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03章 辞别岐伯,赠医典

古人的智慧 第103章 辞别岐伯,赠医典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03章:辞别岐伯,赠医典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麻布,缓缓覆盖住终南山的峰峦。药庐里的油灯跳动着,将岐伯与轩辕的影子投在土墙之上,忽长忽短,如同此刻两人心中翻涌的情绪。

轩辕望着案上那卷沉甸甸的竹简,指腹轻轻摩挲着粗糙的竹面,上面还残留着岐伯指尖的温度。他喉头动了动,几次想开口,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从踏入这片山林起,近三年的时光如溪水流淌,那些跟着岐伯辨识草药的清晨、在药圃里挥汗除草的午后、围坐在火堆旁探讨病理的夜晚,此刻都像走马灯似的在眼前轮转。

“师父,”轩辕终于打破沉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明日天一亮,我便动身。”

岐伯正用石杵研磨着草药,闻言动作顿了顿,抬起头来。他的目光落在轩辕脸上,那双看透了岁月风霜的眼睛里,没有不舍,反倒带着几分欣慰。“想好了?”

“嗯。”轩辕重重点头,“离家已近三年,不知爹娘是否安好,部落里又是否太平。那日听逃难的人说北方不宁,我心里总悬着一块石头。”他说着,想起临行前母亲附宝为他缝补行囊时红着的眼眶,想起父亲少典拍着他肩膀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时的郑重,心口便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

岐伯放下石杵,走到案边,将那卷竹简推到轩辕面前。竹简用细麻绳捆着,上面刻着三个字——《黄帝内经》。这名字是岐伯昨日傍晚定下的,当时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对轩辕说:“医道如黄帝驭世,需知阴阳调和、万物相生,便叫这个名字吧。”

“这是我毕生所学,”岐伯的声音平缓却带着千钧之力,“从草木性味到经络走向,从诊脉之法到针灸要义,还有这些年对天地人三者关联的琢磨,都在里面了。”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要记住,这只是‘初稿’。”

轩辕愣住了:“初稿?”

“对,初稿。”岐伯拿起一根竹简,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刻字,“医道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理。我年轻时以为掌握了百草特性便能治百病,后来才发现,人有老少强弱,病有表里虚实,就连同一种草药,长在山南与山北,药性都有细微差别。”他看向轩辕,眼神锐利如鹰,“你走的路还长,将来定会遇到我没见过的病症,发现我没试过的疗法,到那时,便把你的心得补进去。”

轩辕捧着竹简,只觉得它重逾千斤。这哪里是一卷医书,分明是一位医者对后人的期许与托付。他想起刚拜师时,自己连最普通的“柴胡”与“前胡”都分不清,是岐伯耐心地让他看叶片的纹路、闻根茎的气味,甚至带着他在雨中观察两种草药的生长状态。有一次为了弄清一种毒草的解药,岐伯竟亲自尝了那毒草,险些昏迷三日。

“师父,”轩辕站起身,对着岐伯深深一拜,额头几乎触到地面,“弟子谨记您的教诲。此生定当以医道济世,绝不辜负您的传授。”

岐伯扶起他,忽然笑了:“还记得你刚来时,连给病牛下针都手抖?”

轩辕也跟着笑了,脸颊微微发烫。他确实没忘,第一次在病牛身上练习针灸时,心里总想着“这一针下去会不会让牛更痛苦”,结果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连扎了三次都偏了穴位。是岐伯按住他的手,教他“心无旁骛,意随针走”,还说“医者要有仁心,却不能有怯心,否则如何能临危不乱?”

“如今你已能独当一面了。”岐伯的目光扫过轩辕腰间的石刀,那是少典临别时所赠,刀刃已被磨得锋利无比,“只是归途遥远,江湖险恶,除了医术,防身的本事也不能丢。”他转身从墙角取过一个布包,递给轩辕,“这里面是我炮制的几种药膏,有止血的,有解毒的,还有一种能让野兽闻之退避的,你且带着。”

轩辕接过布包,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放着十几个陶瓶,每个瓶身上都用炭笔做了标记。他鼻子一酸,想说些感谢的话,却见岐伯又从药篓里拿出一株草药。那草药叶片呈卵形,边缘带着细锯齿,根茎处渗出淡淡的黄色汁液。

“这是‘续断’,”岐伯道,“你之前问过我,为何它能治筋骨断裂。你看它的根茎,即便被折断,断面处也能很快生出新的须根,如同人之筋骨,虽断却能接续。医道也是如此,即便遇到难题,只要肯钻研,总有接续之路。”

轩辕将“续断”小心地收好,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知道,师父说的不仅是草药,更是在教他如何面对前路的坎坷。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扒门声,追风摇着尾巴钻了进来。它如今已长成一只矫健的狼,通身的毛油光水滑,只是在轩辕和岐伯面前,依旧像只温顺的小狗。它似乎知道轩辕要走,用脑袋蹭着轩辕的裤腿,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追风也跟着你吧。”岐伯摸了摸追风的脑袋,“它通人性,又熟悉山林,路上能给你做个伴,也能帮你警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追风像是听懂了,立刻直起身子,用鼻尖顶了顶轩辕的手,仿佛在说“我会保护主人”。

夜色渐深,油灯的光晕在墙上晃动。岐伯又细细叮嘱了些路上该注意的事项,从如何根据星辰辨别方向,到如何在陌生的山林里找到可食用的果实,甚至连遇到山洪时该往高处的哪一侧躲避,都一一交代清楚。轩辕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应和,心里明白,这些都是岐伯用几十年的山林经验换来的智慧。

天快亮时,轩辕收拾好了行囊。除了岐伯赠的医典和药膏,他还带上了自己这几年记录的草药图谱,以及那块从山洞里拓下来的石刻草图。他将这些东西小心地裹在麻布包里,背在肩上,分量不轻,却让他心里无比踏实。

追风早已等在门外,见轩辕出来,立刻兴奋地围着他转了两圈。东方的天际已泛起鱼肚白,晨雾像轻纱似的笼罩着山林,空气里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香。

岐伯送轩辕到药庐外的路口,那里有一棵老松树,树干粗壮,枝叶如盖。三年前,轩辕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见到岐伯,当时他正背着受伤的追风,又累又饿,几乎要栽倒在地。

“师父,您请回吧。”轩辕再次躬身行礼。

岐伯挥了挥手,目光望向远方的山峦:“去吧。记住,医道不止于药石,更在于人心。你若能守住那份救人的初心,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

轩辕深深看了岐伯一眼,将这句话牢牢刻在心里。他转身,带着追风踏上了归途。走了几步,他忍不住回头,只见岐伯依旧站在老松树下,身影在晨雾中显得有些模糊,却像一座山似的安稳。

“师父多保重!”轩辕对着那个身影喊了一声,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岐伯没有回应,只是缓缓抬起手,挥了挥。

轩辕不再犹豫,转身大步向前走去。晨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脚下投下斑驳的光影。追风紧随其后,不时抬头看看他,又警惕地望向四周。肩上的医典随着他的脚步轻轻晃动,仿佛在提醒他肩上的责任。

他知道,前路或许会有风雨,会有险阻,但他的心里装着师父的教诲,装着家人的期盼,装着对医道的执着。这一路,他不仅要回到家乡,更要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知识,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风从山林深处吹来,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吹起了轩辕的衣角,像一面小小的旗帜,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那卷《黄帝内经》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预示着一段新的传奇,正要拉开序幕。

想知道轩辕归途会遇到怎样的波折?《黄帝内经》中又藏着哪些能改变部落命运的智慧?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