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369章 秦国历代君主3

秦竫公

春秋时期秦文公之子

秦靖公(出生日不详―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族谱载其名静。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秦靖公,嬴姓,名静,又称秦静公、秦竫公,是秦文公的儿子。

《史记·卷五·秦本纪》作秦竫公,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公元前718年,太子秦静公去世,其子被立为太子,继文公之位,是为宁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作秦宁公,嬴姓,赵氏,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秦宪公(《史记·秦本纪》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已失佚,是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秦文公四十八年(公元前718年),秦静公去世,秦文公立孙子秦宪公为继承人。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 ,居于西新邑。

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陈仓区)。同年,秦宪公派兵攻打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说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带)。

秦宪公三年(公元前713年),秦军与亳戎交战,亳戎首领亳王战败逃往西戎,于是秦军消灭荡社。

秦宪公七年(公元前709年),芮国国君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于是将芮伯万赶出芮国。芮伯万便到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居住。

秦宪公八年(公元前708年)秋天,秦宪公趁芮伯万在外之际,派兵攻打芮国,秦军由于轻视芮军而战败。同年冬天,周桓王派兵联合秦**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芮伯万。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鲁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宪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继位。

历史对秦武公的评价是:“烈烈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蛮方。”

秦武公(出生日期不详 - 公元前678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国平阳(今陕西省宝鸡市)人,秦宪公(一作秦宁公)长子,母为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第5任国君(前697年 - 前678年)。

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秦武公是秦宪公(秦宁公)的长子,母为鲁姬子,后被立为太子。秦武公的父亲秦宪公生有三子:长子即秦武公;次子秦德公,秦武公同母鲁姬子;三子秦出子。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十二年),秦宪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国君。公元前698年(秦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秦出子,又拥立秦武公为国君。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的平阳。秦武公开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死后用了六十六个活人陪葬。秦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白,在秦武公死后未能继位,受封于平阳,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继位。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元年),秦武公率军讨伐彭戏氏,直到华山脚下。

公元前695年(秦武公三年),秦武公以三父等人暗杀秦出子为由,将三父等人诛杀,并夷灭他们的三族。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秦武公攻打邽、冀两地的戎族,开始把这两地作为秦国的县。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十一年),秦武公将杜、郑两地设置为县;同年灭亡小虢国。

秦武公有一子名叫白,秦武公死后未能继位,受封平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德公

秦国第六位国君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秦宪公之子,其母名叫鲁姬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中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公元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秦德公,嬴姓。是秦宪公之子,其母名叫鲁姬子。秦宪公共有三子,与鲁姬子生下长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嬴嘉,与其他姬妾生下少子秦出子。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君。

秦出子六年(公元前698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秦出子,再次拥立秦武公为君。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秦武公死后,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为君,而是拥立秦德公为君。秦德公继位后,将公子白封在平阳。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开始住在雍城大郑宫,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帝,命人占卜是否适宜居住在雍城。占卜的结果显示吉利,居住在雍城之后,秦德公的子孙可以东到黄河饮马。同年,梁国国君、芮国国君来朝贡。

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秦国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据说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产生伏天的说法以后,人们一听说入伏,就会想到盛夏来临。伏天盛暑天热,容易致病,人们要想办法避暑、少动,自我保养的意识提高许多。在此之前,秦国没有伏天的说法,周朝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们特别重视伏天的来临,汉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伏日,不必求同。我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是秦德公开始规定入伏。

当然,既然入伏,总得想想避暑热的办法。当时的人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秦德公命令把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悬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避邪气。 同年,秦德公去世,终年三十四岁。秦德公嬴嘉共有三子,都相继成为国君,长子秦宣公嬴恬,中子秦成公嬴载,少子秦穆公嬴任好。

秦人祭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今陕西境内的眉县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迁都雍城是否吉利,结果是后代子孙可以以此地为依托向东发展,直至饮马黄河。秦国迁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压力而前来朝见秦君。这一年,秦国开始确定有三伏的节气,用在城门杀狗的方法来祛除热毒邪气。

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赵说、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秦国在关中的力量越来越强劲,早就不指望周天子照应的本地小诸侯——梁伯和芮伯前来朝见秦德公,算是把自己国家的安危置于秦国的保护之下。芮伯就是秦宪公时让秦国碰钉子的芮国的国君,可能已是芮伯万的子孙。

