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39章 后宫风雨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39章 后宫风雨

作者:荻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0 11:55:2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熙元年春夏之交,刺桐花再次缀满泉州街巷,洪熙新政已如春风般吹遍大明帝国的两京一十三省。

地方各省的反馈如雪片般飞抵朝廷,巡抚们在奏报中纷纷提及:各地农户在新分土地上耕作的身影日益勤勉,田间地头的犁铧翻起湿润的泥土,播种下对收成的期盼;商人们也卸下了往日的顾虑,驮队在官道上往来穿梭,商船于港口间频繁起锚,将江南的丝绸、瓷器运往海外四方,换回无数香料与白银,整个大明帝国的市井乡野间,都涌动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朱高炽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翻阅着各省的奏报,心中满是新政推行顺利的欣慰。然而此时的他压根未曾料到,这看似一片大好的新政实施以来,最先受到冲击的,竟是自己深居后宫的枕边人——郭贵妃。

郭贵妃出身极为显赫,她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开国元勋郭英的孙女,自小在钟鸣鼎食的勋贵家族中长大,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气。更让朱高炽倾心的是她那冠绝后宫的容貌。

郭贵妃生得眉如远黛,眸若秋水,肌肤莹白胜雪,笑靥如花绽放时,仿佛能让满室的光线都为之明媚。宫中众人皆知,皇帝对郭贵妃的宠爱远超其他妃嫔,常常在处理完朝政后,便匆匆赶往长寿宫,只为与她共度片刻时光。

郭家在此次新政中,因先前瞒报土地而被朝廷按例没收了一部分。按照新政规定,郭家只需向当地巡抚缴纳足额银两,便可将这些土地赎回,物归原主。

这原本是一条合情合理的解决途径,能够让朝廷受到银两,士绅得到体面,却因郭贵妃的叔叔郭铨的顽固而变得复杂起来。

郭铨是个思想极为守旧的人,仗着自己的侄女是皇帝宠爱的贵妃,便打心底里觉得,区区一个河南巡抚,绝不敢真的没收郭家的土地而不归还。他正是因为抱着这种傲慢的想法,对朝廷的规定置若罔闻,全然没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然而,河南巡抚张清却是个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官员。面对郭家这样的勋贵外戚,他并未有丝毫畏惧,而是严格按照朝廷的规矩行事,将没收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当地无地的农民,并未归还给郭铨。

见土地未能归还,郭铨的傲慢与不满彻底爆发,他一怒之下,竟直接拒绝缴纳朝廷规定的税粮。

当河南巡抚张清听闻郭铨抗缴税粮的消息时,心中也颇为震惊。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亲自带领下属,风尘仆仆地赶往南阳府,决心当面处理此事。

尚未抵达郭府正门口,张清就远远听见一个苍老而愤怒的叫骂声从府内传出:“老夫就是不交,怎么着?”

循声望去,只见南阳府知府垂头丧气地站在大门口,身后跟着几个无精打采、脑袋耷拉着的衙役,显然是在此处碰了一鼻子灰。

张清走上前去,耐着性子对郭铨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他能遵守朝廷规定,缴纳税粮。但郭铨却依旧态度蛮横,丝毫不为所动:“要收税收粮,去和老夫的长兄说去,去和老夫的侄女说去,不要在我家的大门口聒噪烦人!”

看着郭铨那副倚仗皇亲国戚身份而嚣张跋扈的模样,张清故意皮笑肉不笑地明知故问:“你的哥哥是谁?你的侄女又是谁?”

郭铨见张清似乎“不知好歹”,更是得意洋洋地挺直了腰板,微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着:“我兄长乃是当今国舅爷,我的侄女乃是当今圣上的贵妃!”

在他看来,报出这等显赫的身份,足以让张清望而却步。

然而,张清的态度却异常坚定:“那本官不管,本官只知道现在面前站着的是拒绝执行朝廷命令的刁民郭铨。”

听到“刁民”二字,郭铨顿时脸色大变,他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巡抚大人,似乎并不打算给他这个皇亲国戚丝毫面子,一场风波已在所难免。

此时的长寿宫内,郭贵妃正对着铜镜梳妆。轻施粉黛,蛾眉淡扫,镜中的容颜依旧美得让人心醉。宫女们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不敢有丝毫怠慢。

