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四十节缘来(求追读、月票!
)
“回你舅舅家去干啥?”
曹文秀疑惑地问道。
自己这个儿子平时是不怎么回去的,和自己哥哥弟弟们关系虽然也还不错,但没事儿回去干啥?
“看看呗。”
张建川顿了一顿,“我看永刚哥两口子又在闹架,永强哥到市里去打工了,永梅姐找对象了,……”
曹文秀在家中占老二,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张建川提到的三个都是大舅舅家里的。
妹妹嫁到罗河,最小的弟弟才三十多,一儿一女都还在读书。
听到儿子提到兄长的几个儿女,曹文秀忍不住叹气。
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在家里呆着,光是屋里那几亩田,忙就忙那一季,但现在光靠田里刨食根本不够用。
交了农业税双提款,再把明年要用的化肥农药钱卖了留出来,就只能说留着谷子够一家的米吃了。
问题是一大家子光吃饭哪里能行?
要么就只有出去打工,但是要去广东福建打工,家里人又还没有下定决心,估计今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挣钱门道,明年两兄弟就要出去了。
“永梅找对象我知道,据说是个老实人,……”
曹文秀点点头:“是个拖拉机手,在替人开拖拉机,起早贪黑,辛苦是辛苦了一点儿,但每个月能挣上百元,……”
话题岔开,就说到了两个舅舅家的事儿。
小舅舅家也不好过,两个孩子都在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又不敢出门去打工,怕家里照应不过来,所以现在也是捉襟见肘,还得要时不时来姐夫家里借两个,这也是现在张家经济拮据的一大原因。
说来说去,还是一句话哪里都缺钱,家家都缺钱,连大表哥曹永刚两口子经常吵嘴拌筋,也还是因为钱的事儿。
张建川回舅舅家去,也就是“考察”
几个表哥和舅舅,看看如果沙场能弄起来,舅舅和表哥能不能派上用场。
两个舅舅恐怕不行,大舅舅年龄大了,而且身体也不好,吃不了苦,小舅舅恐怕走不开,而两个表哥还不好说,还得要多接触一下,仔细掂量掂量。
毕竟这桩事儿如果能成,也算是一个长久生意,而且投入也不会小,张建川估摸着自己恐怕都得要出去借钱才行。
所托非人,那就是给自己的钱过意不去,张建川不会因为是亲戚就随意放宽标准。
下午闲来无事,这天气太热,呆在哪里都热,张建川索性就去厂图书室。
厂图书室在厂区西南,一撞两层楼的苏式红砖房,位置略微有些偏僻,掩映在一片法国梧桐和榆树中,要走一段路才到。
平时在图书管里来看书的人很少,倒是放了寒暑假之后,学生来得多一些。
张建川读高中时寒暑假回了厂里,没事儿就喜欢到图书室来读书看报,所以和图书室的工作人员十分熟悉,虽然当兵走了三年,但是图书室的工作人员依然如故,仍然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厂图书室对于纺织厂来说如同鸡肋,作用可有可无,但是却是必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也是国营企业的基本配备。
第一卷第四十节缘来(求追读、月票!
)
管理员悠闲地嗑着瓜子,打着毛线,一楼是报刊杂志阅览室,主要供阅览和办理借阅手续,二楼才是藏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