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24章 铁牛问世惊朝野 远航宏图起波澜

启明元年,六月夏至。

日头正盛,大明科学院工坊内却比三伏天更显燥热——不是因暑气,而是因满场紧绷的期待。青砖铺就的地面上,一道红绳圈出核心区域,圈内那尊被黑漆裹身的庞然大物,足有一人高,铸铁底座深陷地面,数根铜管如血管般交错,顶端竖起的烟囱粗如水桶,在烈日下泛着冷硬的乌光。

红绳外,挤得水泄不通。鬓角染霜的老匠人攥着扳手,指节发白;穿青衫的院士们捧着图纸,目光在图纸与机器间反复流转;连被特许观礼的工部官员,也收起了平日的矜持,踮着脚探头张望。所有人的呼吸,都随着那尊机器的静默而放缓。

高台之上,林奇与朱标并肩而立。年轻的皇帝未穿龙袍,只着一身月白常服,腰间束着墨玉带,平日里沉静的眼底,此刻藏着难以掩饰的好奇与期待。他目光落在那尊“铁牛”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扣,低声问道:“先生,此物真能挣脱牛马束缚,自行运转?”

林奇望着下方,目光沉静如潭:“陛下稍候,便见分晓。”

话音刚落,工坊东侧传来一声洪亮的吆喝。刘一手——这位从铁匠铺走出来的总匠人,此刻穿着簇新的蓝布工装,深吸一口气,将满是老茧的右手高高举起。两名年轻匠人立刻上前:一人持火把,小心翼翼探入炉膛,引燃了堆得紧实的无烟煤;另一人提着铜壶,将清水缓缓注入锅炉,水流撞击金属的声响,在寂静的工坊里格外清晰。

起初,炉膛内只冒起滚滚黑烟,呛得前排人微微皱眉;约莫一刻钟后,烟雾渐淡,转为青灰色的细烟,顺着烟囱笔直升空。工坊内只剩下风声掠过屋顶的轻响、炉火噼啪的燃烧声,以及锅炉内水汽蒸腾的“滋滋”声。

时间一点点流逝,日头西斜了几分,人群中开始响起细碎的交头接耳。有人悄悄嘀咕“莫不是造坏了”,有人对着图纸小声争论,连工部尚书都忍不住捋着胡须,面露忧色。

就在这时——“噗嗤!”

一声沉闷的吐息,从机器内部骤然爆发。紧接着,那根贯穿机器的巨大铁轮主轴,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先是微微颤动,随即缓缓转动起来!转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带动着两侧的传动杆上下起伏,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规律而有力,像是一头沉睡千年的铁牛猛然苏醒,正用筋骨舒展的轰鸣,宣告着新生。

“动了!真的动了!”人群中爆发出第一声惊呼,随即如潮水般蔓延开来。老匠人扔掉扳手,激动得直抹眼泪;院士们捧着图纸,快步凑近红绳边缘,想要看清每一个运转的部件;工部官员们更是满脸震撼,连连惊叹“神物!真乃神物!”

刘一手双膝一软,带着身后数十名匠人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陛下!阁老!‘铁牛’……成了!我大明,有了不食草料的‘铁牛’了!”

朱标再也按捺不住,快步走下高台,俯身靠近机器,感受着地面传来的轻微震动,看着铁轮不知疲倦地转动,脸上的震撼几乎要溢出来。他伸手轻触冰凉的铜管,转头对林奇道:“先生,此物不仅力大,且不知疲倦!若能推广,天下农耕、工坊,将省去多少人力!”

“陛下,此非‘铁牛’之力,而是蒸汽之力。”林奇走到他身边,指着锅炉解释道,“如今这台,仅能驱动自身运转,算是初试锋芒。待日后改进,可将其置于车架之上,铺设铁轨,便能牵引数十石货物,日行千里;亦可装于船中,替代风帆,纵使无风,也能破浪前行;若用于工坊,带动纺纱机、织布机,一人之力,可抵百工之效。”

朱标眼中瞬间迸发出精光,他猛地抬手,声音铿锵:“好!好一个蒸汽之力!传朕旨意——参与‘铁牛’研制的院士、匠人,皆赏银百两,赐‘启明新匠’称号!刘一手擢升工部右侍郎,仍领科学院工坊事,继续牵头改进!”

