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 第40章 胜利到来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第40章 胜利到来

作者:吾妻浅仓唯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2 09:06:1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民国三十四年的春,风里还带着残冬未散的冷意,却已裹着一股不同以往的躁动——那是冰层下暗流涌动的期待,是焦土上新芽破土的生机。朱成碧站在苏北根据地的土坡上,望着远处田埂上弯腰忙碌的身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叠得整齐的纸条。纸条是陈玄三天前从前线捎回来的,字迹比往常潦草,墨水洇开了几处,显然是在匆忙中写就,却透着股抑制不住的急切:“德国投降了,日军必乱,速将鲁南急需的电台零件送往前线,助总反攻。”

风从黄河故道吹来,带着点泥土的腥气,把纸条的边角吹得微微发卷。朱成碧想起三年前的上海十六铺码头,也是这样的春天,陈玄蹲在食肆后巷的仓库里,借着煤油灯的光打磨装粮的铁皮筒,铁皮屑落在地上,像碎掉的星光。那时他们连运一袋糙米都要躲着日军的铁探子,巡逻艇的探照灯扫过江面时,连呼吸都要屏住;而现在,他们跟着根据地的运输队走在土路上,身边有八路军战士背着枪护送,路过村口时,总有穿打补丁棉袄的百姓递来热红薯,连扎羊角辫的孩子都知道,“送零件的叔叔阿姨是帮着打鬼子的”。

“朱同志,该走了!”运输队的老张在前面喊,他肩上扛着个半旧的木箱子,箱子上用红漆画着个十字——里面装的是要送往前线的急救包,“再晚赶不上渡口的船,鲁南那边的同志还等着零件修电台呢,耽误了反攻可不是小事!”

朱成碧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的衣袋,快步跟上队伍。土路两旁的柳树已经发了新芽,嫩黄的枝条垂在解冻的河面上,偶尔有银灰色的小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裤脚上,凉丝丝的,却让人心里发暖。她想起去年冬天离开上海时,路易在洋行里跟她说的话:“太平洋上的美军已经逼近日本本土,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给日军最后一击。”当时她还半信半疑,总觉得胜利还很遥远,可现在才知道,历史的车轮转得比想象中更快——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消息传到根据地时,整个村子都放起了鞭炮,有的老人还对着北方磕头,说“苏联红军打得好,终于把希特勒这恶魔打垮了”。

运输队走了三天两夜,白天顶着风赶路,晚上就住在沿途的兵站或百姓家里。路过被日军烧毁的村庄时,能看到断墙上还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有的百姓正在废墟上清理砖石,准备重建房屋,见了运输队,就热情地拉着他们进屋喝碗热粥。有个姓王的大爷,家里的房子被日军烧了,儿子跟着八路军打仗去了,他却笑着说:“房子烧了能再盖,儿子打鬼子是光荣事,等鬼子被打跑了,啥都有了。”

第四天清晨,他们终于到了鲁南前线的渡口。远远地,就听见前方传来断断续续的炮声,不是日军那种有气无力的冷炮,而是八路军反攻时密集又有力的迫击炮声,像闷雷滚过天际。陈玄就站在渡口的老槐树下等着,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八路军军装,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旧棉絮,脸上沾着点硝烟的黑灰,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看见朱成碧,他快步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背包,声音里带着点沙哑,却难掩激动:“你可来了!电台就差这几个零件,修好就能跟延安直接通话,明天攻打临沂的命令就靠它传下去了!”

他拉着朱成碧往前线指挥部走,路上的担架队不断从身边经过。有的伤员缠着渗血的绷带,却还在哼着《八路军军歌》,调子不太准,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有的医护人员手里端着刚煮好的汤药,小跑着跟在担架旁,嘴里念叨着“再坚持会儿,到了后方就能换药了”。指挥部设在一个废弃的小庙里,庙里的菩萨像被小心地移到了角落,腾出的空间里摆着张拼接的木板桌,桌上摊着张泛黄的军用地图,红笔圈出的日军据点密密麻麻,蓝笔标注的反攻路线像一把把尖刀,直插敌人腹地。

“你看这里,”陈玄指着地图上“临沂”两个字,指尖在上面轻轻敲了敲,“日军的主力都被调去东北守关东军了,这里只剩一个联队,装备差,士气也低,咱们明天一早发起进攻,争取中午就能拿下。”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从怀里掏出份折叠的电报,“延安刚传来的消息,美军在新墨西哥州试爆了一种叫‘原子弹’的武器,威力大得很,据说能炸平一座城。延安的同志分析,美军很可能会在八月初把原子弹投到日本本土,到时候日军肯定撑不住。还有,苏联也在远东增兵了,看样子是要对关东军动手,咱们得趁这个机会,把山东的日军都赶出去,为全国总反攻铺路。”