芮国是姬姓国,始封君是周宣王的着名卿士姬良夫,因封于芮而以芮良夫着称。梁国位于现在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龙亭两镇地域内,和芮国毗邻,也是嬴姓诸侯国,据说始封君是秦仲的小儿子康,和秦国有血缘关系。关于梁国始封君的这个说法值得探讨,秦仲长子秦庄公不过就是西垂大夫,还不是诸侯,秦仲的小儿子为什么反而会被封为伯爵成为诸侯呢?比较合理一些的解释应该是梁国国君是秦嬴之族,但未必真的是秦仲的儿子,其始封可能与秦襄公建立秦国的时间相差不远。

秦出子

秦国第四位国君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名曼,秦宪公(《史记》中称秦宁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名曼,秦宪公(《史记》中称秦宁公)的幼子,五岁即任秦国国君,在位六年(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公元前698年,大庶长三父等串通贼人谋杀秦君出子,葬于西山墓区(今宝鸡市北陵原),复立秦武公[2] 。秦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秦武公讨三父等杀秦出子之罪,夷(灭)其(三父)全族。

秦宣公

秦国第七位国君

秦宣公(出生日不详—公元前664年),嬴姓,秦德公长子,秦成公和秦穆公的长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宫廷政变。卫国、南燕国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赶出了朝廷,拥立王子颓为王。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郑伯、虢叔又杀死了王子颓,送惠王返回朝中。

王子颓篡位后,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劝秦宣公以勤王的名义出兵,但秦宣公认为,一是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强抢臣子的土地是为不义。二是王子颓自己也是周庄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脉,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国当时实力不济,纵然强力支撑,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赏,以自己国家的实力,不久也必然会被人赶下台去。与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观时事,以静制动也许可以占得先机。于是不予应允。

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秦宣公的选择是对的,就是因为他的选择,秦国才获得了几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当他们都在那里折腾的时候,秦宣公却继承了秦德公的和平发展韬光养晦的国家发展战略,在那里按兵不动。于是秦国又有了四年的和平。

但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长,秦国的发展和另一个高速发展的诸侯国发生了撞车。这个诸侯国就是晋国。晋献公自恃实力强大数次入侵秦国,秦国国人忍无可忍。大臣多次劝谏秦宣公发令抵抗晋国。秦宣公见时机已到,于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秦宣公修筑密畤、祭祀青帝后,终于向晋国开战。

这或许是第一次秦国和晋国发生的战争。以前秦国都是和西戎打仗的。常年和西戎打仗的秦国练就了一支彪悍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实力当时似乎还及不上晋国。但它无疑是一支充满野性的虎狼之师。虽然实力悬殊,秦国还是把晋国打败了。自此后秦与晋的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

秦宣公十二年(公元前664年),秦宣公去世。他生了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弟弟秦成公嬴载,秦成公在位四年就驾崩了。这个人基本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从简。

秦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立了弟弟嬴任好,即秦穆公。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与晋战河阳,胜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秦成公

秦国第八位国君

秦成公(出生日期不详―公元前660年),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是秦德公的次子。秦成公死后其弟嬴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秦成公嬴载是秦宣公的弟弟,秦穆公的哥哥。秦宣公去世后,由其接任国君。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成公元年,梁、芮两国国君来朝见;

秦成公有子七人,皆未立,他去世后,由其弟嬴任好继位(即秦穆公)。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德公之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秦穆公于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继位。之后从楚国人手中赎得百里奚,将国家政事交给百里奚,并在其建议下迎蹇叔为上大夫,还暗中重用自晋国逃到秦国的丕豹。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为救济晋国旱灾,兴起“泛舟之役”。两年后,秦国发生饥荒,秦穆公向晋国借粮,不料晋惠公以怨报德,不仅不给秦国供粮,还发兵攻秦,引发韩原之战。秦穆公在此次战役中生擒晋惠公,而后送其回晋国,与晋国相盟,之后还扶持流亡在外多年的晋公子重耳(晋文公)归国继位。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与晋文公出兵围攻郑国,经烛之武劝说而与郑国结盟。三年后,又派兵袭击郑国,未果,反遭晋襄公出兵袭击,大败于崤之战。自此开始与晋国相争。而后又经彭衙之战的惨败,为报屡败之仇,采用内史廖的建议,西取由余。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发动王官之战,大败晋军。次年,又用由余之计,生擒戎王。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谥号穆公(一作缪公)。

秦穆公在位期间,审时度势,在内政方面善于任用人才,加强国内的发展。对外采取以和为主的方针,与晋国保持相对友好,同时向西发展,使十二个戎国服于秦国,拓地千里,得以称霸西戎,并被周襄王赐予金鼓,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