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 第7章 末班车

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 第7章 末班车

作者:灶边闲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7 13:29: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腊月的东北,风像剔骨钢刀,刮过这座工业老城衰败的躯体。天空是永远洗不干净的灰蒙颜色,铅云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街道两旁,曾是工人骄傲的苏式红砖楼,如今墙皮剥落,窗户黑洞洞的,如同盲叟的眼。路灯昏黄,光线有气无力地洒在覆盖着脏雪的路面上,拉不长寥寥几个行人的影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煤烟、灰尘和冰雪的冷冽气味,吸进肺里,带着铁锈的腥甜。

张承紧了紧身上价值不菲但显然不足以抵御这酷寒的羽绒服,哈出的白气瞬间在睫毛上结了一层霜。他刚从温暖的南方回来,处理这座早已无人居住的祖宅。故乡的概念在他脑海里早已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大城市的霓虹和效率。眼前这片萧条,让他心里堵得慌,只想尽快办完事离开。

“咋样,承子,咱这旮沓,跟你那大南方没法比吧?”晚上,儿时的玩伴大刘在路边小馆给他接风,几杯劣质的高度白酒下肚,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馆子不大,暖气不足,锅里的酸菜白肉咕嘟着,热气勉强驱散一丝寒意。

张承勉强笑了笑,没接话茬。他对这里的记忆,除了寒冷,就是父母去世后,亲戚间为这点祖产扯皮的糟心事。

“嘿,你小子,出去几年,成‘文明人’了,不信邪了是吧?”大刘带着几分醉意,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还记得咱小时候听的瞎话儿(故事)不?就咱们以前老去玩的那个废弃老机车厂那边……”

“啥瞎话儿?”张承敷衍地问,抿了口酒,辣得他直皱眉。

“冬夜电车啊!”大刘眼睛瞪得溜圆,“就每年最冷那几天,半夜,一辆老掉牙的红白电车,会出现在老机车厂那废站台!听说上去的人,就没见下来过!”

张承嗤笑一声:“扯淡。都啥年代了,还信这个?那厂子都废了十年了,线路早拆了,哪来的电车?”

“你看你看,我就说你不信!”大刘有点急,“老辈儿人都这么说!那车邪性得很,上去就不能回答司机的话,特别是他报的那几个站名,啥‘永安火葬场’、‘西山乱坟岗’,那都是死人才去的地方!答了,就跟着一起走了!”

“行了行了,喝多了尽胡咧咧。”张承摆摆手,彻底没了兴趣。他受过的教育告诉他,这些不过是愚昧的迷信,是人们对无法解释现象的牵强附会。

酒终人散,大刘醉得被人扶走。张承看了看时间,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他本想叫个车,却发现这鬼地方,这个点早已没了网约车,路边连个出租车影子都见不着。风雪不知何时大了起了,狂风卷着雪沫子,砸在脸上生疼。他记得自己的车就停在老机车厂附近那条街,走过去大概二十分钟。这天气,等是等不起了,只能硬着头皮走。

顶着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路灯在风雪中显得更加昏暗,视野极差,几步之外就一片模糊。寒意穿透羽绒服,直往骨头缝里钻。他后悔没听大刘的劝多穿点,更后悔喝了那顿酒。四周只有风的呼啸和自己的脚步声,一种被世界遗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走了不知多久,按理说该到了,可周围景象却越发陌生。风雪迷了眼,他感觉自己可能走错了方向。就在他几乎要被冻僵,准备找个背风的角落蜷缩起来捱到天亮时,前方昏暗的光线下,隐约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轮廓——那是早已废弃的“老机车厂”公交站牌,锈迹斑斑,只剩下半截。

而就在此时,两道昏黄、几乎被风雪淹没的车灯,无声地刺破了黑暗。

一辆电车,如同从旧照片里滑出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停靠在了站台边。

正是大刘描述的那辆。红白涂装,但红色褪败,白色污浊,车身布满划痕和锈迹。样式是上世纪**十年代那种方头方脑的无轨电车,头顶的“大辫子”耷拉着,连接着同样破旧、在风中摇晃的电线。与它破旧外观极不相称的是,车厢里竟亮着灯,是那种老式钨丝灯发出的、暖黄却毫无暖意的光,勉强勾勒出车内模糊的人影。

车门发出“嗤——”一声如同叹息般嘶哑漏气的声音,向内打开,露出里面更深的昏暗。

张承愣住了,血液似乎瞬间凝固。真有这辆车?

