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23章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正月初九的晨雾还未散尽,紫禁城南庑的内阁值房依旧亮着彻夜未熄的灯火。

数十名中书舍人埋首案牍,狼毫在宣纸上疾走如飞,将皇帝口述的旨意化作工整的朱砂批红。当值太监们捧着盖有"皇帝之宝"的明黄圣旨疾步而出,廊下铜铃叮咚作响,惊起檐角冻得蜷缩的寒雀。

朱棣斜倚在乾清宫蟠龙床上,骨节嶙峋的手指捏着一叠兵符,烛火在他深陷的眼窝里投下晃动的阴影。

昨夜议事至丑时三刻,杨荣的劝阻、夏元吉的怂恿、金幼孜的忧虑,犹在耳畔交织。案头的沙漏已换过六次,最终他抓起朱笔,在奏疏空白处重重写下"亲征"二字,墨汁浸透三层宣纸,洇出狰狞的黑晕。

慈庆宫。

宫内到处弥漫着浓重的药香,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噼啪作响。朱高炽裹着织金锦被半靠在罗汉床上,苍白的面色与绛紫色的寝衣形成刺眼对比。

前日早朝归来时,西华门屋檐上突然坠落的积雪灌进脖颈,寒气直入肺腑,导致朱高炽此刻发起高烧。此时此刻,朱高炽每说一句话都要伴着剧烈的咳嗽,震得端着的药碗泛起层层涟漪。

"你爷爷这次调动了大概多少兵马?"话音未落,朱高炽便咳得满脸通红。

张妍慌忙放下药罐,轻拍丈夫后背,鬓边的东珠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朱瞻基坐在床前一张圈椅上,玄色锦袍下摆拖在青砖地上。

作为皇太孙,朱瞻基自幼跟随祖父朱棣研习兵法,此刻垂眸思索片刻,便条理清晰地回复道:"今日早朝,爷爷谕令征调山西、山东、陕西、河南、辽东五都司精锐,又着西宁、巩昌、洮、岷诸卫整军待命。"

朱高炽猛地坐直身子,牵动肺腑又是一阵剧咳。张妍见状急忙扶住他颤抖的肩头,却被他挥开衣袖。

朱高炽顾不上许多,拖着病体艰难挪到书案前,貂裘滑落也浑然不觉,手指在边防舆图上快速丈量:"再算上京师三大营的十二万步骑,还有宣府、大同的留守部队……"

朱高炽突然倒吸一口冷气,指节重重地叩在地图上开平卫的标记处,"五十万!你爷爷这次要带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

舆图上蜿蜒的明长城像条失血的银蛇,沿线卫所密密麻麻的红点,此刻在朱高炽眼中都化作燃烧的烽燧。

他想起永乐八年第一次北征时,自己留守南京筹措粮草的日夜,数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能堆成小山,骡马踏出的烟尘遮蔽日月。如今父亲年逾六十,旧伤缠身,却仍要拖着病体踏上征途。

"爷爷不就是爹的征北大将军吗?"朱瞻基蹲在父亲脚边,伸手去捡滑落的舆图,年轻的面庞上满是憧憬,"等爹登基,孙儿便替您去扫平漠北!"

"住口!"张妍脸色骤变,一把捂住儿子的嘴,耳坠在晃动间撞出清脆声响。

张妍警惕地望向宫门,尽量压低声音:"这是你能说的话?若被有心之人听去……"

朱瞻基却顽皮地吐了吐舌头,抓起母亲的手撒娇:"母亲莫要忧心,孙儿不过是想着,等爹爹坐了龙椅,孙儿便要像爷爷那样带着大军直捣黄龙,荡平鞑虏!"

