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 第120章 蓝布衫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第120章 蓝布衫

作者:灶边闲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7 13:29: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建军的解放牌货车“大解放”刚过养路段的道班房,雨就下来了。豆大的雨点子砸在铁皮车顶上,“噼里啪啦”响得像放鞭炮,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来回摆着,刮出的扇形水痕刚露个亮,立马又被新的雨水糊住。他骂了句“操蛋”,伸手把暖风开到最大,出风口吹出的风带着股柴油味,勉强烘着冻得发僵的手指。

四十岁的李建军跑长途快二十年了,东北这旮旯的山路、土路、冰雪路他都跑遍了,论胆大,圈里没人不服他。当年在大兴安岭的盘山路,半夜遇见熊瞎子扒车门,他都敢抄起扳手下车比划,更别说什么道上流传的鬼怪传说。可唯独这三道沟老桥,最近让他心里有点发毛。

车载收音机正放着二人转,赵本山的《大观灯》唱得热闹,李建军跟着哼了两句,眼睛却瞟向仪表盘——23点42分。还有三分钟,就到三道沟老桥的桥头了。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泛白,连带着油门都稳了几分。

第一次遇见那老太太,是半个月前的暴雨夜。也是这个点,他拉着一车苞米往县城送,刚拐过桥头的白桦林,就看见路边站着个黑影。远光灯扫过去,看清是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佝偻着腰,手里攥着个褪色的花布包,站在雨里一动不动。“这大半夜的,咋不找地方躲躲?”李建军心善,踩了刹车,车窗降下一半,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雨水的凉气涌了进来。

“大兄弟,能捎我一段不?到桥那头就行。”老太太的声音又细又哑,像被水泡过的木头,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雨珠,可眼睛亮得有点反常。李建军没多想,指了指副驾驶:“上来吧,雨大。”老太太点点头,动作僵硬地拉开车门坐上来,身上的蓝布衫滴水,把座椅浸湿了一大片。李建军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那蓝布衫浆洗得发白,领口磨出了毛边,第三颗纽扣是个黑色的布扣,看着有些眼熟。

车开上老桥,桥面坑坑洼洼,车轮压过积水“哗啦”作响。李建军想跟老太太搭话,转头却发现副驾驶空了。他吓了一跳,猛地踩刹车,货车“吱呀”一声停在桥中段。雨刮器还在摆,可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副驾驶座上那片水渍,散着淡淡的水腥味,像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搞什么鬼?”李建军骂了句,以为是老太太自己跳车了,可这桥两边是护栏,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这么大的雨,跳车不是找死?他在桥上转了一圈,连个脚印都没找着,最后只能骂骂咧咧地开车走了,只当是自己累糊涂了。

第二次是一周前,小雨。还是23点45分,还是那身蓝布衫,老太太就站在老地方,连姿势都没变。李建军这回犯了嘀咕,踩油门想直接过去,可车到跟前,老太太突然往前走了两步,伸手像是要拦车。他心里一软,又停了下来。“大兄弟,捎我一段呗?到桥那头。”还是上次那句话,声音依旧沙哑。

“大娘,您这大半夜的在这儿干啥?”李建军没开车门,隔着玻璃问。老太太抬起头,雨水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滴,眼神直直地盯着他:“等车回家。”李建军皱了皱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可看着老太太可怜的样子,还是把车门打开了。这次他特意留意着,老太太坐上车后,一直低着头,嘴里哼着一段含糊的调子,像是东北的哭丧调。车刚开到桥中段,李建军眼角的余光瞥见副驾驶的人影越来越淡,他猛地转头,人又没了,只留下那股熟悉的水腥味,还有座椅上的水渍,比上次更明显。

