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438章 齐国历代君主11

齐威王三十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在位37年的齐威王死,其儿子田辟疆继承王位,为齐宣王。

关于齐威王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据说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齐宣王(约公元前350年_公元前301年,约50岁),妫姓、田氏,名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

公元前314年,燕国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夺回权力,反而被杀。齐宣王乘此大乱,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

公元前312年,齐宣王杀王后,后娶钟离春为后。相传钟离春是一位样貌奇丑的女子。随后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齐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但是齐宣王没有听从,反而军纪败坏,掠夺民财,导致燕人叛乱。

不久齐军就在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压力下被迫撤军,而燕人则共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齐宣王感叹:"吾甚惭于孟子。"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齐宣王去世,都没被拆穿;

齐愍王立后,喜欢单独演奏,处士赶紧逃亡,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强即位,是为齐宣王。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攻燕,几乎灭亡燕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其子田地即位,是为齐愍王。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但这也为齐国的衰落埋下伏笔。

三十年后燕昭王为报此仇,在乐毅的指挥下统帅燕国及赵、秦、韩、魏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使齐国只剩下即墨、莒这两座孤城,尽管最后依靠田单以火牛阵破敌复国,但齐国却从此衰落下去。

折叠文化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开始发展文化事业。

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来,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

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其中还有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

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

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着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齐宣王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他设立了的稷下学宫,可以说是造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齐国最终灭亡,与齐宣王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齐宣王一生犯过很多错,而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外交,他的外交错误导致齐国最终灭亡。

合纵攻秦

第一大错误:外交中的第一大错误就是不支持合纵攻秦,最后导致秦国单独坐大,诸国都不能抗衡,本来公元前318年六国合纵攻秦是件好事,

但就因为大家没推他做合纵长,他就撤伙,所以导致日后除了他之外的五国合纵共同攻秦一下子陷于失败,五国都失败了,秦国独大,最后导致谁都怕秦国,割地赔款。这是第一个。

齐楚联盟

第二个错就是不能对已经犯了错误的楚怀王宽宏大量,导致秦国成功地拆散了齐楚联盟,导致齐楚兄弟之间鹬蚌相争,秦国渔翁得利。公元前314年,齐楚结成联盟,这对秦国不利。

秦国一看齐楚联盟,就采取了一个办法拆散,派张仪去楚国,说您如果能够与齐国断交,我把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您,楚国马上与齐国断交,派人收回那六百里土地,结果张仪在路上佯装受伤,三个月不见楚王。

楚王一看,咋还没给我地啊?肯定是跟齐国有关系,我跟齐国断交秦国不知道,于是马上派人到齐宣王那儿绝交。

当然楚国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这事楚国确实错了,但是后来楚国知道错了,又央求齐宣王,齐宣王怎么都不肯原谅他。而是和秦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楚国,最后齐楚两败俱伤。

齐燕矛盾

第三个外交错误就是没有处理好齐燕矛盾,齐燕之间的矛盾被秦国利用,最终导致齐国衰落下去。

公元前312年,秦国联合韩魏进攻齐国,大破齐军于濮水之上。齐宣王面对着此情此景,齐宣王只能把自己占领燕国的军队悉数撤回,虽然说齐国放弃了燕国所有的军队,但是齐燕之间的矛盾已经结成,所以这就为日后燕齐再度开战两败俱伤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01年,随着齐宣王的去世,齐国的盛世时代终于结束,等待着齐国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这一大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齐宣王的外交错误断送了齐国,也断送了其他东方六国,最终致使秦国统一了中国。

齐闵王(约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亦称齐愍王、齐愍王,妫姓,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六任国君,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

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齐闵王即位。齐闵王为人骄傲,喜欢享乐,但在位期间也屡建武功,破秦、燕诸国,制楚,灭宋,齐愍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和齐愍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

公元前284年,燕国将领乐毅以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五国联军攻田齐,燕军攻入临淄,齐闵王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

即位之初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田地的父亲齐宣王去世,田地继承王位,是为齐闵王(齐愍王、齐愍王)。齐闵王继位之初,便倚仗齐国的强大实力,插手他国内政。

齐闵王元年(公元前300年),韩国的公子咎与公子几瑟争夺太子之位,由此激化矛盾。齐闵王为表达自己的态度,准备出兵韩国,共同与亲齐国的韩公叔帮助公子咎并将其立为太子。

当时支持公子几瑟的中庶子向公子几瑟建议铲除公叔,公子几瑟没有听从中庶子的建议。不久,齐闵王大兵压境,驱逐公子几瑟,公子几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楚国。齐闵王二年(公元前299年),齐闵王邀请魏襄王一起到韩国,胁迫韩襄王立公子咎为太子。

齐闵王继位之初,楚国由于内优外患,使得楚怀王不得不向齐闵王求和,并派太子横到齐国作人质,以加强齐、楚联合。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一直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横向齐闵王请求回国。

齐闵王没有答应,并要挟说:"如果把楚国东边的五百里土地割让给我,就可以让你回去;否则,是不会让你走的。"

