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44章 水车旁的破局

初夏的风裹着江南的水汽,吹进养心殿时还带着几分湿润的凉意,却压不住殿内因工部奏报而起的焦灼。江兰捧着刚温好的雨前龙井站在屏风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壶云纹 —— 这是她获赏《农政全书》的第七日,按胤禛的吩咐,每日需同步整理 “江南农情” 与 “水利进度” 两份奏报,此刻桌角堆着的江南巡抚奏报上,“夏种延误”“稻田缺水” 的字样被红笔圈了三道,墨迹深透纸背,显见事态紧急。

“皇上,工部按江兰姑娘的草图造的龙骨水车,试验三日都没成!” 工部尚书李永升到殿内,“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手里捧着的水车零件图散落一地,“踏板踩下去就卡住,齿轮根本转不动,若是再耽误,江南夏种就真的赶不上了!”

胤禛眉头紧锁,指尖敲击御案的节奏比往日快了半分:“朕看她的草图标注得清清楚楚,怎么会卡住?你们没按‘杠杆长度一尺五’做?”

“按了!可就是不行!” 李永升急得额头冒汗,捡起一张零件图说,“姑娘画的杠杆是直的,我们按样做了,可踩下去时杠杆尾端总蹭到水车框架,您看这磨损的痕迹……”

江兰站在屏风后,心里瞬间咯噔一下 —— 她想起画草图时,只标注了杠杆长度,却忘了考虑 “受力点偏移” 的问题。现代机械课上学过,直杠杆若受力点离支点太近,不仅费力,还易与周边结构冲突,她当时只想着贴合古籍构造,竟漏了这个关键细节。

“江兰,你出来。” 胤禛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几分探究却无责备,“你看看工部的图,哪里出了问题。”

江兰连忙躬身走出屏风,接过李永升递来的零件图 —— 纸上的杠杆果然是笔直的,与水车框架的间距仅半寸,踏板踩下时自然会蹭到。她指尖点在杠杆中段,轻声道:“李大人,问题出在杠杆的弧度上。草图里我画的是直杆,却没说清‘需在中段弯出一寸弧度’,这样踩下去时能避开框架,还能让受力点往支点外移,更省力。”

李永升愣了愣,随即皱眉:“弧度?可古籍里的龙骨水车都是直杆,弯杆会不会影响承重?”

“不会。” 江兰拿起炭笔,在图上快速补画弧度,“您看,弯度控制在一寸,用硬木制作,承重能比直杆还强。我在东偏院做过小试验,弯杆踏板比直杆省三成力,还不会蹭到框架。” 她顿了顿,又指了指齿轮处,“还有这里,齿轮咬合间隙太密,按《农政全书》里的标注,应该留半分间隙,不然转起来容易卡壳。”

胤禛俯身看着江兰补画的图纸,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李永升,就按江兰说的改,今日午后再试,若是还不成,你这个工部尚书也别当了。”

“是!臣遵旨!” 李永升如蒙大赦,捧着图纸快步退出殿内。

江兰躬身待在一旁,心里还带着几分紧张 —— 这是她第一次在御前直面工部官员的质疑,也是第一次将现代机械知识用于实际工程。胤禛却突然开口:“你跟去工部看看,盯着他们改,有问题随时回来奏报。”

“奴才遵旨!” 江兰惊喜地抬头,这不仅是允许她参与工部事务,更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认可。

工部作坊位于京城西南角,青砖砌成的院落里摆满了各式木石零件,新造的龙骨水车立在院中,高约两丈,木质框架泛着新鲜的刨光痕迹,踏板垂在两侧,果然如李永升所说,直杆与框架间距极近。江兰刚走进院,负责木工的老匠人就迎上来,语气带着几分不服:“姑娘就是江兰?这水车按古籍造了几十年都没问题,您说改就改,要是坏了耽误农时,谁担得起?”

“王师傅,我知道您经验足。” 江兰没动气,反而拿起一根备用的硬木杆,“您看,这根杆要是弯出一寸弧度,踩下去时是不是能避开框架?我给您演示下。” 她将木杆放在水车旁,模拟踏板踩踏的动作,直杆时木杆尾端果然蹭到框架,弯出弧度后则刚好避开,“而且弯杆的受力点离支点远,您踩起来也省力,不信您试试。”

王师傅半信半疑地接过木杆,试了两次,眼里的不服渐渐变成惊讶:“还真不蹭了!而且…… 好像是轻了点?”

