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59章 雷霆手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第59章 雷霆手段

作者:荻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0 11:55:26 来源:全本小说网

洪熙七年九月底,京城的银杏叶开始泛黄,随风飘落下金箔般的叶片,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朝廷突然颁布旨意,命英国公张辅与锦衣卫指挥使张武为钦差大臣,携带内廷珍藏的御酒,前往宣府等边关重镇犒劳将士。旨意中言辞恳切,满是对戍边将士的体恤之情,称"边关将士沐雨栉风,守土护疆,朕心忧念,特赐御酒,以慰忠魂"。

这道看似寻常的慰劳令,却在九边之地掀起了惊涛骇浪。

消息传至宣府,总兵周悦正在总兵府的花厅内,半躺在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把玩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盏,盏中盛着从西域买来的葡萄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摇曳的烛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锦衣卫要来?"他眉头紧锁,将酒杯重重地搁在檀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皇上派这些人来,怕是没安什么好心。锦衣卫那帮人,哪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一旁的沈师爷躬身向前,三角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搓着双手道:"将军不必过于忧虑。张武大人乃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皇上派他前来,定是看在将军多年戍边劳苦的份上,特意给予恩宠。这可是天大的面子!"

周悦眯起眼睛,盯着杯中晃动的酒液沉思良久,最终仰头将酒一饮而尽,但心中的疑虑却并未消散,反而如藤蔓般在心底不断滋长。

十日后,官道上扬起漫天黄尘。张武率领的锦衣卫身着绣着蟒纹的飞鱼服,腰悬寒光闪闪的绣春刀,威风凛凛;英国公张辅则统领着数千京营精锐,铠甲锃亮,旌旗招展。

然而,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并未直接进入宣府城,而是在东郊的宋家庄停了下来。

张武派人给周悦送去烫金名帖,言辞极为谦逊:"吾身为锦衣卫头目,职责特殊,贸然入城恐惊扰军民。还望周总兵大人不吝赐教,移步宋家庄。"

周悦展开名帖看到落款处鲜红的锦衣卫大印,又想到沈师爷的话,心中戒备稍稍放松。他自恃在宣府经营多年,亲信遍布军营,区区锦衣卫又能奈他何?于是,他只点了五十名平日里最信的亲兵,便跨上高头大马,朝着宋家庄疾驰而去。

一进宋家庄的大门,浓郁的酒香便扑面而来。张武身着华丽的蟒袍,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远远便迎了上来:"久仰周总兵大人威名,今日得见,实乃张某三生有幸!"他伸手示意,长廊两侧摆满了珍馐美馔,景德镇的青花瓷碗里盛满了鹿肉熊掌,鎏金酒壶中倾倒出的正是皇上特赐的百花春酒,酒香醇厚,令人陶醉。

周悦望着眼前的美酒佳肴,警惕的心渐渐被美酒的香气和张武的恭维话所麻痹。

几杯御酒下肚,他的话匣子彻底打开:"张大人,你在京城当京官,哪里知道我们这边陲之地的苦处。北有鞑靼虎视眈眈,南要拱卫京师,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

周悦拍着张武的肩膀,醉意朦胧地说道,"这样的美酒,在京城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儿,比金子还珍贵啊!"

张武脸上始终挂着恭敬的笑容,嘴里连连附和:"周总兵大人劳苦功高,朝廷定不会亏待大人。这御酒,就是皇上对大人的嘉奖!"

然而,他的眼神却不时瞥向别处,与一旁的英国公张辅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酒过三巡,周悦早已醉眼朦胧。他带来的五十名亲兵,也在其他厢房内被锦衣卫们殷勤劝酒,喝得东倒西歪。

就在这时,张武突然将手中的酒杯重重地摔在地上,随着"啪"的一声脆响,埋伏在屏风后的十六名锦衣卫甲士如猛虎般冲出,寒光闪闪的锁链如灵蛇般飞向周悦。

周悦正举着筷子,想要夹一块滋滋冒油的红烧肉,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四肢便被冰冷的铁索牢牢锁住。

"张大人,你这是何意?"周悦拼命挣扎,脸上满是惊恐。

"周悦接旨!"张武神色严肃,展开一卷明黄的圣旨,大声宣读,"经查,你私卖军粮、克扣饷银,中饱私囊,罪证确凿。着即革去总兵职务,缉拿归案,押解回京,三司会审!"

