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东汉:格物致癫 > 第9章 经世之道

东汉:格物致癫 第9章 经世之道

作者:如璟欲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10:1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鹤鸣山的春日,总比河北来得更早几分,也更显湿润温柔。山花烂漫得如同打翻了调色盘,溪水欢腾着奔流而下,连带着半山腰那处“格物堂”内的气氛,也如同这天气般,愈发活跃起来,甚至有点……过于活跃了,简直像个技术宅的狂欢派对。曲辕犁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那涟漪正晃晃悠悠地扩散至更远、更意想不到的领域,比如……人的身体。

张道陵/顾炎武此刻正站在格物堂新近开辟出的、挂牌为“医理区”的棚屋里。这里早已不是往日丹炉与药杵称王称霸的天下,而是摆满了各种正在晾晒的、散发着奇异气味的草药(有的看起来像野菜,闻起来像调料)、画得有些抽象的人体经络图(看起来更像某种神秘符咒)、以及一些看起来像是从厨房搬来的、用于蒸煮提纯的简陋器皿(有个瓦罐甚至缺了个角,被用泥巴勉强糊住了)。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的草木香气,努力想要覆盖住往日那令人头晕的丹砂硝石味,但偶尔飘来的一丝疮痈异味,还是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务实”转向,味道层次相当丰富。

几名原本负责采药炼丹、如今被迫“转行”研究医术的道人,正围着一个躺在草席上的道民,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像一群围着热锅的蚂蚁。那道民腿上生了个巨大的疮痈,红肿流脓,气味堪比发酵过头的咸鱼,还发着高烧,迷迷糊糊,嘴里念叨着“三清祖师接我上天”之类的胡话。寻常的草药膏子敷上去,仿佛泥牛入海,毫无作用,估计连细菌都嫌弃。

“天师,此人疮毒已深入腠理,邪气内陷,怕是……华佗再世也难了……”为首的老道医面带难色,习惯性地想掐指算算吉凶,最终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感觉自己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周围的道民家属闻言,已是低声啜泣起来,气氛一度十分沉重,仿佛下一秒就要准备后事。

张道陵/顾炎武走上前,面不改色地仔细观察那狰狞的疮口,眉头都没皱一下,心理素质堪比现代外科医生。他并非什么外科圣手,但顾炎武的记忆宝库中,不仅有着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的深刻理解,更有着明末已然萌芽的“温病学说”与对外科创伤处理的某些朴素认知(比如知道脓得挤出来,不然会坏事儿)。他深知,此等重症,恐怕不是喝几碗苦药汤子、念几句“急急如律令”就能解决的,得下点“狠手”,进行“物理超度”。

“脓已成,势如囊中之锥,当决之。”他沉声道,语气平静得像是说要切个西瓜,“腐肉不去,犹如朽木藏蠹,新肌何以得生?邪毒盘踞不去,终将攻心伐髓,回天乏术。”(内心:这脓包,得引流!)

“决……决之?!”老道医吓了一跳,差点把自己的胡子揪下来,“天师,金针放血,导引气血,尚在情理之中。如此大的疮痈,强行破开,犹如决堤,恐血崩而亡啊!这这这……这风险太大了!” 他脑子里已经浮现出鲜血喷溅、病人当场嗝屁的恐怖画面,感觉自己要背上医疗事故的锅。

“非是让你蛮力破开,乱砍一气,当自己是刽子手吗?”张道陵/顾炎武示意一旁脸色发白、快要晕过去的赵升,取来一柄在炉火上反复灼烧至通红、又用凉水激过的小刀(算是简易消毒,虽然条件简陋,但态度要有),又命人取来度数较高的烈酒(虽然比不上酒精,但聊胜于无,至少能壮胆)和煮沸后晾凉的干净麻布。这架势,看得周围道人眼皮直跳,感觉天师不像是要治病,倒像是要搞什么神秘仪式,或者……庖丁解牛?屠夫上岗?

