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81章 隋唐风云之武三思

唐中宗景龙元年的一个清晨,长安城武三思府邸的书房内,檀香袅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铺着西域地毯的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武三思身着紫色锦袍,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一枚刻有 “武周遗脉” 的玉印,眼神中满是对权力的渴望。他刚刚收到心腹传来的消息,太子李重俊因不满他与韦后专权,正暗中联络禁军将领,似乎有兵变之意。但武三思脸上却毫无惧色,反而露出一丝冷笑,随手将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条扔进火盆,纸张瞬间化为灰烬,只留下一缕青烟,如同他那些见不得光的阴谋。

正史记载中,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凭借武氏家族的势力在武周时期官至宰相,武则天退位后,他又通过巴结韦后与安乐公主,在中宗朝重新崛起,权倾朝野。而民间流传的野史却藏着更隐秘的细节 —— 据说武则天在位时,武三思为争夺储君之位,曾暗中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兄长武承嗣。野史中记载,武承嗣病重时,武三思假意前往探望,亲手端去一碗汤药,武承嗣喝下后不久便暴毙身亡。事后,武三思向武则天哭诉,谎称武承嗣是 “旧疾复发”,还拿出早已伪造好的 “武承嗣遗言”,言明 “愿将爵位传于三弟三思”。武则天虽有疑虑,但念及武三思是武氏家族中最有能力的后辈,便默认了此事。而那碗汤药中,据说掺了一种名为 “牵机引” 的剧毒,此毒发作时会让人全身抽搐,状若疯癫,极为痛苦,后来李煜便是死于这种毒药。

武三思的发迹,始终离不开武氏家族的庇护,更离不开他善于钻营的本性。据《旧唐书》记载,武三思早年在武则天身边当值,凭借溜须拍马的本事深得武则天喜爱。他曾多次上书武则天,请求为其加尊号,还组织文人编写《三教珠英》,为武则天歌功颂德。但野史中关于他的谄媚之举,更是令人不齿。据说武则天晚年喜好奢华,武三思便特意命人从江南搜罗来数百名绝色女子,训练她们学习歌舞,然后将她们献给武则天,还美其名曰 “仙女舞姬”。这些女子不仅要为武则天表演歌舞,还要满足她的各种私欲,而武三思则借此机会,不断向武则天进言,提拔自己的亲信,打压异己。

更有野史记载,武三思为了讨好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竟不惜放下宰相身段,为他们牵马坠蹬。有一次,张易之的马受惊狂奔,武三思紧随其后,一路小跑,直到将马制服,还笑着对张易之说:“将军的马如此神骏,难怪能载着将军侍奉陛下。” 这番谄媚之语,让张易之兄弟对他好感大增,常在武则天面前为他美言,武三思也因此更加得势。当时长安城中的百姓私下里都称他为 “张氏走狗”,而武三思对此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只要能获得权力,他甘愿忍受任何屈辱。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武氏家族的势力受到重创,许多武氏族人被流放或罢官。但武三思却凭借着与韦后的特殊关系,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反而更加权势滔天。正史记载,武三思与韦后私通,两人结成政治同盟,共同掌控朝政。而野史中关于他们的私情,更是流传着许多不堪入耳的细节。据说韦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主动拉拢武三思,两人常在宫中密会,甚至毫不避讳中宗李显。有一次,李显在御花园中散步,竟看到武三思与韦后在凉亭中拥抱,李显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宰相与皇后商议国事,真是勤勉。” 这段荒唐的记载,虽无正史佐证,却在晚唐文人的笔记《酉阳杂俎》中有所提及,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武三思与韦后勾结后,开始大肆打压朝中的忠臣良将。正史记载,他曾诬陷桓彦范、敬晖等 “神龙政变” 的功臣谋反,将他们流放外地,最后又派人将其杀害。而野史中关于这场迫害的细节,更为血腥。据说武三思为了让桓彦范等人受尽折磨,特意下令将他们放在竹笼中,用马拖拽,直到他们体无完肤,然后再将其杀死。桓彦范死后,武三思还命人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长安城门上示众,威慑那些反对他的人。当时有一位老臣因看不惯武三思的所作所为,上书弹劾他,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死在家中,死状凄惨,舌头被割掉,眼睛被挖去,墙上还留下 “敢劾武相者,下场如此” 的血字,这正是武三思用以震慑百官的手段。

