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第83章 决战(上)·临洮血路

兵临黄河渡口时,博罗纳哈勒露出了骨子里的残忍。他让人把俘虏的明军家属——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抱着婴儿的妇人,甚至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用绳索串成一串,推到军阵最前面。一个瓦剌百夫长用长矛戳着老者的后背,对着城头嘶吼:“守将何在?不开城,这些人就成肉泥!”

城头上的明军士兵们瞬间乱了阵脚。有个年轻的弓箭手,认出前排那个穿蓝布衫的妇人是自己的妻子,她怀里还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孩子的小拳头正抓着母亲的衣襟。弓箭手的手抖得厉害,弓弦怎么也拉不开,眼泪混着鼻涕淌下来,糊住了满脸的尘土。守将趴在垛口上,看着自己年近七旬的老母被瓦剌兵用刀抵着脖子,老人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乱飘,嘴唇哆嗦着喊他的小名。“开城……”守将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话音刚落,吊桥就在吱呀声中缓缓放下,瓦剌大军如潮水般涌进隘口,连抵抗的姿态都懒得做。

城破后,博罗纳哈勒一脚踹翻跪地求饶的守将,狞笑道:“汉人将领都像你这般懦弱?”他让人把守将全家绑上巨石,丢进湍急的黄河。看着婴儿的襁褓在水面上漂浮,像一片可怜的败叶,博罗纳哈勒突然弯弓搭箭,羽箭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地穿透襁褓,溅起一朵细小的血花。瓦剌士兵们爆发出刺耳的哄笑,有人甚至举起酒囊,对着黄河畅饮,仿佛这是一场值得庆祝的盛宴。

灵州城的陷落,则充满了屈辱。守将听说瓦剌大军逼近,连夜让人把城门钥匙用红绸包好,自己跪在城外三里的官道上,额头贴着滚烫的尘土,见到博罗纳哈勒的先头部队就磕头如捣蒜:“王爷饶命!小的愿献城归降,家产、妻妾全给王爷,只求留条狗命!”博罗纳哈勒勒马站在他面前,听着这自轻自贱的求饶,忽然冷笑一声:“汉人里,竟有你这般废物。”

屠城的命令在笑声中下达。瓦剌士兵们按着草原上的规矩——“凡高过车轮者皆杀”,在灵州城里展开了肆无忌惮的屠杀。长刀劈砍骨肉的闷响、孩童的哭嚎、老弱的哀求混在一起,最终都被冲天的火光吞没。当李贤率军赶到时,灵州城已变成一座死城,护城河的水泛着令人作呕的暗红,城墙根下的尸体堆得像座小山,几只乌鸦正啄食着暴露在外的内脏。

李贤本想绕到瓦剌大军后方袭扰,却被阿失帖木儿死死缠住。阿失帖木儿像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不与他正面交战,只在侧翼游弋,时不时派小股骑兵袭扰。今日烧了明军的粮草,明日偷了战马,后天又在水源地投毒,让李贤的部队疲于奔命,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有次李贤设下埋伏,想一举歼灭阿失帖木儿,却被他带着骑兵钻进沙漠,明军步卒追了半天,只捡到几顶丢弃的皮帽,气得李贤拔剑劈断了身边的枯树。

而远在榆林的朱瞻基,听闻陕甘告急,连夜率军驰援,却被赛罕王的部队挡在黄河东岸。赛罕王深知明军火器厉害,干脆不接战,只在河岸筑起密密麻麻的鹿角,挖了数道深壕,壕沟里还埋着削尖的木桩。明军的佛郎机炮虽然厉害,却打不透对岸的土堡;骑兵想强渡,又被瓦剌人的弓箭压制在滩涂。赛罕王像个耐心的猎人,每天只派少量骑兵在对岸巡逻,看着明军在河东岸急得团团转,嘴角始终挂着冷笑。

