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 > 第133章 技术革命,新式冶铁

青铜腰牌在案上投下一道斜影,边缘因频繁开合而磨出细痕。陈墨指尖掠过暗格,未取硝酸甘油,也未触金穗稻种,只将瓶塞旋下,橡胶圈置于灯前细察。柳如烟昨夜送来的密报已焚,火漆印碎末混入灰盆,但他仍能背出其中每一字——李记铁匠行会三日未进焦炭,却有六车生铁悄然运出城西。

他起身,直裰未整,袖中护腕随步轻响。门外风起,吹动廊下竹帘,却未入他耳。他只听炉声。

冶铁坊内,六组竹制风箱并列排开,齿轮咬合处涂着苏婉娘商队带回的鲸油。楚红袖立于主轴旁,左臂义肢卡入联动槽,十二枚透骨钉收于内腔,此刻正以指节轻叩箱体,测气流稳否。炉膛前,三名学子蹲守测温孔,手持陶管记录热色变化。陈墨走近,未语,只将橡胶圈递去。

“接口漏气,三号风道压力不足。”楚红袖接过,目光一凝,“这材料……能撑多久?”

“够到铁水出炉。”陈墨蹲下,掀开炉侧观察口。焦炭层尚厚,铁矿石已半熔,但炉心色泽偏暗,未达银红。他取出腰牌,翻开背面《坤舆万国全图》角落的机械草图,对照齿轮编号“T-7”与风箱转速比,片刻后抬手,“加压,两刻内提至满负荷。”

楚红袖点头,义肢旋动,竹齿轮发出低沉咬合声。六组风箱同步推进,气流轰鸣如潮。炉温渐升,测温学子接连报数:“赤橙……转金黄……近银白!”

陈墨取陶勺探入出铁口,一滴铁水落入模中,凝后细察。裂纹呈放射状,自中心发散,非因杂质,而是冷却不均。他将陶片递予身旁寒门学子:“记下裂纹角度,归入冷却数据库。明日重调退火曲线。”

“是。”学子双手接过,指尖微颤,却稳。

炉火骤亮,银红铁水如江河破闸,自出铁槽奔涌而下,注入长列陶范。空气中弥漫金属灼烧的气息,众人屏息。陈墨立于炉前,未笑,未语,只将一截南洋耐火黏土样本投入余烬,观其熔融状态。

第一炉成。

铁锭冷却后,陈墨命人取来三日前熔毁的“T-7齿轮”残件重铸件,与新铁对比。匠人以凿轻敲,声清越如磬,断面银光密布,无砂眼。他点头,命取模具。

“试犁铧曲柄。”

模具以南洋黏土重制,内衬加厚,缓冷坑已备。铁水注入,冷却后取出,曲柄完整,无裂。陈墨以指腹抚过曲面,又命人取旧式铸件对比。老铁匠被请来,蹲地细看,粗糙手掌摩挲两件曲柄,忽道:“这新件……弧度顺,用料省三成,却厚半分。”

“可批量?”

“若模具稳定,百件无差。”

陈墨转身,命学堂学子携五副新犁赴城北试验田。两时辰后回报:翻土深且匀,牵引省力,曲柄无变形。

当夜,冶铁坊未熄火。

第二批焦炭分层入炉,风箱压力恒定。陈墨坐于案前,摊开《技术公证簿》,亲自记录首炉参数:风压三阶,焦炭比四比七,出炉温度约一千四百度,铁水纯度较旧法提升近半。他合簿,命人传令:“明日市集,设‘模块更换’演示台,所有损耗农具可免费修复。”

消息传出,庐州震动。

次日辰时,市集东口已聚百人。陈墨未亲至,只派三名学子携工具箱立于台前。一名农夫持断裂锄头上前,怒问:“你们说铁不断,我这锄才用七日就断了!”

学子不辩,只问:“可愿随我们回村三日,记真实损耗?”

农夫一愣,点头。

三日后,学子携《农具损耗实录》返城,台前摊开记录:锄头断裂因撞石,非材质;同批十件,仅此一损。台下众人传阅,哗然。

学子取新锄,拆下曲柄,换上备用件,半刻完工。陈墨此时现身,立于台侧,未登台,只道:“铁器非神物,会损,会坏。但若部件可换,锄身可用十年,曲柄三年一换,成本不过旧式一具之半。”

他命人抬出十副新犁,当场拆解,展示各部件编号与接口标准。“T-7为风车齿轮,T-8为犁轴,T-9为曲柄。图纸公开,模具可租,各村可自铸。但凡用陈氏标准者,断件可至任一专营铺兑换。”

人群寂静。

一名老铁匠挤入,取过一副犁轴细看,忽问:“若我们自改设计?”

