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8章 汉平帝刘衎:"娃娃皇帝"的悲催命运,西汉亡矣

在中国历史的帝王谱里,汉平帝刘衎(kàn)绝对是个特殊的存在。他登基时才9岁,驾崩时刚14岁,整个皇帝生涯加起来不过5年,说他是娃娃皇帝都算抬举——这五年里,他更像个摆在龙椅上的人形摆件,真正在后台操盘的,是那个后来差点改朝换代的王莽。

但你这五年,却把西汉王朝最后的遮羞布扯得干干净净。从一个偏远藩王的儿子,被强行推上皇位,到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未央宫,你的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权臣如何架空皇帝的教科书。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位可怜的少年天子,以及他那个被王莽牢牢攥在手里的时代。

要说汉平帝刘衎能当上皇帝,纯属——当然,这运气对他来说,更像是场灾难。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了。这位皇帝一辈子没干什么正经事,光顾着跟男宠董贤腻歪,临死前甚至想把皇位传给董贤,还好被大臣们拦住了。但他这一死,麻烦就来了:没儿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太皇太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站出来了。老太太一把年纪,却比谁都清醒,直接下诏把王莽召回长安,让他主持朝政。王莽这时候已经蛰伏了好几年,一回来就跟饿狼似的,先收拾了董贤(逼得他自杀),然后开始琢磨:立谁当皇帝呢?

当时的候选人不少,汉哀帝是汉元帝的孙子,元帝这一脉除了哀帝,还有不少宗室子弟。但王莽一算账:立个成年的,不好控制;立个小孩,自己说了算。于是他眼珠一转,盯上了中山王刘衎。

刘衎这孩子,当时才9岁,是汉元帝的曾孙,他爹是中山孝王刘兴,早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小小年纪就继承了中山王的爵位,在河北中山国待着,跟长安这权力中心八竿子打不着。按说轮不到他,但王莽偏要选他,理由还挺冠冕堂皇:兄弟相后,经义所许(《汉书·平帝纪》)——意思是,按儒家经典,兄弟的后代可以继承皇位,合规矩。

规矩?王莽心里的规矩只有一条:谁好控制,谁上。

于是,公元前1年农历九月,一道诏书送到了中山国:中山王刘衎,即日起立为皇太子,准备进京登基。

这时候的刘衎,估计还在玩泥巴呢,突然被告知要去长安当皇帝,他懂什么?他娘卫姬更懵:好好的儿子,怎么突然成了天子?但她没高兴多久,就被王莽泼了一盆冷水。

王莽怕卫姬进京后干涉朝政,形成外戚干政的势力(虽然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外戚),直接下了道命令:中山王的母亲和外戚,一律不准进京,留在中山国待着。卫姬哭着闹着想来长安看儿子,王莽就是不允许,还把几个替卫姬说话的大臣给杀了。

《汉书》里没写刘衎当时的反应,但想想也知道,一个9岁的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母亲,被一群陌生人带到一个金碧辉煌却冷冰冰的地方,每天对着一群弯腰弓背的大臣,他能舒服吗?但他没得选。

公元前1年农历十月,刘衎在长安登基,改元,史称汉平帝。登基大典上,他穿着不合身的龙袍,被太监扶着坐上龙椅,下面黑压压一片全是磕头的人,喊着吾皇万岁万万岁。他可能还不知道,这声,对他来说,不过是五年的倒计时。

平帝登基后,王莽被封为安汉公,这头衔听着就吓人——安定汉朝的公。但王莽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他假惺惺地推辞,说要等找到合适的辅政大臣一起受封才行。大臣们一看,哎哟,安汉公真是谦虚!于是集体上书,逼着他接受。王莽半推半就,最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封号,还顺便把俸禄分给了手下,赚了一波好名声。

这时候的朝堂,基本上成了王莽的独角戏。平帝还是个孩子,每天除了上朝时坐一会儿,剩下的时间就是读书(估计也读不进去),国家大事全由王莽和他的亲信说了算。但王莽觉得还不够,他要的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周公再世,是辅佐幼主的贤臣。

于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开始上演了。

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让人到处散布消息,说塞外的蛮夷部落越裳氏派来了使者,给汉朝进贡了一只白雉(白色的野鸡)。这白雉可不一般,按古代的说法,这是,只有遇到圣明的君主才会出现。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时候,就出现过白雉,现在又出现了,这不就是说王莽堪比周公吗?

