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 第90章 硬规矩与铁门槛

第九十章:硬规矩与铁门槛

招工公告贴出后的第一夜,对许多家庭而言,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南水街道和下属各个居委会,灯火通明。办公桌前围满了焦急的家长和青年,工作人员忙着核对户口、开具证明,呵欠连天却又不敢有丝毫松懈。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和汗水混合的气味,间或夹杂着因为证明内容不全或成分问题引发的争执与恳求。

王超家也不例外,晚饭后,王建国刚放下碗筷,准备去院里散散步,那位白天在厂门口铩羽而归的孙科长,就在儿子的搀扶下,直接登门了。

没有寒暄,孙科长沉着脸,将那根光滑的拐杖往地上重重一顿,目光锐利地看向王超:“王超,你现在是副厂长了,架子大了,我这张老脸,看来是不管用了?”

王建国连忙起身,神色有些局促:“老科长,您这话说的……快请坐。”李秀兰也赶紧去倒水,脸上带着不安。

王超扶孙科长坐下,态度恭敬,语气却不卑不亢:“孙伯伯,您是看着我长大的老前辈,我爸常念叨您当年的照顾。不是侄子不给您面子,实在是这次招工,盯着的人太多。厂里刚立了规矩,我要是带头破了例,往后这厂子就没法管了,也对不起全厂几十号信任我的工人。”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孙科长语气激动,“我那外甥,身强力壮,成分也是响当当的贫农,就是读书少了点。你们那考核,不就是走个过场?你打个招呼,让他进去,谁能说什么?”

“孙伯伯,”王超耐心解释,“考核不是走过场。食品厂的活儿,不光要力气,也要细心,要懂规矩。这次报名的人太多,五个名额,几百双眼睛盯着,哪怕是走个过场,也得走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您让弟弟凭自己本事来考,考上了,堂堂正正;万一……我是说万一没发挥好,我私下帮他留意别的机会,也总比现在让人戳脊梁骨强。”

孙科长盯着王超看了半晌,见他眼神清明,态度坚决,知道这个以往看着有些愣头青的小子,如今是真的翅膀硬了,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他长长叹了口气,脸上的怒气渐渐被一种复杂的颓然取代:“罢了,罢了……你们年轻人,有你们的章程。老头子我……落伍了。”他站起身,摆了摆手,没让王超送,在儿子的搀扶下,有些落寞地离开了。

送走孙科长,王建国沉默地抽着烟,良久才道:“你孙伯伯……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爸,我知道。”王超点头,“可这个口子,不能开。”

这一夜,类似的说情与拒绝,在南水县许多角落上演。马主任家、张保国家,甚至连街道刘副主任那里,都接到了各种各样的请托电话或登门拜访。但有了王超率先顶住压力、明确态度,马主任和刘副主任等人回绝起来,也多了几分底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食品加工厂大门外再次挤满了人。与昨日的混乱不同,今天的人群虽然依旧拥挤,却多了几分秩序。厂门大开,门口摆了两张桌子,马主任和王超亲自坐镇,张保国、何师傅以及街道派来的两名干事在一旁协助、监督。

“排队!都排好队!把户口本和证明拿在手里!”张保国嗓门洪亮地维持着秩序。

报名者依次上前,递上材料。马主任负责核对户口本基本信息,王超则仔细审阅那份薄薄却重若千钧的证明。证明上,家庭成分、个人政治面貌、待业情况、街道或居委会意见,每一项都可能是决定去留的关键。

“你这证明,只写了待业,街道意见栏怎么是空的?”王超指着一份证明,抬头问面前一个眼神闪烁的青年。

“啊……街道,街道干事昨天不在,没盖成章……”青年支支吾吾。

“下一个。”王超将证明递还,语气不容置疑。那青年还想争辩,被身后的街道干事直接请出了队伍。

另一个穿着补丁衣服、面容憨厚的青年递上材料。王超看了看,成分是雇农,本人是共青团员,街道意见是“表现良好,家庭困难”。

“认字吗?”王超问。

“认、认一些,上过扫盲班。”青年有些紧张。

王超点点头,在他的报名表上做了一个记号。

报名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中午,才将浩浩荡荡的队伍审核完毕。光是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就被刷掉了近三成。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拿到了一个写着编号的纸条,被通知下午在厂区空地上集中,进行统一考核。

