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 第94章 双重身份

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 第94章 双重身份

作者:青锋渡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0 21:50: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31年的平凉,是甘肃东部的军事重镇,也是各路军阀势力角逐的焦点。时任甘肃军阀陈珪璋在此盘踞,其部教导团承担着培养军事骨干的任务,而平凉二中则是当地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刘耀西以“双重身份”扎根下来——他既是陈珪璋部教导团的政治教官,也是平凉二中的政治老师。这两个公开身份,为他开展地下革命工作筑起了天然的屏障。

作为教导团政治教官,刘耀西需按照军阀部队的要求,为士兵讲授基础政治理论与军事思想。但他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融入教学中,在讲解“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时,不再局限于军阀宣扬的“效忠部队”,而是悄悄引导士兵思考“谁才是国家的主人”“为何百姓会流离失所”;在分析军事战略时,他会隐晦提及“团结群众才能获得持久力量”,让出身贫苦的士兵在潜移默化中萌发对公平与正义的向往。士兵们大多来自底层,刘耀西的话语总能戳中他们的痛点,不少人开始私下向他请教“改变命运的方法”,这为他后续发展革命力量埋下了伏笔。

而在平凉二中的课堂上,刘耀西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彼时的青年深受国家危亡与社会动荡的影响,内心充满对民族未来的迷茫。刘耀西没有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常常结合时事,向学生们讲述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从工人罢工的浪潮到农民运动的兴起。他会拿出珍藏的进步刊物,用红笔圈出关键段落,让学生们在课后传阅;也会组织小型讨论组,引导学生探讨“青年如何为国家分忧”。在他的影响下,平凉二中的一批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陇东地区地下党的骨干力量。

刘耀西深知,双重身份既是掩护,也是考验。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在军阀的监视与同事的审视中平衡好“公开形象”与“秘密使命”。白天,他是循循善诱的教官与老师,言行举止符合身份规范;夜晚,他则化身革命组织者,在昏暗的油灯下撰写秘密文件,与地下党员接头,规划下一步的行动。这种“昼伏夜出”的生活,他早已习以为常,支撑他的,是“让陇东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仰。

三月,陇东的初春仍带着寒意,山间的道路被积雪与泥泞覆盖。刘耀西冒着严寒,从平凉出发,前往静宁开展革命活动。此次静宁之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地下党针对陇东地区武装力量整合的重要部署——当时,静宁一带活跃着多支农民武装与地方势力,其中鹰嘴崖的武装队伍便是重点争取的对象,而刘志刚、贺峻霖则是当地地下党的联络人。

抵达静宁后,刘耀西在一处隐蔽的农家院落与刘志刚、贺峻霖会面。三人先是分析了当前的局势:1931年,甘肃境内的军阀混战愈演愈烈,马鸿逵、马步芳等势力相互攻伐,陈珪璋部虽暂居平凉,但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此同时,陕西的刘志丹正在积极组建红军队伍,急需陇东地区的力量响应。“军阀打得越凶,百姓的苦难就越深,但这也是我们发展的机会。”刘耀西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画出陇东地区的地图,“他们只顾着抢地盘,却忽略了百姓的不满,我们只要能把这些不满的力量凝聚起来,就能形成对抗军阀的合力。”

随后,刘志刚与贺峻霖带领刘耀西前往鹰嘴崖,会见了鹰嘴崖武装队伍的队长吴新辉与副队长张建虎。鹰嘴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吴新辉、张建虎带领的队伍多是不堪忍受军阀压迫的农民与手工业者,虽有反抗精神,但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与组织纪律,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见到刘耀西时,吴新辉起初带着疑虑——此前也有不少人来“拉拢”队伍,但大多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并非真心为百姓着想。

刘耀西没有急于说服对方,而是先倾听吴新辉与张建虎的难处。“刘教官,不是我们不想干大事,可现在粮食都快断了,山里还闹瘟疫,兄弟们连活下去都难,哪还有心思搞别的?”张建虎的话道出了队伍的困境。刘耀西点点头,接过话茬:“我知道大家的难处,缺粮、瘟疫,这些都是军阀混战带来的恶果。但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分散下去,迟早会被军阀各个击破,到时候不仅兄弟们活不下去,家里的亲人也难逃厄运。”

接着,刘耀西开始为他们讲解革命思想。他没有使用晦涩的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为什么要革命”——革命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让农民有地种、工人有活干、孩子有书读;讲述“怎么革命”——不能只靠蛮干,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新的革命对象,让队伍不断壮大。他还结合当前的军阀混战形势,分析了对鹰嘴崖队伍的利弊:“军阀之间相互牵制,暂时顾不上我们,这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但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壮大力量,等他们腾出手来,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这些‘不听话’的队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对于缺粮与瘟疫的问题,刘耀西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方面,发动队伍下山,向当地的地主劣绅“借粮”,同时向百姓宣传革命理念,让百姓知道队伍是为他们谋福利的,争取百姓的支持;另一方面,组织队伍中的老中医,采集山里的草药,为兄弟们防治瘟疫,同时做好营地的卫生清理,避免瘟疫扩散。“只要我们能团结起来,有了明确的方向,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打出一片属于百姓的天地。”刘耀西的话,让吴新辉与张建虎豁然开朗,也让在场的队员们燃起了希望。

此次静宁之行,持续了近半个月。在刘耀西的动员与指导下,黑松沟的队伍不仅明确了政治方向,还制定了发展计划——吴新辉负责整肃队伍纪律,张建虎负责下山联络百姓、发展新队员,刘志刚与贺峻霖则负责与平凉的地下党保持联络。离开静宁时,吴新辉握着刘耀西的手说:“刘教官,你放心,我们一定跟着你干,不打出个样子来,绝不罢休!”看着队员们坚定的眼神,刘耀西知道,静宁的革命火种已经点燃,而这火种,终将在陇东大地燎原。

回到平凉后,刘耀西并没有停歇。他深知,要在陇东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革命活动,仅靠争取零散的武装队伍远远不够,必须在军阀部队内部建立稳固的革命组织,从敌人的“心脏”里瓦解其力量。而他所在的陈珪璋部教导团,便是最好的突破口——教导团的士兵年轻、有文化,且对军阀的压迫有着切身体会,是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理想对象。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