大臣们心领神会,立刻上书,说这都是安汉公的功劳,请求太皇太后给王莽加赏。王莽又开始推辞,说这功劳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跟自己没关系。来回推了好几次,最后王莽接受了赏赐,还把自己的封地分给了宗室子弟,又一次博得了的美名。

《汉书·平帝纪》里写这事: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看着挺正经,其实全是王莽自导自演的戏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除了玩祥瑞,王莽还特别会百姓。平帝刚登基那会儿,各地闹灾荒,王莽就上书,说自己要捐钱一百万,田三十顷,用来救济灾民。大臣们一看领导都捐了,也纷纷跟着捐,一时间搞得好像满朝都是清官似的。他还下令,在长安城里盖了不少房子,给贫民居住,又减免了灾区的赋税。

这些事,《汉书》里都有记载: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汉书·平帝纪》)——把皇家的园林改成县,给贫民盖房子,还发田宅、农具、种子,听起来简直是活菩萨。

但老百姓不知道的是,王莽做这些事,花的都是国家的钱,赚的却是他自己的名声。他就像个精明的商人,用一点点小恩小惠,换来了天下人的拥护,顺便把平帝这个正主彻底边缘化了。

平帝这时候在干嘛呢?他大概还在宫里学习。王莽特意找了几个给平帝当老师,教他读经史子集,其实就是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只会读书的傀儡。史书里几乎没记载平帝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决定,他就像个透明人,存在感还不如王莽身边的一个侍卫。

有时候,平帝可能也会想家,想他那个被留在中山国的母亲卫姬。但他不敢说,因为王莽早就把他身边的人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有一次,他偷偷跟身边的太监打听母亲的消息,结果这事儿被王莽知道了,没过多久,那个太监就去世了。从那以后,平帝再也不敢提母亲了。

一个孩子,在本该撒娇、玩耍的年纪,却被囚禁在权力的牢笼里,每天看着一个假惺惺的权臣在自己面前表演,还要装作很配合的样子,这日子过得有多憋屈,可想而知。

随着平帝慢慢长大(虽然也就十一二岁),王莽觉得,光控制朝政还不够,得把关系搞得更一点。怎么搞?联姻。

元始三年(公元3年),平帝11岁了,按古代的规矩,差不多可以娶媳妇了。王莽一想,这好啊,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自己就成了国丈,地位更稳固了。

但他还是老套路,先假意推辞。朝廷里讨论选皇后的事,大臣们纷纷推荐王莽的女儿,王莽却说:我女儿资质平庸,不配当皇后,还是从别的宗室里选吧。这话一出口,老百姓(其实都是王莽安排的人)不干了,每天都有上千人跑到皇宫门口上书,说安汉公的女儿不做皇后,谁配做?

最后,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那就选安汉公的女儿吧。王莽又推了几次,然后顺应民意,同意了。

《汉书·平帝纪》记载:诏立皇后王氏,即安汉公莽女也。就这么一句话,背后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

婚礼办得那叫一个隆重,光聘礼就花了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王莽还特意把其中一部分钱拿出来,分给了底层老百姓和宗室里的穷人,又是一波爱民如子的操作。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美满的联姻,却成了平帝命运的转折点。