这回李建军是真有点怵了。他给跑这条线的老伙计王强打了个电话,王强一听就骂他:“你虎啊?三道沟老桥那地方邪性着呢!我早年间听老辈人说,那桥底下淹死人,夜里总有人搭车。”李建军嘴上硬:“扯犊子,我啥场面没见过?”挂了电话,却把车里的桃木剑拿出来放在副驾驶——那是他媳妇去年去庙会求的,他一直当摆设。

今晚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雨比前两次都大,风卷着雨丝往车厢里灌,连车载收音机都没了信号,只剩下“滋滋”的杂音。李建军的“大解放”刚拐过白桦林,远光灯就照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老太太还是站在桥头的老地方,蓝布衫在风雨中飘着,像一面褪色的旗子。仪表盘上的数字刚好跳到23点45分,分秒不差。

李建军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手心沁出了汗。他咬了咬牙,没踩刹车,想直接冲过去,可货车像是被什么东西拽着似的,速度越来越慢。老太太慢慢抬起头,朝着车头的方向看过来,李建军这才看清,她的脸煞白煞白的,没有一点血色,嘴唇却红得刺眼,像是涂了鸡血。

“嘎哈呢?想碰瓷啊?”李建军扯着嗓子喊,声音却有点发颤。老太太没说话,只是朝他挥了挥手,手里的花布包晃了晃,露出里面一角暗红色的东西。李建军突然想起王强说的话,心里一紧,猛地踩下油门,想冲过去。可就在这时,货车的轮胎突然“砰”的一声爆了,车身瞬间歪向一边,他赶紧打方向盘,货车“吱嘎”一声停在了离老太太不到两米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兄弟,车坏了?”老太太走了过来,敲了敲车门。李建军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他想锁车门,可手指不听使唤。车窗被他降下一条缝,那股潮湿的霉味更浓了,还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水草味。“大娘,我自己能修,不用你管。”他硬着头皮说。

“这天儿,雨大,你一个人修费劲。”老太太的声音贴着车窗传进来,带着刺骨的凉意,“我帮你看着点,你修你的。”李建军抬头,从后视镜里看见老太太站在车后,蓝布衫的下摆被风吹得贴在腿上,露出的脚踝又肿又白,像是泡了很久的样子。他没敢再说话,拿起扳手下车换备胎。雨水打在脸上,疼得像针扎,他的手冻得发僵,拧螺丝的时候好几次都滑了手。

“大兄弟,你这轮胎是被钉子扎了吧?”老太太突然在身后说。李建军吓了一跳,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在地上。他回头看了一眼,老太太就站在他身后一步远的地方,眼睛盯着他手里的备胎,眼神空洞。“嗯,可能是。”他含糊地应着,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当年我家老头子,就是修轮胎的时候掉下去的。”老太太突然说,声音轻飘飘的,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也是这么个雨夜,桥塌了,他连人带车都掉下去了,捞了三天才捞上来,脸都泡肿了。”李建军的后背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想起王强说的话,手里的动作停住了。“大娘,您说啥呢?这桥不是好好的吗?”

老太太抬起头,看着桥面,眼神像是穿透了眼前的风雨,看到了很久以前的事。“塌了,1983年塌的,那年我58,老头子60。”她伸出手,指了指桥中段的位置,“就从那儿塌的,钢筋都露出来了,跟人的骨头似的。”李建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桥中段的护栏上果然有一道巨大的裂痕,钢筋裸露在外,锈迹斑斑,在雨夜里泛着青黑色的光。

“您……您是这儿的人?”李建军的声音有点发颤。老太太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李建军看清那块手帕是蓝底白花的,边角都磨破了。“我姓张,叫张王氏。家就在桥那头的三道沟村,现在没人了,都搬山下去了。”她顿了顿,又说,“大兄弟,你能捎我到桥那头不?我想回家看看。”

李建军这时候已经慌了神,他想起前两次老太太突然消失的样子,还有那股水腥味。他强装镇定地说:“大娘,我这车刚换好胎,还得检查检查,您再等等。”他转身回到驾驶室,想发动车子赶紧跑,可钥匙插进去,怎么拧都没反应。仪表盘上的里程表停在了“58.6”的位置,一动不动,像是被冻住了。

