: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岑参: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朱棣与夏原吉听后对视一眼,都有些忍俊不禁。

陈羽顿了顿,说道:“就像是大唐时期有一种观念,诗人不写斩楼兰的诗,就不是诗人一样,这并不是说楼兰得罪了谁,而是楼兰有段时间疯狂的侵袭大唐商队!致使大唐境内有了一种对楼兰人人得而诛之的想法。”

“可最终楼兰这位在当时西域也能排的上号的国家,却并不是亡于大唐之手,而是气温与降水,将其活生生的拖死。”

“唐朝前期,楼兰地处孔雀河,草美畜肥,与大唐也是和睦相处;可到了唐朝中期,小冰河时期来临,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楼兰最终不得不依靠农耕民族续命。而显然当时的大唐虽国力衰弱,却也不是一个楼兰能够撼动的,最终楼兰亡国!”

话落,朱棣与夏原吉二人心中皆是震撼不已。

这份震撼,纯粹源于一个曾与强盛无比大唐交锋的国度,竟如此无声无息地湮灭在漫天黄沙之中。

当知悉其兴衰的前因后果后,两人心中皆涌上一股沉甸甸的怅然。

朱棣叹息一声说道:“楼兰亡了,大唐也已成为过去,但能够左右一个国家国运的气温与降水,依旧影响着华夏这片土地,影响着大明未来的国运走向!”

随着陈羽的持续讲解,朱棣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化肥好像未必能够将大明从小冰河时期的灾害中,解救出来。

毕竟小冰河时期来临之际,哪怕使用了化肥,估计粮食产量也会减产,而这还不是最为困难的一点。毕竟小冰河时期的这段时间,因化肥的作用,增加的不仅是在天灾面前减产的粮食产量,还有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一多,意味着到时候嗷嗷待哺的嘴就多。

这就相当于这些嘴吃不饱饭时,揭竿而起的人就多。

若是这种现象持续几年、十几年,将来气温回暖,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关键是而按照陈兄弟的说法,小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是百年左右。

这种情况下,过多的百姓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国力,还很有可能成为像是藩王一样的累赘!

陈兄弟所列举的楼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楼兰为了避免小冰河时期亡国的下场,不惜对抗强盛的大唐,这样的对抗,在大唐境内楼兰都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可结果呢?

一样难逃灭亡下场。

大明本就是农耕民族,小冰河时期降临之际,也学游牧民族劫掠?

往北方劫掠,又或者学蛮子南下?

那个时候,南方贫瘠的土地,养不活大明这庞大的人口。

毕竟若这样可行,历经小冰河时期的大唐,也就不会灭亡了!

朱棣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乱。

南下不行,化肥不行。

死循环!

朱棣沉吟了片刻之后,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这玩意若不解决,那么将来自己下去之后,不仅自家的老爷子会将自己骂个半死,就连后世儿孙估计也会怨恨他!

他不能视而不见!

朱棣郑重的问道:“陈兄弟,不知大明在小冰河时期来临时,对抗的办法到底是什么?”

坐在一旁的张宇初呼吸有些急促。

他将这位酒馆掌柜地理学说中的气温与降水,放在楼兰的国运上,发现非常的吻合。

难道……

张宇初咽了一口唾沫,心中很是激动。

他龙虎山修道千年,还从来未遇到过——仙!

莫不成今日自己就将听风水术的进阶版,地理学这样的仙术,从而……悟道?

夏原吉一脸认真的看着陈羽,他有段时间没见,但陈羽带给他的震撼只强不弱。

不仅懂得庙堂的经国济民,甚至对于天文地理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实在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型人才!

陈羽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淡淡的说道:

“小冰河时期若是遇到旁人,恐怕还真没有办法的解决。但在我面前却不足为惧。”

“解决小冰河时期的办法我有三种,即上中下三策,你们想要先听哪一策?”

朱棣当即正襟危坐,与夏原吉对视一眼,开口道:

“上策!”

陈羽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

“上策的策略为:换家战术!我认为上策是三种计策中,解决问题最为行之有效。”

“前面已经说了,小冰河时期来临,大明所面临的困难无非就是气温下降导致的降水不足,最终体现在粮食产量不够上。”

“说到底就是田地养活不了大明的人口,哪怕向南北扩张,都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既然如此,为何不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更遥远的地方,找到一个不受小冰河时期影响的土地。然后,将大明的负担人口,全部移民过去,帮助他们重新找一个新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样一来,大明在小冰河时期来临之际所面临的人地矛盾,就将不复存在。”

陈羽微微颔首,继续道:

“大明遥远的新家,我可以保证上面的农耕条件相较于大明如今的土地,只会更加肥沃,气候只会更加适宜,不仅拥有着广袤的平原,还会有着不亚于华夏土地上黄河与长江两条龙脉!”

“当然,哪怕如今大明的舰船技术放眼周遭,哪怕世界,都站在顶峰,但若是想要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需要的时间没个五六十年下不来。”

“虽耗时耗力,可若成了,我相信不出十几年,那片土地甚至可以反哺大明。”

夏原吉听后一愣,果然不愧是陈羽这样的人才想出来的计策,真是超出常人范畴。

他沉吟了半晌之后,皱眉问道:

“若是海外那片陆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这个办法确实可行。”

“只是……我华夏之人,素来重视血脉与对国家故土的牵绊,他们怎会心甘情愿离开华夏这片他们祖辈生存千年的地方,到不远万里的陆地重新开始生活?”

陈羽听见这如此朴实无华的言论,有些想笑。

这老夏不知道的是,在后世会有数万万华夏人为了海外的高薪、好生活,而选择放弃他们祖辈使用了千年的身份。

不知,若是老夏得知后,会作何感想。

而这一切的原因,不为了别的,单纯一个‘利’字。

所以这些人是不想外出吗?

当然不是,而是没有那个机会与条件。

只是,他看着这个时候显得有些朴实的老夏,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就在陈羽短暂的语塞之际,朱棣接过话茬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华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虽然朴实,但谁不想过好日子?再者,这里面想要过好日子要钱不要命的主,多了去了。”

喜欢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请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