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 第23章 赤壁之战(一)

时值深秋,江夏城内,空气中已带着几分萧瑟的寒意。刘备的府邸之内,气氛却与外界的肃杀截然不同,洋溢着一股振奋人心的暖流。

刘备手持刚刚从乌林前线送来的战报,那张素来写满忧思的脸上,此刻绽放着许久未见的爽朗笑容。他快步走到正凝神观看着地图的诸葛亮面前,将战报递了过去,大笑道:“军师,快看!大喜!子璋用兵,当真是神出鬼没,竟将徐晃的数千精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这‘游击’之法,运用得如此巧妙,真是让我军士气大振!哈哈,还有江东周公瑾那边,首战亦是告捷,当真是好消息不断啊!”

诸葛亮接过战报,细细看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赞赏。他轻轻摇动羽扇,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亮亦在等此佳音。昔日长坂坡上,子龙将军真的捡回来一个宝,实乃慧眼识珠,为主公发掘了一块璞玉啊。”

“是啊,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浑身浴血的少年,如今竟已成长至此。”刘备感慨万千,他放下战报,起身走到窗前,负手望向远方乌林的方向,“备初时还担心他少年意气,只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如今看来,其智略与胆魄,竟足以独当一面了!”

“主公,子璋此人,确为不凡之才。”诸葛亮也缓步走到刘备身边,分析道,“他能在野狼谷那样的绝境之中,重整残兵,死战突围;亦能在断魂坡的险境下,以弱胜强,痛击强敌。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与因势利导的智慧,在年轻一辈中,实属难得。”

刘备重重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不错。徐晃乃曹军宿将,用兵向来老辣沉稳,却被子璋这般反复袭扰、周旋,进退失据,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子龙之勇,亦是此战获胜的关键。”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若非子龙在断魂坡上,以雷霆之势,率五百死士凿穿敌阵,为子璋创造了放火烧粮的绝佳时机,恐怕此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以勇辅智,以智驭勇,二人相得益彰。”

听到此处,刘备忽然畅快地笑道:“子龙、子璋,一刚一柔,一勇一谋,配合得如此默契无间,倒真让备想起了当年与云长、翼德并肩血战的日子了!”

话音未落,府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隐约的喧哗。一名侍卫快步入内,单膝跪地,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军师!前线又有捷报传来!陆将军在断魂坡大捷之后,巧借林中小路,成功摆脱了夏侯渊大军的追击,途中还设伏缴获了曹军一支小股押粮队,俘获粮草百余车!”

“哈哈哈哈!”刘备闻言,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抚掌大笑,“好!好一个陆子璋!真乃深藏不露之将才也!竟能反客为主,从虎口之中夺食!”

诸葛亮也微微一笑,羽扇轻摇:“徐晃虽勇,却对荆州山川地势一无所知,此乃兵家大忌。子璋却是在此地生长,熟悉每一条山间小路,能将地利之优发挥到极致,化被动为主动,这一仗,打得确实漂亮。”

刘备意气风发,转身从案上拿起酒樽,高高举起,豪迈地对诸葛亮道:“来,军师!你我当共饮此杯!为子龙,为子璋,为我军这振奋人心的胜利,干一杯!待他们凯旋之日,备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为他们设宴犒赏!”

诸葛亮举杯与刘备轻轻一碰,一饮而尽。放下酒樽后,他却忽然沉吟道:“主公,亮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军师但说无妨!”

“依亮之见,此战之后,不若擢升子璋,令其独领一军。他已经用数场大捷,展现出了非凡的统兵才能与独特的战法。若能予其独断之权,我军便多了一支神出鬼没、令敌防不胜防的奇兵。日后,定能成为主公扫平天下的又一柄利剑!”

刘备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仿佛拨云见日,他一拍大腿,兴奋道:“军师之言,正合我意!我竟未想到此节!此言极是!”

他重重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好!就这么办!等他们归来,我便当众宣布此任命!”

