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68章 秘书圈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第168章 秘书圈

作者:于嘉诚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6 02:36:0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省政府大院,秘书们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微妙而独特的圈子。这个圈子没有明确的章程,没有固定的聚会地点,却有着心照不宣的规则和森严的隐形等级。它像一张无形的网,连接着各个权力节点,信息、资源乃至情绪,都在其中悄然流动。

我这个新任的省长秘书,就像一颗突然投入湖面的石子,不可避免地在这个圈子里激起了涟漪。

我的“引路人”,是周省长之前的秘书,现任某地级市副市长的孙凯。他离任前,特意抽空跟我长谈了一次,没有太多具体事务的交代,更多的是对这个圈子的提点。

“致远,进了这个圈子,记住三点。”孙凯当时喝着茶,语气平和,眼神却锐利,“第一,位置是领导的,面子是互相给的。对其他领导的秘书,哪怕他服务的领导级别低,也要保持尊重,因为你不知道哪天风云变幻。第二,信息是共享的,但嘴巴必须是紧的。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说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有杆秤。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顿了顿,看着我,“秘书之间可以有关系亲疏,但绝不能搞人身依附,你的根基,永远是你的领导,和你自己立身正。”

这番话,我铭记于心。而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则是在一次看似平常的午后。

那天,周省长去北京开会,我难得有了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门被轻轻敲响。

“林大秘书,忙着呢?”进来的是刘省长的秘书,张涛。他比我年长几岁,在秘书圈里资历颇深,为人以精明干练着称,但也带着几分刘省长那个圈子里常见的、若有若无的傲气。

“张处,快请进。”我起身相迎。张涛挂着办公厅秘书二处的处长头衔,级别比我高。

“别客气,咱们之间就别处长处长的了,叫名字就行。”张涛摆摆手,很随意地在沙发上坐下,“老板不在,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我给他倒了杯水,笑道:“可不敢闲,正好理理手头的事。”

“都一样。”张涛接过水,没喝,放在茶几上,看似随意地问道:“听说……你们那边,对城东那块地的规划,又有新想法了?”

来了。我心里暗道。孙副省长预约汇报的事情,看来张涛这边已经得到了风声。他这是来探口风,想从我这个周省长身边人这里,摸清周省长的真实意图。城东那块地,如今已是省长之间角力的焦点之一。

“领导的思路一直在完善,具体的新想法,还得等领导明确指示。”我打了个太极,把话圆了过去,“张处你们那边呢?听说最近在重点抓几个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我不想被动接招,顺势把话题引向刘省长关注的领域,既是交流,也是试探。

张涛笑了笑,似乎对我的应对并不意外:“是啊,老板觉得,稳就业还是得靠这些根基产业,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步子迈得太快容易扯着……呃,容易出问题。”他及时收住了那个不太雅观的词,但意思已经很明显,这是在隐晦地批评周省长力主的高新技术引进策略过于激进。

“根基要稳,创新也要抓,两手都硬嘛。”我接口道,引用了周省长常在会上说的一句话,“关键是找到适合我们省情的平衡点。”

“平衡点……谈何容易啊。”张涛叹了口气,语气似乎真诚了些,“有时候咱们下面人,看着领导们争来争去,也挺难做。就比如上次棉纺厂那事,闹得挺大,我们这边也承受了不少压力。”

他话题一转,又扯到了棉纺厂。我立刻警觉,难道刘省长那边对周省长处理此事的方式也有看法?或者,东海集团的高建明,与刘省长那边也有联系?

“改革阵痛,难免的。好在周省长及时干预,现在评估小组正在积极运作,希望能有个妥善结果。”我再次给出标准答案,不透露任何倾向性。

张涛盯着我看了两秒,忽然笑了:“致远啊,你不错,年纪轻轻,稳得住。”他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以后常沟通,咱们秘书之间,多通气,才能更好地服务领导,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嘛。”

我送他到门口,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里明白,这次交锋只是开始。张涛代表的是刘省长一系的意志,他今天的到访,既是试探,也是一种无形的施压,或者说是划下道来,告诉我这个新来的,圈子里的游戏规则。

除了张涛这种带有明确阵营色彩的接触,秘书圈里也有相对中立的交流。比如省委钱老书记的秘书,老李,一位四十多岁、沉默寡言的老大哥。他几乎从不参与任何是非讨论,但偶尔在食堂遇到,会跟我点点头,或者低声提醒一句“明天常委会的材料,你们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这种提醒,不涉及立场,纯粹是工作层面的关照,却往往能避免疏漏。

还有一位特殊的“圈内人”,是驻京办的李主任。他虽然不直接服务省领导,但常年驻守京城,负责与中央各部委的联络,消息极其灵通。他每次回省里汇报工作,总会抽空到几个主要领导的秘书办公室坐坐,不深谈,就是聊聊京城见闻,各部委最新动态,或者某些政策的风向。他的信息往往具有前瞻性,是秘书圈里重要的“消息源”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天快下班时,我接到了驻京办李主任的电话。

“林秘书,忙呢?”电话那头,李主任的声音带着笑意,“我刚从发改委出来,听说他们对中西部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最近有个新的指导意见在酝酿,强调了‘因地制宜’,防止‘一窝蜂’……我觉得可能跟咱们省里现在的讨论有点关系,跟你通个气。”

我心里一动,李主任这个消息太及时了!这正好为周省长主张的“结合本省实际引进高新产业”提供了来自中央部委的理论支持,可以用来应对刘省长那边“步子太大”的批评。

“谢谢李主任!这个消息很重要,太感谢了!”我由衷说道。

“客气什么,分内事。”李主任呵呵一笑,“对了,周省长在京开会一切顺利,明天下午的航班返回。”

放下电话,我心情复杂。秘书圈就是这样,既有张涛那样带着阵营隔阂的试探与博弈,也有老李那样不带立场的职业关怀,更有李主任这样提供关键信息支持的“外援”。它就像一个微缩的官场,充满了合作、竞争、试探与交换。

我坐在办公室里,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融入这个圈子,意味着我不能再仅仅埋头于文稿和日程,必须抬起头,看清身边这些同样年轻(或不再年轻)、同样手握一定信息权、同样在努力向上攀登的“同行”们。他们既是战友,也可能是对手;既可能在你需要时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在你疏忽时设下一个绊。

我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李主任提供的信息要点,准备在周省长回来后第一时间汇报。同时,我也在心里提醒自己:在这个复杂的秘书圈里,必须时刻牢记孙凯的告诫,守住本心,紧贴领导,谨慎言行。这里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着政策的走向,甚至关系的平衡。这条路,如履薄冰,却也充满了智力与心性的挑战。而属于我林致远的仕途笔记,关于权谋与智慧、忠诚与独立的一课,正在这无声的秘书圈里,悄然书写。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