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45章 朕的钱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45章 朕的钱

作者:荻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0 11:55:2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戌时末的乾清宫,鎏金铜鹤香炉中最后一缕苏合香青烟正袅袅消散,殿内残留的暖雾与廊外渐浓的夜寒悄然交织。

随着杨士奇等人的朝靴声在丹陛石阶上渐次隐去,朱高炽终于卸下明黄常服上那层帝王的威严铠甲,任由玉带扣松垮地垂落身侧。当蹇义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宫门转角的铜狮阴影中,他骤然扯下帝王的冠冕,乌发间几缕早生的华发在烛火下微微颤动。

"朕的钱!朕的钱啊!"怒喝如惊雷般炸响在空旷的大殿,震得檐角悬挂的琉璃风铃叮咚作响。阶下侍立的宫女们闻声齐刷刷跪倒,发间银饰碰撞出细碎而惶恐的声响,仿佛殿内每一粒空气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点燃。

二楼暖阁的槅扇门轻响,赵妤扶着雕花栏杆步下旋梯,月白色襦裙下孕有数月的小腹将衣料撑出柔和的弧线:"陛下息怒,龙体为重。"

"如何能息?"朱高炽猛地转身,袍袖扫过御案,将堆叠的财政清单掀得哗啦作响。朱笔批注的"剩余四百五十万两"在明黄宣纸上刺目如血。

"整整九百万两!从春耕到秋收,从江南商埠到塞北马场,攒了一整年的心血,半晚就被他们分光了!"皇帝的指节重重叩击着案头的象牙算盘,算珠碰撞声混着怒意,惊飞了梁间栖息的夜燕。

赵妤款步走近,指尖隔着常服轻揉他紧绷的肩井穴,掌心传来的温热让朱高炽的语气不自觉软了三分。

女人望着御案上罗列的各部开支清单,忽然轻声道:"陛下忘了去年秋收时,夏尚书说各省粮仓都堆到了仓檐?地方有储备,总能应对些突发用度。"

“你啊……”朱高炽失笑,起身走到窗边,将窗棂推开一道缝,五月的夜风卷着太液池的水汽灌入殿内,吹得舆图边角哗啦啦翻动。

"有了身孕就该去长寿宫歇着,仔细受了寒。"他望着宫女搀扶着赵妤离开的背影,裙摆扫过青砖的沙沙声渐远,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自鸣钟滴答的走时声。

皇帝颓然坐回龙椅,展开《大明舆图》时,交趾布政使司的位置已被朱砂圈出数道红痕,旁边压着朱瞻基前日送来的《安南流民安置条陈》。

正凝神间,殿门处传来靴底蹭过金砖的声响,朱瞻基身着月白袍服大步走入,腰间玉带扣上的衔珠蟠龙在烛火下熠熠生辉:"爹,听说今日财政会议开得顺遂?"

"顺遂?"朱高炽指节敲在图中黄河大堤的位置,那里用朱笔标着"杨荣请支一百六十万两"的字样,"半壁江山的财赋都散了出去!吏部五十万、礼部四十万……杨士奇一张口就是一百五十万两军费!"

皇帝想起兵部奏疏里提及的佛郎机炮采购清单,又想起黄淮那笔让满朝哗然的五十万两刑部开支,"剩下的四百五十万两,要填安南的窟窿,要备北疆的边饷,还要……"

"还要预防边患。"朱瞻基接口道。

朱高炽沉默着抚过舆图上瓦剌部的势力范围,那里密密麻麻插着墨笔小旗,像无数根细针刺痛着眼眸。

"你说,"皇帝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太祖皇帝定鼎天下时,可曾为钱粮发过这般愁?"