“改得好,便录入《技术公证簿》,全坊共享。”陈墨答,“但若改坏,也得自己担责。”

老匠沉默良久,终将犁轴放回,低声道:“我干了四十年,从不知铁还能这么造。”

市集散后,陈墨回坊,直入档案室。三地备份已完成:泉州、太原、巢湖。他取下腰牌,打开暗格,将一枚金穗稻种与硝酸甘油并置,合拢。种子温,药液凉。

当夜,李府。

李玄策立于书房,朱砂笔悬于陈氏产业图上方,久久未落。一名仆从低声禀报:“城西铁匠铺三名匠人,今日退了李记月钱,转投陈氏冶铁坊,领了‘技术参股’文书。”

李玄策笔尖一抖,朱砂滴落,正中“冶铁坊”三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请大家收藏:()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冷笑:“铁?他以为炼出几块好铁,就能动我根基?”

仆从再报:“市集有人传唱——‘陈氏铁,千年利,一锄十年不费力’。”

李玄策掷笔,朱砂溅上墙图,如血。

陈墨不知李府之怒,只在冶铁坊内,命人取来十副旧式农具,一一拆解,登记部件尺寸,归入《模块化铁器标准图录》。他亲自校对T-9曲柄的承力弧度,改三处误差,命楚红袖七日内出新模。

苏婉娘遣人送来消息:波斯商人再问铁器含碳量,被记于烟雨绫帕,已焚。胡万三船队返航,带回南洋黏土三十车,另附耐火矿石样本,称“可做坩埚”。

陈墨阅毕,未批,只将纸条投入火盆。

他走向试验炉,见一名学子正调试新风箱接口,橡胶圈已换,但螺栓松动。他上前,取扳手紧固,动作熟练。学子抬头,欲言,陈墨摆手:“继续。”

风箱启动,气流稳定。炉温攀升,第二炉即将开炼。

陈墨立于炉侧,取陶勺再测铁水。银红如初,但色泽更匀。他点头,命人准备出铁。

就在此时,一名学子奔入,手持刚冷却的曲柄,声音发紧:“东家,裂了。”

陈墨接过,细察。裂纹自根部起,呈斜向,非因冷却不均,而是金属内部应力未释。他沉默片刻,命人取来三日前第一炉铁锭,锯开断面,比对晶相。

“焦炭分层尚可,但退火时间不足。缓冷坑需加深,保温延长一个时辰。”

他将断件置于案上,提笔在《技术公证簿》新增一条:“T-9曲柄,退火工艺修正,即日执行。”

学子问:“那已发出的五百件?”

“召回。”

“可……成本?”

“信誉比成本贵。”陈墨合簿,“发告示,三日内持T-9曲柄者,可至任一专营铺免费更换,旧件回收重铸。”

消息传开,坊间再起波澜。有人笑陈墨疯了,刚立名声便自毁;也有人暗赞其诚。

三日后,五百旧件尽数收回。

陈墨亲监重铸,调整退火曲线,新件出炉,经千次锤击无裂。他命人将首批合格件送至试验田,连耕三日,深翻无损。

百姓口耳相传,市井童谣再起:“陈氏铁,千年利,断了也能换新器。”

李府再度密议。

李玄策冷笑:“他倒会收买人心。可铁器再好,也挡不住刀兵。”

幕僚低语:“突厥可汗已得金穗稻,若再得此铁……”

李玄策眼神一寒:“那就别让他炼成。”

他提笔,写就密信一封,封入蜡丸,命心腹连夜出城。

陈墨不知密谋,只在冶铁坊内,命人将《模块化铁器标准图录》刻版印刷,分发各村。他立于炉前,看铁水奔流,如江河不息。

一名寒门学子上前,低声问:“东家,下一步……炼钢?”

陈墨未答,只将一滴铁水引入陶模,凝后递去:“先记下这一炉的裂纹走向。”

喜欢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请大家收藏:()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