无计可施的太子横,万般无奈中去问他的老师慎子该怎么办,慎子告诉他说:"土地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如果因为爱土地而不去为死去的父亲送葬,那是不孝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赞成答应给齐国土地。"0

齐闵王在得到允诺后,便放走太子横。后来由于秦国出兵干预,齐闵王想得到楚国东边五百里土地的愿望也没有实现。由于秦国的干预,齐闵王的打算落空,他大为恼怒,非常怨恨秦国。

不久,秦国要攻打魏国,当时在魏国做官的齐国人陈珍,为魏国游说来到齐国,对齐闵王说:"有能力灭亡各诸侯国的是秦国。

我不担忧强秦的威胁,而担忧六国相互攻伐,使自己疲弱下去,其结果只能是被秦国乘机吞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珍又为齐闵王分析说:"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的绛和安邑,如果得手,就会沿着黄河向东攻齐。大王不如派兵与三晋联合抗击秦国,这样,既帮助魏国打击秦国,齐国还可以免遭秦国的攻伐。"

齐闵王觉得陈珍的分析很有道理,而且也符合打击秦国、扩大自己影响的意愿,便采纳陈珍的建议,派孟尝君田文率领齐军,联合韩、魏攻打秦国。

同年,孟尝君统帅齐、韩、魏三国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到秦国的边防要隘函谷关。然而,由于孟尝君中了韩庆的计谋,使"三国无攻秦"。

同年(公元前298年),齐闵王将田婴封在薛地。齐闵王四年(公元前297年),齐闵王派人到秦国迎娶秦国公主为妻。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

三国联军对秦国发起进攻,攻破函谷关。为了缓解局势,秦昭襄王被迫"割河东而讲和"。齐国联合韩、魏兵临函谷三年,对阻止秦的东向兼并势头、提高齐国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由于齐闵王只顾眼前利益,接受秦国的讲和要求,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所以使他丧失打击秦国、削弱秦国、以致最终消灭秦国的良机。

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后,齐闵王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久,便高举对外扩张的大旗,把战火点燃到燕国。当时燕国是秦国的同盟并与秦国缔结婚姻。

由于秦、燕两国相距甚远,不便出兵救燕,秦昭襄王便派魏冉到秦国的盟国赵国,让赵国出兵帮助燕国抗击齐军。当秦昭襄王派魏冉去赵国时,齐闵王也让大臣魏处来到赵国,游说赵王,意在让赵国保持中立,不出兵干预此事。

争霸天下

因赵国保持中立,不派兵干预齐国攻燕之事,距燕遥远的秦国爱莫能助,只好眼睁睁地看看齐军向燕国展开猛烈的进攻。燕军在权地被齐军强大的攻势击败,齐军杀燕军十万,两员大将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不久,有恩于齐国的赵国,在齐国不加干预,甚至相助下,一举灭掉中山国。齐军权地败燕,是齐闵王继破秦函谷关之后,取得的又一场胜利,更使齐闵王称霸天下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燕昭王为了向齐国报仇,让苏代到齐国搞反间活动齐愍王与苏秦,以折断齐国的羽翼、拆散齐国的联盟。他指使苏代一方面破坏齐国和赵国的关系,

削弱齐国的力量;另一方面,劝谏齐闵王进攻宋国,以转移齐国对燕国的威胁。因此,苏代极力怂恿、引诱齐国攻打宋国。苏代曾对当时担任齐相的韩珉说:

"您使我在齐国受到重用,我将让燕国侍奉齐国,齐燕联合为一体,韩国和魏国也会服从齐国,赵国若蛮横无理就讨伐它。希望齐国集中力量进攻宋国。"

齐闵王不但没有识破苏代的计谋,反而还赞誉他。齐闵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齐闵王联合宋国一同攻打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

齐闵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齐闵王任命苏代为齐相。从此,苏代这颗定时炸弹便埋在齐国的心脏,成为齐闵王国破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齐闵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闵王相约共同称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闵王为东帝。

秦、齐称帝,意在兼并其他诸侯国,这对韩、赵、魏、燕等国威胁很大,为破坏齐、秦联盟,各国都在加紧活动。由于齐国称帝是被动的,所以齐闵王在苏代来齐国搞合纵的时候,便急切地征询齐国称帝的利弊。苏代竭力反对齐、秦联合。

他劝说齐闵王放弃帝号,集中精力攻宋伐秦。齐闵王接受苏代的建议,同意放弃帝号,外交上由联秦改为联赵。齐相韩珉由于继续坚持联秦之策,遂被罢免相职。

齐闵王放弃帝号后,一面积极准备伐宋,一面组织合纵攻秦。苏代受齐国之托到各国游说,使齐、赵、燕、韩、魏五国合纵的局面得以形成。齐闵王称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反映出他欲称霸天下的野心。

苏代一方面极力劝说齐闵王采纳自己的主张,使其与赵国达成攻打秦国的协议;一方面又到赵、燕、韩、魏四国进行游说,让他们与齐国组成合纵攻秦的联盟。

但这次合纵攻秦,五国貌合神离,各有打算,并无实心。齐国作为领军大国,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过与其他四国合纵来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亡宋国。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