朱成碧凑过去看电报,上面的字迹很小,却字字千钧。她想起1942年冬天,松井在上海食肆里跟他们说的“日军要跟德国夹击苏联”,那时的日军何等嚣张,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还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可现在,他们像丧家之犬一样缩在据点里,连粮食都要靠抢百姓的,连士兵的饭团里都掺了糠。她从背包里掏出个油纸袋,里面是路上用随身带的面粉烤的芝麻饼,还带着点余温:“路上怕你饿,烤了点饼,你跟指挥部的同志分着吃,明天打仗得有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玄接过油纸袋,小心翼翼地打开,芝麻的香气混着麦面的甜香瞬间散开。他掰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从上海十六铺的暗巷到鲁南前线的土坡,从偷偷摸摸运炒面到跟着部队参与反攻,这三年多的日子像一场漫长又艰难的梦,现在终于要迎来梦醒的时刻了。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攻打临沂的号角就吹响了。朱成碧跟着医护队在后方的临时救护所待命,能清晰地听见前方传来的枪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冲啊”“杀啊”的呐喊声。太阳刚从东边的山头上探出头时,前方传来了捷报:临沂城破了,日军投降了!

她跟着医护队往城里跑,路上能看到举着红旗的八路军战士从身边跑过,有的战士胳膊受了伤,却还挥舞着手里的枪欢呼;有的百姓从家里跑出来,手里拿着鸡蛋、馒头,往战士们手里塞,嘴里喊着“谢谢你们,把鬼子赶跑了”。到了临沂城头,朱成碧看见陈玄正站在城楼上,跟几个战士一起把五星红旗升起来——那面红旗是用红布缝的,边角还有点歪,却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比任何东西都要耀眼。

城门口的空地上,日军俘虏们低着头站成一排,手里的枪被整齐地扔在地上,有的俘虏还在小声啜泣,不知道是害怕被惩罚,还是后悔参与了这场战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到俘虏面前,指着城墙上的弹坑,声音颤抖着说:“俺们临沂城,被你们炸得稀巴烂,俺的孙子就是被你们的飞机炸死的……可俺们中国人有骨气,没怕过你们!”周围的百姓也跟着附和,有的说“把他们关起来,让他们给俺们修房子”,有的说“只要他们真心悔改,以后别再打仗了,就饶了他们”。

朱成碧站在人群里,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她想起上海桥洞下蜷缩的难民,想起苏北渔村里帮着藏物资的渔民,想起路易洋行里那些为反法西斯胜利欢呼的洋人,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等着山河归位,等着炊烟再起,等着孩子们能在没有炮火的阳光下奔跑。

七月的鲁南,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正午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连吹过的风都带着股热气。朱成碧和陈玄跟着运输队,把药品、武器和粮食送到各个反攻前线,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山东。他们走过被日军烧毁的村庄,看到村民们在废墟上搭起简易的草屋,女人们在河边洗衣,男人们在田里耕种,孩子们在村口追逐打闹,虽然日子还苦,却有了生气;路过被破坏的铁路线时,能看到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在抢修铁轨,有的工人还是从前的铁路工人,说“等铁轨修好了,就能把山东的粮食运到东北前线,运到上海,让更多人能吃饱饭”。

一天傍晚,他们在一个叫“夏镇”的小镇上休整。镇子不大,却很热闹,街上有卖菜的、修鞋的,还有摆小摊卖针头线脑的,偶尔能看到穿军装的八路军战士走过,百姓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镇子的中心有个小广场,广场上挂着个大喇叭,每天都会播放新闻和革命歌曲。那天傍晚,喇叭里突然传来了英文新闻,虽然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但从围着听的美军顾问兴奋的表情里,能看出是天大的好事。

后来才知道,美军在7月16日于新墨西哥州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威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延安很快传来了详细消息:这种武器能瞬间摧毁一座城市,美军计划在八月初将其投到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

“原子弹……”陈玄拿着延安发来的电报,眉头紧紧皱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电报边缘,“那得是多大的威力?日本的老百姓会不会……”

