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 第53章 长安!长安!

陆逊和朱然用自己的性命,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外交战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

吴蜀之间,再无缓和的可能。

孙权以国书与曹魏正式结盟,两国约定,共伐蜀汉。

坐镇江夏的大都督,换成了年轻气盛,一心要为江东雪耻的诸葛恪。

而蜀汉,则在天下人的注视下,将陆逊和朱然的灵柩,以王侯之礼,礼送回了建业。

这一手,让孙权刚刚凝聚起来的战意,像是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憋屈得几欲吐血。

天下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称颂汉室仁德,而孙权,则坐实了寡恩薄情,逼死忠良的形象。

一时间,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魏、吴结盟,却各怀鬼胎,谁也不愿先动手,替对方火中取栗。

蜀汉则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开始了一项震惊天下的大动作。

蜀汉建兴十年,公元232年。

迁都,是一个无比庞大而繁琐的工程。

整个成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和打包场。

中都护府内,陆瑁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卷宗,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文伟兄,我算是服了。”他抓起一卷竹简,随手展开,“《蜀都赋》也要带上?这玩意儿顶什么用?路上当柴火烧吗?”

费祎正一丝不苟地核对着一份清单,闻言头也不抬地说道:“子璋,这叫传承。皇家的一草一木,一纸一字,都是国之底蕴,缺一不可。”

“底蕴太沉,车轮子会压断的。”陆瑁丢下竹简,揉着眉心,“光是这些瓶瓶罐罐,就得动用上千辆马车。更别提国库里的金银铜钱,武库里的兵甲器械,还有各部官员连家眷带细软……我算了算,这支队伍从头到尾,怕不是要拉出上百里!”

“所以丞相才命你我二人,总领迁都事宜。”费祎放下笔,终于看了他一眼,“你鬼点子多,肯定有办法。”

“办法就是,烧了!”陆瑁恶狠狠地说道,“除了钱、粮、兵器和最重要的机密档案,其他的到了长安再置办!”

费祎被他气笑了:“你这叫迁都?你这叫逃难!行了,别发牢骚了,丞相已有定计。禁军、虎步营护卫中宫,屯骑、越骑、长水、射声、步兵、中垒,六校尉并出,分段护卫。车骑将军早已在汉中与子午谷一线,布置了三万大军,确保栈道万无一失。”

建兴十年,十一月,初雪。

一支望不到头的庞大队伍,告别了繁华的成都,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龙旗飘扬,御驾居中。

刘禅掀开车帘,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都城,心中百感交集。

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蜿蜒穿行在白雪皑皑的秦岭栈道之上。

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是峭壁千仞。

凛冽的寒风,吹得旗帜猎猎作响。

诸葛亮坐在马车里,身披厚氅,凝望着北方。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此刻也难掩激动。

长安!

那个魂牵梦绕了无数遍的名字,那个承载了大汉四百年荣光的故都,就在这条路的尽头。

半个月后,队伍抵达汉中。

短暂休整之后,大军再次出发,越过秦岭,关中平原那广袤而苍凉的土地,终于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长安……那就是长安……”

不知是谁,在队伍中发出了一声颤抖的惊呼。

远处,一座雄伟古城的轮廓,在冬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它虽历经战火,城墙斑驳,却依旧如同一头匍匐的巨兽,散发着君临天下的威严与气魄。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还是文弱的书生,在看到这座城池的瞬间,眼眶都红了。

这是汉家的根!

刘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御驾,亲自步行,走向那座承载着他祖先荣耀的城门。

“开——城——门——”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令,那厚重得仿佛能压垮历史的城门,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中,缓缓开启。

一股苍凉、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间,高皇帝、武皇帝、光武皇帝的影子,与眼前这位年轻的天子,重叠在了一起。

诸葛亮站在刘禅身后,看着天子一步步踏入长安城,他挺直了半生的脊梁,在这一刻,微微有些颤抖。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灰蒙蒙的天空,喃喃自语。

“先帝,亮,不负所托……”

甘泉宫。

刘禅接过诸葛亮递上的祭文,深吸了一口长安城清冷而干燥的空气。

这空气里,没有蜀中的湿润,却带着一股厚重的,属于历史的尘埃味道。

他展开那卷用蜀锦写就的祭文,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传遍了整个祭天台。

“惟建兴十年冬,大汉皇帝刘禅,昭告于皇天后土、列祖列宗……”

“……昔高祖斩蛇而起,光武中兴于斯,四百年炎汉,光耀寰宇。奈何奸贼篡逆,神器旁落,致使山河破碎,百姓倒悬。朕承先帝遗志,幸赖文武同心,将士用命,今克复西京,还于旧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朕,今日立于此,非为一人之荣耀,乃为天下之正朔!告慰先祖在天之灵,朕必将扫清寰宇,重振汉室,使四海之内,重沐汉风!”