“不止轻一点。” 江兰笑着拿出随身携带的《农政全书》,翻到 “龙骨水车” 篇,指着徐光启的批注,“您看,这里写着‘踏板需顺力而行’,弯杆就是‘顺力’,既符合古籍的意思,又能解决卡住的问题。还有齿轮,间隙太密会咬合太紧,按批注里的‘半分间隙’调整,转起来就顺畅了。”

李永升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连忙吩咐工匠:“按江兰姑娘说的改!先把杠杆弯出弧度,再调整齿轮间隙,正午前必须改好!”

江兰没有站在一旁指挥,而是蹲下身帮工匠量尺寸 —— 她从布包里掏出一把自制的木尺(按现代厘米换算成清代 “寸”,刻着清晰的刻度),量出杠杆中段需弯的弧度:“从支点算起,七寸的位置开始弯,弧度控制在一寸,不能太急,不然木杆会裂。” 又帮着调整齿轮:“用薄铜片垫在齿轮间,刚好半分间隙,转起来没杂音就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工匠们起初还带着几分敷衍,可看着江兰连 “木杆烘烤的温度要控制在八十度(按清代炭火温度估算)” 都能说清,渐渐变得恭敬起来。老匠人王师傅一边打磨弯好的杠杆,一边感慨:“姑娘懂的比我们这些老匠人还细!以前只按古籍做,从没想着还能这么改。”

江兰笑着摇头:“都是从书里学的,再结合点实际经验。您要是遇到问题,随时找我,咱们一起琢磨。” 她知道,在工部站稳脚跟,不仅能推进水车改良,还能为后续新政的工程事务攒下人脉。

正午时分,改良后的龙骨水车终于完工。江兰让人在水车旁挖了个半人深的水池,模拟江南稻田的水位。李永升亲自踩上踏板,脚刚用力,水车的龙骨就 “哗啦啦” 转起来,木桶依次舀起水,顺着木槽流进旁边的空田,整个过程没有一丝卡顿,比传统水车快了近一倍。

“成了!真成了!” 作坊里的工匠们欢呼起来,李永升激动地走下来,对着江兰躬身道:“姑娘真是帮了大忙!这水车不仅不卡了,还快了这么多,江南夏种有救了!”

江兰看着转动的水车,心里满是踏实 —— 这是她第一次将现代机械知识与清代工程结合落地,那种成就感比任何赏赐都强烈。她想起夜里默写笔记时的场景,想起胤禛批注的 “可让工部造样品试验”,突然明白:知识的价值,从来都在 “落地” 二字。

回到养心殿时,已是傍晚。胤禛正在批阅江南巡抚的加急奏报,见江兰进来,连忙问道:“水车成了?”

“回皇上,成了!” 江兰将试验的细节一一禀报,包括杠杆弧度调整、齿轮间隙优化,还有水车效率提升的情况,“李永升大人说,明日就派工匠带着水车图纸去江南,赶在夏种前教会农民使用。”

胤禛的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她:“江南巡抚刚递来的回奏,说用了你之前提的‘松土撒草木灰’的法子,秧苗成活率提高了三成,就是缺水的问题还没解决。你去跟苏培盛说,往后农政与水利的协调,你也参与进来,有需要直接跟朕回话。”

江兰双手接过奏折,指尖触到纸页上 “农政水利协调” 的字样,心里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 这不仅是放权,更是将她纳入了新政民生事务的核心协调层,打破了 “宫女不得干预政务” 的隐性壁垒。她连忙躬身:“奴才遵旨!定当用心协调,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你不用总说‘辜负’。” 胤禛看着她,语气比往常温和,“你帮江南农民解决了灌溉的事,就是帮朕推进新政。摊丁入亩要靠农桑稳固,农桑要靠水利支撑,你做的这些,比朝堂上那些只会引经据典的官员有用得多。”

