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58章 【陇西伏波】枹罕盐祸:这咸土带毒!

【一: 盐卤泛黑】

陇西的风总裹着沙,刮在人脸上像细刀子。王翦勒住胯下乌骓时,枹罕盐场的哭喊声已经漫过了盐井旁的夯土台,混着晒盐场上蒸腾的咸气,呛得人胸口发闷。

“将军!再晚一步,这十里盐场的人都要没气了!” 负责盐场防务的校尉李敢跌跌撞撞奔过来,甲胄上还沾着带盐粒的污泥,他伸手去扯王翦的衣袖,指节却控制不住地颤抖 —— 那是亲眼见了太多惨状才有的惊悸。

王翦的目光掠过晒盐场。原本该是雪白的盐滩上,此刻横七竖八躺着数十个盐工,有老有少,个个面色青黑,嘴角淌着带泡沫的黑血,手指蜷缩成爪状,像是临死前还在抓挠什么。几个没死透的盐工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声响,胸口起伏得越来越弱,眼白上翻的瞬间,能看见瞳孔里凝着一层诡异的灰雾。

“何时发现的?” 王翦翻身下马,靴底踩在盐渍结板的地面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他蹲下身,指尖挑起一点盐滩上的白盐,凑近鼻尖轻嗅 —— 除了惯有的咸涩,还藏着一丝极淡的苦杏仁味,混在风沙里几乎难以察觉。

“今早卯时!” 李敢咽了口唾沫,声音发哑,“头一批盐工下井汲卤,刚把卤水倒进晒池,就有人喊头晕。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倒的人就越来越多,先是手脚发麻,接着就口吐黑血…… 末将已经封了所有盐井,可昨晚已经有三车盐运去了九原大营,还有两车发往咸阳方向!”

“封路!” 王翦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派人快马传令,九原、咸阳方向的驿道全部设卡,凡从枹罕运出的盐,一粒都不许流入军营和市集。另外,把还能动的盐工集中到西头的土屋,不许他们接触任何水源和食物,我要亲自问话。”

李敢领命刚要走,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老盐工被两个士兵架着,挣扎着要扑过来,花白的胡子上沾着黑血,嘶哑地喊:“将军!是盐井!盐井里有东西!是那东西害了人!”

王翦抬了抬手,示意士兵松开老人。老盐工名叫秦阿公,在枹罕盐场煮了四十年盐,手上的老茧比盐岩还厚。他跌坐在王翦面前,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块黑褐色的东西 —— 那是块凝结的盐卤,表面却布满了蛛网状的裂纹,裂纹里嵌着些暗红的碎屑,像是干涸的血迹。

“昨晚亥时,老汉我起夜去看盐井,就见井台边有黑影晃。当时以为是野狗,没在意。今早汲卤,刚把汲卤桶放下去,就见桶底沾了这东西,” 秦阿公的手抖得厉害,“后来人倒了,老汉才想起,十年前匈奴人袭扰陇西时,也有人中过类似的毒,当时萨满祭司说,这是‘黑风蛊’,要靠神山的赤土才能解……”

“黑风蛊?” 王翦眉头微蹙。他征战多年,见过匈奴用的毒箭、楚巫下的咒蛊,却从没听过 “黑风蛊”。他接过那块盐卤,用匕首刮下一点暗红碎屑,放在掌心揉搓 —— 碎屑质地坚硬,摩擦时竟发出细微的金属声,不像是草木或兽骨的残渣。

“去盐井看看。” 王翦站起身,目光扫过那口最大的盐井。井口用青石垒砌,直径足有两丈,井绳上还挂着半桶没提上来的卤水,卤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极薄的黑膜,像是结了层冰。

两个亲兵腰系绳索,提着灯笼下井探查。片刻后,亲兵在井底高喊:“将军!井壁上有东西!像是…… 像是刻了字!”