朝野震动

“铁牛”问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京师,不出三日,便扩散至大明各州府。朝堂之上,这场震动比任何新政都来得猛烈。

奉天殿内,朱标特意让人将一台缩小版的蒸汽模型抬上殿来。当那尊半人高的模型在炭火驱动下,“哐当”作响地转动起小铁轮时,满朝文武的反应,堪称颠覆性。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快步走到模型旁,盯着传动杆,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此物若能放大,用于驱动战车、转运粮草,我大明军粮运输将再无‘千里馈粮’之困!北征蒙古时,粮草随大军日行百里,何愁不能荡平漠北!”

户部尚书紧随其后,算盘珠子般的眼睛转得飞快:“陛下,若蒸汽机能带动织机,江南织户一日产出,可比往日翻十倍不止!我大明丝绸、瓷器本就享誉海外,届时产量大增,海外贸易的白银,将如潮水般涌入国库!”

工部尚书更是按捺不住,指着模型的炉膛:“开矿时的地下水、冶炼时的鼓风,历来耗费人力无数!有了蒸汽机,抽水、鼓风皆可自动化,以往采不了的深矿、炼不出的精铁,今后都能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请大家收藏:()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赞誉声此起彼伏,殿内一片欢腾。可就在这时,一位穿绯色朝服的翰林学士,却缓缓出列,眉头紧锁,语气带着忧色:“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朱标道。

“此物虽力大无穷,然吞煤吐烟,状若妖魔,恐非祥瑞之兆。”翰林学士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更要紧的是,若蒸汽机真能替代人力,天下亿万农夫、工匠将何以为生?一旦流民四起,恐生大乱,动摇国本啊!”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殿内的热烈气氛。不少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王学士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以农为本,以工为基,岂能轻易用机器取代人力?”“流民之祸,前朝殷鉴不远,陛下不可不察!”

朱标看向林奇,眼中带着询问。林奇早已备好说辞,稳步出列,对着朱标躬身行礼后,转向那位翰林学士:“王学士所虑,并非无稽之谈。然技术革新,如同大禹治水,堵之则溃,疏之则顺。蒸汽机之力,非为取代人力,而是增益人力所不及,绝非断人活路。”

他环视群臣,声音清晰有力:“北方矿藏深埋地下,每逢采矿,需数十人轮班汲水,仍时常因水患停工。若有蒸汽机,可日夜抽水,不仅能采以往不能采之矿,还能新增矿场,吸纳更多流民务工;江南织户,日夜辛劳,一人一日仅能织一匹布,若用蒸汽机带动织机,一人可看管十台机器,产出十倍增长,织户收入亦能翻倍,何谈失业?”

“至于农夫,”林奇话锋一转,“耕种、收割仍需人力精耕细作,但粮食收割后的脱粒、转运,可借蒸汽机提速。粮食物流加快,各地粮价将更趋平稳,百姓买粮更易,生活更富。此乃‘省力而不抢活,增益而不夺业’,何来流民之祸?”

最后,他目光落回王学士身上:“若因惧怕变革而生的隐患,便固步自封,放弃这能让大明变强的契机,我大明与井底之蛙,又有何异?朝廷要做的,不是扼杀新技术,而是引导其善用,让蒸汽之力惠及万民。”

朱标听得连连点头,抬手打断了还想争辩的官员:“林阁老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技术无善恶,在乎用之者。传旨:科学院加紧改进蒸汽机,优先用于官办矿场、造船厂及织坊;户部、工部即刻会商,制定蒸汽机推广章程,务必让其助力民生,而非扰民。”

远洋蓝图

朝堂的争论尚未完全平息,新政统筹司内,另一项更宏大的计划,已被提上日程。

司署大厅内,一幅巨大的海图悬挂在墙上,羊皮纸制成的图面上,用墨线勾勒出大明沿海疆域,再往外,是标注着“东洋”“南洋”“西洋”的模糊海域,只有少数几个岛屿和港口,是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标记。林奇手持一根木杆,指着海图上空白的区域,对朱标道:“陛下,蒸汽机用于船舰,还需时日改进,但我大明开拓海疆,已刻不容缓。臣请旨,筹建一支全新的远洋舰队,规模当远超郑和公公当年的船队。”

朱标看着海图,眼中满是向往:“先生欲造多少舰船?”