“看好了,”张道陵/顾炎武一边口述,一边用手在离疮口老远的地方比划,生怕被脓血溅到,形象还是要的,“先用此酒,仔细清洗疮口周遭皮肉,算是给这块地‘净净场’。”他尽量用通俗的话解释。“再以此刀,稳住了手,别抖!沿这脓腔最饱满之处的下缘,斜斜划开一个小口,不可过深,以能引脓流出为度,就像给熟透的果子开口放气。”他描述得尽量详细,仿佛在教人做一道精细菜,虽然食材有点倒胃口。“待脓血引流干净,再以此煮过的布条,蘸取……嗯,取三七、白芨等份,细细研磨成粉,调以少量酒液,制成药捻,轻轻纳入创口,用以引流余毒,促进新肉生长,这叫‘给伤口插个吸管’。”

他的话语和这一套“外科小手术”流程,在周围这些习惯了“静坐存思”、“符水咒语”、“意念驱邪”的道人看来,简直是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直接动刀子割肉放脓?这跟市井屠夫有什么区别?!跟传说中的华佗要给曹操开瓢有一拼!连一向对天师深信不疑的赵升,此刻都紧张地捏紧了拳头,手心全是汗,心里默念:祖师爷保佑,千万别出人命啊!

但看着天师那沉稳得令人心安的目光(以及病人那再不处理可能真要去见三清道祖的模样),老道医把心一横,牙一咬,抱着“治不好大不了赔条命,反正也快不行了”的悲壮心态,接过那柄还带着烟火气的小刀,颤抖着依言操作,那手抖得跟摸了电门似的。当刀尖小心翼翼地划破皮肤,腥臭的脓血“噗嗤”一声顺利被引出(围观群众集体后退半步),敷上特制药捻后,奇迹般地,病人的呻吟声竟然渐渐平复,当夜那骇人的高热便开始退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汉:格物致癫请大家收藏:()东汉:格物致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事在道民中引起的轰动,比曲辕犁那次还要巨大,还要具有冲击力!天师不仅会造省力的“仙犁”,竟还有“割肉疗疮”、“起死回生”的神技!(虽然只是引流了个脓包,但在他们看来无异于神仙手段)一时间,前来格物堂求医问药、甚至想看热闹(主要是想看天师怎么“动刀”)的人络绎不绝,差点把门槛踏破,俨然成了鹤鸣山最热门的“打卡点”和“三甲医院分院”,香火钱都多了不少。

张道陵/顾炎武借此东风,开始系统整理和传授相对“靠谱”的医学知识。他尤其强调“防重于治”的理念,带领弟子们研究如何通过改善饮水(“别直接喝山涧水,里面有看不见的小虫子!”)、妥善处理污物(“挖坑埋了,别到处乱倒!”)来预防痢疾、霍乱等时疫。他还试图将传统的“望闻问切”与对当地气候、水土、百姓饮食习惯的细致观察结合起来,像个侦探一样,试图找出疾病与环境的潜在关联,虽然目前成果主要体现为“多吃蔬菜少喝生水”、“勤洗手来少生病”这类温馨提示,但效果显着,拉肚子的人都少了。

“医者,乃济世仁术,亦是格物实学也。”他在《日知新录》中振笔疾书,字里行间充满力量,仿佛在写战斗檄文,“不明脏腑经络之奥妙,不通药性药理之精微,仅凭几句玄虚咒语、几碗不知所谓的符水,便妄言治病救人,此非慈悲,实乃草菅人命,与谋财害命何异?!”这话写得相当不客气,简直是指着鼻子骂那些靠画符水混日子的同行了。“格物之要,在于明理致用,知行合一。医理、农事、工巧,皆乃安顿性命、裨益家国之实实在在的学问,岂可因‘形而下’便轻贱之?”(内心: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番如同投枪匕首般的言论,再次猛烈冲击着弟子们固有的认知体系。一些年轻弟子,如赵升,已然被这种全新的、脚踏实地的“修道”方式深深吸引,觉得比整天对着墙壁发呆、念叨“道可道非常道”有意思多了,学习热情高涨,恨不得立刻就能上手给人开刀,充满了“我能救天下人”的中二热血。但观中一些年长持重、习惯了清静无为、画符念咒的老道士,不满之情却如同雨季的山泉,日益累积,快要溢出来了,私下里都快组成“反对天师瞎搞联合会”了。

“天师近来所为,实在是……离经叛道!不成体统!”一位须发皆白、资历极老的道士,在几次三番暗示无效后,终于忍不住在一次私下的小聚会上,吹胡子瞪眼地愤然发声,差点把手中的拂尘甩飞,“不务符箓斋醮之正业,不行金丹大道之根本,终日与那些满身汗味的匠人、泥腿子农夫、还有……还有那些气味不佳的病患为伍,这成何体统!长此以往,我天师道千年威严何在?道统法脉何存?祖师爷的脸都要被丢光了!”他痛心疾首,仿佛看到了道观即将改成菜市场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