江夏府邸之内,君臣二人为前线的一场奇胜而欢欣鼓舞,定下了未来的大计。而他们并不知道,在数百里之外的长江之上,一场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滔天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曹操的百万大军已顺江而下,兵锋直指江东。周瑜的反间之计已悄然布下,蔡瑁、张允两位荆州水军都督的命运,已如风中残烛。而一位名为庞统的“凤雏”,也正带着他的连环之策,悄然登上了曹操的旗舰……

赤壁之战的巨幕,就此正式拉开。

清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在一条隐蔽的山涧里。

劫后余生的士兵们大多靠着湿滑的石壁或树根沉沉睡去,鼾声和梦呓声此起彼伏。少数醒着的,则默默地处理着伤口,或者低声交谈,分享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和水。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汗水味以及泥土的清新气息,混合成一种疲惫却又带着生机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云靠坐在一棵大树下,仔细地擦拭着他的涯角枪,枪刃在晨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虽然一夜未眠,但他眼神依旧锐利,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

陆瑁则摊开一张简陋的地图,这是他凭着记忆和对本地地形的熟悉绘制出来的。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标记,对身边的几名什长低声布置着警戒和侦察任务。

“将军,我们缴获的那批粮草清点过了,省着点用,够我们支撑七八天。”一名什长走过来,向赵云和陆瑁汇报,脸上带着一丝喜色,“还有些药材,正好给伤兵用上。”

陆瑁点了点头:“很好,优先照顾伤员。另外,派人去附近找找水源,注意隐蔽,不要留下痕迹。”

什长领命而去。

赵云将长枪靠在树干上,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走到陆瑁身边,看着地图:“子璋,接下来有何打算?”

陆瑁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区域:“我们现在的位置,大致在这片群山之中。徐晃的大队人马肯定还在谷口那边扑火,等他反应过来我们走了西线,再分兵追击,需要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这里稍作休整,恢复体力。”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我怀疑徐晃未必会亲自带大队人马深入这片他不熟悉的山林。他可能会分派几支精锐小队,沿着我们可能逃离的方向搜索。”

“嗯,有道理。”赵云表示赞同,“徐晃用兵谨慎,不会轻易冒险。但那些精锐小队的战力不容小觑,一旦被他们咬住,也很麻烦。”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找到更安全的藏身之处,同时想办法迷惑追兵。”陆瑁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最终停在一片标记着复杂等高线的区域,“往北走,翻过这座山脊,有一片叫做‘迷踪林’的地方。那里地势复杂,岔路极多,而且常年有瘴气弥漫,本地猎户都容易迷路,是绝佳的藏匿和摆脱追兵的地点。”

赵云看着地图,眉头微皱:“瘴气?对士兵身体会不会有影响?”

“会有一些,但我们有缴获的药材,可以配制一些简单的避瘴药物。而且,相比被徐晃的精锐追上,这点风险值得冒。”陆瑁解释道,“更重要的是,徐晃的追兵不熟悉地形,进入迷踪林,只会比我们更被动。”

“好,就去迷踪林。”赵云当机立断,“传令下去,抓紧时间休息,处理伤口,补充体力。一个时辰后,我们出发。”

“是!”旁边的亲兵立刻去传达命令。

山涧里暂时恢复了平静,只有伤兵偶尔发出的低哼声。几个士兵围坐在一起,分食着一块硬邦邦的曹军面饼,其中一个年轻士兵边啃边抱怨:“这曹老板的伙食,也太难吃了,还不如咱们行军带的炒米。”

旁边一个老兵拍了他脑袋一下,笑骂道:“有的吃就不错了!知足吧小子,这可是从徐晃嘴里抢来的!”

几人低声笑了起来,疲惫的气氛中多了一丝轻松。

赵云走到一名正在包扎手臂的士兵身边,蹲下身查看了一下他的伤势:“怎么样?还撑得住吗?”

那士兵咧嘴一笑,露出憨厚的表情:“将军放心,小伤!不碍事,还能杀敌!”

赵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养伤,接下来的路,还需要你们。”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陆瑁再次召集了什长以上的军官。

“都准备好了吗?”陆瑁问道。

众人齐声应道:“准备好了!”

“出发!”陆瑁一挥手,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目标,迷踪林!保持警惕,注意隐蔽!”

队伍再次动了起来,虽然依旧疲惫,但每个人的脚步都比之前更加沉稳。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山涧向上游行进,尽量不留下明显的痕迹。阳光透过林隙,在他们沾满泥泞和血污的盔甲上跳跃,仿佛在为这支绝境求生的队伍,指引着前方的道路。前方的迷踪林,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陆瑁和赵云带领着这支残兵,彻底融入了荆州的山林。他们以迷踪林为依托,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对本地路径的熟悉,如同鬼魅一般,不断袭扰曹军的后勤补给线。曹军的运粮队,无论是百人小队还是数百人的队伍,一旦进入山区,就可能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有时是狭窄山道上的滚木擂石,有时是密林深处射出的冷箭,有时甚至是夜晚营地莫名燃起的大火。陆瑁的战术灵活多变,打了就跑,绝不恋战,让负责清剿的曹军小部队疲于奔命,却连他们的影子都难以捕捉。