“第一期,建造‘启明’级宝船二十艘。”林奇的木杆落在海图上的“龙江船厂”标记处,“此等宝船,长逾百米,宽三十米,可载千人,储粮三月;另配护航战船三十艘、补给船二十艘,总计不少于七十艘。这支舰队,不仅为宣示大明威德、开展海外贸易,更需搭载科学院士,沿途勘探航道、记录海况、绘制精准海图,在西洋诸国建立常设商站,让大明的影响力,真正延伸至远洋。”

“七十艘!”朱标虽有心理准备,仍忍不住惊叹。他走到海图前,指尖抚过“西洋”二字:“郑和当年,最大规模也不过三十余艘船。先生此举,气魄更胜前人。”

“非如此,不足以震慑海盗,开拓新局。”林奇道,“此外,水师将士的战法,也需革新。以往接舷跳帮、短兵相接的旧法,面对远洋作战已显落后。新式舰队,当以火炮远程轰击为主,需配备大口径铜炮,实现‘舰在千米外,炮轰敌船沉’。臣建议,设立水师学堂,选址天津卫,专授航海、炮术、天文测量之学,培养新一代水师将领。”

“准奏!”朱标毫不犹豫地拍板,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所需银两、物料、工匠,由新政统筹司统一调度,各郡县、各衙门不得推诿拖延。朕要看到,一支能纵横四海、无人能敌的大明王师!”

诏令下达的那一刻,整个大明的沿海州府,瞬间沸腾起来。

龙江船厂、福州船厂、广州船厂——这三大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造船基地,率先行动。官府征调了周边数万名匠役,优质的楠木、松木从湖广、四川的深山运出,铁料从遵化铁厂源源不断送来,桐油、帆布、绳索等物料,堆满了船厂的仓库。以往需要三年才能建成一艘的宝船,如今在多个船台同时开工,工匠们轮班劳作,日夜不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请大家收藏:()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天津卫的水师学堂,也很快选定了地址——就在海边的一处旧卫所遗址。从沿海卫所遴选出的年轻军官和军士,大多识字,且有航海经验,他们背着行囊,日夜兼程赶来,捧着林奇指导科学院编撰的教材,如饥似渴地学习。教材里的几何图形、力学公式、天文星座图,虽晦涩难懂,却让他们看到了全新的海战图景。

反对的声音并非没有。户部一些官员私下抱怨,认为如此庞大的开支是“好大喜功”,会掏空国库;一些老水师将领,也对“火炮远程轰击”的战法颇有微词,认为“无接舷,无勇武”。但朱标的全力支持,加上蒸汽机带来的“技术自信”,让这些杂音很快被淹没。

深夜筹谋

夜已深,新政统筹司的书房内,烛火仍亮着。林奇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厚厚的舰队设计图稿,他手持毛笔,在“启明级宝船火炮布局”的图纸上,仔细标注着修改意见。

门被轻轻推开,韩铮走了进来,手里捧着几封密报,轻声道:“阁老,夜深了,该歇息了。”

林奇头也未抬,接过密报:“何事?”

“东南几个海商世家,比如沈家、郑家,对朝廷组建远洋舰队颇为不安。”韩铮低声道,“他们暗中联络了一些地方官员,试图拖延物料运输,还派人打探舰队的建造进度,似乎怕朝廷垄断海外贸易。”

“盯着他们。”林奇快速浏览着密报,语气平淡,“若只是私下议论、打探消息,随他们去。毕竟海外贸易是他们的根基,不安在所难免。但若是敢阻挠国策——比如截留物料、煽动工匠罢工,你知道该怎么做。”

“属下明白。”韩铮躬身应道,迟疑了片刻,又道,“阁老,还有一事。如此庞大的舰队,一旦成军,需一位得力将领统领。王景弘公公虽有航海经验,却擅长外交安抚,恐难当此空前重任。人选之事,不知阁老可有定夺?”

林奇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目光望向窗外。夜色深沉,月光洒在庭院的石板上,泛起清冷的光。他沉默片刻,道:“人选……我心中已有数,但眼下,还不是公布的时候。”

他拿起一张宝船设计图,指尖划过船身的线条:“舰队的核心,是船,是炮,是将士的技艺。在这些都准备好之前,人选再合适,也无用。当务之急,是让第一艘‘启明’级宝船尽快下水,让水师学堂的第一批学员尽快毕业。”

韩铮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退了出去。

书房内,烛火摇曳。林奇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南方——那里,是大海的方向。隐约间,他仿佛听到了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看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扬起大明的旗帜,驶向遥远的西洋。

这支舰队,将承载着大明的荣光,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一天,早日到来。

(第124章 完)

喜欢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请大家收藏:()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