朱瞻基垂眸思索片刻,想起府库档案里永乐朝遗留的军饷欠账:"曾祖父与祖父靠的是军屯与盐引制,可如今……"他顿了顿,指尖点在图中江南十三府的位置,那里商税标注密集如星,"自父皇推行折色法与商税新政,国库白银虽增,却也动了勋贵们的田亩根本,这九百万两来得不易啊。"

殿外更夫敲过三更的梆子声遥遥传来,朱瞻基与父亲朱高炽一起对着摊开的舆图静坐。烛芯爆出一簇火星,将他们的影子一个投在交趾,一个投在瓦剌的边界处,一个浸在光明,一个隐入黑暗。

朱高炽忽然想起赵妤昨日侍说的一番话:"陛下可知,朝鲜王廷每年从商税中拨出三成,专用于扶持远航商船?海那边的香料与宝石,换回来的白银比田亩税多得多呢。"

思绪至此,他猛地取过朱笔,在舆图旁的空白黄绢上挥毫疾书。当"命郑和筹备下西洋事宜,所需款项着户部单列"的朱批落下时,笔尖划破纸面的沙沙声中,仿佛能听见万里之外的海浪翻涌。

而此刻的龙江船厂,郑和正借着羊角灯研读新规划的《海东诸国航海图》,指节轻叩案头,在麻六甲海峡的标注处留下一道浅淡的压痕,恰似一条隐秘的丝线,将大明的财赋困局与浩瀚海洋悄然连缀。

戌时末的乾清宫,自鸣钟的滴答声与窗外夜枭的啼叫交织。朱高炽望着舆图上瓦剌部的势力范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头镇纸:"北边的鞑靼、瓦剌就像附骨之疽,短时间难平,只能先互市羁縻。"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北疆防线,眉间皱纹深如沟壑。

"可若不监管互市,晋商能把佛郎机炮卖给草原人。"朱瞻基苦笑,想起去年查获的私贩案——三箱火铳竟藏在绸缎布匹中。他试探着凑近舆图:"爹,能否从士绅阶层多征些税?他们田亩多,却按低比例纳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可!"朱高炽猛地抬头,烛芯恰在此时爆出火星,"士绅虽税率低,但田产广袤,实则赋税总量不少。你要明白,皇权统治倚仗三根支柱:宗室、勋贵、士绅。"皇帝指向舆图左侧的宗室俸禄清单,上面用朱笔圈着"工场自食其力"的批注。

朱瞻基垂手恭立,听父亲的声音混着香炉残烟弥漫殿内:"你爷爷永乐帝已大力削藩,如今宗室若能去官营工场谋生,不再全赖朝廷供养,已是幸事。再逼他们,怕是要重蹈建文朝覆辙。"

"武将勋贵更动不得。"朱高炽敲了敲兵部送来的军饷奏折,"他们靠军功换富贵,若连这点赏赐都要克扣,谁还愿为朱家血洒疆场?去年平定朵颜三卫,成国公朱勇的家丁可是死了三十七个。"殿外夜风呼啸,仿佛传来边关金戈铁马的回响。

"至于文官……"朱高炽冷笑一声,展开吏部呈送的贪腐案宗,"能让他们少贪些河工款,便是上天庇佑。偶尔抓几个像郑辰那样僭越的,抄没家产充公,已是最大收效。逼急了,谁还替朝廷写诰命、批奏折?"

朱瞻基闻言,忽然想起去年被下狱的浙江布政使,抄家时竟搜出二十箱绝版的宋版书。

朱瞻基望着父亲案头叠放的新政奏折,忽然明白为何商税改革能推行——江南士绅虽抱怨"市舶司抽成过重",却又暗中投资沿海工场;勋贵们一边弹劾"工匠地位抬升",一边将子弟送入工部学堂。这微妙的平衡,恰如父亲说的"有人受益有人受损,才会争着当受益者"。

"新政能成,正因摸准了各方命脉。"朱高炽的指腹划过奏折上"折色法"三字,那是用赵妃提及的朝鲜"实物折银"改良而来,"宗室想保富贵,就得支持工场;勋贵要军饷,就得默许商税;士绅想留清名,就得少贪多做事。"

更鼓敲过四更,朱高炽起身推开窗棂。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远处角楼的轮廓如墨线勾勒。"帝王之术,核心在平衡。"

皇帝转身时,明黄常服的衣角扫过地上的财政清单,"就像这九百万两税银,分出去的是钱财,换来的是各方势力的制衡。真正的驭臣之道,不在威压,而在让他们自己争起来。"

朱瞻基望着父亲鬓边的白发,忽然懂了为何赵妃能以朝鲜女子之身得宠——她带来的不仅是异域见闻,更是打破现有平衡的新变量。

父亲说起"平衡之术"时,案头那封未拆的朝鲜国书正静静躺着,封蜡上的海东青纹在烛火下忽明忽暗,恰似这深宫中永远算不清的人心账。

乾清宫的烛火在夜风中明明灭灭,朱瞻基望着父亲案头堆叠的《大明舆图》与商税账册,终于问出了萦绕心头的疑惑:“爹,要平定安南、扫荡漠北,钱粮从何处来?”