“报!将军,昨日西山道运往主营的五车粮草被劫,护送兵士伤亡过半!”“报!将军,南溪口的小型囤粮点昨夜被烧,损失军粮三百石!”“报!将军,派去搜山的斥候队失去联络,恐怕……”

类似的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徐晃的案头,让他焦头烂额。他增派了兵力,加强了警戒,甚至亲自带队围剿了几次,但陆瑁就像滑不留手的泥鳅,总能在合围之前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骚扰虽然不至于动摇曹军根本,但积少成多,不仅造成了实实在在的物资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迟滞了前线粮草的转运效率,也让后方部队士气低落,人人自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消息很快传到了赤壁的曹操大营。因为上一仗的失利,曹操被迫退到了赤壁。

中军大帐内,气氛有些压抑。曹操看着地图上被标记出来的几处遇袭地点,脸色阴沉。

“徐公明是怎么回事?区区一股江东残兵,窜入山林,竟能搅得我后方不宁?”曹操的声音不高,但透着明显的不悦。

下方一名负责粮草调度的官员硬着头皮出列:“丞相,荆州山道崎岖,我军多为北方将士,不熟地形。那伙贼兵……呃,是江东兵,行踪诡秘,出没无常,防不胜防。徐将军已经尽力围剿,但山林广袤,搜寻不易……”

“够了!”曹操打断了他,“我不想听借口!粮草乃三军之命脉,如今水路有周瑜阻隔,陆路又被这些山鼠啃噬,长此以往,我八十万大军,难道要在此坐困愁城吗?”

帐下众将谋士皆不敢言语。

程昱上前一步,沉声道:“丞相,陆路转运艰难,风险日增。江东水师虽强,但我军兵力数倍于敌,战船亦已打造齐全。依臣之见,与其在陆上与这些宵小纠缠不清,耗费兵力,不如集中力量,先行水战,一举击溃周瑜主力。只要掌控了长江水路,粮草转运畅通无阻,荆州、江东便唾手可得,那些山林里的残兵败将,自然也就成了瓮中之鳖,不足为虑了。”

曹操目光扫过帐下众人,见大多表示赞同。他手指重重地敲击着地图上的赤壁位置。陆瑁这只小小的苍蝇确实叮得他心烦意乱,也让他原本就打算速战速决的心思更加坚定。水路受阻,陆路被扰,尽快打通长江,彻底解决掉周瑜这个心腹大患,成了眼下最迫切的选择。

“好!”曹操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传我将令!命各部水军加紧整备,三日后,全军登船,水陆并进!我要亲率大军,踏平东吴水寨,让周郎小儿知道,谁才是这长江的主人!”

命令迅速传遍了曹营,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力运转。无数战船被推入江中,旌旗遮天蔽日,士兵们磨砺兵器,检查装备,一股肃杀之气笼罩了整个长江北岸。

长江之上,北风呼啸,浊浪滔天。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战船连营,旌旗蔽日,从水陆两路对江东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然而,在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强大军容之下,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悄然侵蚀着这座战争巨兽的根基。

曹军大营之中,一股压抑的气氛正在蔓延。军中多为北方旱鸭子,自下水以来,便饱受风浪颠簸之苦。士兵们面色蜡黄,呕吐不止,士气低落,非战斗减员日益增多。曹操虽心急如焚,却也一时束手无策。

就在此时,江东名士蒋干,自告奋勇,以与周瑜有旧日同窗之谊为由,愿为说客,渡江劝降周瑜。曹操大喜,当即准其所请。

周瑜听闻蒋干来访,心知其意,当即心生一计。他大排筵宴,盛情款待蒋干,席间只叙旧情,绝口不提军务。又于夜间佯作大醉,与蒋干同榻而眠。待蒋干以为周瑜熟睡,悄然起身,在案头“无意间”发现了一封伪造的、由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信中“言明”二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室,只待时机成熟,便取曹操首级,献于周郎帐下。

蒋干见之,魂飞魄散,哪里还敢久留。他趁着夜色,连夜盗走书信,逃回曹营,径直呈于曹操。

曹操本就多疑,又兼近日军心不稳,见此“铁证”,顿时怒火中烧,理智全失。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吼道:“无耻鼠辈,安敢欺我!”

