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32章 尘埃落定,克继大统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初一,夏日炎炎,紫禁城沉浸在一片肃穆与庄严交织的氛围之中。

晨曦微露,厚重的朱红色宫门次第洞开,明黄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随着礼部官员悠长的唱喏声,朱高炽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冕旒,在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迈向奉天殿。

数日前,永乐大帝驾崩的消息正式公布,文官集团集体上表劝进,大多数武将勋贵也纷纷表态拥护,这才促成了今日这场意义非凡的登基大典。

奉天殿内,金漆蟠龙柱矗立两侧,殿中氤氲着龙涎香的气息。群臣按品阶整齐排列,官袍玉带与貂蝉笼巾交相辉映。

当朱高炽坐上那把象征至高皇权的龙椅时,钟鼓齐鸣,响彻云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万岁的声浪在大殿中回荡,震得梁间的金龙藻井似乎都在微微颤动。

端坐龙椅上的朱高炽,此刻面容却不见丝毫喜悦。新帝的眉头微蹙,眼神中透着几分忧虑与凝重——几十万北征大军仍滞留关外、先帝的遗体尚未迎回、汉王朱高煦的党羽更是暗藏祸心,伺机而动……这些棘手的难题,如同一座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登基大典一结束,朱高炽便立刻开始发号施令。

"朱瞻基!"帝王目光如炬,望向阶下肃穆而立的皇长子,"你即刻率领几位武将元老,出关接管北征大军事务,务必以最快速度迎回先帝遗体,途中切不可有丝毫闪失!"

紧接着,朱高炽又头望向杨士奇、蹇义等人:"诸位,速拟朕的诏书,昭告天下各省,新皇即位,大赦天下。礼部即刻筹备国书,遣使前往各藩属国,通报大明易主之讯。"

帝王的旨意清晰而果断,殿中几位大臣纷纷出列领命。

这边前朝事务刚安排妥当,后宫便迎来了张妍的加冕庆典。在女官们的簇拥下,张妍身着华丽的皇后礼服,缓缓走向朱高炽。朱高炽亲手捧起那顶镶嵌着东珠、点翠的凤冠,动作轻柔地为她戴上。

四目相对,朱高炽深情地凝视眼前妻子。岁月在张妍的面庞留下痕迹,眼角细纹在妆容下若隐若现。但在朱高炽眼中,这个陪伴自己历经无数风雨,在太子位上隐忍多年的女人,此刻是最耀眼的存在。

加冕礼成,张妍回到内廷,即刻着手处理后宫事务。她先是命人仔细打扫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为入住做好准备;随后又宣召了弟弟张武,将此前逮捕的三十多名与汉王有牵连的宫女太监带到面前。

“太子妃娘娘饶命!娘娘饶命!"一个小太监率先哭喊起来,声音尖锐刺耳。刚喊出口,他便注意到张妍身着皇后衣冠,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场。

小太监瞬间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赶紧闭上嘴巴,脸色顿时惨白如纸。张妍冷冷地扫视着众人,眼中满是威严与凌厉。

坤宁宫院落内,张妍端坐在雕花檀木椅,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扶手,目光如寒刃般扫过阶下三十余名宫女太监。

这些人蜷缩成一团,有的面色煞白,有的低声啜泣,在阳光下投出颤抖的阴影。

“都承认自己拿过汉王好处吗?”张皇后的声音冷若冰霜,打破此刻令人窒息的沉默。

一个宫女突然爆发出刺耳的哭喊,瘫倒在地拼命摇头,发髻散落,钗环叮当乱响。其余人则低垂着头,喉结不住滚动,最终纷纷颤抖着点下了头,仿佛脖颈上悬着无形的利刃。

"这个贱货杖刑,其余赐毒酒白绫。”张皇后言简意赅,起身时凤袍上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交代完毕,张妍头也不回地走向内室,留下院落内此起彼伏的求饶声和拖拽犯人的嘈杂响动。

此时,刚刚处理完毕前朝政事的朱高炽匆匆赶回内廷。听闻皇后要将涉案宫仆尽数处死,新帝的脚步在廊下猛地一顿,玄色绣金龙袍的下摆扬起又落下。

“哎哟,我的皇后娘娘!”朱高炽疾步跨进殿门,胸口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朕这才刚刚登基,你这样大开杀戒,实在不吉利!"

