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 > 第75章 京察将至,风波再起

江南的冬,与塞外是截然不同的滋味。没有刮骨的风刀,没有漫天的黄沙,只有湿冷的、无孔不入的寒气,和铅灰色天空下似乎永无止境的绵绵冬雨。官船驶入杭州码头时,这座繁华的城市仿佛也被这阴冷的天气笼罩,显得有些沉闷。

凌越一行踏上久违的土地,呼吸着湿润却熟悉的空气,心中却并无多少轻松之感。宣府的烽烟与血火仿佛还在眼前,但江南官场那看不见的丝线,已然悄然缠了上来。

码头上,按察使司派来迎接的胥吏态度恭敬,却透着几分公式化的疏离。回到按察使司衙门,氛围更是微妙。同僚们见面依旧拱手寒暄,笑容可掬,但眼神深处却藏着打量、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凌越在宣府立下大功的消息早已传回,但这“功”是福是祸,在眼下这个节骨眼,却难说得很。

王砚早早候在值房,见到凌越,激动之余,更多的却是忧虑。他一边帮着安置行李,一边迫不及待地低声汇报:“大人,您可算回来了!您不在这些时日,衙门里……唉,真是暗流涌动啊!”

凌越屏退左右,只留王砚和沈荆澜在房内:“慢慢说,怎么回事?”

王砚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首要便是这‘京察大计’!吏部的文书已经到了,考功清吏司的官员不日便将抵达浙江!六年一度的京察,关乎所有官员的升迁降黜,如今衙门里人人自危,也人人都在钻营!”

明代京察,乃考核京官及地方大员之巨典,六年一度,由吏部与都察院主持,标准极其严苛,一旦被评为“浮躁”、“才力不及”、“老”、“疾”等,轻则降调,重则革职为民。对于官员而言,不啻于一场大劫。

“这与我等何干?依例应对便是。”凌越淡淡道,心中却已明了七八分。

“我的大人啊!”王砚急道,“若是平常,以您如今查破宣府大案的功绩,京察自然是优等。可偏偏……偏偏您这次在宣府,动的不仅是军中的蠹虫,恐怕更得罪了朝中的大人物啊!”

他凑得更近,声音几不可闻:“您可知,如今省城里都在私下传言,说您……‘邀功心切,手段酷烈,逼死边将,有损国体’!还说您那《边事疏》是‘妄议祖制,沽名钓誉’!这……这分明是有人要借京察之机,颠倒黑白,对您不利啊!”

凌越目光微冷。这些罪名,空洞却又恶毒,尤其是在京察这个敏感时期,极易影响考功官的判断。不用想,这背后定然有徐世峰以及那位京中徐公公的影子。他们不敢直接否定宣府案的成果,便从“程序”和“手段”上做文章,这是官场上最阴险也最难防备的招数。

“还有,”王砚继续道,“徐世峰徐老先生,近来活跃得很呐。频频邀约省城各级官员、士绅名流宴饮清谈,门庭若市。虽致仕在家,其影响力却似乎更胜往昔。他对您在宣府的作为,公开场合虽未直言批评,但言谈间常流露出对‘年轻官员行事孟浪’的担忧,这……这风向对您大大不利啊!”

凌越冷哼一声。徐世峰这只老狐狸,果然开始动作了。他这是在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人脉,潜移默化地营造不利于凌越的舆论环境,为京察铺垫。

“属下还听说,”王砚忧心忡忡地补充,“此次来浙的考功司官员中,有一位员外郎,据说与徐公公有同乡之谊,过往甚密……”

话已至此,意思再明白不过。对方早已布好了局,就等着凌越回来,借京察这把“软刀子”给他致命一击。

沈荆澜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纤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眼中满是担忧。她深知官场险恶,有时破获十桩大案积累的功绩,也抵不过上官一句轻飘飘的“浮躁”考语。

凌越沉默片刻,脸上却不见多少惊慌,反而露出一丝讥诮的笑意:“好啊,到底是江南,杀人都不用见血。比起宣府真刀真枪,倒是‘风雅’多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冷雨,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们想借京察做文章,那就让他们来。功是功,过是过,宣府一案,证据确凿,利在边防,功在社稷,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至于《边事疏》,所言皆是实情,一片公心,可昭日月。若因此获罪,凌越也无话可说。”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王砚和沈荆澜:“不过,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王先生,你立刻去将宣府一案的所有卷宗、证物清单、杨总兵的谢函以及朝廷之前的嘉奖文书,全部整理归档,务必清晰完备。京察问询时,这便是我们的底气。”

“荆澜,”他又看向沈荆澜,“你心思缜密,帮我留意城中士林清议,尤其是那些与徐世峰过往甚密的文人官员,看看他们到底在散播些什么言论。有时,流言蜚语亦可杀人。”

“秦虎,”他叫来守在门外的秦虎,“京察期间,约束好手下弟兄,谨言慎行,莫要授人以柄。特别是你,收收你的火爆脾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人纷纷领命,感受到凌越镇定下的强大自信,心中的焦虑也稍稍平息。

安排妥当后,凌越换上官服,前往拜见按察使。按察使的态度倒是颇为客气,对凌越宣府之功不吝赞誉,但言谈间也透露出对京察的谨慎,暗示凌越近期需“稳重持身,莫要再起波澜”,显然是听到了风声,不愿被牵连。

接下来的几日,杭州官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薄冰覆盖。表面平静无波,水下却暗流汹涌。关于京察的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谁得了谁的“冰敬”、“炭敬”(贿赂别称),谁又去了哪位大佬府上拜码头,都成了人们窃窃私语的话题。

凌越闭门谢客,每日只是在值房处理积压公务,翻阅卷宗,仿佛对外界的风波浑然不觉。但他越是平静,某些人就越是坐不住。

这日,一位素无往来、隶属布政使司的官员忽然来访,言语间先是恭维凌越年轻有为,随即话锋一转,暗示京察艰难,若有需要,他或可代为“疏通”,只是需要一些“打点”的费用。

凌越不动声色地敷衍过去,心中冷笑。这怕是对方投石问路之举,若他真拿出银子,恐怕立刻就会成为“行贿考功官”的铁证。

又过两日,凌越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罗列了数条他在宣府“擅权”、“苛待军将”的所谓“罪状”,笔迹刻意伪装,内容却恶毒详尽,显然是知情人所为。

压力如同这江南的冬雨,无声无息,却冰冷刺骨,无处不在。

喜欢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请大家收藏:()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