朱瞻基眼中闪烁的光芒,恰似当年朱棣跨上乌骓马时的英姿。

朱高炽望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模样,忽然想起父亲第一次带自己阅兵的场景。

那时他还是个圆滚滚的少年,站在将台上望着铁甲如林的大军,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江山”二字的分量。此刻窗外寒风呼啸,吹动窗棂上的冰花簌簌作响,他轻轻抚摸着舆图上父亲御笔亲题的"永乐"二字,心中泛起一阵酸涩——这五十万大军,何尝不是一位父亲留给儿子最后的守护。

圣旨如惊蛰春雷,炸响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广袤土地上。长江沿岸的漕运码头瞬间化作沸腾的熔炉,满载粮草辎重的漕船接连起锚,白帆蔽日。

运河沿岸的纤夫们双脚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却依旧踩着覆满积雪的河岸,号子声穿透凛冽寒风,纤绳深深勒进肩头,在棉衣上磨出片片血痕。

北方大地,布政使衙门灯火彻夜通明,文吏们手持朱砂笔,在泛黄的公文上圈点征调数字,笔尖在羊皮纸上划出刺耳的沙沙声。

济南府衙前,几个里正裹着破旧棉袍,对着摊在雪地上的壮丁名册愁眉苦脸,呼出的白气在烛火上凝成霜花。

北方各省都司营地内,铜角号声撕裂寒夜。身着锁子甲的军官们举着火把,火苗在冰棱间跳跃,将核验兵符的影子投映在营帐帆布上。

“三营将士听令,卯时开拔!"指挥佥事的吼声惊飞树梢寒鸦,士兵们裹紧缀满补丁的破皮袄,在风雪中捆扎行囊。角落里,一个无名新兵偷偷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雪水还是泪水——去年新婚的红烛还在眼前摇曳,如今却要跟着大军远赴漠北。

正月十二,晨光刺破铅云。朱高炽披着海龙皮大氅登上马车,车辕被压得发出吱呀声响。车轮碾过结冰的官道,碾碎的冰碴迸溅在青石板上,宛如撒落的碎玉。朱瞻基紧握着腰间佩剑登上马车,剑穗上的红缨结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在苍白雪地上格外刺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车行至居庸关,朱高炽掀开厚实的毡帘,望着两侧高耸入云的城墙,垛口间的积雪簌簌坠落。恍惚间,另一个时空的记忆碎片闪过:他曾在课堂上讲述"土木之变",如今却要亲自守护这道大明屏障。

张家口堡的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厚重的榆木门板上结满冰花。守将王恭浑身披挂跪在雪地里,盔檐垂下的冰柱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卑职恭迎太子殿下、皇太孙殿下!"

城中街巷化作一片粮山,麻袋堆叠如峰,上面"军粮"二字被风雪侵蚀得微微晕染。民夫们推着独轮车穿梭其间,呼出的白气在阳光下凝成细密的雾霭。

朱高炽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伸手捏起一把粟米——颗粒饱满,没有掺沙,却在掌心沁出凉意。

登上城墙时,一阵狂风卷着雪粒扑面而来,像无数细小的刀刃刮过面颊。朱高炽眯起眼睛,望着远处蜿蜒如银龙的长城。烽火台在雪原上连成一串黑点,偶尔有几缕炊烟从关隘升起,很快被风雪吞没。朱瞻基撑开的油纸伞发出噼啪声响,伞骨上积的雪簌簌掉落,在青砖上砸出朵朵白印。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朱高炽的低语被风撕碎,化作飘散的雪沫。他望着广袤雪原,突然想起另一个世界的北平,此刻应是春暖花开。那时他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讲述永乐年间的北征,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要亲历这冰天雪地中的血色风云。

脚下城墙微微震颤,远处传来沉闷的马蹄声,巡逻骑兵的剪影在雪幕中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上未干的笔触。

"爹……"朱瞻基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他望着天际线,那里隐约有几个骑兵的身影在风雪中时隐时现,玄色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少年攥紧腰间玉佩——那是徐皇后亲手所赠,此刻被他捏得发烫:"我总觉得不安。"

朱瞻基喉结艰难滚动,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几十万大军集结,粮草转运艰难,倘若遇伏……或者……"

话音未落,城墙下突然传来战马嘶鸣,惊起一群乌鸦,黑压压的羽翼掠过灰白天空,宛如泼墨,将残阳最后的余晖也遮蔽殆尽。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张家口堡的城墙,将朱瞻基束发的玄色缎带吹得猎猎翻飞,朱高炽却一言不发。