理性在挣扎:也许是保存下来的老车临时运行?或者哪个怀旧项目?但眼前这车透着的死寂和不合时宜,让他心底发毛。可此刻,暴风雪如同催命符,他浑身湿冷,手脚麻木,站台至少还能稍微挡点风,但这远远不够。车内那点昏黄的光,在这种绝境下,散发出一种致命的诱惑——一个可以暂时躲避风寒的密闭空间。

“管他呢,总不能冻死在外面。”他一咬牙,摒弃了心头那点不安,快步跨上了电车。

就在他踏上车的瞬间,一股比车外更加浓烈、更加阴寒的湿冷气息将他包裹。这不是单纯的低温,而是一种能渗透进骨髓、带着陈腐霉味的阴冷。车外的风雪声奇异地变得遥远、模糊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快速扫视车内。空间逼仄,灯光比他站在外面看时更暗。座椅是硬塑料的,绿漆斑驳。地板是木质的,边缘腐烂,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嘎吱”声。车厢壁上贴着早已褪色、卷边的广告画,宣传的是几十年前的产品。浓烈的樟脑丸气味混合着旧布料、灰尘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像是老人房间特有的沉腐气味,充斥在空气中。

最让他心悸的是乘客。他们稀疏地坐在座位上,都穿着臃肿、颜色暗沉的老式棉袄、棉帽,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个人姿势都异常端正,双手放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如同博物馆里穿着衣物的蜡像,或者……等待入殓的尸体。没有任何交谈声,甚至连呼吸声都听不到,只有电车行驶时老旧部件传来的、有规律的轻微“哐当”声。

他试探性地走到靠近后门的一个空位坐下,刻意避开那些“乘客”。座位冰凉坚硬,寒气隔着裤子直往上窜。他试图对旁边一位穿着藏蓝色棉袄、帽檐压得很低的老太太挤出个笑容,表示友好,但对方毫无反应,连眼珠都未曾转动一下,布满老年斑的脸上皮肤如同干瘪的核桃。

不安感在加剧。

他想起要付车费,摸索口袋,掏出了几枚硬币。他下意识地避开了那枚手感有些异常的——刚才上车前摸索时,就摸到一枚边缘粗糙、触感特别冰凉的,当时没在意——选了一枚正常的一元硬币,投进了投币箱。硬币落箱,没有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反而像是掉进了棉花堆,一声沉闷的“噗”。

就在他投币完毕,走向座位经过驾驶座时,那个一直背对着他、穿着深蓝色旧棉袄、身形僵硬的司机,头也不回地开口了。声音干涩、沉闷,没有任何语调起伏,像是从一口深井里传来:

“到哪儿?”

张承心里猛地一咯噔,汗毛瞬间立起。大刘的警告在耳边响起。他强迫自己镇定,含糊地、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的声音回答:“前面,有站就下。”

司机不再说话,恢复了那雕塑般的姿态。

张承快步走到车厢中后部的一个空位坐下,心脏怦怦直跳。

电车平稳地行驶着,几乎感觉不到颠簸,也听不到电机应有的嗡鸣,安静得可怕。

张承偷偷观察着窗外。车窗玻璃上凝结着厚厚的、毛玻璃般的冰花,晶莹繁复,却完全阻隔了视线。他只能看到外面模糊移动的黑暗,偶尔有极其黯淡的光晕一闪而过。

这路线不对。他虽离家多年,但城市主干道的大致方向还记得。从老机车厂出发,往市区方向,应该逐渐变得繁华,灯火增多。但此刻,电车仿佛行驶在一条完全陌生的、隔绝的道路上,窗外的黑暗浓郁得化不开,偶尔瞥见的轮廓,像是低矮破旧的平房,或是光秃秃的树干,都与记忆中的城市对不上号。

他悄悄抬起手,用指甲用力刮擦玻璃上的冰花。那冰花异常坚硬寒冷,刮了几下,指甲生疼,才弄掉一小块。他凑近那小孔,向外窥视。

心脏瞬间漏跳了一拍。

外面,是一排排低矮、屋顶积着厚雪的平房,烟囱寂静。更远处,隐约能看到一个高大的、早已拆除多年的水塔轮廓。这根本不是回家的路!这景象,只存在于他童年模糊的记忆里,是城市早已改造掉的边缘区域!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开始缠绕他的心脏。

电车偶尔会靠站。站台同样破旧昏暗,样式古老。有时会有一两个同样穿着厚重旧棉衣、身影模糊的“人”上车。他们沉默地投币——投币箱同样发出沉闷的“噗”声——然后默默找个位置坐下,融入那一排排僵直的“雕塑”中,成为新的成员。每当这时,司机都会用那千篇一律的沉闷声音问:“到哪儿?”上车的“人”从不回应,司机也似乎并不期待回答。

张承开始明白了。那句“到哪儿”,或许根本就不是为这些“乘客”准备的。它是一个陷阱,一个专门等待像他这样误入此地的“活人”的钓饵。

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比车内的低温更甚。他必须保持冷静,必须找到办法。他假装整理裤脚,低头迅速扫视座位下方。在座椅与车厢壁的缝隙里,他瞥到一点纸角。他心中一动,趁无人(或者说无“人”)注意,用颤抖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将其抠了出来。

是一张残破不堪的旧式公交车票,窄窄的,纸质粗劣。上面的字迹大部分已模糊,但还能辨认出用红色油墨印着的终点站名——“永安火葬场”。而下面的日期,更是让他如坠冰窟:那赫然是三十年前的……今天!

冷汗瞬间湿透了内里的衣衫。这不是巧合!大刘说的传说,这辆车,这车票……一切都是真的!