未及众谋士劝阻,他便立刻传令,将正在水寨操练水军的蔡瑁、张允二人唤至帐前。

蔡、张二人不知何事,匆匆赶来,还未及行礼,曹操便已拔出腰间佩剑,厉声喝道:“汝二人私通江东,意图谋反,罪证确凿,还有何话可说!”

说罢,不待二人辩解,手起剑落,已将二人斩于帐下。

然而,当两颗血淋淋的头颅被呈上案头,帐外寒风一吹,曹操的酒意与怒火稍退,他看着那封书信,瞬间便醒悟过来——自己,是中了周瑜的反间之计了!蔡瑁、张允乃天下少有的精通水战之人,杀了他二人,无异于自断臂膀!但君无戏言,悔之晚矣。曹操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懊悔,面色阴沉地将此事压下,另任命于禁、毛玠为水军都督,但心中对水战的忧虑,却更深了一层。

蔡张二人被杀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江东。

周瑜大帐之内,他听着探马的回报,抚掌大笑,满脸的得意之色。困扰他多日的心腹大患,竟被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除去。

此时,诸葛亮正坐于帐下,手捧一卷书,一边悠然品茗,一边静听,脸上古井无波,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周瑜见状,心中略有不快,便笑着对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我使此计,除去蔡、张二贼,为我江东扫清一大障碍,先生以为如何?”

诸葛亮放下茶杯,微笑道:“都督用兵如神,亮深感佩服。只是……此计虽妙,却只能解一时之忧,未能除曹军根本之患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瑜笑意一僵,正欲反驳,忽闻帐外来报:“启禀都督,有西川名士庞统,字士元,前来拜见!”

周瑜与诸一愣,随即大喜。他深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名,连忙亲自出帐迎接。二人一番密谈之后,一条更为狠辣、更为关键的“连环计”,已然成型。

数日后,曹操正为士卒晕船之事烦恼不已,忽闻帐外一“疯癫”书生求见,自称能解丞相水军之忧。曹操召见,见来人仪表不凡,正是那“凤雏”庞统。

庞统佯作因不受周瑜重用,愤而来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军水土不服的要害,并献上一计:“丞相何不以大铁环,将战船首尾相连,每三五十艘为一排,上铺阔板,如此,则人马皆可稳步往来,如履平地,风浪再大,又何惧之有?”

曹操闻言,茅塞顿开,抚掌大赞:“士元真乃吾之子房也!此计甚妙!甚妙啊!”

他当即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监督军士,日夜赶工,打造铁索,连结战船。

不出数日,长江之上,曹军水寨焕然一新。数百艘战船被铁索连为一体,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水上城池,稳如泰山。北方的士兵们在船上行走如飞,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曹操站在旗舰高台之上,望着这固若金汤的连环大船,迎着江风,放声大笑,仿佛已看到孙刘联军灰飞烟灭,自己一统天下的辉煌景象。

而在江对岸的山坡上,周瑜与诸葛亮并肩而立,遥望着曹军水寨。周瑜看着那连环锁死的战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曹操果然中计。如今万事俱备……”说到此处,他忽然眉头紧锁,仰望天空,长叹一声。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都督可是为‘东风’而忧?”

周瑜闻言大惊,猛地回头看向诸葛亮,失声道:“先生……如何得知我心事?”他心中骇然:此计如此机密,他如何能知晓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却只是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亮虽不才,曾学得些呼风唤雨之术。都督若要东风,亮,可为都督借来。”

长江北岸,曹营中军大帐内,曹操正与众将商议进攻细节。地图铺满了整个巨大的案几,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水文、风向和敌我双方的部署。

“明日卯时,我亲率水军主力正面冲击!文聘率偏师从侧翼包抄!其余各部按计划跟进!”曹操手指点在地图上,语气斩钉截铁,“务必一战击溃周瑜水寨!”

“丞相英明!”众将轰然应诺。只有少数如程昱等心思缜密之人,看着江面上那些用铁索连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适应风浪的“连环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与此同时,长江南岸,赤壁大营。气氛同样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静的肃杀。周瑜站在江边高台上,眺望着对岸连绵不绝的曹军营火,江风吹动着他的儒袍,猎猎作响。

“都督,一切准备就绪。”老将黄盖走上前来,声音低沉而有力,“只待东风起,便是我江东健儿扬威之时!”

周瑜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身旁的鲁肃:“子敬,孔明那边可有消息?”

鲁肃道:“已有回报,孔明先生已在七星坛做法,言称三日内必有东南风。”

“好!”周瑜眼中精光一闪,“天助我也!传令各营,严阵以待,火攻船准备!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