下午,食品厂院内。通过初审的近百名青年,按编号坐在自带的小马扎或砖头上,面前放着简陋的木板当桌子。场面肃静,只有风吹过棚顶的哗啦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考核分两场。第一场是笔试,题目是王超和马主任、两位车间主任一起琢磨的。

第一题:写出你知道的三种食品卫生注意事项。

第二题:简单说明“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义,并举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题:如果你发现同组的工友偷拿公家财物,你会怎么做?

题目简单,却直指基本常识、思想觉悟和品性。王超要筛选的,不是学问家,是能守规矩、有集体观念的一线工人。

笔试之后,是面试与实操。应试者五人一组,由王超、马主任、张保国、何师傅、街道刘副主任共同评议。

面试问题随机而简单:“为什么想来食品厂?”“觉得自己最能吃苦的地方在哪?”“如果分配的工作很枯燥,怎么办?”

实操更是简单粗暴——旁边放着两筐黄豆,一筐混有不少砂石杂质,一筐相对干净。要求是在规定时间内,用手工挑出杂质,看谁挑得又快又干净。

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却极考验人的耐心、细心和手指的灵活度。有人毛手毛脚,速度虽快却遗漏不少;有人过于仔细,速度太慢;也有人心态不稳,越急越出错。

王超的目光缓缓扫过考场。他看到了那个“黑皮”的外甥,笔试时抓耳挠腮,挑豆子时心浮气躁,砂石没挑出多少,反而把好豆子弄到了地上。他也看到了那个替女哭闹的妇女的女儿,一个瘦弱但眼神沉静的姑娘,她挑豆子的动作不快,却异常沉稳、精准,面前的豆子几乎颗颗干净。

他还注意到了那个成分好、上过扫盲班的憨厚青年,他笔试答得认真,虽然字歪歪扭扭,但意思表达清楚了。挑豆子时,他用的是一种很巧妙的来回颠簸筛选法,效率明显比别人高。

考核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才结束。评议组几人关起门来,根据笔试、面试、实操的综合表现,结合家庭成分、政治面貌等背景,进行反复比较、讨论。争论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几个条件相差不大的候选人之间。

“这个成分好,还是团员,就是笔试差了点。”

“那个挑豆子是一把好手,一看就是干活的料,家里也确实困难。”

“马主任,刘主任,王厂长,咱们得统一标准,首要的还是看考核表现,成分和背景是参考,但不能本末倒置。”王超再次强调他定下的基调。

最终,五个名字被确定下来,写在了红纸上。其中,包括了那个沉静的姑娘和那个会用巧法的憨厚青年。而孙科长的外甥和“黑皮”的外甥,均名落孙山。

当录取名单被张贴在厂门口时,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落选者中,有唉声叹气的,有不服气想理论的,但在街道干部和明确的考核标准面前,也终究无可奈何。入选者及其家人,则是欢天喜地,仿佛已经捧上了金饭碗。

王超站在办公室窗口,看着名单下聚集又散去的人群,脸上并无太多喜悦。他知道,这五个人的入选,只是开始。如何安置、如何培养,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食品厂,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是接下来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招工,他成功地在食品厂,乃至在南水县一部分人心中,树立起了一道“硬规矩”和“铁门槛”。这道门槛,不看出身,不看关系,只看能力和品性。这为他后续的管理和改革,扫清了许多潜在障碍,也初步奠定了他在这个集体中,超越年龄的权威。

风波的浪潮暂时平息,但王超知道,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他需要更加谨慎,也更需坚定。

第九十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