与此同时,宋家庄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英国公张辅率领的京营精锐如潮水般涌向宣府军营,迅速控制住了周悦的其余党羽。

暮色渐浓,周悦被铁链拖拽着押上囚车。他望着渐渐远去的宣府城楼,终于明白,那坛看似甘甜的御酒,实则是一杯致命的毒酒。这场精心策划的"慰劳"行动,从一开始就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而他,终究成了网中无法逃脱的猎物。

洪熙七年十月初二,蓟州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演武场上已然响起震天的鼓角声。

陈通身披玄色镶金边锁子甲,腰间配着一柄寒光凛凛的雁翎刀,端坐在检阅台的虎皮太师椅上。这位镇守蓟州长达十余年的总兵,历经沙场无数,生性谨慎多疑,活脱脱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此刻,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校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异常,就连随风飘动的军旗边角,都能引得他眉头轻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校场之上,数千士卒正在进行操练,长枪如林,刀光霍霍。整齐划一的步伐声、此起彼伏的喊杀声,在空旷的演武场上回荡。

然而,陈通却无心欣赏这壮观的场面,他的右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刀柄,左手轻轻叩击扶手,眼神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在他周围,八名亲兵身披重甲,手持长刀,如影随形地守护着,个个神情肃穆,目光如炬,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此时,张武率领着十余名锦衣卫精锐高手,悄然混入校场。他们身着刻意做旧的轻甲,混迹在士卒之中,看似普通的装束下,却难掩那股子凌厉的气势。这些锦衣卫个个皮肤白皙,与常年风吹日晒的边军形成鲜明对比;眼神灵动锐利,不时装作不经意地瞥向检阅台。为首的张武更是目光如电,他藏身于校场西南角的阴影之中,暗中观察着陈通的一举一动,在心中不断盘算着最佳的抓捕时机。

随着操练渐入佳境,校场上的气氛愈发热烈。士卒们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长枪方阵如同钢铁洪流般推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陈通紧绷的神经也逐渐放松下来,他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端起一旁案几上的青瓷茶盏,小口抿着茶水,目光随意地扫过校场四周。

然而,老辣的陈通还是很快发现了异常。

“周副将,”他突然放下茶盏,眼神一凛,朝着不远处喊道,“那边几个人是怎么回事?”他所指的,正是张武等人。

只见那几个“士卒”站姿挺拔如标枪,与周围略显松散的边军士卒截然不同,而且举止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精干。

周副将顺着陈通的目光望去,也察觉到了异样,立刻快步朝着张武等人走去,大声喝道:“你们几个,到底是哪个营的?你们的百户又是谁?”

话音刚落,张武身旁的一名锦衣卫猛然扯开身上的皮甲,露出内里华丽的飞鱼服,同时高举手中令牌,口中高呼:“奉旨拿人,余者不究!”

变故来得太过突然,周副将还未及拔刀,便被这名锦衣卫一脚踢翻在地。

几乎同一时刻,另外两名锦衣卫如鬼魅般冲向检阅台,朝着陈通扑去。陈通惊得脸色大变,手中的茶杯狠狠朝对方砸去,转身就要跳下检阅台逃命。可他哪里是训练有素的锦衣卫的对手,张武的另外两个手下一左一右忽然冒出,如铁钳般死死扣住他的肩膀,其中一人手刀狠狠劈在他的后颈。陈通闷哼一声,只觉眼前一黑,浑身力气瞬间消散,瘫软着倒下去。

“总兵大人被歹人抓了!”陈通的几个亲兵见状,顿时大声呼喊起来,纷纷拔出长刀,朝着锦衣卫冲了过去。

“快救人!总兵被抓了!”他们声嘶力竭地呐喊着,眼中满是焦急与愤怒。

“奉旨拿人!谁敢造次?”张武手持绣春刀,一步跃上检阅台,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校场。他的声音威严而冰冷,带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气势。