朱成碧也沉默了。他们恨日军的侵略,恨他们烧杀抢掠,恨他们让无数中国家庭家破人亡,可真到了要用这么残忍的武器时,心里却五味杂陈——那些日本百姓,尤其是孩子,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不该为军国主义者的罪行买单。运输队的老张蹲在地上抽着旱烟,吐出的烟圈在空气里慢慢散开,他叹了口气说:“俺知道你们心软,可没办法啊,日军不投降,战争就结束不了,咱们前线的战士还在流血,还有多少家庭等着亲人回家?只有让日军彻底怕了,他们才会放下武器。”

朱成碧想起前几天在前线看到的场景:一个十**岁的战士,腿被日军的炮弹炸伤了,却还笑着说“俺没事,等伤好了还能打鬼子”;一个医护人员,为了救伤员,自己被流弹击中,牺牲时手里还攥着没上完的绷带。她知道,老张说得对,为了更多人的和平,有时候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

八月六日那天,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各个根据地——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夏镇的小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说“这下日军该知道怕了”,有的说“希望他们赶紧投降,别再打了”,还有的老人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愿老天保佑,别再有更多人受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成碧和陈玄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看着河水缓缓流过,水面上倒映着晚霞,红彤彤的,像血的颜色。陈玄突然说:“要是没有战争就好了,大家都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你在上海开你的食肆,我就帮你挑水、劈柴,咱们再也不用躲躲藏藏。”

朱成碧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快了,胜利就快到了,到时候咱们回上海,把朝歌食肆重新开起来,还像以前一样,给难民们熬粥,给需要帮助的人温暖。”

没等他们从广岛原子弹的震撼中缓过神来,八月九日,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百万红军跨过中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延安随即发出号召:“全国抗日力量立即发起总反攻,歼灭一切负隅顽抗的日军,解放全中国!”

那天晚上,朱成碧和陈玄跟着运输队,连夜把一批迫击炮炮弹送往东北边境的前线。路上漆黑一片,只能靠手里的马灯照明,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疼,可没有人抱怨,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的冲刺,只要坚持住,胜利就会到来。

走到半路时,他们遇到了一队关东军的溃兵。这些溃兵穿着单薄的军装,有的连鞋都没了,光着脚在地上走,脚后跟磨得血肉模糊。看到运输队,他们不仅没有反抗,反而纷纷跪了下来,有的还举着空饭盒,用生硬的中文喊“给点吃的,我们不想打了”。陈玄让战士们把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他们,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的日本兵,接过干粮后突然哭了,用日语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回家,我想我妈妈,我根本不想打仗……”

朱成碧看着这个和小石头年纪差不多大的士兵,心里突然很沉重。她想起松井,想起他在上海时说的“我只想带着家人回日本过普通人的日子”,这些士兵大多是被军国主义洗脑或强迫参军的,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陈玄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等战争结束了,咱们要让更多人知道,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平才是最珍贵的。”

八月十五日那天,朱成碧和陈玄正在东北边境的一个小县城里,帮着八路军接收日军的物资。县城里的百姓们都在忙着打扫卫生,有的还在墙上刷“庆祝抗日胜利”的标语,空气中弥漫着期待的气息。突然,县城的广播响了,先是一阵嘈杂的电流声,然后传来一个陌生的日语声音——那是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广播声刚落,县城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几秒钟后,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百姓们从家里跑出来,有的敲着锣,有的打着鼓,有的把家里珍藏的红布拿出来,做成简易的红旗挥舞;八路军战士们举着枪,对着天空开枪,不是示威,而是压抑已久的庆祝;一个刚从前线下来的老兵,断了一条胳膊,却抱着枪坐在地上哭,边哭边喊“胜利了!俺们终于胜利了!鬼子投降了!”

朱成碧站在人群里,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她想起1941年冬天刚到上海时,在朝歌食肆当帮工,看到日军在街上抓人,心里满是恐惧;想起1942年夏天,跟着陈玄偷偷运炒面,被日军的巡逻艇追赶,躲在芦苇荡里不敢出声,生怕被发现;想起1943年春天,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大家在食肆里偷偷庆祝,眼里满是希望的光;想起1944年离开上海时,周阿公拉着她的手说“一定要回来,食肆我给你们守着”……这四年多的日子,像一部漫长又艰辛的电影,有眼泪,有牺牲,有恐惧,却也有坚持,有温暖,有希望,现在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陈玄走到她身边,从怀里掏出块用油纸包着的芝麻饼——是她昨天特意烤的,还带着点温度。他把饼递给她,笑着说:“哭什么?该笑了,咱们赢了。”