平帝虽然年纪小,但也不是傻子。他慢慢明白,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有多窝囊,母亲被软禁,身边全是王莽的人,连娶个媳妇都是王莽安排的。他心里肯定憋着气,只是不敢发作。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14岁了,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虽然在王莽眼里不可能)。这一年的腊月初八,宫里举行宴会,平帝可能是喝了点酒,也可能是实在忍不住了,当着王莽的面,脸色很难看,嘴里还嘟囔了几句不满的话。

这一幕,被王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心想:这小子长大了,开始有想法了,留着是个祸害。

没过多久,平帝就生病了。《汉书·平帝纪》里写:冬十二月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就这么简单一句,没说什么病,也没说怎么治的。但后世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就明确说了: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丙午,帝崩。

意思是,王莽借着腊日献酒的机会,在酒里下了毒。平帝中毒生病后,王莽还假惺惺地向天神祷告,说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平帝的命,还把祷告词藏在金盒子里,装作很虔诚的样子。结果没几天,平帝就死了。

这事儿做得够阴的吧?杀人还不忘立牌坊。

平帝一死,王莽的障碍就基本扫清了。但他还不满足,还得斩草除根。平帝的母亲卫姬还在中山国,她的家族虽然没什么势力,但王莽怕留下后患,就找了个借口,说卫家有人谋反,把卫姬的兄弟、族人杀了个精光,最后连卫姬本人也被逼死了。

《汉书·外戚传》里记载:莽诛卫氏,令姬昼夜啼泣,涕泣失明,后岁余,莽复使人胁姬饮药死。——卫姬被王莽吓得哭瞎了眼,最后还是被毒死了。这一家人,就因为被王莽选中当了傀儡,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平帝的葬礼办得倒是挺风光,王莽下令大赦天下,还赐给诸侯王、列侯黄金,让他们来参加葬礼。但这一切,对一个已经死去的14岁少年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他就像一个用完即弃的工具,被王莽榨干了最后一点价值,然后随手扔掉了。

平帝死后,王莽又立了一个更小的孩子——孺子婴当皇太子,自己当了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这时候,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王莽下一步,就是要篡汉自立了。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被葬在康陵,就在今天陕西咸阳附近。他的陵墓规格倒是挺高,坟高十三丈,周回二百步(《汉书·平帝纪》注引《皇览》),但这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一座孤零零的坟茔,埋葬了一个少年短暂而不幸的一生。

回顾汉平帝这五年,你会发现,他几乎没做过任何一件属于的事。登基是被安排的,婚姻是被安排的,连死亡,都可能是被安排的。《汉书·平帝纪》全篇加起来不到两千字,其中一大半都是在写王莽做了什么,平帝更像是个背景板,一个用来证明王莽的道具。

班固在《汉书》里评价平帝: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亡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意思是,平帝时期,所有的政令都出自王莽之手,王莽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看起来好像天下太平,其实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只是王莽自己还没意识到(或者假装没意识到)。

其实,平帝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缩影。从汉武帝晚年的动荡,到汉昭帝、汉宣帝的,再到汉元帝、汉成帝的昏庸,最后到汉哀帝、汉平帝的傀儡生涯,西汉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王莽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就算没有王莽,也会有张莽、李莽出来,终结这个早已腐朽的王朝。

而刘衎,这个无辜的少年,只是恰好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了这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他没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没有汉宣帝的隐忍腹黑,甚至没有汉哀帝的荒唐资本,他有的,只是一个被强加的头衔,和一个注定悲剧的命运。

有时候想想,如果当年王莽没选中他,他是不是还能在中山国当个逍遥王爷,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平平安安地活到老?但历史没有如果,就像他的名字——本意是快乐、安定,可他的一生,既不快乐,也不安定。

这就是汉平帝刘衎的故事,一个被历史大潮裹挟的少年,一个在权臣阴影下窒息的皇帝。他的故事很短,却道尽了权力的残酷和无奈。或许,当他躺在康陵的地宫里时,唯一的愿望,就是下辈子别再投胎到帝王家了吧!

参考《汉书·平帝纪》《汉书·外戚传》《资治通鉴》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