王翦让人放下吊篮,亲自下到井底。井底潮湿阴冷,盐卤的咸腥味更重,混杂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腐臭。亲兵举着灯笼照向井壁,只见西侧的井壁上,被人凿出了一个拳头大的洞,洞里塞着个油布包,油布已经被卤水浸得发黑,洞壁上用尖锐的东西刻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 不是秦篆,也不是匈奴的蝌蚪文,倒像是楚地的鸟虫书。

“把油布包取出来,小心点,别碰破了。” 王翦叮嘱道。亲兵用匕首小心地挑出油布包,打开一看,里面裹着一小包暗红色的粉末,还有半块残破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一个 “芈” 字 —— 那是楚国王室的姓。

“楚谍?” 李敢在井口探头,声音里满是震惊,“可枹罕离楚地千里,他们怎么会跑到这里来投毒?”

王翦没说话,他捏起一点暗红色粉末,凑近灯笼细看。粉末颗粒极细,沾在指尖滑腻腻的,隐约能看见里面混着些银灰色的细屑。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腰间解下一块磁石 —— 那是之前破匈奴谍案时缴获的,据说能吸住漠北的陨铁。磁石刚凑近粉末,那些银灰色细屑就簌簌地粘了上去,在灯笼光下泛着冷光。

“不是楚谍,是有人借楚人的名头掩人耳目。” 王翦把磁石收起来,眼神沉了下去,“这粉末里掺了陨铁屑,匈奴人常用陨铁做箭头,而楚巫的蛊毒里,从不会加这种东西。他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们以为是匈奴和楚人联手,转移注意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土屋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医官连滚带爬地跑过来,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土屋里的盐工又倒了十几个,这次连喝水都吐黑血,我们试过催吐、灌汤药,都没用!再找不到解毒的法子,他们…… 他们撑不过午时了!”

王翦的心猛地一沉。他抬头看向井口外的天空,风沙越来越大,晒盐场上的白盐被风卷起来,像雪片一样飘着。他突然想起秦阿公说的 “神山赤土”,又想起之前在咸阳宫,李斯曾提过,骊山陵的封土是用天下九州的泥土混合烧制的,其中陇西的赤土占了三成,而且骊山陵附近曾出土过陨铁矿……

“李敢!” 王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你立刻挑选五十名精锐骑兵,备足干粮和水,日夜兼程去骊山陵,向监工的少府令要一坛封土 —— 记住,要刚从陵墙里挖出来的新鲜封土,不能沾任何其他泥土。告诉少府令,这是关乎陇西数万军民性命的大事,若耽误了时辰,军法处置!”

李敢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将军是说,骊山封土能解这毒?”

“不确定,但这是目前唯一的法子。” 王翦攥紧了手里的油布包,“你路上务必小心,匈奴游骑最近常在陇西边境活动,还有,要提防队里有没有内奸 —— 能在盐井里投毒而不被发现,说明他们在盐场里安插了眼线。”

李敢用力点头,转身就去点兵。王翦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风沙里,又低头看向掌心的磁石 —— 上面的陨铁屑还沾着,在灯笼光下排成了细碎的纹路。他心里隐隐有种预感,这陨铁屑绝不是偶然出现的,而骊山封土里,或许藏着更大的秘密。

【二: 盐井魅影】

等李敢的骑兵队消失在官道尽头,王翦才带着亲兵回到盐场的土屋。土屋里挤满了盐工,空气里弥漫着汗味、药味和淡淡的血腥气,几个医官正蹲在地上,给奄奄一息的盐工灌着草药汤,可刚灌下去,就被吐了出来,汤药里混着黑血,溅在土墙上,像一朵朵诡异的花。

“将军,这毒太烈了,草药根本挡不住。” 为首的医官姓孙,是跟随王翦多年的老医官,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声音里满是无奈,“我们验过死者的尸身,发现他们的五脏六腑都像是被什么东西啃过一样,溃烂不堪,尤其是肾脏,全黑了。这不像是普通的毒,倒像是…… 像是活物在体内噬咬。”

王翦走到一个还有气息的盐工身边。那盐工约莫十五六岁,是个半大的孩子,名叫小石头,原本在盐场里帮着父亲晒盐。此刻他脸色青黑,嘴唇干裂,眼睛半睁着,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胡话:“黑…… 黑虫子…… 钻进嘴里了…… 咸的…… 苦的……”

王翦的心一紧。他想起刚才在盐井里发现的暗红色粉末,难道那粉末里藏着细小的虫子?他立刻让人取来一块干净的白布,铺在小石头面前,然后用匕首轻轻撬开他的嘴 —— 只见小石头的舌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像是撒了一把黑芝麻,用匕首刮一下,那些小黑点竟然动了起来,原来是些细如发丝的黑虫,正往肉里钻。

