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409章 楚国历代君主7

子重、子反杀掉了屈巫留在楚国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财产。悲痛万分的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郤至,意欲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

就在子重、子反为排斥异己殚精竭虑时,晋国正卿郤克以其侄郤至专对楚国外交,与楚人周旋。郤克之志在齐而不在楚,乘楚国重臣反目之际,于公元前589年出动大军攻伐齐国,齐顷公大败而还,与晋国结盟。楚国联齐制晋的计划彻底破产。

为了挽回颓势及霸主荣誉,这一年冬天,子重辅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鲁国,号召诸侯会盟。13国代表汇聚蜀城,规模虽大,却各怀心机。这不过是楚庄王昔日功业的最后回光。

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超。子重为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

楚共王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

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轶事典故

1、庄王葬马《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楚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对待百姓,甚至超过给大夫的待遇。楚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

大臣们认为楚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楚庄王此举表示不满。楚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优孟智劝楚庄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

楚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

楚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楚庄王葬马这则寓言,从原先楚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楚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出楚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

2、绝缨之宴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

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

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3、庄王伐陈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百姓力量疲惫。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楚庄王听从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陈国。

4、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5、贤妃樊姬

楚庄王即位时,贪恋酒色,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却收效甚微,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樊姬心灰意冷,为此不再梳妆打扮,终日蓬头垢面。楚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樊姬回答说:“您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国的前途一片黯淡,我哪里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楚庄王听后当即表示悔改。

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楚庄王没过多久就旧病复发。樊姬于是命人在纪南城南城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楚庄王见后深感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在野外梳妆。

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吗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呢,还不如让星月欣赏。”

楚庄王这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专心朝政。

6、庄王问卦

楚国有个善于相面的人,他从来没有过失误,闻名全国。楚庄王召见他,问起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详察人们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为人忠厚、恭谨,那么,这样的平民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是所谓的吉人。

观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善好施,那么他就会每日有所进益,官职也会日益得到升迁,这是所谓的吉臣。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侍从多是忠良,君主有过失都争相劝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是所谓的吉主。

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啊!”楚庄王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加紧收罗贤士,日夜坚持不懈,从而称霸于天下。

后世纪念楚庄王台位于湖北荆州城北8公里处纪南城内东北隅,据《水经注》记载,台高三丈四尺,南北宽六丈,东西长九丈(现高6米,南北宽20米,东西长30米)。

楚庄王是楚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97年,晋楚之战,楚获大胜,威震九州,楚庄王为安抚列国君主,建筑高台,邀请列国君主来此聚会,众诸侯推庄王为盟主。此后"远者来朝,近者入宾",楚庄王威望日重,楚国国势日强。后人因而谓此台为钓诸侯台,故又名"钓台"。

人物评价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

后子越政变,楚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杰出的贡献。

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然而,楚庄王并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人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国影响极为深远。

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芈姓,熊氏,名审,楚庄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共王年幼即位,由重臣子重专政。

公元前590年,发生“子重之乱”,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晋国,成为谋士。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去世,其子熊招继位,是为楚康王。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其子熊审即位,是为楚共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楚庄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左尹子重曾请求以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吕(今南阳市西)之地为赏田,庄王应允了,但申公巫臣以楚依靠申、吕征发兵赋,用以抵御北方,如作赏田,晋、郑必然要攻到汉水,加以反对,子重因此怨恨巫臣。

楚共王元年(公元前590年),子重任令尹,申公巫臣奉命出使齐国,乘机带夏姬逃往晋国。被晋国任为邢(今河南温县东北)大夫。

司马子反建议楚共王给晋国送礼,让晋不重用巫臣,楚共王没有答应。子重即与司马子反(公子侧)合谋,杀害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并夺取了他们的家财。

楚共王六年(公元前584年),巫臣为报灭门之仇,征得晋景公许可,出使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使晋与吴结好,一致对付楚国,并使其子狐庸在吴任行人之官,教吴车战,连续攻楚。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原来属于楚国的蛮夷小国,都被吴国占领,吴国实力大增,成为楚国劲敌。

楚共王十年(公元前580年),因为宋国的华元和令尹子重、晋国正卿栾书的私人关系好,所以达成了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楚共王十四年(公元前577年),郑国攻打许国,攻入了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媾和。许国作为楚国的附庸,郑国的行动自然要引起楚国的干涉。

第二年,楚国便发兵攻打郑国,迫使郑国屈服于己。郑国叛晋后,仗恃有楚国作后盾,兴师进攻许国。郑国的所作所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且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便利条件。对此晋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下决心讨伐郑国。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国以栾书为中军主帅,并联合齐、鲁、卫等国一道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共王于是派兵援救郑国。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交战,晋军打败楚军,晋将魏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

共王被射伤眼睛后,羞怒交加,命令养由基将魏锜杀死。给了他两枝箭,养由基果然不辱使命,将射伤楚共王之人射死,便把另一枝箭交还给楚共王。

到了晚上司马子反想整顿再战,但晋军放楚国俘虏回来,瓦解了军心。楚共王听到晋军中的情况,要召见子反谋划对策,便传唤司马子反。子反贪酒,恰逢侍从竖阳谷捧上酒来,子反喝的大醉,呼之不应,扶之不起。楚共王说:"这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了,我不能在这里等待了"。

就在夜里率军逃走了。养由基把子反绑在车上,行了两百多里,子反才醒来。知道因自己酒醉误事,楚军正班师还朝。

子反大哭:“谷阳害杀我也。”楚共王害怕公子侧畏罪自杀,到了瑕地,派人对子反说:”过去的时候令尹子玉因为先王不在军中,打了败仗,自杀谢罪,尚在情理之中。现在我亲自率军打仗,子反只为副将,如有失误,全因寡人之过失也”。

子反对使者拜了两次说:"君主赐臣子死,死了也会不朽。我的士兵的确是奔逃了,这是我的罪过"。令尹子重平时便与子反不和,便也派人对子反说:"当初损失军队的人,你也听说过他了。你为何不想该怎么办"子反回答说:"纵然是没有先大夫子玉自杀的事,大夫你命令我(死),我敢不听从吗?我损失了君王的军队,哪里敢忘记去死呢"?

楚共王听说后,派人来阻止子反自杀,使者没有赶到子反就死去了。楚共王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熊招继位,是为楚康王楚共王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推动了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他注重文化教育,重视音乐、舞蹈、书法等文化艺术,推广了楚文化,使楚国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

楚共王还加强了军事力量,重视军事训练,培养了一批的将领,使楚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在外交方面,楚共王也开展了积极的活动,与周、齐、晋等建立了友好关系,为楚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了贡献。

楚共王在位期间,不仅推动了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楚共王注重文化教育,推广楚文化,使楚国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楚共王还加强了军事力量,提升了楚国的军事实力,使楚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一。

楚共王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推动了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楚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楚共王的生平事迹、政治贡献以及对楚国历史的影响,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