陈通的亲兵们哪里肯听,依旧拼死反抗。然而,锦衣卫们皆是身手不凡的高手,绣春刀寒光闪烁,刀光过处,血花飞溅。转瞬间,便有几名亲兵倒在血泊之中,其余的也被团团围住,难以脱身。

就在此时,校场外突然响起一阵如雷的马蹄声。数千京营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疾驰而来,黑色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长枪如林,军旗猎猎。他们迅速将校场团团包围,马蹄踏碎校场的黄土,扬起漫天尘埃。

陈通的其他亲兵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校场上的士卒们则是一脸茫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陈通欠你们的饷银,朝廷现在马上补齐。”张武的几个手下齐声高呼。这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原本骚动的士卒们顿时安静下来。对于这些在刀尖上舔血的边军悍卒来说,能否拿到足够的饷银,远比总兵是谁要重要得多。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低声议论着,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洪熙七年深秋,宣府总兵张悦、蓟州总兵陈通相继锒铛入狱的消息,如惊雷炸响九边。寒风卷着枯叶掠过长城垛口,将这则震撼人心的讯息,送进每一座边关重镇的烽火台。消息所到之处,守将们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凛然自省,一场无声的风暴,正在北疆大地悄然蔓延。

大同城内,冷月高悬。郑亨听闻消息时,正在研读兵书。这位镇守大同多年的老将,手握着密报的指节微微发白。他深知,朝廷此番雷霆手段,既是震慑贪腐,也是对所有边关将领的一次严峻考验。"来人!"他猛地起身,"即刻开仓查粮!"

顷刻间,总兵府灯火通明。郑亨亲自率领数百亲兵,手持火把,奔赴十多个粮仓。火把的光芒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凛冽的寒风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喝问声与翻动粮袋的沙沙声。当发现七名仓管私吞军粮时,郑亨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如霜。"拖出去!杖杀!"他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在空旷的粮仓中回荡。惨叫声划破夜空,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处置完粮仓蛀虫,郑亨并未停歇。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三处银库,借着烛光,逐笔核对账目。当确认士卒饷银分文不少,银库账目清晰无误时,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月光下,他望着整齐列队的士卒,眼神中满是欣慰——多年来的严格治军,终究没有白费。

而在宁夏,李贤得知消息的次日清晨,便命人擂响聚将鼓。校场上,各级将领神色凝重,不知总兵此举是何用意。只见李贤大步走上点将台,身后跟着几名亲兵,抬着沉甸甸的木箱。

"诸位!"他的声音响彻全场,"宣府、蓟州之事,想必大家都已听说。朝廷整顿边关,是为了让我大明的将士们,能安心戍边!"

说着,他亲手打开木箱,金灿灿的白银顿时映入众人眼帘。"这是李某的一半私产,今日尽数充作军饷!"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李贤环视着惊愕的将士们,目光坚定:"我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唯有清廉自律,方能对得起这身戎装,对得起边疆百姓!"

士卒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此时的北疆之外,蒙古瓦剌与鞑靼部落也密切关注着大明的动向。两大部落首领先后派出心腹,伪装成朝贡使者,潜入边关刺探虚实。鞑靼使者抵达宣府时,本以为总兵被捕会引发军心大乱,却见城头旌旗招展,士卒们训练有素,巡逻警戒丝毫不乱。他暗自摇头,放弃了趁乱南下的念头。

瓦剌使者同样无功而返。他们看到明军操练如常,营垒坚固,火器营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回去后,使者如实禀报所见所闻。瓦剌大汗听闻,望着南方的天空,长叹一声:"汉人皇帝真整兵也!"语气中,既有忌惮,又带着几分钦佩。

当京畿门户的贪腐毒瘤被彻底铲除,朱高炽站在紫禁城的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天际。他知道,这只是整顿边关的第一步。在他的心中,早已谋划好了下一步棋——将整肃军纪的火种,播撒到九边的每一个角落,让大明的边关,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钢铁长城。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