“不错!师兄所言极是!”另一人立刻附和,表情凝重得像是在参加追悼会,“那‘格物堂’如今弄得乌烟瘴气,叮叮当当,药味熏天,哪还有半分清修净地的样子!再不管管,只怕张道陵祖师留下的这偌大基业,真要……真要毁于一旦了!”他们忧心忡忡,觉得天师肯定是修炼时不小心走了岔路,心神被外物所迷,需要被“电击”治疗一下(当然,这个时代没有)。

这股保守的暗流,张道陵/顾炎武并非没有察觉。但他并不急于强行压制,或者开个大会搞思想辩论。他深知,思想的转变,如同春雨润物,非一日之功,强按牛头不喝水。他需要更多、更有力的成果,来证明这条“实学”道路的正确与力量,用事实说话,用疗效和产量打脸。

这一日,他召来忙得脚不沾地、黑眼圈快掉到地上的赵升,吩咐新的任务:“蜀锦闻名天下,价值不菲,然我观其所用织机,效率依旧低下,笨重难用,其中结构,定然尚有改进之余地。你挑选几名心灵手巧、坐得住的弟子(别找那些一坐就悟道睡着的),再去成都寻几名经验丰富、不墨守成规的熟练织工,请上山来,给予优厚待遇,共同研究探讨,看看能否集思广益,造出更省力、出布更快、质量更好的新式织机。这关乎民生,亦关乎收益。” 他打算搞点“产学研”结合,创收一波,毕竟搞研究也是要花钱的。

“另外,”他沉吟片刻,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想法,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深水炸弹,“我欲编写一册《经世要略》,将格物堂近年来所得之农工医理,择其简便易行、利于民生者,分门别类,整理成书,抄录出来,散发于各地道坛,令广大道民学习、传抄、实践。”

赵升闻言,心中剧震,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成册散发?这意味着天师要将这些以往被视为“不传之秘”、“道门底蕴”的实用知识,公之于众!这无疑是对传统知识垄断体系的巨大挑战,简直是在那些老道士的敏感神经上蹦迪!可以预见,反对的声浪将会何等汹涌,估计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东汉:格物致癫请大家收藏:()东汉:格物致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天师,这……这是不是过于急进了?恐引来诸多非议,乃至……攻讦啊……”赵升不无担忧地提醒,感觉自己弱小的心脏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风浪。

张道陵/顾炎武目光平静如水地看着他,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和反对声:“知识若藏之于密室,束之高阁,与一堆废纸、几卷故纸何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言非虚。若人人皆能掌握一技之长,以此改善生计,强健体魄,增益智慧,则家必富,民必强,这天下,何愁不兴?何惧不宁?至于非议与攻讦……”他嘴角泛起一丝淡然的笑意,带着看透世情的从容,“我等行事,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对得起本心,契合于大道,至于旁人聒噪,何必萦怀?路,总是要有人先走的。” (内心:走自己的路,让老古董们说去吧!)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撼不动、摧不垮的坚定力量。赵升望着天师那清癯而仿佛蕴含着无穷智慧与决心的面容,只觉得胸中一股热血奔涌,所有疑虑瞬间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满满的使命感和“跟着天师干大事”的激动。

“弟子明白了!这就去办!定不负天师所托!”赵升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地领命,感觉自己肩负着开启民智、改变世界的伟大使命,走路都带风。

就在赵升斗志昂扬地转身离去时,一名小道童气喘吁吁地前来禀报,说山下有一位自称来自琅琊的少年郎,已在观外徘徊流连数日,对格物堂内的一切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屡次恳请一见天师,态度极为诚恳,眼神清澈又充满求知欲。

张道陵/顾炎武心中微微一动。琅琊……诸葛?他隐约记得,那片土地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似乎与一位智慧近妖、能掐会算的人物有着不解之缘。或许,这又是一个被新思想的光芒所吸引,循着冥冥中的感应而来的年轻灵魂?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张道陵/顾炎武:难道是诸葛家的苗子?得看看成色!)

“请他到客舍稍坐,奉上清茶,我稍后便至。”他平静地吩咐道,心中已有了新的考量。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并在鹤鸣山破土发芽。如今,是时候让其中一些特别健壮的幼苗,乘着风,去寻找更广阔、更肥沃的土壤了。这个来自远方的琅琊少年,或许正是这样一颗能飘向远方、落地生根的种子。

(诸葛均:终于要见到传说中的天师了!不知道格物堂还收不收学徒?包吃住吗?)

(第九章 完)

喜欢东汉:格物致癫请大家收藏:()东汉:格物致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