郭贵妃深居后宫,对宫外之事知之甚少,但也隐约听闻家中似乎因土地之事与官府有些纠葛。只是她从未想过,事情会发展到叔叔抗缴税粮的地步,更未料到,这场风波最终会将自己卷入其中,成为新政之下意想不到的“受害者”。阳光透过窗棂,轻盈地洒在她身上,为她笼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却也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正悄然逼近这座看似平静的长寿宫。

张清看着郭铨瞬间变化的脸色,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他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衙役上前,准备将郭铨带回衙门依法处置。府门前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郭府的家丁们蠢蠢欲动,却又在张清凛然的气势和士卒们的长枪短刀下不敢轻举妄动。

紫禁城,乾清宫。

末春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金砖地上烙下斑驳的光影。郭贵妃为批阅奏折至午时的朱高炽掖好锦被,听着耳边传来均匀熟悉的鼾声,这才轻提裙角走下旋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殿外廊下的藤编躺椅已晒得温热,贵妃斜倚其上,指尖无意识划过腕间羊脂玉镯——那是世子爷时朱高炽跑遍城中店铺换来的定情物,如今玉色在日光下更显通透,恰似她此刻被恩宠浸润的心境。

半梦半醒间,两道慌张人影闯入视线。长寿宫的小太监跑得气喘吁吁,刚到乾清宫石阶便被鎏金铜狮旁的侍卫拦下。其中为首的侍卫听完来意,立刻按剑走近躺椅,声线压得极低:“娘娘,长寿宫递来急信。”

信封上的火漆印着郭家私徽,郭贵妃指尖微颤地拆开。堂弟的字迹在素笺上潦草铺开,每读一字,她眉间的黛色便蹙紧一分。当“郭铨被河南巡抚扣押”“逼缴粮银赎人”的字句撞入眼帘,她保养得宜的指甲骤然掐进掌心——自洪熙登基,她从太子侧妃跃升为独宠后宫的贵妃,朱高炽特许她在长寿宫使用皇后规格的赤金香炉,甚至有时恩赏能与中宫张皇后比肩。这滔天荣宠让她感到不可思议,淮西郭家的荣耀,此刻正被一个地方官攥在手中。

郭贵妃猛地坐直身子,下意识扫视周遭:廊下两侍卫斜倚着铜缸打盹,檐角下两名洒扫宫女正凑头低语,连廊庑间巡逻的羽林卫都透着午后的慵懒。她熟知皇帝习性,二楼寝殿暗处必藏着两名带刀侍卫,但除此之外,偌大的乾清宫前殿此刻竟似无人之境。

裙摆扫过冰凉的金砖,她提着月白罗裙踅至御座后方。九龙屏风后的墙面上,丈许见方的《大明舆图》正悬于中央,绢面上用螺钿镶嵌着十三省边界。郭贵妃的指尖顺着黄河流域逡巡,终于在中原腹地触到“河南巡抚”的朱砂标注——“张清”二字旁,一张贴着的便签纸上小楷密密麻麻记着履历:“河南归德府永城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历任浙江盐运使……”

“永城……”郭贵妃倒抽一口凉气,凤眸骤然眯起。

永城正是皇后张妍的故乡,而张清不仅与国母同姓,更是从浙江盐引案中脱颖而出的能吏——那个曾掀翻半个江南官商两界的狠角色,此刻竟捏着郭家的命脉。阳光透过“敬天勤民”匾额的缝隙,恰好照在舆图上“归德府”的位置,将永城县的标识映得血红,恰似郭铨此刻在河南府衙的处境。

郭贵妃的指尖划过地图上从南京到河南的官道,忽然想起上月朱高炽在长寿宫说的话:“如今士绅纳粮,便是要断了勋贵坐食山空的念想。”

当时她正为帝王研墨,闻言只轻笑着将蜜渍梅子喂进他口中,未曾深思。此刻才惊觉,新政的刀刃早已磨利,而她这位盛宠加身的贵妃,原是站在刀锋最前端的人。

屏风外传来侍卫换岗的甲叶轻响,她猛地转身,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簌簌颤动。镜匣里的鎏金手镜映出她微白的面颊,那双曾令皇帝倾倒的杏眼此刻盛满惊涛——张清既是张皇后的同乡,此事便再难用恩宠压下。她想起郭铨被押时可能喊出的“贵妃撑腰”,忽然后背发凉:若张清借此做文章,指摘郭家仗势抗法,那她苦心经营的后位之路,岂不是要被亲叔叔的顽劣斩断?