张妍缓缓转身,凤目直视着夫君,语气沉稳而坚定:"陛下心不狠,坐不稳这个皇位。臣妾心不狠,就管不好这个内廷。"张皇后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高炽望着眼前这个与自己携手走过无数风雨的女人,那些在太子位上如履薄冰的岁月,那些深夜里共商对策的时刻,此刻一一在脑海中闪过。

朱高炽沉默良久,终于还是轻轻地点头:“咱俩私下里,还是用你我称呼吧。'朕'和'臣妾',留到外人面前再用。"

张妍闻言,唇角终于泛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眉眼间的冰霜也随之消融。

果然,当那些与汉王有染的宫仆被尽数处置后,紫禁城的氛围焕然一新。往日里磨磨蹭蹭的宫女太监们,如今做事手脚麻利了许多,连行走时都带着几分谨小慎微。宫道上再没有窃窃私语,唯有值夜梆子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清晰回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八月初一的夜晚,用过晚膳的朱高炽,第一次以帝王的身份踏入乾清宫。他的脚步轻快而沉稳,顺着盘旋的楼梯登上二楼。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将金砖地面镀上一层银辉。

"主子万岁爷,要是有什么要求,奴婢这就去办。"王淮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这位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满脸堆笑,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欣喜。

今日,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权力更迭的浪潮中——朱瞻基满心期待着被册立为太子,宫女太监们因为新帝仁厚的名声而欢欣鼓舞,文武百官则各怀心思,或忙着铲除汉王党羽,或绞尽脑汁谋求改换门庭。

唯有乾清宫内,朱高炽静静地伫立在窗前,望着漫天星斗,思索着大明王朝的未来。

不知过去多久,夜已深沉,乾清宫的宫灯在秋风中轻轻摇晃,将昏黄的光晕洒在金砖地面上。朱高炽负手立于二楼窗前,望着天穹中稀疏的星辰,玄色常服上暗绣的龙纹随着他的动作若隐若现。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王淮,我在想一件事。”朱高炽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几分疲惫与感慨。

王淮闻言,立刻趋前半步,脸上露出恭敬又略带紧张的神色:“主子,依着宫里规矩,您该自称‘朕’才是。”

“无妨,这里又没有外人。”朱高炽摆了摆手,语气随和却透着不容置疑,“在自己人面前,怎么自在怎么来。”

朱高炽顿了顿,目光依旧凝视远方:“父皇龙御归天后,这天下间,真正为他伤心落泪的人怕是屈指可数。一个寻常人家普通的富商过世,尚且有众多亲眷悲戚,可这帝王之尊,到头来竟如此孤寂,当真是孤家寡人啊。”

王淮心中一紧,不敢随意接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这叹息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这乾清宫,得重新布置一番。”朱高炽话锋一转,收回远眺的目光,开始巡视四周,“一楼正中间的屋子,就留作卧室。其余四间,全部改造成书房、茶室,不拘什么用途都行……”

朱高炽边走边比划:“每个房间只留一张床,简单些好。”

交代完改造事宜,朱高炽缓步走下蟠龙金漆楼梯。雕龙刻凤的黄金龙椅在烛光下泛着威严的光泽,他缓缓坐下,手轻抚过冰凉的扶手,目光透过乾清宫的大门,仿佛能穿越数百里山河,看到正在北征军中的朱瞻基。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征大军营地,草原的夜风裹挟着寒意掠过营帐。朱瞻基在杨荣、张辅等一众重臣的陪同下,神色凝重地踏入中军大帐。烛火摇曳中,将领们或坐或立,交头接耳,气氛凝重而压抑。

“诸位将军!”朱瞻基站在虎皮帅案前,声音洪亮却难掩悲戚,“先帝已于榆木川……”

话未说完,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甲胄碰撞的叮当声与压抑的惊呼声混杂在一起。

待骚动稍稍平息,朱瞻基展开明黄诏书,金丝镶边在火光中闪烁:“新帝有旨!此次北征,诸位将军劳苦功高,皆记首功!大军不日即可入关,与家人团聚!”