**第四幕:危机爆发与挣扎**

电车似乎驶入了一片更加荒凉的区域。窗外彻底没了任何光亮,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连风雪声都彻底消失了,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一切。

突然,电车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这一次,站台空无一“人”,只有风雪在昏暗灯光下卷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司机猛地提高了音量,那干涩的声音在死寂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刺耳,他依旧头也不回:

“到底到哪儿?!”

张承吓得一哆嗦,抬起头,正对上司机后方那面小镜子里映出的半张脸——青灰色,毫无表情,眼珠浑浊。

不等张承反应,司机用那不容置疑的、冰冷的声音,报出了一串名字:

“西山乱坟岗、永安火葬场、还是……阴坡岭?”

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张承的心上。这些都是大刘提到过的,早已废止几十年的殡葬场所!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要冻僵了。

“我……我不去哪……我、我下错车了,师傅,开开门,我这就下去!”张承声音发颤,带着哭腔,理性早已崩塌,只剩下最本能的恐惧。

司机毫无反应,如同未闻。

“开门!我要下车!听见没有!”张承猛地站起,失控地冲向车门,用力拍打着那冰冷的、紧闭的金属门扇。“开门!开门啊!”

车门纹丝不动,仿佛焊死了一般。

与此同时,车内的温度开始以可感知的速度急剧下降。之前是阴冷,现在则是刺骨的严寒。他呵出的气,在空气中形成浓稠的白雾,然后迅速消散。车厢壁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起新的、更厚的霜花。

“回答我!”司机的声音陡然变得尖利,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诡异力量,在狭小的空间内回荡。

在极度的恐慌和寒冷中,张承的大脑一片空白。求生的本能让他拼命搜索记忆,想要找到一个安全的答案。忽然,刚才看到的那张旧车票上的站名在脑海中闪过——“永安火葬场”!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又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蛊惑,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用尽最后力气嘶喊出声:

“永安火葬场!”

话音落下的瞬间——

“咔哒!”

一声清晰、冰冷、如同巨大锁具闭合的金属撞击声,从车门处传来。那声音不大,却震得张承耳膜嗡鸣,心胆俱裂。完了。

紧接着,死寂的车厢里,响起了一片令人牙酸的、缓慢的“嘎吱……嘎吱……”声。

那是颈椎强行扭转时,骨骼与韧带摩擦发出的声音。

张承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他僵硬地、一寸一寸地,回过头。

他看到了此生都无法忘却、直至疯狂边缘的景象:

全车的乘客,无论之前坐在哪个位置,面向何方,此刻,正以完全一致的、缓慢得令人窒息的速度,将他们的头转向他。厚重的棉帽下,是一张张毫无血色的脸,皮肤灰败,眼眶是深不见底的空洞,没有任何光彩。厚厚的冰花凝结在他们的眉毛、睫毛和空洞的眼窝边缘,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射着诡异、冰冷的幽光。所有的“目光”,都精准地、无声地,聚焦在他这个唯一的活物身上。

寒冷、恐惧、以及那种被非人存在凝视的极致绝望,瞬间吞噬了张承的意识。他发出一声不似人音的短促尖叫,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清晨,风停雪住。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掩盖了昨夜的污浊与混乱,只留下一种死寂的纯净。

一名早起清扫街道的老环卫工,在废弃的“老机车厂”站台后面背风的墙角,发现了一个蜷缩成一团的人。那人浑身覆盖着白霜,衣服破烂,裸露的皮肤呈现不祥的青紫色,显然是严重的冻伤。他蜷缩着,身体剧烈地颤抖,眼神涣散,瞳孔里只剩下无边的恐惧。

“不能回答……不能看他们……不能回答……不能看……”他反复地、机械地念叨着这几句话,对环卫工的呼唤和询问毫无反应。

人们认出了这是刚刚回城不久的张承,赶紧七手八脚把他送去了医院。

诊断结果,严重的冻伤和精神受到极度刺激导致的精神分裂。他废了。

在清理他随身物品时,护士从他紧紧攥着的、几乎冻僵的手心里,费了好大劲才抠出一枚东西。那不是现代的硬币,而是一枚早已废止流通、锈迹斑斑的……三十年前的旧版五分钱铝币。

消息很快在小城里传开,夹杂着关于“冬夜电车”传说的新谈资和更多的恐惧。

而在城市公交公司的档案室最深处,一份泛黄的、纸页脆弱的 Accident Report (事故报告) 被偶然翻出。上面记载着:三十年前,一个同样酷寒的冬夜,一辆编号为107的红白涂装无轨电车,在执行完末班车任务后,因刹车系统突发故障,在返回车队途中,于途经西山路段时失控坠崖。车上包括司机在内的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事后调查发现,那晚的调度记录有些混乱,似乎这辆车当时并不应该出现在那条线上……报告的最后,附有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正是那辆坠崖破碎的电车,与传说中描述的,一般无二。

档案管理员合上文件夹,室内仿佛也掠过一丝莫名的寒意。

窗外,雪花又开始悄无声息地飘落。这个冬天,还很长。而那辆来自过去的电车,或许仍在某个风雪交加、人迹罕至的午夜,载着它沉默的乘客,巡行在生与死的边界,等待着下一个……误入者。

喜欢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恐怖故事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