朱成碧接过饼,掰了一块放进嘴里,芝麻的香混着麦面的甜在嘴里散开,眼泪却流得更凶了:“我是高兴……高兴咱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高兴那些牺牲的同志没有白死,高兴百姓们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九月二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那天上午,朱成碧和陈玄跟着前线的战士们,挤在临时救护所的收音机旁,听着来自太平洋的转播。当听到“日本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整个救护所都沸腾了,战士们互相拥抱,有的还把帽子扔到空中,医护人员们也笑着哭了,手里的绷带都忘了缠。

之后的日子,他们忙着接收日军的物资,遣返日本战俘和侨民。朱成碧跟着医护队,给受伤的战俘治疗,给他们分发食物和衣服,有的战俘刚开始还很警惕,后来慢慢放下了戒备,有的还会用中文说“谢谢”。有个叫山田的日本军医,主动提出要帮忙治疗伤员,他说:“我知道我们犯了很多罪,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弥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一个战俘营里,朱成碧意外地遇到了松井。他比去年冬天在上海见到时更瘦了,头发也花白了不少,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便服,走路有点跛——听说是在菲律宾打仗时腿受了伤,没得到及时治疗落下的病根。他看到朱成碧,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走过来,低着头说:“朱小姐,好久不见……我想问问,我能回家吗?我娘和孩子还在苏南,我想带他们回日本。”

朱成碧看着他,想起三年前他在上海偷偷给他们塞日军查粮路线图,想起他说“我再也不想帮他们打仗了”,点了点头:“放心吧,政府已经安排好了遣返船,再过几天就能把你们送回日本。回去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参与战争了。”

松井重重地点了点头,眼泪掉在地上,他用袖子擦了擦,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愿意帮我。我回去以后,一定会告诉我的孩子,战争是多么可怕,和平是多么珍贵,让他们永远记住,不能再发动战争了。”

十月的一天,朱成碧和陈玄终于接到了通知,可以回上海了。运输队的战友们都来送他们,老张扛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百姓们凑的花生、红枣,还有一件新做的土布衬衫:“朱同志,陈同志,回上海以后可别忘了俺们鲁南的这些战友,以后有空了就回来看看,俺们给你们煮最好的小米粥。”

朱成碧接过布袋子,心里暖暖的,眼泪又差点掉下来:“放心吧,我们不会忘的,等上海安定了,我就给你们烤芝麻饼,寄过来让你们尝尝。”

火车沿着刚修好的铁路往南走,窗外的景色一点点变化,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山东的麦田,再到江苏的水乡,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农民们在田里收割庄稼,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路边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村口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偶尔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脸上满是朝气蓬勃的笑容。

陈玄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轻声说:“你看,这才是中国该有的样子,没有炮火,没有战乱,大家都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朱成碧点点头,心里满是对上海的思念——不知道朝歌食肆还在不在,不知道周阿公的身体怎么样了,不知道小石头有没有长高,不知道路易和皮埃尔神父还好吗。她想起离开上海时,食肆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枝繁叶茂,不知道树下还能不能看到难民们喝粥的身影。

火车到上海北站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朱成碧和陈玄提着行李走出车站,一眼就看到了站台上挂着的“欢迎抗日英雄凯旋”的横幅,还有穿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在热情地迎接归来的游子。走出车站,街道上的景象和离开时完全不同——日军的关卡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制服的中国警察在维持秩序;路边的商店挂着“庆祝抗日胜利”的标语,有的还在门口摆着收音机,播放着欢快的音乐;行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有的在逛街,有的在聊天,有的带着孩子去公园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

他们打车去了十六铺码头,远远地就看到了朝歌食肆的招牌——还是原来的样子,用红漆写的“朝歌食肆”四个大字,只是比以前更亮了,门口还挂着两个崭新的红灯笼,在傍晚的风里轻轻摇晃。周阿公正站在门口的灶台前熬粥,穿着件干净的蓝布衫,头发比以前白了些,却精神矍铄;小石头也长大了不少,比以前高了半个头,正忙着给客人端粥,看到朱成碧和陈玄,手里的碗差点掉在地上,他愣了几秒,然后大喊着“朱老板!陈哥!你们回来了!”就跑了过来。

周阿公听到声音,手里的勺子都掉在了粥锅里,他转过身,看到朱成碧和陈玄,老泪纵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回来的!这食肆我一直给你们守着,每天都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