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十字刀越狱未遂,其带电台的同伙躲进北京胡同,发出求救信号联系上潜伏特务“影子”,接到“炸毁北京火车站货运车厢”的指令。
车厢装满一五计划工业设备,距发车仅剩5小时。
陈宇团队连夜排查,最终在发车前抓获同伙、拆除炸弹,却发现现场残留半枚爪形标记,与“惊蛰计划”同源。)
公安部家属院的小平房里,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木桌上,映得两张红色申请同意书格外鲜亮。
陈宇的住处简陋却整洁,墙上钉着张全国地图,边角被摸得发毛,桌下的木床铺着蓝布褥子,枕头旁放着本翻烂的《反特手册》。
“总算批下来了。”陈宇捏着自己的那份同意书,红章的油墨还带着点湿润。
他看向对面的林悦,她手里的同意书叠得整齐,指尖正摩挲着“同意结婚”四个字。
林悦抬头,眼底带着笑意,耳尖泛着浅红:“你说的6月1日,真挺好。”她指尖点在日历上,“儿童节,寓意守护新生——咱们干的就是守护国家新生的事。”
陈宇点头,伸手想去碰她的手,又收回,转而拿起桌上的搪瓷杯:“我去给你倒杯热水。”
水壶“咕嘟”响着,热气氤氲中,他听见林悦轻声说:“我已经给爸妈发了电报,他们说18号来京,顺便见见你的领导。”
“正好,”陈宇把热水递过去,杯壁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上午要去副部长办公室汇报十字刀的后续,顺便把结婚申请递上去备案。”
他看着林悦小口喝水的样子,补充道,“副部长是老革命,当年在晋察冀军区待过,跟你父亲应该认识。”
院外突然传来“噔噔”的脚步声,小李挎着公文包,推门时木门“吱呀”响。
他额角渗着汗,手里的急件信封沾着点油墨:“陈部长,林科长,上海、广州接连出事!”
急件摔在桌上,两张照片滑了出来——都是仓库纵火后的残骸,焦黑的木梁下,隐约能看见个爪形标记,刻在烧焦的木板上。
陈宇指尖戳在照片上,指腹蹭过爪尖,突然闪回:
1948年石家庄旧机房,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蹲在地上,指尖摸过乌鸦组留下的爪形标记——趾尖并拢,边缘光滑,是“老鹰”金志远的专属标记。
而眼前照片上的爪形,趾尖分叉,像被利刃划开两道口子。
“不是模仿。”陈宇的声音沉下来,下颌线绷紧,“1948年的标记趾尖并拢,这两个是分叉的,手法更凌厉,绝非同一人模仿。”
林悦立刻摸出放大镜,镜片离照片2厘米,睫毛颤了颤:“标记边缘有焦痕,是纵火后趁木板未凉刻上去的,凶手故意留的。”
她抬头看向小李,“纵火案的具体情况?仓库里丢了什么?”
“上海是机床零件仓库,广州是供电设备仓库,”小李抹了把汗,声音喘得急。
“都是一五计划的关键物资,没丢东西,就是纯粹纵火——现场勘查说,火是用煤油引燃的,点火点有3处,很专业。”
陈宇抓起红色电话,接通副部长办公室:“部长,申请结婚的备案想现在送过去,顺便汇报两起纵火案的紧急情况。”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来吧,正好你未来岳父也在,林建军同志刚到。”
林悦的眼睛亮了亮:“我父亲来了?”她立刻收拾桌上的同意书,“走,咱们现在过去——我父亲当年在晋察冀军区,说不定知道这分叉爪形的来历。”
副部长办公室的红木桌擦得发亮,墙上挂着幅军用地图。
林建军穿着灰色中山装,肩背挺直,看见林悦进来,眼神柔和了些,却没立刻说话,转而看向陈宇:“小陈,十字刀的案子办得不错,军区都听说了。”
“都是团队和群众的功劳。”陈宇递上结婚申请备案,“这是我和林悦的结婚申请,已经获批,想请部长见证。”
副部长拿起红帖看了看,笑着拍桌:“6月1日,儿童节,好寓意!”他话锋一转,指了指桌上的纵火案照片,“这标记,老林你看着眼熟吗?”
林建军的目光落在照片上,指尖猛地攥紧,指节发白:“这是‘分叉鹰爪’!1946年晋察冀军区有过一起特务策反案,案中主犯就留这个标记。”
他起身走向文件柜,抽出个牛皮档案袋,“我这次来,就是给你们带这个。”
档案袋被撕开,泛黄的纸页散发出陈旧的油墨味。
林悦拿起最上面的卷宗,标题写着“1946年晋察冀特务策反案”,翻开第一页,里面贴着张复印件——正是分叉的爪形标记,与上海、广州现场的一模一样。
“当年这案子,策反了两名军区技术人员,”林建军的声音沉下来,“主犯代号‘金雕’,是国民党保密局华北站的骨干,精通爆破和伪装,案后一直潜逃,至今没抓到。”
林悦立刻将新旧标记照片并排放在桌上,从抽屉摸出直尺:“你们看,1946年的标记分叉角度是30度,现在的是32度,手法高度相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火神忆破敌请大家收藏:()烽火神忆破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