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遇袭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京城这潭深水,激起了层层涟漪。漕运衙门与京兆府联合查案,虽未直接证据指向百草堂,但调查的焦点无疑让刘理事如坐针毡。他不得不动用大量关系网进行打点、撇清,耗费了巨大精力与财力。
与此同时,李薇“苦主”的形象以及她之前积累的良好口碑开始发挥作用。清流圈中,对百草堂“仗势欺人”、“手段卑劣”的议论渐起。虽未明着支持李薇,但一种无形的舆论压力开始形成。此消彼长之下,百草堂在高端市场的扩张势头明显受挫,而张氏工坊的“限量精品”形象反而因这次风波更增添了几分“被权势打压”的悲**彩,愈发受到一些崇尚风骨、不媚权贵的文人雅士的青睐。
常爷那句“过了”的评语,虽未公开,却在特定圈层内不胫而走,更像是一道无形的紧箍咒,让百草堂在后续行动中不得不有所顾忌。
面对内外压力,刘理事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将明面上的打压转为更隐蔽的观望。京城的商战,进入了一段短暂的相持期。
李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她知道,这是喘息和布局的宝贵时机。风波看似暂歇,但真正的较量远未结束。她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巩固成果,并埋下更深的棋子。
首先,她亲自督导师傅,将交付漕运衙门的酱油品质做到极致,并附上了一封情真意切又不失分寸的感谢信,进一步巩固了与官方渠道的信任关系。这笔订单虽利薄,但其象征意义和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为工坊在京城的生存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她开始尝试将产品线适度下沉。不再仅仅局限于顶级精品,而是开发了一款面向中产富户和特色酒楼、品质上乘但价格更为亲民的“锦香”系列酱油和几款基础药膳包。她通过之前积累的人脉,与几家信誉良好、定位高端的酒楼达成了供货协议,让张氏工坊的产品真正走上了京城食客的餐桌。这一步,极大地拓宽了市场基础,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然而,李薇心中最牵挂的,仍是那宫墙之内。漕运订单和民间口碑是根基,但若想真正抗衡百草堂,必须在那至高无上的地方拥有话语权。常爷那条线因之前的挫折和后续风波变得敏感,不宜再主动触碰。但她并未放弃。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自于小石头的师长周博士。在一次闲聊中,周博士提及,宫中一位颇受敬重的老贵妃,晚年信佛,饮食愈发清淡,尤喜各种素斋,但对口味极为挑剔,尚膳监为此颇为头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薇脑中灵光一闪!素斋!这正是“龙凤天香”酱油大放异彩的领域!其提鲜增味的效果,能极大提升素斋的口感层次,却又完全不沾荤腥,正合礼佛之人的要求!
这或许是一个比直接针对小皇子厌食症更巧妙、更不易引人注目的切入点!老贵妃地位尊崇,若能投其所好,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且不易直接与百草堂的利益发生冲突。
李薇心中激动,但表面不动声色。她并未立刻通过周博士或王大人递话,那太着痕迹。她选择了一个更迂回的方式——精心炮制了一份以“龙凤天香”酱油为核心调味、辅以各种山珍时蔬的“八宝乾坤素斋”的详细食谱,并附上一小瓶极品原浆酱油。
然后,她通过同仁堂大管事的关系,将这份食谱和酱油,以“民间巧手偶得之方,或可助益修行”的谦逊名义,辗转递送到了那位老贵妃所信任的、常驻宫中祈福的某位高僧手中。整个过程,完全避开了尚膳监和太医署的常规渠道,低调而隐秘。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成,则可能打开通往宫内的另一扇窗;败,也不过是石沉大海,无人知晓。
就在李薇悄然落下这步暗棋的同时,百草堂的刘理事也并未真正闲着。他表面上偃旗息鼓,暗地里却加紧了了对张氏工坊核心技术的窥探,并开始利用其庞大的商业网络,在更广阔的北方市场对张氏工坊可能进行扩张的路径进行围堵布局。
而皇宫深处,那位收到食谱和酱油的高僧,是否会将其呈给老贵妃?老贵妃又会作何反应?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京城的天空,云谲波诡。短暂的平静下,是更深的暗流在涌动。李薇深知,她与百草堂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比拼耐心、智慧和长远布局的新阶段。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每一子,都可能影响全局。她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