“孙医官,快拿烈酒来!” 王翦低喝一声。孙医官赶紧递过一壶烈酒,王翦倒了些在白布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布擦拭小石头的舌头。烈酒碰到黑虫,立刻发出 “滋滋” 的声响,那些黑虫扭动着身体,很快就不动了,变成了一滩黑色的黏液。

小石头的呼吸稍微平稳了些,但还是虚弱地哼着:“爹…… 爹还在盐井边…… 他说要找黑影子……”

王翦心里一动,追问:“你爹是谁?他看到黑影子了?”

“我爹是秦阿公……” 小石头的声音越来越低,“昨晚…… 昨晚我爹去盐井,回来跟我说,看到个穿黑衣服的人,手里拿着个黑罐子,往井里倒东西…… 我爹想喊人,那人就扔了个东西过来,我爹躲了一下,手臂被划了道口子……”

王翦立刻转身去找秦阿公。秦阿公正坐在土屋门口,低着头,手里摩挲着一块旧盐铲。听到王翦问起昨晚的事,他才慢慢抬起头,露出手臂上的一道伤疤 —— 那伤疤还没愈合,伤口周围的皮肤泛着青黑色,像是被什么东西染过。

“昨晚我看到的黑影,个子很高,说话带着外地口音,不像是陇西人,也不像是匈奴人。” 秦阿公回忆道,“他手里的黑罐子,上面刻着些奇怪的花纹,像是蛇缠在柱子上。我想冲过去拦他,他就从怀里掏出个小石子扔过来,我躲得快,还是被划了道口子。后来我去追,他就钻进盐场后面的林子了,林子里有马蹄声,像是早有人在那里等他。”

“盐场后面的林子?” 王翦立刻让人去林子探查。半个时辰后,探查的亲兵回来报告,说林子里发现了几处马蹄印,还有一个被丢弃的黑罐子,罐子上确实刻着蛇形花纹,罐子里还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粉末,和盐井里发现的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蹄印是秦制的战马,不是匈奴的矮脚马。” 亲兵补充道,“而且林子里还有一条小路,直通官道,看马蹄印的数量,应该是两匹马拉的车,车辙很深,像是装了很重的东西。”

王翦的脸色越来越沉。看来投毒的人不仅在盐场有眼线,还动用了秦制的车马,这说明他们很可能是秦国内部的人,或者是被秦国收买的敌谍。而他们选择在枹罕盐场投毒,显然是想断了陇西和九原大营的盐 supply—— 盐是军中之本,没有盐,士兵就会浑身无力,根本无法抵御匈奴的进攻。

“将军!咸阳方向传来消息,说昨晚有一辆从枹罕运盐的车,在路过安定郡时被人劫了!” 一个斥候快马赶来,递上一封密信,“劫盐的人穿着秦兵的衣服,但是口音很杂,像是六国遗民。他们把盐抢走后,就往东南方向跑了,安定郡的守军追了一段,没追上。”

“东南方向?” 王翦接过密信,眉头皱得更紧了。东南方向是楚地的方向,可之前在盐井里发现的木牌刻着 “芈” 字,现在劫盐的人又往楚地方向跑,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引导他们往楚地想?

就在这时,土屋里传来一阵骚动。孙医官跑出来,脸上带着喜色:“将军!有效果了!用烈酒擦拭过舌头的盐工,呼吸都平稳了些,那些黑虫也没再出来!”

王翦松了口气,但随即又想起什么:“孙医官,烈酒只能暂时压制虫子,不能根治,对吧?”

孙医官点点头,脸色又沉了下去:“没错,这些黑虫已经钻进了血肉里,烈酒只能杀死表面的,体内的虫子还在啃噬五脏六腑。如果找不到根治的法子,他们还是撑不了多久。”

王翦看向骊山的方向。此刻风沙渐小,天边露出一点微弱的光。李敢的骑兵队已经走了快两个时辰,按照他们的速度,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到骊山,再回来,至少要六天。可土屋里的盐工,根本撑不了六天。

“有没有别的办法?” 王翦问秦阿公,“你说十年前匈奴人用黑风蛊时,萨满祭司用神山赤土解毒,那神山在哪里?”