“佑我大汉,万世永昌!”

话音落下,他将祭文投入火盆,烈焰升腾,青烟袅袅,直上天际。

“佑我大汉,万世永昌!”

台下,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无论是将士还是文吏,所有人都被这股庄严而磅礴的气氛所感染,他们跪伏在地,发自内心地高呼起来。

那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冲散了长安城上空笼罩多年的阴霾。

三日后,未央宫,前殿。

虽经战火,但宫殿的主体结构尚在。经过数万军民的日夜修缮,这座见证了西汉百年兴衰的宫殿,终于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威严。

这是大汉还都后的第一次朝会。

殿中百官,皆换上了崭新的朝服,神情肃穆。他们站在冰冷而光滑的金砖上,望着高踞御座之上的年轻天子,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一切都仿佛回到了那个强盛的时代。

刘禅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阶下的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会意,手持象牙笏板,出列,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丞相请讲。”

“今我大汉还于旧都,百废待兴,万象更新。旧制多有不合时宜之处,为彰显汉室正统,重塑朝纲,臣与诸位同僚商议,请陛下下诏,恢复高祖之制,重设三公九卿,以安天下,以定邦国!”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三公九卿!

这不仅仅是官职的变动,更是政治体制的巨大变革,意味着权力将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新洗牌。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天子的决断。

“准奏!”刘禅的声音不带一丝犹豫,“传朕旨意!”

一名黄门内侍展开早已拟好的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开始宣读那一道将决定未来数十年大汉国运的任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以菲德,克承大统,今还旧都,思兴汉室。兹复三公九卿之制,以襄国事。”

“朕弟鲁王刘永,任大鸿胪,掌朝会宾客之事。”

“朕弟梁王刘理,任宗正,掌皇室宗亲之序。”

殿内一片平静,两位亲王担任虚职,理所应当。

“……任谯周为太常,掌祭祀礼乐;任向宠为光禄勋,掌宿卫侍从;任陈到为卫尉,掌宫门禁军;任宗预为太仆,掌舆马畜牧;任蒋琬为廷尉,掌刑狱审判;任费祎为少府,掌天下税赋与宫中用度……”

宣读到这里,皆是众望所归。蒋琬、费祎等人都是丞相府的核心干将,如今分掌九卿,意味着他们将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臣。

内侍的声音顿了顿,提了一口气,继续念道:

“任庞统为太尉,掌天下兵马调动!”

庞统闻言随即出列,躬身拜倒:“臣,领旨谢恩!”

“任侍中董允为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弹劾不法!”

一身文官袍服的董允面色平静地出列,行礼:“臣,领旨。”

这也是个毫无争议的任命。董允的刚正不阿,朝中无人不晓。

三公已定其二。

那么,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丞相之位,自然还是……

“……任诸葛亮为大汉丞相,录尚书事,总揽百官,辅佐朕躬!”

诸葛亮手持笏板,微微躬身:“臣,领旨。”

朝臣们都松了一口气。丞相还是那个丞相,天就塌不下来。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朝会最重要的部分已经结束时,那内侍却深吸一口气,用比之前高了八度的声音,念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任命。

“敕封——”

他拖长了声音,仿佛要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中都护陆瑁,为大司马、大将军!开府置官属,总摄全**务,位在太尉之上!”

陆瑁从队列中走出,平静地走到大殿中央,对着御座上的刘禅,长身一揖。

“臣,陆瑁,领旨谢恩。”

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仿佛这足以让天下震动的任命,对他而言,不过是喝了一杯水那么寻常。

刘禅看着殿下那个挺拔的身影,心中涌起无限的豪情。他知道这个任命会引起多大的波澜,但他更知道,自己需要这样一柄锋利的刀,来为他,为大汉,斩开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他缓缓站起身,俯视着满朝文武,声音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陆瑁身上,充满了信任与期许。“大司马,朕与这大汉的江山,便托付于你了!”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