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158章 鬼火燎原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158章 鬼火燎原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九六八年的夏天,关外的白昼被太阳烤得滚烫,到了夜里,热气裹着草甸子里蒸腾起的水汽,黏糊糊地贴在人的皮肤上。我们这群知青,像被撒豆子一样撒在这片陌生的黑土地上,白天跟着老乡们下地挣工分,晚上就挤在知青点那几间低矮的土坯房里。

知青点后面,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草甸子,当地人叫它“北大甸子”。甸子里水洼星罗棋布,芦苇和不知名的野草长得比人还高。风一过,哗啦啦响成一片,像是无数人在低声絮语。老辈人说,几十年前,也就是小鬼子闹得最凶那会儿,这里打过好几场恶仗,死了不少人,有抗联的,也有无辜的百姓,尸首都没能好好收敛,大多草草埋在了这片甸子里。因此,关于北大甸子闹鬼的传闻,从来就没断过,尤其是夏天,关于“鬼火”的传说更是活灵活现。大人们天黑后都不往那边去,说那里怨气重,逢上阴湿闷热的夜晚,那些屈死的冤魂就会化成一团团绿莹莹的火,出来游荡。

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娃娃,一开始是不信这些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我们天天喊,哪能被这些封建糟粕吓住?带头的赵卫东,个子最高,胆子也最大,常笑话那些胆小的本地后生。

那是一个格外闷热的夏夜,没有月亮,星子也稀疏得很。蛙鸣和虫叫搅在一起,吵得人心烦意乱。屋子里热得像蒸笼,我们几个男知青实在熬不住,偷偷溜出来,坐在离甸子边缘不远的一个土坡上乘凉,叼着用旧报纸卷的旱烟,烟雾呛人却带不来丝毫凉意。

“你说,那鬼火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年纪最小的王海波缩着脖子问,他来自南方,对这片土地既好奇又恐惧。

“还能是啥?磷火呗!”赵卫东吐出一口烟圈,故作轻松地说,“化学老师讲过,死人骨头里的磷,遇到空气就会烧,没什么稀奇的。”

“可老乡们说,那火追人,还能把人燎伤……”海波的声音越来越低。

“扯淡!”赵卫东打断他,“那是风吹的,人一跑带动气流,火就跟着飘。至于燎伤?肯定是他们看花了眼,自己摔进草稞子里让芦苇叶子划的!”

他话音刚落,黑黢黢的甸子深处,突然冒出了一点绿光。那绿,绿得渗人,不像人间灯火,幽幽的,冷冷的,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一明一灭。

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紧接着,第二点,第三点……眨眼工夫,成片成片的绿火从齐腰深的草丛中浮起,连成一片,绿莹莹地翻滚着,像是一条无声流淌的冥河。它们随风滚动,忽高忽低,时而聚拢如巨大的鬼眼,时而散开似满地的流萤,可那光芒里没有半点生机,只有一股子直钻骨缝的阴寒。

“我的妈呀……”海波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我们都傻了,书本上的知识在这一片妖异的绿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那不仅仅是火,那仿佛真的有生命,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怨毒,在甸子上巡弋。

突然,那绿汪汪的火海像是发现了我们,猛地一涌,朝着我们所在的土坡方向滚了过来!速度不快,但坚定不移,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跑!快跑!”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我们这才如梦初醒,连滚带爬地往知青点跑。

怪就怪在这里,我们跑,那一片鬼火竟也加速追来!它们贴着草尖飞行,发出一种极轻微的“呼呼”声,像是无数冤魂在喘息。绿色的光晕笼罩在我们身后,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如同鬼魅。

我回头瞥了一眼,魂儿差点吓飞了。那绿火竟分出几团,专门追着人跑!赵卫东跑在最前面,他性子倔,一边跑一边还不服气地回头骂,结果一团最大的鬼火猛地窜上前,擦着他的胳膊滚了过去。

“啊!”赵卫东一声惨叫,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我们赶紧手忙脚乱地把他拖起来,拼了命地往回跑,一直跑到知青点门口,看到屋里透出的昏黄灯光,那颗快要跳出嗓子眼的心才稍微落下一点。再回头看,那片鬼火停在甸子边缘,翻滚跳跃了一会儿,渐渐沉入草丛,消失不见了,仿佛从未出现过。只有空气中残留的一丝若有若无的腥臭气味,证明刚才的一切不是幻觉。