“大兄弟,咋了?车还没好?”老太太的声音又在车外响起,这次离车门更近了。李建军从车窗往外看,老太太就站在副驾驶旁边,脸贴着玻璃,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突然发现,老太太的蓝布衫第三颗纽扣是松动的,扣眼处有一道暗红色的痕迹,像是血渍。“大娘,您这纽扣快掉了。”他下意识地说。

老太太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伸手摸了摸那颗纽扣,嘴角突然咧开一个奇怪的笑容:“这纽扣,是我家老头子给我缝的。他手巧,缝的纽扣结实。”她的手指在纽扣上摩挲着,李建军突然发现,她的手指尖是青白色的,没有一点温度,指甲缝里还嵌着泥水草。

“车能开了,大娘您上车吧。”李建军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说出这句话的,他只觉得浑身发冷,连暖风都不管用了。老太太点点头,拉开车门坐上来,这次她没有低着头,而是转头看着李建军,嘴里又开始哼那首含糊的调子。李建军发动了车子,货车慢慢驶上老桥,车轮压过桥面的积水,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水下冒泡。

“大兄弟,你说人死后,是不是真的能回家?”老太太突然问。李建军握着方向盘的手更紧了,他不敢转头,只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应该能吧,魂归故里嘛。”老太太笑了笑,声音里带着一丝哭腔:“我等了三十年,都没等到回家的路。那年桥塌了,我去河边找老头子,也掉下去了。捞上来的时候,就穿着这件蓝布衫,第三颗纽扣还好好的。”

李建军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他猛地踩下刹车,货车停在了桥中段——就是老太太刚才指的那个位置。他转头看向副驾驶,老太太的身影正在慢慢变淡,蓝布衫上的水渍越来越多,顺着座椅往下流,在地板上积成一滩,散发出浓烈的水腥味。“大娘,您……”

“谢谢你,大兄弟。”老太太的声音越来越轻,“我就是想问问,到岸了吗?我怕老头子等急了。”她的身影彻底消失了,只留下那件蓝布衫搭在副驾驶座上,还有那滩水渍,慢慢渗透进座椅的缝隙里。李建军拿起那件蓝布衫,布料又冷又湿,第三颗纽扣果然掉了下来,滚落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货车突然能发动了,李建军几乎是逃一样地开出了三道沟老桥。后视镜里,老桥在风雨中若隐若现,像是一条趴在水面上的巨蟒。他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全是冷汗,连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那件蓝布衫被他放在了副驾驶,一路上,他总觉得身边有个人,在轻轻哼着那首哭丧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一早,李建军把货送到县城,没敢耽误,直接开车去了三道沟村。村子早就搬空了,只剩下一些破败的土房,院子里长满了荒草,墙角爬满了藤蔓。他在村子里转了半天,才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找到一个看林人。看林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听说他要打听张王氏,抽着旱烟沉默了半天。

“张王氏啊,早没了。”老头磕了磕烟锅,“1983年三道沟老桥塌了,她男人是养路段的,在桥上修轮胎的时候掉下去了。张王氏去找人,也掉进河里了,俩口子都没捞上来全尸。”李建军的心一沉,拿出那件蓝布衫:“大爷,您认识这件衣服吗?”老头眯着眼睛看了看,突然叹了口气:“这是张王氏的衣裳,她下葬的时候就穿的这个。那时候条件差,棺材薄,埋在河边的沙地里,后来涨水,坟都冲没了。”

“那桥……后来修过?”李建军问。老头点点头:“塌了之后第二年就修了,还是原来的位置,原来的名字。不过老辈人都说,那桥底下有冤魂,夜里不能走。”他看了看李建军,“你是不是在桥上遇见啥了?”李建军把这三次的遭遇说了一遍,老头听完又叹了口气:“她不是要害你,是想找人问问,她男人有没有上岸。当年她掉下去的时候,嘴里还喊着‘老头子,到岸了吗’。”