一时间,整个北方战场呈现出诡异的态势:博罗纳哈勒在陕甘腹地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李贤被阿失帖木儿牵制在宁夏,有劲难使;朱瞻基被赛罕王挡在黄河东岸,寸步难行。风卷着沙尘掠过旷野,把瓦剌人的马蹄声、明军的呐喊声、百姓的哭嚎声揉在一起,在北方的天空下盘旋。谁也没想到,这场本以为能迅速结束的战争,竟在陕甘大地上拖成了胶着的泥潭,而泥潭深处,正酝酿着更可怕的风暴。

博罗纳哈勒的凶名,竟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在关中大地蔓延开来。

最先掀起波澜的,是临洮府寻常巷陌里的一声夜啼。某户人家的妇人被哭闹不止的幼子搅得心烦,情急之下拍着炕沿低吼:“再哭!再哭蒙古王子就来割你舌头!”

油灯昏黄的光晕里,那原本蹬腿哭嚎的孩童猛地僵住,小嘴半张着,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却连抽噎都不敢发出一声,只睁着惊恐的眼睛望着母亲。妇人本是随口一说,见孩子果然噤声,只当是巧合,倒也没放在心上。

谁知第二天她在井台边与街坊闲聊,随口提了句“蒙古王子比阎王还管用”,这话竟像长了翅膀。当天下午,巷子里好几户人家都开始用“蒙古王子”吓唬哭闹的孩子。有个老汉甚至编得更具体:“那王子骑着白马,刀上全是血,专挑爱哭的娃娃下手!”

不过三日,这说法就传遍了临洮全城。街头巷尾的孩童只要听到“蒙古王子”四字,哪怕正撒泼打滚,也会瞬间收声,攥着大人的衣角瑟瑟发抖。有个货郎走街串巷,见此情景觉得稀奇,便把这桩奇事编进了顺口溜,一路吆喝着往南去——于是,“蒙古王子割舌”的说法,顺着官道传到了凤翔、西安,甚至汉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谣言在传播中不断发酵,渐渐偏离了最初的模样。不知是谁添油加醋,说博罗纳哈勒是“草原小吕布”,不仅刀快,还懂妖法,能隔着三里地听见孩子哭;又有人说他长着三只眼,中间那只专看谁家藏了金银,夜里就带着兵去抢。

更离奇的传言,是关于他那柄长矛。有从灵州逃出来的难民,形容得绘声绘色:“那矛叫‘饮血’,灵州城里连挑三员明将,矛尖自己就渗出血槽!”还有人说,每次打仗前,博罗纳哈勒都要让亲兵杀几个俘虏,用热血淋在矛身上,边淋边念咒:“血养神兵,越杀越利!”这些话被恐惧放大,传到后来,竟说那长矛会自己嗡嗡作响,饿了就要喝人血。

恐慌像瘟疫般席卷了整个关中。西安城里的富户们连夜收拾细软,让家丁赶着马车往汉中逃,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彻夜不息。有户绸缎庄的老板,连店铺都顾不上关,带着妻儿钻进南去的商队,临行前还往车辙里撒了把糯米,说是能避“蒙古邪祟”。

寻常百姓虽没多少家当,也跟着慌了神。渭河边的农夫们扛着锄头往南山里躲,把刚灌浆的麦田丢在地里;长安城门口的流民越聚越多,挤在吊桥边哭哭啼啼,都想往南逃。有个老秀才背着书箱往秦岭方向走,边走边叹气:“元人乱世的光景,难道又要来了?”

官道上挤满了南撤的人群,车马相撞的闷响、孩童的哭嚎、盗贼趁乱抢掠的嘶吼,混在一起成了乱世的杂音。西安府尹派衙役在城头敲锣喊话,说“明军正在驰援,瓦剌跳梁小丑不足惧”,可没人听得进去——在“割舌王子”与“饮血长矛”的阴影下,任何安抚都显得苍白无力。

夕阳西下时,关中平原上的炊烟比往日稀了大半。某座空寂的村庄里,只有个豁了口的陶碗留在井台上,碗沿还沾着没喝完的米汤。远处传来几声狼嚎,惊得枝头的乌鸦扑棱棱飞起,在昏黄的天幕下盘旋——博罗纳哈勒的铁骑还没到,恐惧已先一步踏平了这片土地。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