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东北民间异闻录 > 第276章 道外筒子楼

东北民间异闻录 第276章 道外筒子楼

作者:野山峰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7 18:19: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兵兵家就住在一栋待拆迁的筒子楼里,三楼,走廊尽头。那一年,兵兵九岁,瘦得像根芦苇,眼睛却亮得很,像是能把黑夜看穿。

筒子楼里住了十二户人家,共用一条昏暗长廊和走廊尽头的公共厨房。每到傍晚,家家户户在走廊里架起小煤炉,煎炒烹炸的声响和气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人间烟火。兵兵妈两年前跟一个跑运输的司机走了,兵兵爸是拖拉机厂的铆工,下岗后常在夜市摆摊,深夜才归。所以兵兵习惯了独处,习惯了在昏暗的走廊里自己跟自己玩。

事情是从七月初开始的。

第一个听见那声音的是住在308的光棍老李头。老李头年轻时在皮影戏班打过下手,如今靠捡废品为生。那晚他醉醺醺地回来,拍着兵兵家的门说:“听见没?隔壁在唱《武松打虎》呢!嘿,那调门,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

兵兵爸开门,皱眉听了听:“胡扯啥,隔壁306空半年了,原先是老李太太住,她闺女接她去大连了。”

老李头摇头晃脑:“我耳朵灵着呢,就是《武松打虎》,错不了!”

兵兵爸只当老李头喝多了,没往心里去。但兵兵记住了。

那之后,兵兵也开始听见了。总是在深夜,隔壁空屋传来若有若无的唱戏声,不是完整的唱段,而是一句半句,像是录音机坏了,反复播放某几个音节。声音尖细,像是用指甲刮搔着陈旧的黑胶唱片。

兵兵问过楼里其他邻居。204的王婶说她啥也没听见,但提醒兵兵:“那屋子邪性,老李太太的丈夫就是在那屋里没的,唱皮影戏的,文革时候挨了批斗,一根绳吊死在房梁上。”说完又赶紧补一句:“别跟你爸说我跟你说这些,他不信这个。”

确实,兵兵爸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在厂里时就是技术能手,只信机器和图纸。他对兵兵说:“别听他们瞎咧咧,这老房子管道老化,风吹过缝隙,什么怪声都有。”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七月中旬,哈尔滨迎来罕见的高温。那晚兵兵爸去夜市出摊,兵兵一个人在家,躺在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夜深人静时,那声音又来了。这次不只是唱戏声,还有锣鼓点,闷闷的,像是从水底传来。

兵兵蹑手蹑脚出了门,走到306门口。门上的封条早已破损,露出一道缝隙。他犹豫片刻,把眼睛凑了上去。

月光从没有窗帘的窗户斜射进来,在对面墙上投下一片银白。墙上,人影攒动。

那是皮影戏《武松打虎》。武松的身影矫健,老虎的影子凶猛,两个影子在墙上搏斗、翻滚、撕咬。动作激烈异常,比兵兵在文化宫看过的皮影戏都要精彩十倍。但诡异的是,这一切都是无声的,除了那从虚无中渗出来的、若有若无的唱腔。

兵兵看得入神,几乎忘了恐惧。那老虎的影子特别生动,腾挪跳跃间,毛发似乎都根根分明。

突然,搏斗中的老虎影子停了下来,缓缓地、极其不自然地转向门缝的方向。兵兵清楚地看到,那影子的眼睛部位,有两个空洞。

然后,一个尖细的声音,像是铁片刮擦玻璃,从屋里传来:

“小孩,进来陪俺们耍耍?”

兵兵魂飞魄散,连滚爬回自己家,锁上门,钻到床底下,一整夜没敢合眼。

第二天,兵兵发高烧,胡言乱语。兵兵爸连夜带他去医大二院,医生说是受惊加上风寒,打了两天点滴才好。

病好后,兵兵把那晚所见告诉了父亲。兵兵爸眉头紧锁,这次没再简单归咎于想象。他带着兵兵去找老李头,三人坐在堆满废品的小屋里,老李头抿了一口散装白酒,神秘兮兮地开口:

“我打听过了,306那屋子不简单。老李太太的丈夫,李老爷子,年轻时是这一带最有名的皮影艺人,尤其擅长《武松打虎》。文革时,他的皮影被红卫兵烧了三天三夜,人也被批斗。据说批斗他的人逼他唱‘革命皮影戏’,他不肯,就在那屋里上吊了。”

老李头压低声音:“更邪门的是,当年批斗他的那帮红卫兵,后来都没落得好。带头那个,半年后掉进松花江淹死了,捞上来时,据说脸上全是抓痕,像是被什么东西撕扯过。”

兵兵爸沉默片刻,问:“那为什么以前没事,偏偏现在闹?”