“娘娘,陛下醒了。”二楼传来太监的通传。郭贵妃慌忙将书信揉成纸团藏入袖中,对着屏风理了理云鬓,那张惊惶的俏脸瞬间又换上柔媚的笑意。

紫禁城的暮春之夜,月华如练浸透长寿宫的琉璃瓦。郭贵妃捏着父亲郭铭的来信,素笺上的朱砂批注像烧红的烙铁——"抵制国策、外戚乱政"八个大字刺得她眼眶生疼。自郭铨被押后,郭家在河南的田庄已被张清贴上封条,而这位巡抚竟又以"拒不开办工场"为由,将状纸递到了内阁大堂。

"娘娘,内阁的几位大人都躲着,不肯出面管郭家的事情,最后还是杨溥大人出面接手。"贴身宫女捧着鎏金茶盏进来,"杨溥大人罚了郭家五万两银子,说是充作江南河工款。"

郭贵妃闻言猛地将信笺揉碎,五万两对郭家虽非伤筋动骨,可她镜中那张惯常含笑的脸,此刻已拧成一团霜。

更让她心惊的是信末那句:"张清言及'外戚干政,当效汉霍光故事'"——若张清真借"外戚"之名大做文章,别说后位,怕是郭家满门将重蹈建文年间勋贵抄家的覆辙。

四月廿九的乾清宫,朱高炽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推开奏折。时间已然来到三更,铜鹤香炉里的龙涎香早已燃尽,只剩郭贵妃递来的参茶还冒着热气。

"陛下先歇着吧,臣妾伺候更衣。"郭贵妃的声音柔得像春水,指尖却在解龙袍玉带时微微发颤。当皇帝在四个寝殿中随意选了西侧暖阁,锦被下的身躯刚泛起困意,枕边忽然传来压抑的啜泣。

"你哭什么?"朱高炽翻身点亮床头的羊角宫灯,昏黄光线里,郭贵妃的肩头正剧烈颤抖。她将脸埋在绣着并蒂莲的锦枕里,声音闷得像浸了水的棉絮:"陛下的官员们……都欺负臣妾……”那副梨花带雨的模样,让皇帝想起当年燕王府被建文帝削藩时,她躲在屏风后偷偷抹泪的情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不是为了你父亲家被罚银的事?”朱高炽的语气带着一丝疲惫,"郭铨抗税在前,你家不愿开工场在后,杨溥处事还算公允。"

朱高炽想起今日内阁递来的《新政推行奏报》,上面明晃晃写着郭家田租仍按“亩取三斗”,比新政规定的“亩取一斗五升”多出一倍。

郭贵妃忽然转过身,泪水在烛光下亮晶晶的:"若只是罚银,臣妾怎敢叨扰圣听?那张清仗着是张皇后的永城同乡,处处针对郭家!他查封田庄时说'外戚就该给天下做个榜样',这不是借新政报私仇是什么?”

朱高炽的眼神骤然一凝。他想起上月在文华殿,张清曾呈上一份《河南佃农状告郭家》的卷宗,里面附着佃户们按满红手印的诉状:"郭家逼租时,竟用洪武年间的铁尺量田"。此刻郭贵妃的哭诉与卷宗里的血手印在脑中重叠,让他不由想起太祖皇帝亲定的《铁榜文》——那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勋贵之家,不得苛虐佃户"。

"你说张清是皇后亲族?"皇帝的声音忽然冷下来。郭贵妃心中一喜,连忙点头:"世人谁不知,张皇后的母家就在永城!"

寝殿外隐隐约约传来敲梆的声音,“咚——咚——”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朱高炽盯着帐顶的蟠龙纹,想起今早收到的密报:张清在河南推行"佃农减租"时,连自己舅舅家的田庄都按新规执行。此刻郭贵妃的香肩还在微微耸动,而他忽然意识到,这场看似后宫与外戚的纷争,实则是新政推行中,勋贵旧习与革新法度的激烈碰撞。

"此事容朕想想。"皇帝吹灭宫灯,黑暗中传来锦被摩擦的窸窣声。

郭贵妃蜷缩在床榻内侧,听着身侧均匀的呼吸逐渐变得深沉,却迟迟不敢合眼。她想起父亲信中最后那句“若再退让,郭家在中原便无立足之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不是郭家与张清的私怨,而是她与张皇后之间,一场关乎后位与家族存亡的暗战。

此刻的乾清宫暖阁里,帝王的鼾声与贵妃的心事,正一同隐没在沉沉夜色中,恰似新政浪潮下,朝堂与后宫交织的万千暗流。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