少年望着父亲被寒风吹得通红的面庞,喉间像是哽着一团化不开的冰碴,终于鼓起勇气再次打破沉默:"塞外苦寒,荒无人烟,莫说寻常士卒,便是二三十岁的精壮汉子,也常常被冻掉脚趾、咳血不止。可爷爷……爷爷如今已是六十五岁高龄,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朱高炽静静望着远处被雪雾笼罩的烽火台,残阳将天边染成一片猩红,恍惚间竟像是当年靖难战场上的血色云霞。他伸手拂去儿子肩头堆积的雪片,指尖触到甲胄下微微发颤的脊背——那分明还是个未脱稚气的少年,却已在学着承担江山社稷的重量。

"你爷爷拿定的主意,谁也改变不了。"朱高炽刻意放轻的语调惊起城角寒鸦,带起一串扑棱棱的振翅声。

"可是他真的不该再去涉险!"朱瞻基突然提高声调,佩剑上的玉璏撞在城墙砖石上,发出清脆的脆响,"我大明坐拥百万雄兵,张辅征安南、朱勇扫漠南,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为何非要爷爷拖着病体……"

话音戛然而止,朱瞻基望着父亲骤然凝固的神色,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永乐八年那个暴风雪夜,邱福的十万大军在斡难河畔全军覆没,战报传回时,御案上的朱砂笔都被皇帝攥得断裂。

"你是不是以为我很想他去?"朱高炽的叹息混着白气消散在风中。他转身望向苍茫雪原,远处烽火台腾起的狼烟被风雪扯成细线,忽明忽暗。

"我每日看着你爷爷强撑病体批阅奏折,何尝不知那龙袍下的躯体已经千疮百孔?"朱高炽的声音突然沙哑,指腹无意识摩挲着城砖上的箭痕,那是洪武年间留下的旧伤,历经数年风雨,依然清晰如昨。

不等少年反驳,朱高炽已猛地指向北方天际:"就算有百万大军、千员虎将,谁能如你爷爷般,将五十万兵马调度得如臂使指?"

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朱高炽的目光却愈发锐利,仿佛穿越时空,看到邱福大军深陷重围的惨状:"邱福自持靖难旧勋,孤军冒进,十万忠魂埋骨荒原。你可知那一战后,应天城里多少妇人哭瞎了双眼?多少稚子成了孤儿?统兵之事,岂能儿戏?"

朱瞻基咬着嘴唇,甲胄下的拳头攥得发白:"我……我也能统兵。"

少年梗着脖子,眼底燃烧着不甘的火焰:"我随英国公研习兵法十载,演练沙盘百次,二十万大军,我定能……"

"你爷爷会舍得让你涉险?"朱高炽的声音陡然压低,仿佛怕惊动城砖下的英灵。

他凑近儿子耳畔,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永乐十八年,姚广孝在庆寿寺圆寂前,曾对皇帝说过——生于战火者,必归于战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高炽顿了顿,望着儿子震惊的神色继续道:"当年你爷爷在靖难之役曾被流矢射中,是姚少师用道家秘术救了性命。可见天道循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爹,你不是不信鬼神吗?"朱瞻基诧异地抬头,却见父亲望着长城蜿蜒的方向,眼神里有他从未见过的复杂。夕阳将朱高炽的影子拉长,与古老城墙的轮廓渐渐重叠,恍惚间竟像是融为一体。

"信与不信,御驾亲征已成定局。"朱高炽整了整被风吹乱的大氅,貂裘毛领上的霜花簌簌掉落。

朱高炽弯腰拾起一块被冻在砖缝里的箭镞,那是前朝遗物,铁锈斑驳如血:"我们能做的,是让每石粮草都饱满,让每支箭矢都锐利。让大同的城墙固若金汤,让宣府的烽火永不熄灭。"

朱高炽转身沿着城墙走去,靴底碾碎冰碴的声响清脆如裂玉:"记住,后方安稳,才是对沙场将士最好的慰藉。"

朱瞻基站在原地,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暮色中的长城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烽火台次第亮起的火光,恰似巨龙身上未愈的伤口。寒风掠过箭楼,传来戍卒苍凉的歌声,那调子竟与江南水乡的童谣有几分相似,在苍茫天地间久久回荡。

朱瞻基握紧腰间宝剑,突然明白,所谓的天命,或许就是一代又一代大明子孙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万里长城。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