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218章 隋唐风云之吴道子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洛阳玄元观的墙壁前,三十岁的吴道子握着一支狼毫笔,蘸满浓墨,却迟迟未落。观主急得直搓手——玄宗要驾临洛阳,命他在三日内画完《五圣图》,可他已对着空白墙壁站了两个时辰。忽有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宣纸,吴道子眼神一亮,挥笔疾书,墨汁如流水般在墙上蔓延,不过半日,五位圣人的衣袂仿佛随风飘动,连观里的老道都惊得跪地道:“这不是画,是活的圣像啊!”正史里只记他“善画佛道、人物,有‘吴带当风’之誉”,可那些藏在野史里的故事——从木炭画墙的贫童,到画龙显灵的奇人,再到民间救苦的画魂——才真正让“画圣”走出史册,成了个有温度、有传奇的丹青巨匠。

吴道子出身阳翟(今河南禹州)的贫苦人家,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缝补衣裳度日。野史里说,他三岁时就爱用木炭在墙上涂画:画门前的老槐树,枝桠歪扭却有生气;画路过的黄狗,连尾巴翘起的弧度都像真的。邻居见了都笑:“这娃子眼里全是画。”到了七岁,家里连木炭都买不起,他就捡烧剩的柴火棍,在村口的青石板上画——画赶集的妇人,画挑担的货郎,连石板缝里的青苔,都被他画成了远山的绿意。有天,云游的老画师慧真路过,见他蹲在石板前,冻得手通红还在画,便问:“你画这些,是想当画师吗?”吴道子仰头道:“我想把看到的都画下来,让娘也能看到远处的山。”慧真叹他有“画心”,便把他带在身边,教他研墨、勾线、调色——那支慧真送他的羊毫笔,他后来用了二十年,笔杆上的裂痕都磨得光滑。

十五岁时,吴道子已能独立画壁画。野史里藏着他“画驴救急”的趣事:当时阳翟有个张老汉,丢了给地主送租的驴,若找不回,就要被地主逼得卖地。吴道子听说后,便在村口的土地庙墙上画了一头驴,和张老汉丢的驴一模一样,还在驴旁写了“见驴归主”四个字。第二天一早,张老汉竟真的在庙前找到了驴,驴脖子上还挂着一束野菊——后来有人说,夜里看到地主家的长工,见墙上的驴“活”了似的,吓得把偷来的驴丢在了庙前。这事传开后,乡里人都找吴道子画“寻物图”,他从不收钱,只说:“画能帮人,才是好画。”

开元初年,吴道子被地方官推荐入宫,任内教博士,专为宫廷作画。正史里记他“为玄宗画《金桥图》,冠绝当时”,野史里的细节却更鲜活:画《金桥图》时,玄宗要他画金桥旁的山水人物,他不用打草稿,直接站在十丈长的绢前,挥笔就画。画到桥边的牧童时,他突然停笔,问玄宗:“陛下,牧童手里该拿柳枝还是杏花?”玄宗笑道:“你是画圣,你定的就好。”他便画了牧童手握柳枝,枝上还沾着几滴露水——后来有宫人说,风吹过绢画时,柳枝竟像真的在晃,露水仿佛要滴下来。画成那天,玄宗赏他百两黄金,他却把黄金分给了宫里的杂役,说:“研墨、铺绢都是他们的功劳,我不能独得。”

最让野史津津乐道的,是他“画龙显灵”的故事。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长安兴庆宫的龙池旁要画壁画,玄宗让吴道子画一条龙。他画到龙的眼睛时,突然停笔,对玄宗说:“陛下,龙点睛后恐会飞走,需用朱砂镇着。”玄宗不信,让他尽管点。吴道子无奈,蘸了朱砂点上龙眼,刚点完,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画中的龙竟从墙上“活”了过来,腾云驾雾飞向龙池,池水瞬间翻涌——在场的人都吓得跪地磕头,玄宗也惊得说不出话。后来龙池里真的多了一条石龙,据说就是吴道子画的龙所化,至今兴庆宫还有“龙池留影”的传说。