惊魂甫定的我们,这才注意到赵卫东的惨状。他左边小臂上,被鬼火燎过的地方,起了一大串亮晶晶的水泡,大的有鸡蛋那么大,皮肤红肿得吓人。他疼得额头直冒冷汗,嘴唇煞白。

我们慌忙找来赤脚医生,医生看了也直嘬牙花子,说没见过这种烧伤,看着像烫伤,可颜色和状态又不对。他用针小心翼翼地把水泡挑破,流出黄绿色的脓水,那股腥臭味更浓了。敷上了治疗烧伤的草药膏,本以为几天就能好。

可谁承想,这伤口邪门得很。草药膏根本不管用,伤口不仅不收口,反而开始溃烂,流脓不止,边缘泛着不祥的黑色。赵卫东开始发低烧,整夜整夜地睡不着,人迅速消瘦下去,眼神也变得有些恍惚,时常在夜里惊醒,胡言乱语,说梦见好多穿着破烂军装的人影在甸子里看着他,伸手要拉他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知青点里弥漫开一种恐慌的情绪。原先不信邪的我们,心里都开始打鼓。老乡们来看望,更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看吧,冲撞了那些‘老嗄达’(指死去的亡魂)了!那是他们的怨气化的火,沾上了就好不了!”“逢上阴雨天,怨气更重,这火就更厉害!早年间也有人被燎过,没挺过去……”

上面也派了卫生员来看,打了消炎针,换了西药,伤口依旧恶化。事情隐隐有闹大的趋势,指导员下来开会,脸色铁青,强调要相信科学,严禁传播迷信思想,但私底下,他也嘱咐我们晚上别再靠近甸子。

看着赵卫东奄奄一息地躺在炕上,胳膊上的溃烂不断扩大,发出腐臭的气味,我们既害怕,又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愤怒。难道就真的没办法了?真的要眼睁睁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人,被这莫名其妙的“鬼火”夺去性命?

恐惧像甸子里的湿气,无孔不入,侵蚀着每个人的神经。夜晚变得格外难熬,风声鹤唳,任何一点异常的响动都能让我们惊跳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话也少了,一种无形的隔阂与猜忌在滋生。有人偷偷在家里寄来的信里求护身符,有人开始避免和赵卫东接触,仿佛他身上的厄运会传染。

直到有一天,村里最沉默寡言的五保户,曾参加过抗联、瘸了一条腿的耿老爷子,在一个黄昏,拄着拐棍蹒跚地来到知青点。他看了一眼赵卫东的伤口,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光。他把我们叫到屋外,蹲在墙角,摸出烟袋锅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雾缭绕中,他压低了声音:

“娃娃,那不是一般的火,是‘阴火’。”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暮色四合下更显神秘的北大甸子,“那底下,埋着不少当年死守阵地、被鬼子用火烧烟呛死在藏身洞里的弟兄……怨气憋得太久,散不掉,碰上合适的天气,就凝成了这玩意儿。它不烧干柴,专烧活物的精气神儿。”

他看了看我们惊恐又带着一丝希冀的脸,叹了口气:“普通的药,治不了。得用‘阳刚’气重的土方子试试看,还得……还得看这娃娃自己的造化,和那些‘老嗀达’愿不愿意放过他。”

我们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求他救命。耿老爷子让我们去找来了当年埋过被杀牲畜(这属于那个年代的禁忌,不能明说是什么)的深层泥土,又让我们去采了几样只在特定时辰、特定地点生长的草药,其中一种开着惨白色小花的,他特意叮嘱要心怀敬畏地去采。他亲自将草药捣碎,混合着那特殊的泥土,又掺入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点朱砂粉末和高度烧酒,调成了一种黑乎乎、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药膏。

在给赵卫东敷药前,耿老爷子让我们打来清水,他用自己的方式,对着甸子的方向,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祷告,又像是在交涉。那晚,他没有让我们留在屋里,只说他守着。

后半夜,我们听到赵卫东屋里传来他凄厉的惨叫和挣扎声,还夹杂着耿老爷子低沉的呵斥。我们吓得缩在自己屋里,浑身发抖,不敢出声。

天快亮时,声音平息了。耿老爷子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来,只说了句:“看他的命吧。”

奇迹般的,第二天,赵卫东的烧退了。又过了几天,他胳膊上那顽固的溃烂开始收口,黑色的死肉脱落,长出了鲜红的新肉。虽然留下了一大片狰狞扭曲的疤痕,但他的命,总算保住了。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