老李头叹口气:“要拆迁了呗。这些老物件、老魂灵,都不愿意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没了。”

当晚,兵兵爸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306亲眼看个究竟。

“爸,别去!”兵兵拉着父亲的衣角,眼泪在眶里打转。

兵兵爸摸摸儿子的头:“不怕,爸是大人,阳气足。再说了,这世上没有鬼,只有人心里有鬼。”

半夜十二点,兵兵爸拿着手电筒,撬开了306的门。兵兵躲在自家门后,透过门缝紧张地望着。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里面一点声音都没有。

正当兵兵快要哭出来时,306的门猛地被撞开,兵兵爸踉跄跑出,脸色惨白,额头上全是冷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爸!”兵兵冲出去。

兵兵爸紧紧抱住儿子,身体还在微微发抖。回到家,他连喝三杯水,才断断续续讲述:

“我一进去,就看见墙上...墙上真有影子在动,没人操控,自己在那动。然后我听见背后有声音,一回头,看见...看见一个皮影,悬在半空,没有线吊着,自己在那里舞动。”

最让他恐惧的是,他认出了那个皮影的造型——不是传统的武松或老虎,而是一个戴红袖章的人形,正是当年批斗李老爷子的那个红卫兵头目。

“那皮影...在惨叫。”兵兵爸声音颤抖,“无声的惨叫,但你却能‘听’见。”

那一夜,父子俩挤在一张床上。兵兵爸第一次对儿子说起了心事:“其实我早知道这楼里怪事多,但咱们没别的地方去。爸没本事,下岗了只能摆摊,攒不下钱买新房...委屈你了。”

兵兵摇头:“有爸在,我不怕。”

父子相依为命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

第二天,兵兵爸去找了街道办主任。回来后,他告诉兵兵一个决定:他要组织楼里还没搬走的几户人家,给李老爷子办一场正式的送行仪式。

“老李头说了,这些老艺人,最怕的就是被人忘了。咱们好好送他一程,让他知道还有人记得他,他自然就安息了。”

剩下的五户人家,起初没人愿意参与。204的王婶说:“别惹祸上身!”302的赵叔表示:“都快搬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兵兵爸没放弃,一家家去劝:“咱们在这楼里住了大半辈子,就算要走,也得干干净净地走,把这些老事了一了,对大家都好。”

最终,在老李头的张罗下,大家决定在拆迁前夜,办一场简单的送行。

1995年8月15日,农历七月二十,据老黄历说,宜祭祀、祈福。

那晚,筒子楼里剩下的居民齐聚三楼走廊。老李头不知从哪弄来一套旧皮影,在306门口支起一块白布,点亮一盏油灯。

“老李哥,咱们给你送行来了!”老李头朝306紧闭的房门喊了一声,然后敲响锣鼓,唱起了《武松打虎》的选段。

他的声音沙哑,却别有一番苍凉韵味。白布上,武松和老虎的影子活灵活现。

兵兵和父亲站在一起,紧张地盯着306的门缝。

唱到武松打虎的**处,一阵风吹来,白布上的影子忽然多了几个——不只是武松和老虎,还有一群皮影人物,有古代的将军、书生、仙女,全都出现在白布上,无声地舞动着。

老李头的声音哽咽了:“老李哥,是你吗?是你的皮影班子都来了吗?”

忽然,306的门无声地开了一条缝。

没有人在那里,只有一阵微风吹出。

老李头继续唱着,泪流满面。兵兵爸紧紧握住儿子的手。

当最后一句唱词落下,白布上的影子一个个消失了。最后消失的,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影子,那影子朝众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化作一缕青烟,散了。

走廊里一片寂静,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第二天,拆迁队来了。兵兵和父亲打包好最后一点行李,准备暂时去朋友家借住。

临走前,兵兵又看了一眼306房间。门已经被撬开,里面空空如也,只有阳光透过脏兮兮的窗户照进来,尘埃在光柱中飞舞。

“爸,那些皮影...到底是什么?”兵兵问。

兵兵爸望着空房间,若有所思:“也许是记忆吧,兵兵。人会死,房子会拆,但记忆会一直存在,以各种形式。”

就在他们转身要离开时,兵兵忽然看见空屋的墙角有什么东西在闪光。他跑进去,捡起来一看,是一个小小的皮影——武松的造型,但脸上没有画五官,是空白的。

老李头过来看了看,啧啧称奇:“这是李老爷子独创的‘无面皮影’,说是留给有缘人的。你收着吧,孩子,这是念想。”

兵兵小心地把皮影收进书包。

多年后,兵兵成了民俗文化的研究者,专门收集整理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他在一本专着中写道:“在哈尔滨道外区拆迁过程中,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以奇异的方式重现...那不仅是鬼故事,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顽强存在。”

喜欢东北民间异闻录请大家收藏:()东北民间异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