从三道沟村回来,李建军去了县文化馆,找到了当年的县志。在1983年的大事记里,果然有一段记载:“七月十五,暴雨,三道沟老桥坍塌,溺亡二人,为养路工王某及其妻张王氏,遗体于三日后在下游发现。”下面还附着一张照片,是坍塌后的老桥,钢筋外露,河水浑浊,照片角落里,有一件蓝布衫挂在桥墩上,格外显眼。

那天晚上,李建军买了纸钱和香烛,又去了三道沟老桥。雨已经停了,月亮挂在天上,惨白惨白的。他在桥头烧了纸钱,把那件蓝布衫放在火堆旁,看着纸灰在风里飘向河面。“大娘,大爷,到岸了,你们回家吧。”他对着河面喊了一声,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从那以后,李建军再也没在夜里走过三道沟老桥。他跟货站商量,把送货时间改到了白天,哪怕多跑几十公里绕路,也不在中元节前后靠近那座桥。有时候白天经过,他会特意放慢车速,看向桥头的白桦林,总觉得那里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在朝着他笑。

过了半年,李建军拉着一车化肥经过三道沟村,看见村里的人正在修一座新坟,墓碑上写着“张王氏之墓”。原来,看林人把张王氏的事告诉了村里的后人,他们凑钱给张王氏和她男人立了个合葬墓,就建在老槐树下。李建军下车,给坟前添了一抔土,又放了一束野花。

那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开着“大解放”经过三道沟老桥,桥头站着一对老夫妻,老头穿着养路工的制服,老太太穿着蓝布衫,第三颗纽扣缝得结结实实。他们朝着他挥了挥手,然后慢慢走进了桥那头的白桦林,身影越来越淡,最后消失在阳光里。

后来,李建军把这件事跟跑长途的伙计们说了,有人说他迷信,有人却听得很认真。王强从那以后,也不在夜里走三道沟老桥了,还跟李建军学,每次经过三道沟村,都会给张王氏的坟添点土。

又是一个中元节,李建军在老家陪媳妇孩子过节。夜里,他听见窗外有风吹过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哼着调子。他走到窗边,看见月光下,有两个模糊的身影,正朝着村口的方向走,走得很慢,却很稳。他知道,那是张王氏和她男人,这次,他们真的到岸了,真的回家了。

李建军点燃一支烟,看着那两个身影消失在夜色里。他突然明白,有些恐惧,其实是源于孤独和执念;有些敬畏,是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怜悯。从那以后,他跑长途的时候,总会在车里备着一些纸钱和香烛,遇到荒郊野外的孤坟,就停下来烧上一点。他说:“都是讨生活的,谁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他的“大解放”依旧在东北的大地上奔跑着,车身上的泥点越来越多,可副驾驶座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件蓝布衫,也没有过那股淡淡的水腥味。只有在偶尔的雨夜,他会想起三道沟老桥,想起那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想起她问的那句“到岸了吗”,然后在心里默默地回答:“到了,大娘,都到岸了。”

车载收音机里的二人转还在唱着,李建军跟着哼了起来,声音比以前更响亮,更有底气。他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的冷漠;最温暖的,也不是车上的暖风,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怜悯和善意。就像那座三道沟老桥,虽然承载着悲伤的过往,却也因为这份善意,让两个孤独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雨又开始下了,不大,淅淅沥沥的,打在车顶上,像是温柔的问候。李建军看了一眼仪表盘,23点45分。他笑了笑,踩下油门,货车朝着前方的灯光驶去,车灯照亮了前面的路,也照亮了心里的那片柔软。他知道,只要心里有光,再黑的夜,也不会害怕;再远的路,也能到达彼岸。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