秦阿公叹了口气:“那神山其实就是陇西的鸟鼠山,据说山上的赤土能驱邪解毒。可十年前匈奴人来了之后,鸟鼠山就被他们占了,后来我们虽然把匈奴人赶跑了,但山上的赤土已经被挖光了,只剩下些普通的黄土,根本没用。”

王翦沉默了。他走到盐井边,看着井里的卤水。卤水泛着黑膜,像是一只巨大的眼睛,盯着他。他突然想起刚才在井底看到的鸟虫书,那些字他虽然不认识,但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 对了,之前在灭韩之战时,缴获过一本楚巫的《蛊经》,上面就有类似的鸟虫书,当时李斯说,那些字是楚地的 “诅咒文”,用来召唤蛊虫的。

“难道这毒真的和楚巫有关?” 王翦喃喃自语。他掏出那块磁石,看着上面的陨铁屑。如果是楚巫的蛊毒,为什么要加陨铁屑?匈奴人用陨铁,楚巫用蛊虫,这两者怎么会混在一起?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盐场的晒盐架上。晒盐架是用松木做的,上面铺着竹篾,用来晾晒盐卤。其中一个晒盐架的竹篾上,除了盐粒,还沾着些银灰色的细屑 —— 和磁石上的陨铁屑一模一样。

王翦走过去,仔细查看那个晒盐架。竹篾上有一道细微的划痕,像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过,划痕里嵌着些陨铁屑。他顺着晒盐架往下看,发现地面上也有一串银灰色的痕迹,一直延伸到盐场的角落。

“快!跟我来!” 王翦心里一喜,立刻顺着痕迹追过去。痕迹在盐场角落的一个土坯房门口消失了。土坯房是盐场存放工具的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王翦推开门,里面黑漆漆的,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他让人点亮灯笼,只见屋里堆满了盐铲、盐桶,在墙角的阴影里,放着一个破旧的木箱。痕迹就是延伸到木箱下面的。王翦走过去,掀开木箱 —— 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层厚厚的灰尘,但在灰尘里,嵌着些银灰色的陨铁屑,拼成了一个模糊的形状。

“把木箱挪开!” 王翦喊道。两个亲兵合力挪开木箱,只见地面上有一块松动的土坯,土坯下面是一个地窖,地窖里放着一个黑布包。

王翦小心地拿起黑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破旧的竹简,还有一块青铜牌。竹简上写的是楚巫的《蛊经》,其中一页被标注了出来,上面记载着 “黑风蛊” 的制作方法 —— 用楚地的黑虫,混合陨铁屑和卤水,就能制成剧毒,一旦入体,除非用骊山陵的封土,否则无解。

而那块青铜牌上,刻着一个 “徐” 字 —— 那是徐福的姓。

【三: 封土驰援】

王翦捏着青铜牌,手指微微发凉。徐福?他不是奉始皇之命,带着童男童女去东海求仙了吗?怎么会和楚巫的《蛊经》扯上关系?而且青铜牌上的 “徐” 字,和之前在盐井里发现的木牌上的 “芈” 字,笔画风格竟然有些相似,像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将军,您看这个!” 一个亲兵从竹简里翻出一张残页,上面用秦篆写着几行字:“枹罕盐毒,引秦兵赴骊山,夺封土,毁龙脉,泗水之下,九鼎可现。”

“泗水?九鼎?” 王翦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想起之前在灭韩之战时,曾听说过周鼎沉在泗水的传说,始皇多次派人去打捞,都没能成功。难道投毒的人,是想借解毒之名,引秦军去骊山,然后趁机破坏骊山陵的龙脉,再去泗水打捞九鼎?

“不好!李敢他们有危险!” 王翦猛地站起来。如果投毒的人是徐福的人,他们肯定知道李敢要去骊山取封土,说不定会在半路设伏,不仅要抢走封土,还要除掉李敢的骑兵队。

他立刻让人备马,准备亲自去接应李敢。孙医官连忙拦住他:“将军,您不能走!这里的盐工还需要您主持大局,而且您要是走了,盐场里的内奸说不定会趁机作乱!”