话音刚落,帐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如释重负的感叹。将领们紧绷的面容渐渐舒缓,有人眼眶泛红,有人长舒一口气。

在“吾皇万岁”的叩拜声中,朱瞻基终于得以走到爷爷朱棣的锡棺前。

看着冰冷的棺椁,朱瞻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幼时爷爷教他骑马射箭的场景、北征前那充满期许的眼神,一一浮现在脑海中。他双膝跪地,伏在棺木上放声痛哭,泪水浸湿了素白的孝服。

就在朱瞻基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懋身着锁子甲,腰间佩刀未卸,大步踏入灵堂。他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投在素白帷幔上的影子,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榆木川的夜风裹挟着沙砾,将灵帐外的素幡吹得猎猎作响。朱瞻基抚着朱棣棺椁的手指骤然收紧,耳畔传来的脚步声却与想象中截然不同——陈懋没有按他想象中那样佩剑闯入,而是在外帐卸下甲胄,只着一身素色中衣,连靴履都沾满连夜赶路的泥渍。

"罪将陈懋,向太子殿下请罪!"老将扑通一声跪倒在青砖铺就的灵堂,白发在烛火下微微发颤。他刻意避开“皇太孙”的称呼,这份对皇位继承顺序的精准拿捏,让朱瞻基手中的孝帕不自觉攥紧。

朱瞻基缓缓转身,孝衣的广袖扫过铜香炉,带起一缕龙涎香的余韵:"陈将军何罪之有?"

目光扫过对方佝偻的脊背,想起密报中那封送往汉王府的密信,此刻却见陈懋腰间空空如也,连寻常武将不离身的佩刀都未曾携带。

"末将猪油蒙了心!”陈懋突然以头抢地,额头撞在地面发出闷响,惊得守灵的小太监手中铜盆当啷落地,“听闻先帝圣驾违和,竟妄想……"

陈懋喉结剧烈滚动,将“通风报信”四字咽回喉咙,“私遣信使试图入关,实乃十恶不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帐内空气骤然凝固,杨荣不动声色地向书吏使个眼色,竹简翻动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朱瞻基轻笑出声,亲手扶起陈懋,语气轻松平常:“将军追随父皇三十余载……”

陈懋一言不发,羞愧的低着头。

朱瞻基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做出最后的总结:“将军不过是一时糊涂。"

这番表态让陈懋如蒙大赦,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他哪里不知,此刻自己的项上人头全凭眼前少年一句话。昨夜在营帐中,他将那封未送出的密信付之一炬,此刻又孤身一人冒死赶来,赌的就是新君登基、大赦天下的时机。

接下来的几日,朱瞻基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手段。他在中军帐设下“问计台”,每日召见数位将领,既不谈罪也不言功,只与他们追忆北征时的轶事。

张辅会意,主动将自己的亲兵营编入返程前锋;柳升则带着火器营严守要道,确保大军行进万无一失。当十万大军如长蛇般蜿蜒向山海关时,烽火台上的守将早已备好清水粮草,迎接这支历经生死的军队。

九月初三,最后一批边军在宣府领完赏赐,回到驻地。

朱高炽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三大营将士代表那整齐列队的身影,手指轻轻叩击城墙砖块。他知道,当陈懋主动请罪的消息传遍军营时,这场权力交接的暗战便已落下帷幕。

远处,朱瞻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身后跟着主动交出虎符的陈懋——老将的白发在秋风中飞扬,腰间新赐的玉带却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新王朝的开始。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