吴道子画佛道鬼神更是一绝,野史里说他画《地狱变相图》时,竟吓得长安的屠夫、渔夫都改了行。当时长安大云寺请他画《地狱变相图》,他不用参考旧稿,直接在墙上画地狱里的鬼怪、刑具,线条凌厉如刀,鬼怪的表情狰狞却不狰狞,反而透着“因果报应”的警示。画成后,来寺里看画的人挤破了门,有个屠夫看了画里“杀猪遭报应”的场景,当场扔掉屠刀,说:“再杀下去,我也要进地狱了。”还有个渔夫,看了画里“捕鱼受刑”的画面,从此改卖蔬菜——后来大云寺的和尚说,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墙上传来“悔过”的声音,百姓都说那是吴道子的画“显了灵”。

吴道子虽在宫廷作画,却常往民间跑,野史里记他“为民画肖像,分文不取”。有次他路过长安西市,见一个瞎眼老妇在卖花,哭得很伤心——原来老妇的女儿被恶霸抢走,她想画张女儿的肖像找人,却没钱请画师。吴道子当即蹲下,让老妇描述女儿的模样:“眉毛像柳叶,眼睛像杏核,嘴角有颗小痣。”他用炭笔在纸上画,不过片刻,一个鲜活的姑娘就出现在纸上。老妇摸着画,哭得更凶了:“是我女儿,是我女儿!”后来有人拿着这幅画,在城外的恶霸家里找到了姑娘,救了她出来——老妇后来天天在西市等吴道子,想谢他,却再也没见到,只在卖花的篮子里留了一束他喜欢的菊花,说“给画圣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还常和张旭、李白一起“三绝合璧”。野史里说,有次玄宗在洛阳设宴,让吴道子作画、张旭题字、李白写诗。吴道子先画了一幅《洛水八仙图》,张旭在旁边题了“八仙渡洛”四个大字,笔走龙蛇;李白则挥笔写了一首《洛仙谣》,诗画字相映成趣。玄宗看了,拍着桌子说:“吴子画,张旭书,李白诗,此乃天下三绝!”那天三人喝到深夜,吴道子乘着酒兴,用手指蘸着酒在墙上画,画的《醉仙图》比用笔画的还灵动,张旭见了,也用头发蘸墨题字,李白则在一旁唱歌——这段“三绝同醉”的故事,在洛阳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晚年的吴道子,厌倦了宫廷的束缚,主动请求归隐,回到了故乡阳翟。野史里说,他在阳翟的河边盖了间茅草屋,屋前种满了竹子,每天就在竹林里作画,画的都是民间的日常:插秧的农夫,织布的妇人,嬉闹的孩童。有次村里闹瘟疫,他在村口的庙里画了一幅《药神图》,画里的药神手捧草药,笑容温和。百姓们对着画祈祷,后来瘟疫竟真的平息了——村里人都说,是吴道子的画“引来了药神”,便在庙里给他立了个牌位,称他“画仙”。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吴道子在阳翟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正史里说他“身后无嗣,画作多散佚”,野史里却记着他最后的日子:去世前几天,他把自己毕生的画笔、颜料都分给了村里的孩童,还教他们用木炭在墙上画竹子。他握着最喜欢的那支羊毫笔,对孩童们说:“画不是给当官的看的,是给百姓看的,是给天地看的——用心画,画就活了。”说完,他靠在竹椅上,手里还握着笔,仿佛只是睡着了,旁边放着一幅刚画完的《竹林图》,竹叶上的露水还像刚滴上去的。

正史里的吴道子,是“画圣”,是“吴带当风”的绘画宗师,是唐代绘画的巅峰;而野史里的吴道子,却更像个“画魂”——他用木炭画墙,为贫者画像,用画救急,用画醒世。他的画里没有宫廷的奢华,只有民间的烟火:是阳翟村口的青石板,是长安西市的菊花,是洛阳宴上的醉墨,是故乡河边的竹林。

如今,在河南禹州的吴道子故里,还有他当年画墙的遗址,墙上的炭痕虽已模糊,却仍有人驻足;在西安兴庆宫,龙池旁的石龙还在,百姓说那是他画的龙所化;在洛阳大云寺,虽已没有《地狱变相图》的原作,却仍有画师照着传说临摹,试图重现他的笔法。人们记得的,或许不是他为玄宗画过多少画,而是他为百姓画过多少暖——这才是吴道子,一个藏在野史里,用画魂温暖人间的“画圣”。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