王翦停下脚步,心里有些犹豫。他知道孙医官说得对,可李敢他们只有五十人,万一遇到埋伏,根本抵挡不住。就在这时,秦阿公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晒干的盐砖:“将军,老汉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先把盐场里的盐都烧掉,然后用盐水浸泡黄土,做成‘盐土’,暂时压制盐工体内的蛊虫。虽然不如骊山封土管用,但撑个三四天应该没问题。”

王翦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他立刻下令,让所有能动的盐工和士兵,把盐场里的盐全部集中起来,堆在晒盐场上,然后点火焚烧。盐遇火会融化,变成盐水,再用盐水浸泡黄土,制成 “盐土”,敷在盐工的肚脐上,或许能暂时压制蛊虫。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晒盐场上的盐堆被点燃,火焰升腾起来,泛着诡异的蓝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咸烟。盐水顺着晒盐场的沟壑流下来,士兵们用木桶接住盐水,再和黄土混合,制成一块块湿漉漉的 “盐土”。

孙医官把 “盐土” 敷在小石头的肚脐上,没过多久,小石头的脸色就好了一些,呼吸也平稳了不少。孙医官松了口气:“将军,管用!这‘盐土’能吸走体内的一部分毒素,虽然不能根治,但确实能延长时间!”

王翦放下心来,他对孙医官和秦阿公叮嘱道:“这里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看好盐工,提防内奸。我带二十名亲兵去接应李敢,最多三天就回来。”

说完,他翻身上马,带着二十名精锐亲兵,朝着骊山的方向疾驰而去。

路上的风沙越来越大,官道上几乎看不见人影。王翦他们快马加鞭,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到达了安定郡。安定郡的郡守听说王翦来了,赶紧出来迎接,递上一封密信:“将军,昨晚李敢校尉的骑兵队路过这里,留下了这封信,说他们在前面的乌氏县发现了可疑的人马,像是在设伏。”

王翦接过密信,上面是李敢的笔迹:“将军,乌氏县外的山谷里有埋伏,约有百人,都是骑兵,装备精良,像是秦国的正规军,但旗号不明。我们已经绕路而行,预计明日午时能到骊山,取到封土后立刻返回。请将军放心。”

王翦的心稍微放下了些,但还是有些担心。他知道李敢虽然勇猛,但毕竟年轻,万一遇到变故,恐怕应付不来。他立刻下令,让安定郡的郡守派五十名骑兵支援,然后带着自己的二十名亲兵,朝着乌氏县的方向赶去。

赶到乌氏县外的山谷时,天已经黑了。山谷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草木的声音。王翦让人熄灭火把,悄悄摸进山谷。只见山谷里果然有百余名骑兵,正围着一堆篝火,像是在等待什么。他们的铠甲是秦制的,但头盔上却插着黑色的羽毛 —— 那是匈奴人的装饰。

“是秦匈混编的队伍。” 王翦低声对亲兵说,“看来投毒的人,不仅勾结了徐福的人,还和匈奴有联系。”

他让人绕到山谷的另一侧,准备等李敢的队伍过去后,再突袭这些埋伏的人。可等了半个时辰,还没看到李敢的队伍。王翦心里有些不安,难道李敢他们已经被发现了?

就在这时,山谷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王翦探头一看,只见李敢的骑兵队正从山谷的另一侧路过,他们走的是一条小路,显然是想绕开埋伏。可就在这时,埋伏的人突然发现了他们,为首的一个将领举起弯刀,大喊一声:“杀!”

百余名骑兵立刻冲了出去,朝着李敢的队伍杀去。李敢他们猝不及防,立刻拔刀迎战。可对方人多势众,而且装备精良,李敢的骑兵队很快就被包围了。

“冲上去!” 王翦低喝一声,带着二十名亲兵和安定郡的五十名骑兵,从山谷的另一侧冲了出去。他们居高临下,手里的长戟朝着埋伏的人刺去。

埋伏的人没想到还有援军,顿时乱了阵脚。为首的将领见势不妙,想要突围,却被王翦拦住。王翦手里的断水剑寒光一闪,将领的弯刀就被砍成了两段,接着一剑刺中他的胸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大秦风骨:王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