退出内间时,苏培盛正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一份工部送来的水车改良清单,见江兰出来,笑着递过来:“皇上让我把这个给你,说你要是有其他改良想法,直接写在上面,工部会照着做。老奴跟你说,皇上刚才还跟我说,‘江兰这丫头,是个能做事的,往后农政水利的事,多让她掺和’。”

江兰接过清单,看着上面 “按江兰姑娘方案量产” 的字样,心里满是感激:“谢公公一直照拂,也谢皇上信任。”

“你这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苏培盛拍了拍她的肩膀,“走,跟老奴去看看内务府刚送来的江南新茶,皇上说赏你半斤,让你尝尝鲜。”

回到东偏院时,春桃正坐在桌旁,手里拿着一块新缝的书套,见江兰回来,连忙举起:“江兰姐,你看我给《农政全书》缝的书套,用的是最好的细棉布,还绣了艾草纹,防蛀又好看!”

江兰接过书套,指尖触到细密的针脚,心里暖暖的。她将书套套在《农政全书》上,又从布包里掏出工部送来的水车图纸,摊在桌上:“春桃,你看,这是改良后的龙骨水车,以后江南的农民浇水就不用那么费力了,咱们家乡的人也能用上。”

春桃凑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江兰姐,你真厉害!能让皇上信任,还能帮这么多人!”

接下来的几日,江兰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协调工部与江南的水车运输,确保工匠按时抵达;晚上则在东偏院整理 “水利护农” 的方案 —— 她将《农政全书》里的农桑知识与《河防一览》的水利经验结合,画出 “江南稻田灌溉示意图”,标注着 “每十亩稻田配一台改良水车”“水渠宽度三尺,深度两尺,防淤积”,还写下 “水车维护方法”,比如 “每月检查齿轮咬合”“木杆涂桐油防腐蚀”,这些都是她结合现代工程维护知识的心得。

一日午后,江兰正在整理方案,杂役房的老王头突然送来一筐新鲜的桑葚:“江兰姑娘,这是江南刚送来的,苏公公让我给你带些。听说你改良的水车救了江南的夏种,老奴替家乡的人谢谢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江兰接过桑葚,尝了一颗,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江南的气息。她笑着说:“王叔,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点小事。”

“可不是小事!” 老王头叹了口气,“去年江南涝灾,我侄子家的稻田全淹了,今年要是再耽误,就得卖儿鬻女了。你这水车一改良,他们浇水省力,夏种也赶得上,这是救了多少人啊!”

江兰心里一酸,想起自己穿越前找不到工作时的迷茫,再看如今能靠知识帮到这么多人,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她想起外婆曾说 “兰兰要是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好的事”,此刻这句话在心里愈发清晰。

傍晚时分,江兰将 “水利护农” 方案呈给胤禛时,胤禛正对着江南夏种的奏报点头。他翻看方案,目光落在 “水车维护方法” 上,眼里满是认可:“你考虑得很周全,连维护都想到了。这份方案发下去,让各省参照执行,尤其是江南、湖广这些农桑重地。”

“是,奴才遵旨!” 江兰躬身应下,心里满是激动 —— 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新政民生方案,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与新政的落地推进。

退出内间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养心殿的宫墙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江兰摸了摸胸口的墨玉佩,又看了看手里的方案副本,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 第 44 章的水车破局,不仅让她的知识真正落地,更让她在新政民生领域站稳了脚跟。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农政水利事务等着她参与,比如黄河沿岸的 “水利护田” 工程,比如西北的 “灌溉防沙” 方案,而她,已做好准备,用自己的知识与本分,在雍正朝的新政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回到东偏院,江兰将方案副本放进樟木衣柜的最上层,与之前的水利笔记、农政批注放在一起。宫灯的暖光映在这些纸上,照亮了她的字迹,也照亮了她的初心。她翻开《农政全书》的 “农桑篇”,在旁边写下 “下一步:黄河沿岸稻田灌溉方案”,心里默默盘算:下一章要结合黄河清淤的进度,制定 “淤土肥田 水车灌溉” 的结合方案,为新政的 “民生固本” 再出一份力。蝉鸣声声透过窗棂飘进来,带着初夏的生机,江兰的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书写着一个穿越者在雍正朝的成长与蜕变,也书写着新政民生事务的崭新篇章。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