安乐公主对武三思的支持,更是让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正史记载,安乐公主是中宗与韦后的女儿,恃宠而骄,想要成为 “皇太女”,武三思便极力讨好她,支持她的想法,两人也因此结成同盟。野史中记载,武三思为了讨好安乐公主,曾送给她一座用纯金打造的 “梳妆台”,梳妆台上镶嵌着无数颗珍珠和宝石,镜面是用西域进贡的水晶打磨而成,价值连城。安乐公主收到后大喜过望,在中宗面前多次为武三思美言,中宗也因此更加信任武三思,将朝中大权几乎都交给了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仅如此,野史中还记载武三思与安乐公主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的关系。有一次,安乐公主举办宴会,武三思应邀参加,两人在宴会上举止亲密,甚至当众饮酒交杯。宴会结束后,武三思还留宿在安乐公主的府邸,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离开。此事在宫中传开后,流言四起,但中宗和韦后却对此视而不见,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武三思也借着与安乐公主的关系,更加肆无忌惮地卖官鬻爵,只要有人向他行贿,无论其出身如何,都能得到一官半职。当时长安城中流传着 “三思门下,无官不售” 的说法,许多贪官污吏都聚集在他的门下,朝政因此变得越发混乱。

武三思的专权跋扈,最终引发了太子李重俊的不满。正史记载,李重俊是中宗的第三子,因不是韦后所生,一直受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打压,安乐公主甚至多次当众辱骂他为 “奴才”,还请求中宗废掉他的太子之位,立自己为 “皇太女”。李重俊忍无可忍,最终决定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和韦后等人。而野史中关于这场兵变的起因,还有另一种说法 —— 据说武三思为了废掉李重俊,曾暗中派人伪造了李重俊与突厥勾结的书信,然后将书信呈给中宗,诬陷李重俊 “通敌叛国”。中宗虽未立刻废掉李重俊,但对他的猜忌却加深了,李重俊得知后,深知自己迟早会被武三思害死,才决定先发制人,发动兵变。

景龙元年七月初六,李重俊率领三百余名禁军士兵,突袭武三思的府邸。当时武三思正在府中与家人宴饮,听闻兵变的消息后,惊慌失措地想要逃跑。但他刚跑出书房,就被禁军士兵团团围住。野史中记载,李重俊亲自手持长剑,指着武三思怒斥道:“你这个武氏余孽,勾结韦后,祸乱朝政,害死无数忠臣,今日我必斩你,以谢天下!” 武三思吓得双腿发软,跪地求饶,还试图拿出当年武则天赐予他的 “免死金牌”,但李重俊根本不为所动,一剑将他的头颅砍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也在兵变中被杀死,首级与武三思的头颅一同被悬挂在长安街头示众,百姓们看到后,纷纷拍手称快,有的甚至向头颅扔石头、吐口水,以泄心中之愤。

武三思死后,他的党羽也被李重俊一网打尽,但李重俊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兵败被杀。而野史中关于武三思死后的传说,更为离奇。据说武三思的头颅被悬挂在街头后,一夜之间竟不翼而飞。后来有人传言,武三思的亲信将他的头颅偷了回来,埋在武氏家族的祖坟中。但没过多久,埋葬头颅的地方就出现了怪事,每天夜里都会传出凄厉的哭声,附近的百姓都不敢靠近。还有传言说,武三思的鬼魂因为死得太惨,怨气难消,时常在长安城中游荡,看到与他有仇的人,就会作祟,让其家破人亡。当时有一位曾弹劾过武三思的官员,家中突然遭遇大火,所有财物都被烧毁,官员本人也被烧成重伤,百姓们都说是武三思的鬼魂在报复。

尽管野史传说中难免掺杂虚构与夸张的成分,但透过这些充满血腥与诡异的记载,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武三思这位武氏余孽的复杂形象 —— 他既是武则天时期权力斗争的受益者,也是中宗朝黑暗政治的推动者;他善于钻营,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却最终在权力的漩涡中走向覆灭。正史与野史的相互映照,不仅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动荡的唐代历史,也让武三思摆脱了简单的 “奸臣” 标签,成为一个更具人性复杂性与历史深度的形象。

从武三思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中后期政治的腐朽与黑暗。武则天退位后,唐王朝本应迎来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但由于中宗的懦弱无能,韦后、武三思等野心家趁机崛起,掌控朝政,导致宫廷政变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武三思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一个国家若没有清明的政治环境,没有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野心家就会趁机作乱,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