话音未落,檐角铁马忽然叮咚作响,仿佛在应和这沉甸甸的难题。

朱高炽指尖摩挲着镇纸,上面“海纳百川”的刻痕已被磨得发亮:“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皇帝忽然笑了,烛光映得眼角皱纹里都是深意,“增加国库收入,无非两种路数——要么动别人碗里的饭,要么把饭锅做大。”

“请父亲赐教。”朱瞻基躬身行礼,神情专注。殿外的梆子声遥遥传来,与自鸣钟的滴答声交织成韵。

“第一种,改分配。”朱高炽展开一卷太祖朝的《大诰》,书页间还夹着空印案的旧档,“你太爷爷整顿吏治,杀得血流成河,就是从贪官污吏手里抢钱粮给百姓。见效快,却如抱薪救火,稍不慎便引火烧身。”他想起建文朝削藩失败的教训,指尖重重叩在“藩王禄米”的条目上。

“第二种,扩总量。”朱高炽推开《大诰》,换上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图,麻六甲海峡处用朱砂画着醒目的宝船,“把大明的丝绸、瓷器卖到海外去,把南洋的香料、西洋的白银赚回来。只要大明的财富变多,朝廷税银自然水涨船高。”图中爪哇国的位置,还留着赵妃用细笔补注的“胡椒集散地”字样。

朱瞻基猛地抬头,眼中闪过光亮:“太祖皇帝是‘抢蛋饼’,父亲是‘做蛋饼’!”

朱瞻基想起去年苏州商税局报来的账目,仅松江府的棉布外销,就为朝廷多赚了二十万两白银,“您让郑和办学堂、造新船,又鼓励民间开工场,就是要让大明的货物走遍天下!”

“算你聪明。”朱高炽难得露出笑意,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我没你太爷爷的狠劲,动不得勋贵士绅的根本,只能带着大家一起赚洋人的钱。”

朱高炽想起赵妃说过的朝鲜“贡赐贸易”,补充道,“就像朝鲜人拿人参换咱们的瓷器,一来二去,两家都富了。”

“孩儿懂了!”朱瞻基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以后儿臣掌管天下,定要扩建市舶司,把西洋的钟表、南洋的苏木都运来换钱!”他指着航海图上的满剌加国,那里标注着“宝船中转站”,“有了钱,安南的军饷、漠北的马料,都不是难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乾清宫的窗户不知何时被推开,晨风卷着太液池的水汽涌入,吹得舆图哗啦啦作响。朱高炽望着儿子眼中的光芒,忽然想起自己还是燕王世子时,在北平城头看商队往来的场景。如今他要做的,就是让大明的商船像当年的商队一样,把生意做到天涯海角。

“记住,”皇帝的声音在晨光中格外清晰,“‘做蛋饼’虽慢,却能让天下人都尝到甜头。就像赵妃说的,朝鲜工匠学会了咱们的制瓷术,咱们也得了他们的航海图,这才是长久之道。”

朱瞻基重重颔首,看着父亲案头新到的琉球国书,上面请求“互市通商”。他忽然在此刻明白,父亲的新政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从江南的工场到西洋的港口,正一点点将天下财富纳入大明的口袋。而他作为储君,需要做的就是接过这张网,让它织得更密、撒得更远。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殿门,照在朱高炽鬓边的白发上时,朱瞻基忽然觉得,这场关于钱粮的对话,早已超越了数字的范畴。

它是一位帝王在许多年总结后对治国之道的终极思考,也是一个王朝在农耕文明的根基上,向海洋迈出的试探性一步。

而朱瞻基这个王朝未来的最高统治者,恰恰是这步棋中最微妙的变数,皇帝百年后,只有将朱瞻基的智慧悄然注入大明的血脉,这个庞大的帝国才能继续兴旺。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